前些日子,因为项目常常加班的关系,我们部门没有办法按时回家,平日里下了班就会去接小朋友的田田,现在只好让小朋友暂时在爸妈家蹭吃蹭住。那几天每天加完班,田田都会第一个冲出公司大门,那时候,天光都已经彻底暗下去,然而夜幕的降临并没有影响这座城市的生机,一路归家灯火辉煌,并不冷清,是的,在南方的这个城市,此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灯火恍惚,人也恍惚,田田坐在公交车上,和我聊起十年前的她,我才知道,她和我一样,都曾经怀揣过热切的希望,去北方的城市漂泊。她指着窗外对我说,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这个点儿应该是出门赴各种约,和狐朋狗友厮混到凌晨两三点,在路边吃上一顿夜宵,再缓缓地回家睡觉。她情不自禁地笑了笑,时间偶尔也会把没心没肺的人,历练得成熟稳重起来,从来没想过,十年后的自己,像是忽然变了一个人,从各种应酬聚会中抽身而出,不再急匆匆地往外跑,而是急匆匆地往家赶,因为心中有个牵挂。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女教师的辞职信红遍了大江南北,当身边每个人都在跟田田谈论“辞职去看世界”的时候,她也辞职了。从打算辞职到最终离开回到老家,在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很多朋友都很惊讶,大家问起来她总是会耐心地解释说,到了这个年纪,想要照顾好年幼的孩子,想要照顾好年迈的父母,想要让自己生活得简单,最不济,想要生活在没有雾霾的城市……
世界这么大,我只想回家。
其实结束北漂生活,需要的勇气甚至比开始北漂还艰难,最终让田田下定决心的,是一件令她一辈子都会愧疚的事情。原来,为了照顾小朋友,田田爸妈来到陌生的北方,2015年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决定留在北京过年,感受一下北方的节日气氛。就是正月的某一天,田田带着孩子看完雪归家,看到母亲在哭,一种隐隐的不安从心里蔓延开来,试探着问她:“老妈,你这是怎么了?”母亲抹了两把眼泪,“给我买回去的机票,快点!”
“好!”像是应激反应一样的,她都来不及问为什么,嘴上已经赶紧应下,一边开电脑上网,一边才顾上问问缘由。“你婆婆(姥姥)没了,本来三月份就到一百岁,我们所有人都以为她一定能活到一百岁……前几天你姨妈问我要孩子的照片,我还没来得及发过去……她还没见过叨叨……”
田田脑子“嗡”的一声,眼泪瞬间就哗哗往外涌,噼噼啪啪地落在键盘上,因为常年在京的缘故,她和姥姥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原本计划春暖花开时带着女儿回去给她老人家祝寿,没想到,时光从不等人,“姨妈前几天为什么不跟你讲?那个时候我们就都回去啊?!”
看到田田哭了,母亲哭得更厉害,却不再说话。田田说,前一天晚上母亲还在教外孙女说话:“姥姥是谁啊?姥姥就是妈妈的妈妈!”姥姥就是妈妈的妈妈,而妈妈和她妈妈天人永隔,只在一天之间。
机票很快就订好,田田的父母在北方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春节,在悲伤中结束了。第二天,他们飞回了老家。三天后,田田姥姥出殡。母亲的电话很简短,在她心里刻下了一道痕,她知道这一别便是永远的事了,她知道,在女儿的记忆中,外祖母只会是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座冰冷的石碑了。
因为这件事情,田田开始害怕了,害怕有一天接到这样的电话,害怕再见之后再也不见。就是这样,她真的辞职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作了五年的地方,尽管内心对公司也是歉疚的,但无怨无悔。回到家乡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压抑得喘不过气。在南方这个城市,没有人有功夫跟她暖一壶清酒聊文学大家历史文豪,他们更愿意一周五天喝啤酒吃火锅研究土豪的八卦历史,没有人可以与她畅想文化的未来,他们更愿意凑一桌麻将赢个五块八块……她开始认真思索“感情用事”,放弃北京的高职高薪,到底值不值?每当看到她陷入困惑无法自拔,她先生就会开玩笑地说,送你两句老话:“第一句,存在即合理;第二句,既来之则安之。”果然是顶级的废话,田田笑着说,但是每次都很管用。
加班归家的路似乎比上班长了很多,大概是心中有了牵挂的缘故,连步行的速度都比白日里快了起来。我和田田道别,又走了一小段路,回到家,已过九点,轻轻推门进去,老爸老妈屋里的灯还亮着,听到我关门的声音,老爸从里屋走出来,指了指厨房说,“怕你饿了,给你煮了两个鸡蛋,在锅里自己拿来吃!”正说着,老妈也走了出来,径直走到餐桌旁,往我的水杯里加上热水。按照爸妈以往的生物钟,他们原本早该上床休息。我应和着他们的话,嘴上说着让他们赶紧去休息,然后走进厨房把鸡蛋捞了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饿,但我想,吃掉它,爸爸妈妈才会安心睡觉吧。
在外这么多年,我们很少顾得上在家里煮上一顿饭,更别提夜宵或是早餐。在我的记忆里,早餐好像是吃了十年的面包、豆浆以及鸡蛋灌饼,晚餐在小餐馆凑合,夜里饿了要么懒得起,要么忍着,实在忍不了就翻出一包泡面。鸡蛋并不是冰箱里的常备食物,哦对了,冰箱也不是家里的必备电器。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里,早餐和晚餐都是爸爸的味道。爸爸在一九九五年下岗之前一直在餐馆里工作,做了几十年白案,包包子的手艺是我从小就叹为观止的神技能。我永远都记得他粗粗胖胖的手掌中间,一转一转地转出小笼包的褶子,小时候我总喜欢趴在案子旁边数包子的褶子,一褶两褶三褶……八褶九褶十褶……从上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天早上爸爸都会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收拾好一切,等我爬起来,他就开始给我做早餐。一碗面加一个鸡蛋,是那个时候我每天的早餐标配,一周五天上学,每天面条味道绝不重样。高三那会儿,每天都有晚自习,老爸担心晚自习之前那餐我吃不好,每天都等着我回家之后,再给我下上一碗面。他并不强迫我吃下去,只是说,饿了的话就吃点,我一边打瞌睡一边背课本,常常把面条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等打盹醒了,面也凉了,只好倒掉。
当我自以为长大成人后的日子,获得了年轻的期望已久的自由,我开始想方设法躲避老妈的唠叨,我开始对爸妈的电话感到不耐烦,我开始给爸妈设定专属铃声只为忙时不接他们的电话,我开始偷偷地朋友圈分组增加了一项只为不让他们看到我平时无厘头的牢骚,我还是慢慢习惯没有爸妈在身边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我失去了那些早餐和晚餐的温暖,陪伴竟成了一种奢侈。
关于家的温柔感,是多年前的自己不曾在意过的,关于家的感觉,也是经过岁月洗涤后的心,才能感悟到的。
不知道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是否还有日本作家伊藤贡的那篇经典之作——《一碗阳春面》,在我高中时候,我们班在学校艺术节曾把这篇课文改编成了话剧,还得了一等奖,可惜那会儿,大概连参演的同学们,都未曾真正懂得其中的深意吧。
除夕夜,万家灯火,不论平日里生活是艰难困苦还是殷实富足,在这个时节都会早早准备出一桌盛宴,迎接充满希望的新年。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这是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餐。在北海亭家小小的面馆里,母子三人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碗阳春面……课本后的阅读理解题,引导我们看出所谓的贫穷的力量,母亲的坚定,孩子们的渴望,还有面馆老板的善良和民族精神,然而那都是文字背后特有的深意,在不同的时代带着太强的时代烙印,回头想想,我们何必看得那么深沉,那不过是一位母亲宏伟的爱,用自尊和梦想保护着孩子们生活的信心,仅此而已,简单而纯粹,永不凋零的爱和祈祷。
小时候,总是不明白“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可以学习好、字写得好、长得可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父母口里,简直十岁就成了“人生赢家”;等我长大,“别人家的孩子”也都长大,留学的不论是移民还是海归,都是意气风发的样子,继承家业的,有足够的底气玩创业玩商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横冲直撞,看起来,“人生赢家”依旧是别人的代名词。现在的我想,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应该是和父母在一起。而这些时光,是他们拼了命用的二十年美好光华为我换来的,我却不曾与他们分享过。而现在,我只是想,在别人追名逐利时,早点回家和爸妈看一台晚会;在别人繁忙社交时,早点回家吃一晚爸爸的面,在别人为了“人生赢家”苛求自己时,早点回家说一声“妈,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