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6200000003

第3章 百年红学的启示

《红楼梦》产生在中国清代的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几乎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同时,脂砚斋就开始评阅《红楼梦》。如果把脂砚斋看作是第一位“红学家”的话,那么红学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说“百年红学”呢?因为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讲,红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其实只有一百余年。1904年王国维先生《红楼梦评论》的发表,不仅标志着现代红学的开始,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先河。

那么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以来,百年红学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如果细说起来可谓一言难尽,概括地说,可以把百年红学分为四个时期,即以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索隐派时期,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时期,1954年批俞运动开始形成的以社会学批评为主要倾向的时期和“文革”结束后开始的红学新时期。

回顾百年红学的历史,我们发现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虽然在红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在当时乃至在以后多少年少有响应者,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真正产生很大影响的还是蔡元培等人的“索隐”和胡适的“考证”。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第一个运用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理论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论文,它主要是运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解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具厌世解脱之精神”的悲剧,是“悲剧中之悲剧”。对王国维的解读,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认可他的具体观点。但王国维对《红楼梦》文学的美学的研究思路和理念,从人生的根本问题去阐释体悟《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毫无疑问是代表了正确的研究方向。还在蔡元培、胡适发表他们的代表作《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考证》十几年前,王国维就尖锐地指出了研究《红楼梦》“以考证之眼读之”的错误,批评了索隐派。可惜的是,王国维虽然发表了开创新红学先声的标志性成果,却没有完成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转型。

在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十三年后,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发表。《石头记索隐》是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作。蔡元培是用读史书的眼光看《红楼梦》,不仅把《红楼梦》中的文学人物与清代历史上的人物一一比附,而且要从小说中索出“微言大义”,认为《红楼梦》是“康熙朝之政治小说”,书中本事是“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蔡元培和所有的索隐派的根本失误是完全脱离作品的实际,脱离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混淆了文学与历史的本质区别。

在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之后四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这篇被称为新红学奠基之作的论文,对索隐派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指出索隐派走错了路,“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红楼梦》的附会”。

胡适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的实证方法,对《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做了系统考证,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了六条重要的结论:(1)《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2)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3)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生于此时或稍后。(4)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5)《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做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6)《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由于胡适的考证是建立在扎实的材料之上,在这场蔡胡论争中,“附会”的、“猜笨谜”的索隐派很快就败下阵来。胡适以无可争辩的优势确立了新红学的统治地位,也影响了几十年来红学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胡适为红学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当然,胡适的考证并非无懈可击,当年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中,就挑出一些胡适考证中的毛病,比如第十七回焦大的醉骂,还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莲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的话等,蔡先生认为,如果《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红楼梦》中的贾府即是曹家,那曹雪芹这样骂贾府“似太不留余地”。

其实胡适考证中的漏洞何止这一些,胡适的根本失误在于“自传说”。由于有关曹雪芹材料的限制,无论是胡适还是以后的新红学考证派,他们掌握的资料都无法支撑“自传说”,都无法做到自圆其说,甚至连曹雪芹是谁的儿子、曹雪芹生于哪一年等基本的问题都无法定论,那么自传说的漏洞就永远无法堵上。看来考证派虽然打败了索隐派,但也为自己埋下了危机,同时又为索隐派的复活留有了空间。1951年,当胡适看到仍有人还是用他三十年前批评过的索隐“猜笨谜”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时候,就不无感慨地说:“我自愧费了多年考证的工夫,原来还是白费了心血,原来还没有打倒这种牵强附会的猜谜的‘红学’!”(《答臧启芳书》)

胡适何止是白费了心血,如果说索隐派混淆了文学与史学的本质区别,那么自传说则是混淆了文学与自传的区别,索隐派走错了路,自传说的路也不对。当然这样说不等于认为索隐说与自传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前些年曾有过一种观点,认为胡适的“自传说”与索隐派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看“自传说”是说《红楼梦》讲的“自己”的事,而索隐派的观点不过是说《红楼梦》讲“他人”的事,最终自传说与索隐派殊途同归。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这种观点有很大的问题,它混淆了科学的考证与主观臆测的索隐猜谜之间的本质区别,抹杀了建立在考证基础之上的新红学的历史贡献。科学的考证与索隐猜谜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我们今天可以批评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特别是他的“自传说”并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胡适为红学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作者、家世、版本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正是胡适这些“考证”的成果奠定了新红学的基础,拨开了索隐“猜笨谜”的迷雾,将《红楼梦》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在百年红学的历程中,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无疑是对红学走向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今天我们用历史的客观的态度审视当年的过程,应该说以李希凡、蓝翎为代表的学者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红楼梦》,注意《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思想意义,挖掘作品的社会历史内涵,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同样为红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问题在于,由于时代的原因,政治因素的干扰,原本正常的学术讨论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并对后来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果我们撇开政治图解式的研究不谈,就是从学术层面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看,根本的问题仍然在于这种研究忽视了《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的特征,社会学的研究对《红楼梦》历史文化内涵的评价并不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在那个时代,仍有学者努力突破政治因素的干扰,坚持文学批评的原则,在《红楼梦》文学艺术成就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如何其芳1957年发表的《论红楼梦》、蒋和森1959年出版的《红楼梦论稿》等。

红学新时期我们在此不用多说了,这是一个研究多元化的时期,也是百年红学史上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而在我看来,这一时期最大的收获,是人们对红学历史、特别是百年红学的深刻反思,多元化研究局面的出现正是人们对红学史反思的结果。那么,百年红学的历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在百年红学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索隐派还是考证派,无论是说《红楼梦》是康熙朝的政治小说,还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他们的根本失误就在于对《红楼梦》本体的认识上,都是没有把《红楼梦》看作是小说、看作是文学作品。都没有从文学的、美学的、哲学的方面去认识《红楼梦》。若干年前,曾经围绕“什么是红学”展开过讨论,其实争辩的分歧有更深层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是红学”,而是“《红楼梦》是什么”,这是根本分歧所在。

在一些人看来,说《红楼梦》是小说,要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似乎太浅薄了,不屑一顾。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当年正是坚持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对“以考证之眼读之”提出尖锐的批评。红学的历史证明王国维坚持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王国维不浅薄。作为新红学的开创者之一的俞平伯先生,早年他是“自传说”的坚定倡导者,但作为一位严肃的学者,俞平伯一生都在修正自己的观点。到了晚年,他对《红楼梦》更有了十分冷静和清醒的认识,他曾尖锐地指出:“人人皆知红学出于《红楼梦》,然红学实是反《红楼梦》的,红学越昌,红楼越隐。真事隐去,必欲索之,此一反也。假语村言,必欲实之,此二反也。”(《乐知儿语说红楼》)又说:“《红楼梦》之为小说,虽大家都不怀疑,事实上并不尽然。总想把它当作一种史料来研究,敲敲打打,好像不如是便不过瘾,就要贬损《红楼》的声价,其实出于根本的误会,所谓钻牛角尖,求深反惑也。”(《索隐与自传说闲评》)俞老的批评既是对自己一生红学事业的深刻反思,又是对当下红学种种现象的尖锐批评。当下在《红楼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和现象,诸如“太极红楼梦”、“曹雪芹和他的情人杀死了雍正皇帝”以及所谓的“秦学”等种种奇谈怪论,而且还能得到不少人的赞赏,真是值得我们深思。《红楼梦》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去阅读和研究《红楼梦》,这确实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确实关系到红学的未来。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来研究,并不否认《红楼梦》考证的成果和历史贡献,但对作者、家世的考证,都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红楼梦》的创作,更深刻地认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深邃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既不是什么朝的政治小说,也不是曹雪芹的自传,它是曹雪芹伟大的艺术创作。冯其庸先生曾说:“《红楼梦》作者的根本思想……是人的爱情应该是怎样心灵契合、晶莹澄澈的理想,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关系的理想,是对于人生的感叹和沉痛的反思,是对于知音毁灭的悲哀和永恒的心灵契合的追念。”(《我对〈红楼梦〉的解悟》)确实如此,《红楼梦》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通过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生,它是曹雪芹对社会和人生深刻感悟的结晶。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才有着永恒的艺术感染力,这才是伟大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百年红学,长盛不衰,根本的原因在于《红楼梦》本身的魅力,而红学的兴盛和丰富成果,更使得《红楼梦》广为流传,更为人们所关注。二十世纪以来的百年红学,确实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奇迹,一代一代学人的努力在红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同时又有许多沉痛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年红学百年辉煌”、“百年红学风风雨雨”都不错。认真反思百年红学的历史,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载《百年红学》,闵虹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同类推荐
  • 醉在心诗

    醉在心诗

    《醉在心诗》是任太刚的诗集,包括《我和你》、《年轮》、《游遇》等作品。
  • 遇见·汪国真

    遇见·汪国真

    全书以汪国真一生为线索,以他对诗歌的狂热至成名后的众多细节故事来展现了一位诗人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的变迁。全书共用了21章的篇幅书写了他的一生,描述细腻、流畅,并巧妙地将诗作穿插全书,读来非常有味。其抒情的语言,对汪国真诗的合理引用,也是全书引人入胜之处。
  • 送你一抹清晨

    送你一抹清晨

    散文是抒情的文体,世间所有的情感,皆能在笔下展现:或如火般喷簿,或如水般流淌,或如丝般缠绵……《送你一抹清晨》从中国现代文萃中精心挑选了精美散文,每一篇每一段都是情的凝结,都是才的喷涌,都是思的堤炼。
  • 牡丹亭(汤显祖戏曲全集)

    牡丹亭(汤显祖戏曲全集)

    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子充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聪明美丽,自幼学习书画。一日游园,梦中与一手拿柳枝的书生结为夫妻,醒来终日思恋,终于成疾命亡,死后葬于梅花观中……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与彬齐眉

    与彬齐眉

    凤冠霞帔在身上,十里红妆人未还,而今再见爹娘时,物是人非新郎换,若得两情长久时,朝朝暮暮把家还。主人公柳眉儿穿越到了古代,被人阴谋算计被换了身份代替入宫,从此展开了一段风浪滔天的一生,朝中波澜壮阔的权谋争斗,宫中隐忍蛰伏的算计,还有宫外亲人爱人的翘首以盼,这一切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让她只能最后走上那一个最高峰。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穿越远古大陆

    穿越远古大陆

    辛安,著名外科医生,出身中医世家,前途大好,却因撞破一场假药交易而被人暗害。再次醒来竟然身在异世,一个没有男人女人,只有雄性雌性的世界。而她身为稀有的雌性,却是满脸奇异纹路被兽神诅咒,被族人似躲避瘟疫般躲避的雌性。这还不是最惨,族里规定,若是半年内她找不到能接受她的伴侣,她必须离开这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王宠妻记

    神王宠妻记

    “你说的这些我竟都不知道。”他独自守着五世记忆追她五世轮回,可她为什么什么都不记得?楚奕苒下定决心,独自一人来到低阶世界寻找传说中天父,“我想知道。”她陷入天父设下的陷阱,在梦境中楚奕苒恢复了五世记忆,还在每一世本主身上得到神秘力量。一梦出,荣升神格娶回痞气骄郎——神王尊上!从此两人所向披靡,偶尔还回去找找天父,两个人拉着手一起梦回五世,将一次次遗憾和失去改写。楚奕苒:“喂,你都追我五世了!”神王:“本尊可以追你生生世世。”
  • 《爱的追踪》原著小说:赎罪无门

    《爱的追踪》原著小说:赎罪无门

    张国立、闫妮主演电视剧《赎罪门》原著小说!主人公警察老马,在年轻时吊儿郎当,是警察中的边缘人物,直到被癌症判处死刑的时侯,才开始反思自己一生作为警察的价值。为了赎罪,他不畏强暴、挑战强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与城市大鳄绝命搏斗。这是个浑身充满了“京味儿”的老警察,时而混不吝,却充满了执拗的正义感。他的生活黑白分明,化疗、剧痛,身体每况愈下、跌入黑暗,无法预计的昏迷与疼痛,不可预料的未来和毁灭。但所有这些,却是他用来击碎这个城市大鳄的唯一武器,他无惧死亡,哀兵必胜。
  • 克服困难的方法

    克服困难的方法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当有人问他,那位跟他学画的青年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时,他便坚定地回答:“决不可能!因为他每年有6000英磅丰厚的收入呢!”艰苦的环境能够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环境只会令人堕落。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人不寐

    人不寐

    穿越成丞相府的千金,竟每到夜晚不能眠。裙摆一提,袖子一卷,翻墙而溜。本以为古代人都已进入梦乡,没想到还有灯火辉煌的地方……碧瓦斗拱,绿竹幽兰,看似一派平静祥和;朱砂烛笼,屏风庇佑,其中却暗藏杀机。幽幽黑夜,侍茶童子化作冷血毒龙?月圆云峰,那前世今生缘能否经得住竹下银光冷箭的洗礼?不寐楼……道出这三个字,眼前又浮现出梦中那个大雨滂沱之日,雨是红的,地上的水也是红的,雨打到那血红的流水上,有的融入流水,有的在那水面上绽开一朵朵血红的莲花,她的双目流出血泪,自双颊滑落,沾湿衣襟,滴落到他的脸颊上。血水混着雨水,眼前一片迷蒙,却恍若看到他长袖飘飘,残留浅笑;天空雷声轰鸣,耳边又是谁在悲戚长啸,回音不绝?回忆的画面像电影一样慢慢回播着,美丽的像一部剪辑的不完整的电影。也只是这些了,她静静地闭上双眼。何时再听君萧歌凄美:“人不寐,芳菲不断潇湘梦,天地珠帘因涟起。夜如醉,笼光白袖,半楼拆破烟雨碎。衣履红尘美,一生萧曲散,与君共眠血与泪。”如果没有你依旧在身边,那一切,也许都是梦境。与君共眠,不寐...
  • 寒情王爷的鬼面医妃

    寒情王爷的鬼面医妃

    五岁之前,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五岁之后,在亲眼看到父母在自己面前被人杀害以后,她成了无血无泪的人花费了二十年时间,她报了父母的仇,然后自己也举枪自尽了醒来之后,她发现自己穿越了成了一个一动也不能动的婴儿还有一个让她震惊的消息就是她的身份一个被人陷害的一国公主但是她却并不想回去四周都是恐怖的狼叫声就在她以为自己要死的时候,她被一个怪老头抱回了一个林子后来她才知道这个老头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神医‘风老子’可是她只叫他‘疯老头’然后她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后来的二十年间,她最常听到老头一句话就是:“风无情,你这个死小孩怎么就这么冷血无情啊。”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本书分为郑板桥、加埃里·维斯特里、邓石如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