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6900000012

第12章 茫茫荒漠上创造奇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南北朝时《敕勒歌》里对西北戈壁大漠形象的描述。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有时是烈日当空,沙尘蔽日;有时是狂风怒吼,风雪交加。黎明时分,在这荒漠之上,由人和牲口组成的队伍,犹如庞大而又渺小的蚁群,一直向前延伸,从头到尾望不见踪影——修筑援华国际“大通道”的队伍,按照各自的分工,疾速地移动在兰州到霍尔果斯几千公里的土地上。

兰州——酒泉——安西——哈密——迪化——伊犁——霍尔果斯——中亚这条通道,虽在汉代以来就是中国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一条主要通道,但它绝非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在茫茫荒漠之中,有的地方所谓的“路”,其实只是一道被牲口和人践踏过的痕迹;有的路段,其实只是一头骆驼可以行走的羊肠小道。按照中苏协议,苏联援助中国的飞机、武器及军事物资,已经紧急向中苏边境古城阿拉木图集中,再从那里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可,从中国边境通往内地的物资运输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打通一条从霍尔果斯到兰州的公路。

前面讲过,自杨杰等人的西北之行,与盛世才、马步青等地方军阀达成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共识之后,新疆和甘肃等地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公路修建之中——但,自古以来这人和骆驼行走的路径,要在二三十天内将其改造为载重卡车可以通过的公路,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作者1990年代在酒泉、哈密等地参加武器试验时,曾在当地做过实地采访,那里的老人们每当回忆起当年修路时的情形,没有一个不感慨唏嘘!

“那时,新疆人、甘肃人,以及其它地方赶来支援的人,为修筑连接苏联那条公路,修得简直是发了疯!修路的队伍延绵了几千公里,仅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到果子沟沿线,就有7万多修路筑路的人;在迪化——达坂城——吐鲁番一线,就有10万多修路军人和民工;从鄯善——哈密——星星峡,也有9万多人参加修路大会战,加上其它路段的修路的人,单是在新疆境内,参加修路的各族群众,加上军人,至少在50万人以上!”

这对地广人稀的新疆和甘肃地区来说,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壮举。有的村寨或部落,除了老弱病残,是全部出动;有的人家,是全家上阵。参加修路的民工听到政府号召修路的消息,几乎在一天之中就全部集中到了工地,而且都是自带工具,自带干粮,自带衣被。一来到工地,人们按照分工,立即就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根本不存在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说。在修路工地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24小时都在轮班干活。饿了,吃几口自带的窝窝头或几把炒面;渴了,喝几口由牲口从远处驮来的凉水;困了,裹一件破皮袄在沙窝子里打个盹。而且,所有参加修路的人都没有工钱,全是义务劳动。在“修好机场修好路,我们不当亡国奴;不怕流血和流汗,一切都是为前线”的口号鼓动下,大家群情激奋,都心甘情愿、舍身亡命地干着属于自己的工作!

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祖先们告诉他的子孙一条基本的生存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祖先们告诉子孙的一条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历史上,每当在遭受外族入侵的关键时刻,中华各族人民都会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显现出空前的大团结。

在修路大军中,有着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霍尔果斯到古城惠远沿线,到处都可以看到修路的锡伯族人。他们无论精壮汉子,还是妇女儿童,全都上了工地,就连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赤膊上阵,日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这些锡伯人,他们是在200多年前,受乾隆皇帝派遣,携家带口从盛京沈阳来到新疆伊犁一带戌边的。当时,有2万多名锡伯族官兵从沈阳出发,由于路途遥远艰难,一路连病带饿受冻,到达新疆时只剩下不到4000人。当时,乾隆皇帝答应他们的祖先“70年后准予回乡”,可3个70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在边远荒凉的西部边疆繁衍生息。

当日本人侵占他们老家东北的消息传来,这些世代习武的锡伯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都想上战场去跟这些强盗拼个你死我活,渴望早日将日本人赶出东北。而今,正在他们因路途遥远报国无门时,现在听说修路是为了打垮日本人,整个族群无论男女老少都激动起来,不到1.3万人的族群,竟然一下就有8000多人义务前来参加修路。没有参加修路的老人儿童,就自动赶着骆驼和牛车,帮助工地送水送粮送材料——这个族群世代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在这个时刻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伊犁的“果子沟”,在这个号称“死亡之谷”的地方,有1.2万多名哈萨克族人加入到修路工程之中。他们按照历史上形成的部落结构,组成了6支修路队伍。在这险象环生的“死亡之谷”里,为了显示自己部落的强大和团结,显示自己部落无畏和牺牲精神,部落的首领们往往为了争取到最难、最险的修路地段而互不相让,时常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为了平息纷争,他们有时只好采取“抽签”方式来决定哪个部落修哪条路段。道路通车后,各个部落还成立了义务护路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风雪交加,随时都在对自己修建的路段进行维修和护理。

在玛纳斯、达坂城、哈密、星星峡等路段的修路大军中,还有不少成建制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他们原本是转战白山黑水的将士,被日本人打败后有组织地撤退到了苏联境内。1932年冬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穿越西伯利亚回到祖国新疆。这些部队回到新疆后,立即就想重返前线继续与日寇拼杀。可不知蒋介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然命令这些部队“不许入关,就地安置”。就这样,使他们不得不在远离前线万里之遥的地方安营扎寨。当他们得知要打通“抗日西北大通道”的消息后,这些连做梦都在同鬼子拼命的东北军将士,他们立即主动请缨参加修路工程。有的部队从团长到普通士兵,人人都写了血书请求参战——憋屈在后方不能上前线的将士们,他们把重返抗日战场的心愿,将来回到东北老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之上。

新疆的老人们回忆道:“那些东北军人真不愧是一支能打恶仗的队伍。从迪化向东30多公里的干沟,以及达坂城附近的‘百里风区’,这些非常艰苦的施工地段,就是这些东北军人打通的。在一些险峻狭窄的路段,也是由这些军人担任工兵,承担起炸山开路的任务。由于作业工具简陋,加之通讯条件有限,仅在‘工兵队’里,就有30多人在爆破作业中被炸身亡。他们没死在同日本人血战的沙场上,却牺牲在修路的作业中。”

就这样,西北人民憋着一口打垮日本人的豪气和勇气,靠着简陋的施工工具,靠着土炸药开山放炮,靠着手挖肩扛车运,在短短的时间里,硬是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疆开出一条汽车勉强能行走的公路来。

在茫茫戈壁上,几千公里道路修筑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说来有意思的是,当1937年10月,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500辆吉斯5型卡车,从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经过安西、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到兰州时,这条公路才刚刚具备雏形,许多路段根本还未动工,但为了前线急需,苏联人的500辆大卡车,装载着援华的数千吨汽油,硬是在这没有路的古驿道上,压出了一条大道来——这就是后来甘新公路的雏形。

就这样,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前几年,在古来只有骆驼行走的丝绸之路上,日夜奔跑着苏联载着军火的大卡车;在只有秃鹫和鹰隼盘旋的茫茫戈壁上空,不间断地飞翔着巨大的军用运输机。这些汽车和飞机,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运去军火和物资,支撑着中国人民进行着艰难的抗战——这,就是著名的“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

在这里需要多交代几句的是:这条“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开通,不但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在客观上也帮了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大忙。1936年6月26日,在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后的第13天,在川西北夹金山下的“两河口会议”上,中共中央取得的重要决议就是“必须尽快在西北寻求落脚点,打通国际通道,取得苏联的策应和支持。”

30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他的外国朋友安德烈·马尔罗斯时还指出:“当时向西北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可能与苏联接上联系,打通苏联援助的通道,没有别的选择。”此时已经定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国焘也颇有感触地回应道:“不是张学良、杨虎城救了共产党,是苏联援华的西北国际大通道壮大了共产党,没有西安事变,西路军也会占领宁夏或者进入新疆,共产党也会在西北立足,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

当然,此是后话了,恕作者简单略过,还是让我们回到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抢运上来。

同类推荐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结集成书。本书为第11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0篇散文游记。包括《生活导演的一次“巧合”》《父亲的故事》《姐姐》《又一年》《离之魅》《回首又见它》《难忘那些美好的时光》等长篇叙事散文,以及抒情散文《兵团的土地,新疆的水》。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 中年人的寂寞

    中年人的寂寞

    纵观夏丏尊的散文,思路清断、逻辑严密,朴素严谨,精炼畅达,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深沉、诗意浓郁。叶圣陶在《<夏丏尊文集>序》中说:“他是个非常真诚的人,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剖析自己尤其深刻,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所以读他的作品就像听一位密友倾吐他的肺腑之言。”他的散文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文。
热门推荐
  • 职场百诫

    职场百诫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处理好为人、处世、工作和竞争过程中与其他人的关系,甚至我们根本就忽略了,造成了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苦恼。《职场百诫》从多个方面为读者阐述职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教读者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 ET少女

    ET少女

    颠沛流离到地球的外星少女孟樱珞,十年寻找只为找到初遇的那一人,是神秘乖僻的他,还是温暖如斯的他?
  • 言婚不言爱

    言婚不言爱

    人人都以为白家的人光鲜亮丽,生活在社会的高层。谁知道白家有位二小姐,却是高层社会中的最底层。从小在强势和逆来顺受中长大,以为要熬出头了,爱人却成为了姐姐的未婚夫。而她却被逼着替嫁,嫁给一个她连见都没见过的人。听着心爱的人的冷言,她这才恍悟所谓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从来都是一个谎言。她一把扯下她珍藏在心尖上的项链,不顾脖子上汩汩流出的鲜血,死心离去。她带着绝望嫁给他,以为从此心无波澜,只需要静静的过活。谁知在一次一次的交集中,心却渐渐沦陷。就在她以为一切水到渠成,将自己身心交付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 清风不留,无可奈何

    清风不留,无可奈何

    十七岁的宋奈何,十八岁的顾清风,那次不合时宜的相遇却把他们的命运攥在了一起,可老天就爱开玩笑,一次次的捉弄,一次次的伤害,她会放手吗?——清风不留,无可奈何
  • 重生青春年代

    重生青春年代

    方哲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重生高三。那些未能完成的遗憾,都有机会弥补,可把他激动坏了。可当他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和爸妈成了邻居,还多了一个‘自己’?这到底是什么鬼啊?还有这个富二代的人设,又是什么剧本?这是一个有钱人的时代,也是最骚的青春年代。家声继《回到过去当神话》又一力作,轻松搞笑日常温暖系。书友群:274091522(敲门砖,方哲)
  • 女儿经

    女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姻保卫战

    婚姻保卫战

    她遭人陷害,还被前夫指责,酒吧买醉,却突发胃病发作撞上薄冷,机缘巧合成为薄冷的生活秘书。“你是我的生活秘书,必然要照顾我的所有。”薄冷嘴角邪魅一笑。“我的小秘书,你注定一辈子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奈何生在帝王家(全本)

    奈何生在帝王家(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长陵公主出生的那日,上阳城朝华宫上头的那轮红日显得格外温柔,它悄然织了一张光一样的网笼罩住整个朝华宫,流光溢出的华彩柔和地映着天边云朵。他们都说,长陵公主也许是这个已经腐朽的王朝的最后希望。长陵长陵,一个翡翠的梦。看不见的阴谋诡计,听不见的鬼语妄言,闻不见的弥漫硝烟,谁来拯救一个王朝的命运。当她蓦然回首,她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个阴谋,她完成了阴谋为她设计的路,却什么都没有了。鸳鸯玉枕旁那双炯炯的眼,为什么一边说着温言软语一边扼杀她的所有?黄沙大漠中那丛隆起的墓,里面躺着她的谁?——————他勾画给她一个美丽直率的大漠,一如他的直率,让女皇只有在他面前才真正觉得轻松。他不过一双手,翻手却想拿下整个王朝。他看她的眼睛很是温柔,如果她是女皇,他必要在她之上,不会让她再属于别的谁。亲爱的读者们,非常不好意思,原本打算86章开始上架的,但是因为上架申请比较早……所以就……杯具ing……80章开始每章至少2K字~~~每天一更,绝不断更。粉一夏,群:33844916
  • 生存幻影

    生存幻影

    也许,生存本身就是幻影。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幻影中求得真实。搜索226113522,或许会有惊喜。新书《名侦探纷乱的世界线》,欢迎诸位。
  • 可怕的报复

    可怕的报复

    “扑哧”,水果刀深深地扎入了情敌的胸膛,刹那间鲜血飞溅,情敌顿时一动不动地看着他,眼中充满了仇恨和难以置信之色。他完全不相信面前的男人不但玩弄了他的老婆,而且在自己来捉奸的时候,还如此大胆地杀了他。“你——好——狠!”他艰难地说完这三个字,便颓然倒地。“啊,啊,啊!杀人啦!杀人啦!”床上的女人似乎这时才清醒过来,发出了骇人之极的尖叫。“我,我杀了他,杀了他,我杀了人啦,我真的杀了人啦!”这时,杀人者才如梦初醒,惊慌地狂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