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4500000005

第5章 练习簿(4)

终于,饭好了,妈妈探着头,用她那假假的贤惠让晓白“喊成功哥哥出来吃饭!”。其实她这么一喊,不论谁早该听见了。但那扇门仍然要拍很久,“成功哥哥!成功哥哥!”晓白用他自己都嫌恶的细嗓门喊道。终于,丁成功把门拉开一道小缝挤出来,然后迅疾带上门,生怕谁的目光会拐个弯看到什么似的。

他真瘦真长啊,矮胖的晓白仰着头,看到他乱发下的额头上全是青春痘——晓白痛心而羡慕:我没有的,他都有!

“别喊我哥哥,不习惯……直接喊名字吧。”他喉结一动,声音很低。

他竟不愿意我叫他哥哥?晓白心里十分沉重!他随即说服自己:对的,亲兄亲弟,确实不能这样随便,那还值钱吗,还值得他牵肠挂肚吗,变成一家人哪有那么容易的!

晓白把目光移到了餐桌上,把胸中那团茫然的期望全部转化成了食欲。

餐桌上,他们从不乱坐,估计就是一张圆桌,也肯定是同样的局势——两大阵营一般,两个大人顶头各一个,形成分界线,然后孩子们两两对坐。

星期六晚餐的伙食总是丰盛得不可思议,其实丁伯刚一个钳工,绝对谈不上多么阔气吧,妈妈的解释是,一边把脸朝向晓蓝,为的是引起姐姐的注意:只有两家人一起吃,丁伯伯才会这么铺张。

丁伯刚死后,晓白与晓蓝谈起这些周末晚餐,晓蓝提到一个“恩格尔系数”的名词,大意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把收入中的多少用于吃喝,这个比例越大,生活质量就越差,意思是活得如同猪狗吧……但晓白不喜欢这个系数,吃吃喝喝难道不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吗,尤其当隔阂的、不够熟的人们不得不挤在一块儿相互取暖。

由于人多、菜多,丁家的餐具都是随心所欲拚凑而成:黄瓷盆、小铝锅、不锈钢饭盒、印花塑料盖碗以及有缺口的瓷碗,这反而为拥挤的餐桌增加了一种豪放的作风,所有那些五颜六色的菜肴们都像在热烈地欢呼:来吧,不要在乎那些玩意儿,快点,撕咬我、吞咽我、喝光我吧!

大约正是为了响应这最原始的召唤,他们的吃饭,是纯粹的吃饭,绝对没有任何的交谈或嘻笑!“叭叽叭叽”、只有“叭叽叭叽”,他们挤挤挨挨、专心致志地吃……多少个周末的六人晚餐啊,蠕动着的胃囊,油腻腻的桌面,筷子碰到饭碗发出声音,像是一台小尺寸的旧电视里所播发的画面,像是梵高的《吃土豆的人》,嘴唇的开合中散发出无限的凄凉之情,一种共同努力着但并无改善的困境,赤裸裸、心知肚明的孤独……此种景象,延续了两年多,两年里的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是如此,直至这个临时家庭宣告解体。

然而,岁月偶尔也会有来点遥远的呼应:十四年后,长江堤坝边,野草地上临时摊开的餐布上,伴随着新死者与新生者,他们两家再次走到一起,团团坐下,暮色掩映着相互交织的身影,他们表情竭力平淡,避免谈及拥挤的往事或刚刚过去的灾难。

在南方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与老山交往的那一小阵),晓白总是一个人,对着只有一双筷子的桌子,他常常会条件反射地忆及当时在“那边”的周六晚餐,人多、菜多,那最接近于他理想中的“美满家庭”!尽管在内容与交流上是完全的空白与静默,但从回忆里看去,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

比如,丁伯伯,他不可能说话,他在餐桌上的主要事情,是喝两口小酒。他有个专用的土陶酒盅,暗绿色,手感粗糙,这跟他的酒极为般配,他所喝的是简装洋河大曲,瓶身上一个翩翩起舞的绿衣仙女。他这一酒一盅,也算是一套酒具,长年置于餐桌一角,一到吃饭,他便毫无顾忌摆开架势,用轻柔而自爱的动作替自己倒上一个大满杯,约有一两四五的样子,然后,慢条斯理地沉浸其中——他没有闲功夫跟大家说话。

而丁成功,当然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长期待业“穴居”者,他有他冷酷的操守,就算一整个晚上只有这时候可以让大家荣幸地见到他,但他那两片有棱有角的嘴唇,除了咀嚼决不作其他功用。

至于珍珍,算了,放过她吧,晓白想想就要忍俊不禁,她那劲头儿,在餐桌上总被进一步放大,她旁若无人地咂嘴,她门牙上嵌入了菜叶,她襟前滴上了汤汁,她噘起嘴唇对付一个夹不起的毛栗子。

幸而,相对于语言与热情的稀缺,空中的视线却颇为活跃地交叉相接,在练习簿中,晓白把这种现象比喻成他经常做的一种题目“请把合适的词语用线段相连”——

比如他自己,中了邪似的,总克制不住地要留意丁伯刚的酒杯,替他数着,到底,他在喝第几杯,他总共要喝几杯,他将在第几杯醉倒……而珍珍,晓白发现她喜欢盯着晓蓝,自得其乐地进行戏仿,后者吃什么菜,她稍后也挟什么,只挟一点点,特别秀气的样子。丁成功的目光在头发缝里,偶尔进出一道,冷箭般不知去向。晓蓝照例不搭理任何人,她紧盯着碗底,不像是吃饭而是在祈祷,在请求老天爷原谅这错误晚餐的所有在座者。

目光最富笼罩性的是丁伯刚,由于小酒的浸泡,他早就从“屠夫将军”(晓白暗中这么称呼他)变成了一个温柔醉汉,眼神像是宽大的雷达波,每咂上一口,便慈仁地扫视整个大局,而后再以这种扫视作为他的下酒料——每个周末,他都是以跑步抵达终点的竞技状态,轻松而毫无悬念地醉倒。

妈妈无动于衷,好像她从来没有做过工程师的会计太太、从来就特别习惯于这样一个醉汉钳工似的,她人造太阳的目光在四个孩子身上没有热度地播洒,平衡地照应着让菜,看到谁的饭吃完了、便及时地站起。

……而所有这些目光之上,晓白捕捉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对,丁成功和晓蓝的目光。不,准确地说,他们之间没有目光,他们压根不瞧对方一眼,非常绝对,连余光都没有。可晓白却又分明知道:他们正在互相琢磨、挑剔、回避!真的,他敢用他发达的胸部发誓,这绝不是幻觉或想象:他们在以“不看”的方式“看”!

这太神奇了。晓白感到他心头突然动了一动,像有只兔子,用它毛茸茸的小耳朵,挠了他一下。

眼神交织着或没有交织着的无形之网中,晓白快活地吃着,每个菜都好吃极了,他拚命翻飞筷与匙,机械地运动牙齿与腮,鼓励并纵容自己的胃,在晚饭后期,他的腿不得不更大地叉开来,人往后仰着,汗衫在肚皮上形成丰满的皱折,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大肚弥勒。

丁伯伯那醉眼的雷达,只要扫到他由衷的吃相,便欣慰举杯“吱溜”闷下一大口,晓白受到鼓励,愈是卖力地吃,同时,他替自己不解,这算是在讨好吗,或者说,作为一个胖孩子,在这貌合神离的晚餐上,大吃一顿便是他最大的价值所在?

但这种情形已经不可阻止或更改了,甚至,在大家都差不多放下碗筷之后,在惯性的力量下,他还会发起新一轮攻打,进行某种表演似的,痛快地连挟数块红烧肉,又用浓汁泡饭,把鱼翻个身吃净,再把吃不完的炒菜“包干”掉,最终,巡视着被他清洗得一片贫瘠的桌面,炫耀般地打一个清脆的饱嗝,一边满足地意识到,桌面上方的众多视线,包括丁成功的,正为他的壮举而凝神屏息,惊讶地瞪着他,瞪着一个活生生的饭桶。

从“那边”回家的路上,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任何一点颠簸都让晓白的胃像是在荡秋千,晃悠着到达一个高点,然后疼痛着下坠,等到了家里,疼痛更加加剧了。妈妈去烧水,说要给他泡点茶,可晓白一想到喝茶这个动作,就几乎要捧着胃在地上打滚!

晓蓝冷冷地瞧着,有了主意,她拿过来一把牙刷,毫不留情地往晓白嗓眼里捅,牙刷毛的刺激下,晓白顺利地呕吐了,吐出很多,各种饭菜味混合着,气味可怕,像把整个夜晚都吐出来了。一边呕吐,看着嘴里的粘液恶心地拉长,晓白却感到一丝奇特的惬意。

晓蓝拿书掩着鼻子,拍拍他肥厚的、麻布袋一样的背,嫌恶而不解地骂:“你这是何苦。浪费!”

妈妈递过水给他漱口,也不表示任何抚慰,好像这一切,只是春夏秋冬的冷热交替,是横在前面的冰冷河流,每个人得靠自己选择他渡过的方式。

等到可以坐下来,晓白会打开练习本,把他一直默记着的菜单一一罗列:五香花生米、虎皮青椒塞肉、毛豆米鸡丁、茄夹子、丝瓜炒油条、鸭血韭菜、红绕猪脚、千张结皮肚豆腐豆芽杂烩……

此后,不管任何时候,出于对往事的悼念或憎恨,晓白只要重新翻看起这些练习簿,哪怕他正饥肠辘辘,但在这些菜单的提示下,所有那些消逝掉的周末之夜又夹杂着菜肉之香呼啸而返,唤起来自胃部最深处的胀裂。

6、对于有亡人于野的家庭而言,清明对年月的分割意义,或许大过新年,故而,这个现象也就可以解释了——晓白的练习簿,每到清明,便会换上新的一本。

每到清明,他都会絮叨地回忆前面的若干个清明,哪怕内容基本重复。晓白此举,也算是无意中触到了这一真相吧:生活本便是无穷无尽的重复,重复讲罢了便忘掉的对话,重复空了又饱了的胃口,重复平息了又激昂的欲望。人们永远都在重复死去活来、腐烂而多情的生活。

自爸爸死后,他们所重复着的清明是:从城北以北的厂区出发,在漫长的城郊公交系统里转三趟车,穿过整个燃烧着纸钱的城市,到远在南部郊县的石岗殡仪馆去,因为坟地很贵,妈妈便把爸爸的骨灰寄放在此处,每五年交一次保管费,可以一直放二十年。那二十年之后呢?妈妈在办手续时咨询工作人员。那人看一看妈妈,以及她身畔一高一矮的晓白晓蓝,很通人情地侧一下头:二十年么,也差不多啦……

爸爸在那里有个详细地址,很完整,像可以邮寄广告与帐单:润阳区五楼8室64503号。

练习簿的绿格子纸上,晓白详细记录着这个地球上的定位——润阳区:石岗纪念区第三幢,外观像公寓楼。五楼:爸爸的楼层,像学生宿舍那样面对面有二三十个大房间,每间房门上都标着黑色房号。爸爸在8号房,门没关(或许竟没有门,晓白记不清了,寄放骨灰的房间,需要门吗),房间里有约十张架子,像超市货架。64,这是爸爸所在架子的编号,5是他在架子的第五层,03是从外往里数,数到第三个,就是了。

爸爸占了大约两本画报那么大、四五个文具盒那么高的地方。因为靠外口,天好的时候,窗外的阳光能照到他。办手续的工作人员曾经对妈妈指出这一点,好像这是一个额外的福利。

但晓白对那里面的阳光有着相反的感受。人一踏进去,反而如同跌入地下的河流,双脚失重,他很想拉住晓蓝的手,却又不愿承认这份恐惧。偏偏晓蓝每到此地,便不可思议地亢奋起来,她莽撞地一个劲儿地往屋子深处走,一直参观到最顶头才折回来,顺着另一排架子,从第50号再挨个儿看到第1号,她根据灵牌热心计算着那些死者的年龄,对照着相片、小声念出他们的名字,若放着特别的小供品与私人物件,更要拉扯着晓白去看!晓白求助地转向妈妈,而妈妈,却似乎也消失在河流的另一端了!

是的,此时的妈妈,同样在重复。她有一套极简单的祭奠仪式:随身带了抹布,把架子里外都抹一遍,也包括左邻右舍,抹到别人的架子时,刻板地念两句:互相照应啊你们互相照应。然后,她敬爸爸两根烟,为了点着烟,她得先撮着嘴吸上一口,再长叹着吐出来。等那两根烟燃尽的功夫,妈妈就不紧不慢报一下晓白晓蓝上一年的成绩与名次,一串分数之后,她就默然地盯着烟头,看着它以停滞的速度变成灰烬……

晓白站在一边,目光从爸爸的照片上挪开——那照片,就跟这屋里所有的照片一样,他觉得他完全不认识!真的,他死活想不起来爸爸,他有多高?胖还是瘦?说话什么调子?平常喜欢吃什么,呆在这里,他不知道应该如何伤心……无聊之中,他观察自己肥大的影子,以及妈妈细长的影子,还有晓蓝飘来飘去的影子,一阵淡薄感慢慢托举着他,并使他升飞到半空,飞在这个安静得像坟墓,或者说,就是个巨型坟墓的石岗上空,他孤独地游弋,一边抛掉对爸爸隔靴搔痒的追念,在失落中寻找落在大地上的影子。

回程时,他们穿过纪念堂,会碰到那些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人群,缠着头布、嚎啕着的家人,戴着小白花、低声交谈的同事,一群群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姐姐总捏捏晓白的手,一边饶有兴趣地继续观察,张开耳朵捕捉人们在空气中的谈话,甚至伸长脖子,扭过头去,盯着那些拖曳着大哭而去的背影。

直至回到家里,接下来的好几个星期,晓蓝都会一直谈论不休,关于那些擦肩而过的死者们,她有着独特的记忆力,随口就能讲起一个,家中似乎往来着各路的死魂灵。

妈妈忍耐了很久,终于劝阻过一次,晓蓝却笑容满面地反驳:“死这件事,不是怪有意思的嘛!我们班的同学可喜欢听我说啦,我也是可怜他们,他们好像从来不知道人会死,什么都没见识过,太肤浅了!”晓蓝语气中带有某种优越,好像她开发了一门新学科而她在此领域遥遥领先。

在与“那边”结交的这一年,对即将到来的清明,晓白在练习簿里隐约表达了他的疑惑:这一次,妈妈去看爸爸时,当她点上烟,除了报上他与姐姐的成绩,会提一下“那边”吗?这个,对爸爸而言,应当比他们的成绩要重要一些吧。

不过,无需他费心,却是“那边”先要上坟,并且,邀请了他们一家同去,说要“介绍”一下。

同类推荐
  • 凶手别想逃

    凶手别想逃

    当一宗命案发生,再聪明的凶手也别想掩盖杀人的事实,因为某一个习惯足已泄露你的秘密;再敏捷的凶手也别想逃之夭夭,因为某一个痕迹就能暴露你的行踪……
  • 大地·生灵(五)

    大地·生灵(五)

    喜鹊与老鹰、猞猁的恩恩怨怨大千世界中,野生动物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在它们的国度里,王者们高高在上,君临天下,威风八面,自不待言。但这个王国中的小民百姓们,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富有智慧和勇气,神秘玄奇,生生不息,万年如斯。喜鹊是中国人的吉祥神鸟。“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有数千年的渊源。青海柳湾出土绘有喜鹊纹饰的陶罐一件,这是件祭祀用的礼器。说明四千年前,先民们已把喜鹊作为神物或图腾;“鹊桥相会”,在这个无比壮美的爱情神话中,喜鹊崇高的形象令人敬佩。
  • 顾念的奇缘

    顾念的奇缘

    顾念是一家奢侈品店的店员,那天的她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刚刚变回单身;雍凛出身优渥,刚刚分手的他被父母安排相亲,心情十分糟糕。这一天仿佛和平时的364天没什么不同,但夜深人静后,意外发生了——打开灯光的那一瞬间,顾念看着镜子里的人,彻底呆住了,雍凛同样站在洗手间的镜台前,他看着旁边柜子上放着的瓶瓶罐罐,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相信奇迹存在,因为我遇见了你。"
  • 贩私酒的老回回

    贩私酒的老回回

    伏天的北京城,象个大蒸笼,热得人没处藏没处躲的!只有一清早才凉快会儿,可偏偏有人在这个时候不睡会儿舒服觉。不信您看看安定门外护城河北岸早已人影绰绰了。这里有梨园子弟对着城墙“啊啊啊”、“咿咿咿”喊嗓子的,有一步三晃提笼架鸟的老少爷儿们,有撇哧辣嘴胳膊上架鹰的,有围树转圈儿走八卦的,有两手划圈儿练太极的,也有舞剑耍大刀的……。等老阳儿一冒嘴,这些人就渐渐地散了。可那紧傍护城河边儿上的“雨来散”茶馆该座儿多起来!
  • 澳门惊梦

    澳门惊梦

    伫立在重庆市万州区李家河强制戒毒所的铁窗前,静静地眺望位于东北方向的家,张燕妮不觉淌下了悔恨的泪水。在此一周前,张燕妮被父母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张燕妮无疑将在这里度过漫长而又痛苦的半年。然而,戒毒所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客气,又常常令张燕妮感动得泪如雨下。往事已成过去,但烙印在少女张燕妮心中的,却是一生也抚不平的沉痛伤痕。校园一见钟情 张燕妮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城,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在某机关工作。由于是独生女,张燕妮从小备受父母宠爱。
热门推荐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快穿之腹黑男神超给力

    快穿之腹黑男神超给力

    【男女1V1】“宝宝,跟我走,好不好?”“不,我要为我魔界子民负责。”女子声线清冷得不容置疑,“若有朝一日,你我陌路殊途,还望君上莫要手下留情。”看着女子绝情的背影,男子眼中满满的宠溺与留恋,叹息一声,近乎呢喃道,“若你不愿,我有如何舍得勉强你?即便化作万千世界的点点尘埃,我也定会护你万世无忧!”
  • 恋琳风故事剪辑

    恋琳风故事剪辑

    这是个故事合集,剧情略略虐一虐,大概未知个故事。
  • 高昌王国传奇

    高昌王国传奇

    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
  • 乱入的鬼怪美剧世界

    乱入的鬼怪美剧世界

    如题本文是有鬼怪的美剧世界,只是以漫威为世界架构,不以漫威世界线为主,但相同的是世界一样多灾多难。会有静寂岭邪恶力量美国众神等乱入。
  • 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面具恶魔

    面具恶魔

    本书是一部西方恐怖小说选集,共收入22篇欧美作家的短篇恐怖小说,包括:《杀人油画》、《行尸走肉》、《荒宅魅影》、《与鬼为邻》、《树灵闪现》、《面具恶魔》、《恐怖庄园》、《无耳老人》等篇。本书以鬼怪、幽灵为主要描写对象,突出了超自然的神秘元素,故事情节曲折、诡异,故事场景逼真鲜活,悬疑与爱情交叠,结局难以预料……小说以阴郁的色调和神秘的气氛,完成惩恶扬善主题的宣泄。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情生以南

    情生以南

    爱情,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目光。管止深是家族争斗中的成功上位者,尽握金钱与地位。他在这座北方城市再见到她时,脑海中自动生成有关她的词句:22岁,A大中文系四年级的女学生,温和懂事,他的小妻子。不料,纨绔子弟方默川彼时已经爱上她,做了感情中的上位者。情场暗战,谁在摆局?谁在执棋?……他如同她走出大学校门遇到的那些跌撞,难以招架。阿年始终在爱情的这条路上前进、转弯,你有在深夜里痛哭过吗?不由自己过吗?唇上烟,心底事,深爱那年,蓦然回首,伤透还未透;而这所谓戒不掉的,只是她在青涩抵抗,他在擒获拿捏的,一场宿命繁华。已出版·已完结
  • 墨香。凤舞

    墨香。凤舞

    原本在普通世界活得很普通的人,能在乱世生存下去吗?她说: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她说:因为没有地方让我哭,所以我不哭。她说:人总会为了什么而坚强一次,为了一个人或是一件事。她说:生命其实很珍贵。快乐其实很重要。她说:我从不奢望改变已经被鲜血浸染的他们,我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希望,他们能在想起我的时候,多一丝对尘世的眷念,多一点温暖。她说:对于伤害和背叛,不是不恨,只是,如此珍贵的人生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仇恨上?而且,她只是心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