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4400000003

第3章 自序

古人说“诗有别才,非关学也”,我就因缺乏诗才,想学做诗而学不好。但我喜欢读诗,相信诗是文学之冠冕。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其本质特征和精神风貌,往往在诗歌中得到最准确、鲜明和生动的展现。我又相信诗是文学(一切样式的文学)之灵魂,不学诗,无以言;文而无诗,行之不远。

吾国素称“诗国”,诗人灿若星汉,好诗不计其数。我对国风屈原、曹操左思、李杜小李杜、后主易安、稼轩放翁、纳兰容若龚定庵,固然都百读不厌;而爱其诗兼爱其人者,有陶渊明、苏东坡和郑子尹三家。定庵有《三别好诗》,陶、苏、郑就是我的“三别好”之一(之二则是辛、陆、龚)。而囿于根深蒂固的“布衣情结”,三位中又以自觉选择耕读生涯的陶、郑更觉亲近。东坡做过大小官职,身不由己,我心仪他的,是不论顺境逆境,都以一种审美眼光观察万事万物、无可无不可、把生活艺术化的那份胸襟和睿智。

读陶诗,心情比较单纯:跟着他享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就是了。好几位退了休的朋友索字,我就给他们写这四句。读苏诗,赏其清雄之余,更抱着一个天大的“屈”字:这样的人中龙凤,被一班宵小嫉恨,一再陷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万里都不打紧,要命的是不准回去,求做自食其力的渊明而不可得。这份苦太沉重了。

读郑诗,则是感同身受的两难。陶渊明是做了小官而自己放弃。郑子尹不同,他与生俱来的兴趣是乡居、学术,而家贫亲老的情势推搡着他往学优登仕的“正途”上走。如果真走上了,他必定能做个清正爱民的好官;然而他不肯做迎合判卷人兴趣的时髦文字,就做不成官。这个解不开的死结,有如双马分尸,令他吃尽苦头,不仅自己差点死在考棚里,更让两个孙子夭折在了赴任途中。

渊明、东坡,家喻户晓;郑子尹却寂寞之至。

子尹名珍,是晚清大诗人。贵州遵义人氏。“遵义会议会址”坐落的子尹路,就是以他命名的。

研究清诗的权威学者,对郑子尹《巢经巢诗》评价都极高。清末大诗人赵熙平生批注古近代诗数十百种,持论极严,不轻许可,而断然评子尹诗为“绝代经巢第一流”。吴敏树说:“子尹诗笔横绝一代,似为本朝人所无。”陈夔龙说:“近人为诗,多祧唐祢宋,号为步武黄、陈,实则《巢经》一集乃枕中鸿宝也。”(号称学的是黄庭坚、陈与义,实际是以郑子尹为秘密捷径。)钱仲联说:“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又说:“同光体诗人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之帜,力尊《巢经巢诗》为宗祖。”汪辟疆更说:“唐宋人真正可称为大家者,仅太白、杜公、右丞、昌黎、香山、东坡、山谷、剑南、遗山、道园十家。名家甚多,吾只取元结、孟郊、李商隐、韩偓、梅尧臣、王安石、陈师道、陈与义、顾炎武、吴嘉纪、厉鹗、郑珍十二人。”(以上转引自白敦仁先生《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连眼光超卓的钱锺书先生,对郑子尹也赞誉有加。《谈艺录》中一处说:“清人号能学昌黎者,前则钱萚石(载),后则程春海、郑子尹,而朱竹君(筠)不与焉。萚石实非学人,诗佳处亦都在放笔直干,非以襞奥衍开生面。程郑皆经儒博识,然按两家遗集,挽硬盘空,鳌呿鲸掣,悟无本‘胆大过身’之旨,得昌黎以文为师之传,堪以宋之王广陵鼎足而三;妙能赤手白战,不借五七字为注疏考据尾闾之泄也。”这是说子尹学韩愈一路的诗,既有深厚的学问识见,又有诗心诗情,不像有的学人用诗的形式做注疏考据文章。钱先生在另一处说在抗战流离中读到子尹《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诗,“写实尽俗,别饶姿致,余读之于心有戚戚焉”。这说到子尹的另一路诗:以白描手法,描绘眼前情景。“写实尽俗,别饶姿致”八个字,评说无剩义了。

然而,今天的诗词爱好者,十有九人不知道郑珍其人其诗。

郑诗未能广泛流传,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他一项都不占。

贵州建省晚,僻处西南一角,从来不受先进地区、主流文化的青眼。曾见近代笔记中有一例证——光绪十二年丙戌科,皇帝钦点状元为贵阳人赵以炯。大学士翁同龢谏曰:点一个贵州人为状元,恐江南举子不服。状元如此,何况等而下之者。郑珍不仅是贵州人,而且是一辈子僻居山乡的贵州寒士,足罕履通都大邑,友不交大佬权贵,知音唯三五挚友,传播仅府县之间,何来地利与人和?至于天时,王瑶先生在《陶渊明集·前言》中说,陶诗在当时简直没有人注意,等到他在文学史上有了一个较高的地位,已经过去三个朝代了。他说:“为甚么陶诗在当时这样不受人重视呢?原因之一是他人微地轻。”郑子尹不仅人微地轻,而且天时尽失:身后五十多年,就兴起提倡白话文新文学的“五四运动”,整个旧体诗词都迅速被边缘化了。赵翼说得有道理:“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比古人难。”

郑诗的特点,一般认为主要学韩愈。或曰:“推源杜陵,又能融香山之平易、昌黎之奇奥于一炉,而又诗中有我,自成一家面目。”(钱仲联语)或曰:郑诗是以韩愈的语言写白居易的内容。其实,郑诗转益多师,风格丰富,除了“以文为诗”的韩愈,李贺的诙诡、义山的缠绵、东坡的清豪、山谷的奇拗,在他的诗巢里总能找得到。然而尽管风格多样,郑诗就是郑诗,并非“百衲衣”或“聚宝盆”。有人认为郑诗古奥深邃、晦涩难懂,影响它的传播,其实郑诗中“赤手白战”、平易如话的作品又多又好。

郑诗更有一大价值:郑子尹生活于中华古国最痛苦的历史转折期——内忧外患相煎迫的晚清。他把一生经历的些少欢乐和巨大苦难、他置身其中的心路旅程,都写成了诗,不自知地为这个历史分娩期做了翔实记录,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巢经巢诗集》像一部诗体断代史,更像一部诗体日记,能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提供许多难得一见的材料。可以说,这是诗歌群星中罕见的贡献。

想写写郑子尹,是多年的心愿,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种惬心的叙述方式。

一般说,介绍一位诗人,不外乎两种体裁:传记和诗选。我读通行的诗人传记,总觉传主像一座塑像,矗在那儿让别人介绍评说,他与我之间多了个“第三者”,如雾中看人,眉眼不真切。而读一般的诗选,虽然诗人就在眼前,却又是一首首诗各自独立,把诗人的一生割裂了。两种方式都有“隔了一层”的感觉,于是迟迟不能动手。

二〇〇四年,想出一个“以人驭诗,以诗证人,因人及诗,人诗共见”的写法,庶几能产生传主面对读者、现身说法的真切感,也试着写出了几段。一晃几年过去,写写停停,直到最近把几种难度小些的书稿弄完了,才集中心思来对付这个把几种体裁糅在一起的“四不像”。

采用这种写法,要干的活儿主要是使郑诗“今文化”。

旧体诗词使用的是古代书面文字,又有格律限制(句式、平仄、对仗等),因此词与句极度浓缩,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暗藏着许多空白,加上常用经典故实,乃至形成今天读者欣赏旧体诗词的主要障碍。郑子尹是学者兼诗人,这种障碍尤其突出。如何消减这些障碍,使郑珍其人其诗与读者之间亲切无隔膜?那就得让他说今人的话。

怎么“说”呢?常见的是逐句今译。实践一段,觉得不理想:如果只从字面上把文言换成白话,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更加不知其意。如果对那些“空白”填进许多外加的字(有的加在括弧里),又会变得拖泥带水,全失阅读的快感。更重要的还在于:许多言外之意、“潜台词”,不加以阐发会损害深度,写入译文又似强加。这是诗词今译本中常见的现象。几经试验,同时参考多位外文翻译名家的经验,决定用包含了我对郑诗的解读、感受和阐发的一种综合性散文复述,以期“从译文获得原作的精神,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诗人、翻译家绿原先生语),从而形成一种原诗、复述、释典、简议的“四段式”结构,希望多少能达到亲切不隔、流畅简约的阅读效果,让读者“因诗见人,史外传心”。诗人邵燕祥先生在《我的诗人词典》一书中论及:“他(陈明远)曾把郭沫若的一些旧体诗译为新体,使其中的诗意得到很好的阐发和表达。”我想对郑诗做的,正是想让隐藏在字面以下的诗意能得到较好的阐发和表达(因此在词语、语气、句式等方面,不一定悉循原文)。至于能够做到几分,不敢有太多自信。

以我个人的观点,郑诗的精华有三类:一是如实状写当时诸多社会问题(如洪灾、大旱、狼患、战乱、腐败、贫困、苦旅、科举仕途等的作品),绪承了杜甫“三吏”“三别”、元结《贼退示官吏》、白居易《卖炭翁》、韦庄《秦妇吟》的传统,而且写得更多、更细、更生动、更深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二是真挚倾诉亲情、友情的作品,感人肺腑。三是描绘山水景观、乡村风物的作品。苏轼说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郑子尹一置身大自然间,就真像与眼中之物同化,天人合一,描绘出一幅幅清新的“有声画”。三类作品同出一源:出自子尹博大的爱心、精微的诗心和“万物笔下难遁形”的笔力。我的选择,也着重在这三个方面。

母亲和书,再加上挚友,构成郑子尹的精神家园。母亲在世时,他像个小孩,成天除了读书,就是尾着母亲走进走出,受到弟妹打趣;一切喜怒哀乐,都诉诸诗歌,与友人共同担当。母亲去世后,他葬母于子午山,自号“子午山孩”。此即书名的出处。

个人定位:这是一部写“人”的文学文本,而且只是我一个人读出来的郑珍其人。所以有意不接触有关的学术论著,以保持直接阅读的新鲜感;只采用四川白敦仁先生《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版,包括所附凌惕安先生《郑珍年谱》)、贵州杨元桢先生《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贵州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校订,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五月第一版)两书对郑诗典故语词出处的注释,这对我理解原诗很有帮助,但也有若干不从二书处。郑氏族序方面,则依据贵州省社科院黄万机研究员的《沙滩文化志》(中国文史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十月第一版)。万机兄是遵义人,与沙滩三氏有戚谊,对有关历史研究十分详赡,成果累累。他的另一种大著《郑珍评传》也承惠赐,我因怕形成先入之见,还一直没有开读。在此,谨对三家致以由衷之谢!至于对郑诗的理解和诠释,则纯出己意。自揣谫陋,谬误难免,不敢推卸也。

二〇一一年八月六日适斋灯下

二〇一二年八月廿八日挥汗校定

同类推荐
  • 我胆小如鼠

    我胆小如鼠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共3篇。
  • 民风野趣幽然醉

    民风野趣幽然醉

    世间奥秘无穷,大到时空宇宙,小到跳蚤萤火虫,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种种奇妙。当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深奥难懂的事物通过平易轻松的文字被描述出来,其妙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作品涉及自然韵语、万物生灵、奇妙世界、民间采风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学大师和学人以自己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世界。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孙更俊译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孙更俊译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文笔绮丽,哲理深沉。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用如诗如歌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痛苦、欢乐、期许的深邃体悟。
  • 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

    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热门推荐
  • 万古轮回魔帝

    万古轮回魔帝

    五百年前,轮回魔帝叶青玄遭青玄星诸神背叛,在青玄星与古冥星诸神联手轰击下身消道陨。五百年后,东胜神州傲风国,一名为叶玄的少年,开启了他无敌的传奇之路……
  • 锦堂玉华

    锦堂玉华

    一朝穿越,先死了爹,后死了娘,还有刁奴想谋财害命,身娇体弱的钟晚颜表示压力很大......既来之则安之,勤勤恳恳,在发家致富,先赚它一个亿小目标的路上随手救了一个麻烦!哪曾想这个‘麻烦’来头有点大,钟晚颜头痛的表示:“你老跟着我干嘛!”麻烦嘴角微挑:“救命之恩,在下当以身相许”且看穿越女主素手挑动天下钱粮,救重生男主脱离黑暗深渊,予新生,再诰命加身,笑看天下的温馨日常。【1v1】【身心干净】【互宠】
  • 忆魂:缘灭

    忆魂:缘灭

    他邪魅一笑,道:“你若爱我,毁了这万千世界,来证明啊。” 她也笑道:“好啊,我如你所愿。”纵然一跃,跳进了万劫不复之地,而天地随之变色。“不!”他墨色眸子变得血红,他怒吼,他......在痛哭。“身为本王的继承人,唯一的恶魔之子,无爱无欲便是你原应有的样子,我不过是帮了你一把。你不会不知道,她是生命之花,万物之源,她死,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会跟她一起毁灭。她跳下的是罪恶之源,她会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哈哈哈。”缘生即缘灭,缘灭即缘生,分分合合,终是孽缘。 此书已改,请关新书
  • 锦城夜笙歌

    锦城夜笙歌

    他说,此生只爱笙歌。她说,我爱你。他说,我会给你最繁华的婚礼。她说,我等你。他说,我们要不离不弃。她说,我信你。那时,他叫子遇。后来,他叫锦城。他的此生不再只爱笙歌。他也没有给她婚礼。他和她也没有不离不弃。她说,希望来世我们是相爱的。他们就像词中说的那样:锦城笙歌,青衫远目,心字犹缺,寂景空寥人影乱,昔人去,风景曾谙。
  • 帮主,求膜拜!

    帮主,求膜拜!

    朵朵菊花开,向阳大神栽!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纯新手,夏天连Boss和大神都分不清的雷劈了大神三次……什么?他要她负责?大神,她明明只是不小心的对你用了一个技能啊!三这个数字这么的吉利,你怎么可以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呢摔!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她笑着对着他说:“当初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劈了你。”大神怒:“什么叫劈了我!打是亲骂是爱,你从那时候就爱上我了吧!”
  • People Out of Time

    People Out of T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城市的味道

    城市的味道

    城市有味道的,味道是由许许多多细节构成的。一座城市,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其中浸泡在其中,如果在这个城市中没有一个朋友引领你走走看看,如果你自己没有走街窜巷的习惯,你是很难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细节,很难闻到这个城市的味道的。小吃,是这个城市的居民长久积淀出来的一种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很对当地人的口味。外地人,如果也想品尝一下正宗的当地小吃,最好的途径是由当地的一位热心朋友引领。如果你只是跟随旅游团或听从导游的安排,你一定吃不到地道的小吃;如果你只是在宾馆的宴会上吃过一次,千万不要给人说起你吃过什么地方的小吃。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魔环

    魔环

    闹钟铃声接连不断,急促而响亮,让处于睡梦之中的于神一下子醒了过来。“我白痴呀?明明在放暑假,我那么早把自己弄醒干嘛?”于神一边咒骂着自己,一边把闹钟按停。由于近来常到杀人吧玩杀人游戏,每每深夜两三点才回家,偶尔甚至会玩通宵,因此这段时间,于神的精神委实欠佳。虽然每天都睡到午后才起床,但身体仍然十分疲倦。还有十多天就要开学了,于神想要结束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开学前把生物钟调回正常。
  •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是一部跌宕起伏,惊险曲折,磅礴厚重,悬念叠生的探案小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爱恨情仇的交织,案情经纬的交错,罪行令人不寒而栗!官迷心窍的副市长潘登高,对市长的宝座垂涎三尺,认为市长张政明阻碍了其升迁之路,由怨生恨,暗动杀心,勾结企业家高一峰,不惜重金,雇佣梦想一夜暴富的马彪伺机行凶,不料却杀错了人。正义邪恶,形同冰炭。一场正与邪、红与黑、警与匪、违法与护法的铁血较量,随着这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而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