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9600000005

第5章 阐幽明微(4)

从餐巾纸灭火所想到的

一日,与几个朋友一起就餐,其中点了一道干锅,就餐接近尾声,可酒精仍在燃烧,我们想熄灭酒精锅,既不见服务生,也找不到小锅盖。这时我顺手拿起一张餐巾纸盖上了小锅,在朋友感到诧异之时,酒精锅随即熄灭。

在人们的常识中餐巾纸是易燃之物,在某些场合它却能成为灭火的工具。这使我想到中国文化崇尚的阴阳之道——以阴克阳,以柔克刚的道理。再强大的东西都有它软弱的一面。餐巾纸之所以能够熄灭酒精锅的火,是因为餐巾纸找到了火的软肋。

化学常识告诉我们,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行。

一是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二是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千克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燃烧1千克木材就需要4~5立方米空气。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时,就不会发生燃烧。

三是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

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就容易明白餐巾纸之所以能够灭火,是因为餐巾纸覆盖了酒精锅,使助燃物——氧不能进入酒精锅参与助燃而导致熄灭。

这一现象也启迪我,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势而为,掌握社会和自然规律,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就容易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无论现象如何复杂纷繁,都有其中的规律,要掌握其中的规律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梳理探索。许多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是因为心情浮躁、缺少定力。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容易为名为利所迷惑,我们应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贤圣哲那里去汲取智慧。《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证了人们接近道(即规律)的心路历程,可谓良言善谏,值得品味。

以上就是我从餐巾纸灭火所想到的浅见,特与读者朋友分享。

木炭是这样烧成的

天气渐凉,北京的火锅特别是老字号东来顺的涮羊肉会大受食客们青睐。产生于大山中的木炭为何能够来到城市,成为了火锅的上乘燃料呢?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与思考。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永修县,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在那里留下了大家熟悉的千古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记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四川、安徽等省的外地人到我们老家以烧木炭为业。他们承包一片木柴茂盛的山区,以交一定数量的木炭给山权所有者为承包代价。

我曾随同外公一起到山中购买过木炭,在与师傅的交谈中了解了一些烧木炭的常识。他们在山上就地势挖个大坑,垒起一个个木炭窑,将木柴砍成段,放进土窑煅烧。木炭质量不仅取决于木柴品种,而且取决于供氧量即火候。有经验的师傅能够烧出好木炭——脚(接触地面部分)短,硬软度适中,颜色乌黑,响声清脆。如果火过大,木炭的火力就弱,如果火候不到,燃烧木炭时就会冒烟。师傅主要是凭经验看火候。也有些新手烧砸的:要么木柴成为了灰烬,要么因火候不到木柴被烧成了非木非炭的次品。煅烧木炭的关键是控制供氧量。烧木灰是最容易的,把木柴堆在一起让其在空气中燃烧即可。

人法自然,大道至简。煅烧木炭之道与我们人生之道又何其相似!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有所价值,也需要适度使用能量,千万不要过度透支。试看当今社会有多少像王均瑶、高秀敏、傅彪、罗京一样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了事业辉煌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减少了睡眠,亏待肠胃,放弃了体检,其结果是透支了生命,虽然赢得了一时的升腾耀眼,却英年早逝。这样受损失的不仅是他们个人,而且还有家人和社会。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的大智慧,过和不及都是不可取的。从当今社会现象来看,主要矛盾是“过”。试看当今的白领尤其是女性白领,她们为了急于求成,取得成功,需要不断地拔眉毛、涂口红,有的则不断地做美容甚至削骨美形。许多女性白领长期加班熬夜,经常疲惫不堪,其实这些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是在加速燃烧自己,推进“成灰”的进程。令人可叹的是,不少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自己损害自己而浑然不知。

我曾在多种场合奉劝朋友,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一定要学会淡泊、宁静,要拿得起放得下。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不要长期熬夜,养成十一点以前睡觉的习惯。许多朋友几年前采纳了我的建议,今天得以受益。

北京弘悦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劲梅在2009年9月20日上午的开业典礼致辞时,还特意感谢我几年前建议她养成早睡习惯并且从中受益。我听后非常高兴,因为这表明我的善因使朋友收获了善果。

为徐惟诚先生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精神点赞

建华自2013年6月在江苏黑松林粘合公司听了八旬高龄的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先生演讲之后,后来又聆听了徐惟诚先生的演讲,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迪。

徐惟诚先生自2005年开始为《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写卷首语至今,每月一期,从未间断,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难,而对于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确属不易。徐先生不仅是每期一篇,而且每篇都要写出新意,这些卷首语现已结集出版成书。为了写出新意,徐先生不仅要向书本、媒体学,而且要下企业、到社区作调研,犹如蜜蜂采得百花酿成甜蜜。因此,徐先生精神可嘉,值得为他点赞。

徐先生在演讲中讲到,他的这种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自年轻时就开始养成。徐先生说,他20多岁时主办《上海青年报》,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学生。为了接地气、更鲜活,他主动要求到一所中学担任政治教员,每周组织学生就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将这些鲜活的材料见诸笔端刊发在《上海青年报》上。这张报纸深受中学生欢迎,成为发行量达到40多万份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徐先生在担任《上海青年报》主编的6年时间里,都坚持每天阅读6封读者来信,3封由总编室选取,3封自己随机选取。徐先生说,每天只需花几分钟时间,却能把握时代脉搏和青年心声,使报纸接近读者,办出特色。徐先生说,每个人每天花几分钟做一件事情并不难,但能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就很少。

最容易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徐先生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稀缺的精神资源,我们应当从徐先生的人生坚持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应对复杂职场的大智慧

一日,几个好友相聚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在原化工部一个局级研究院担任中层干部十多年,担任副书记、副院长近二十年。她因临近退休年龄转为非领导职务,在职场平安着陆。

大家对这位女领导敬重有加,她能够在这个单位任职这么长时间,并且能得到前后几届领导和职工的认可,这实属不易,其中必有职场大智慧。

先来说说这家单位复杂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行业研究院,可谓是人才济济。知识分子多的单位,聪明人就多;又遇上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有限的职务、有限的涨工资指标、有限的住房资源,造就了这群聪明人施展聪明的动机。为了搞垮别人,一些人用上了写诬告信、贴大字报、小字报等伎俩,唯恐天下不乱,有事没事,鸡毛蒜皮的小事,告状信都会寄到中纪委,甚至国家领导人。这个单位的告状名声远播。在这个单位工作的领导或受到排挤,自己不干;或告状信太多被上级撤换,主要领导更换频繁时甚至两三年一换。

当年部里采取提职的方式在机关干部中为这个单位选派领导,结果没有人愿意去。有的干部说,就是在部里一辈子不提拔也不愿到那样的单位去。有个处级领导服从组织安排,由处级提拔为副局级到这个单位当了副书记、副院长,分管政工、后勤工作,结果硬是被日夜纠缠的人员闹得精神焦虑、严重失眠,三年之后,主动放弃了领导职位,选择了调离。

直到现在,仍有一批到处告状的人,竟然夸张到举报这个单位几位领导合伙贪污了三个多亿。其实这个单位的所有资产也不值三个亿。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朋友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担任副职近二十年,陪了五任正职,并且分管人事、后勤等职工利益攸关的部门,处于矛盾的焦点岗位,我们来听听她应对复杂职场的人生大智慧。

一是要相信日久见人心。她说,有些人喜欢搞“一朝君子一朝臣”,来了一个新领导就急于表现,没事套近乎,天天表忠心、进馋言,除了自己,单位没有好人。这样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聪明领导很快会认清真相,辨别真假好坏。真正有品行的人心地坦然,真正有本领的人不愁无人重用,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她说,有一位新领导刚上任时,不少中层干部都纷纷找他汇报思想,做人事处长的她却不去套近乎。这位领导听多了馋言,遂对她产生了误会,认为她不懂业务、没有能力、品行欠佳,进而多次在中层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她,甚至动过要撤换她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主动找这位领导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结果俩人越谈越投机,从工作谈到人事,从历史谈到现状,从现状谈到未来……尽管已经谈了整整一个上午,但这位领导还没有听过瘾,要她下午接着去谈,结果整整谈了一天。这次谈话使这位新任领导了解了院里的真相,并且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为人事部门购买了计算机及软件,建起了人才库,推进了人事管理现代化。后来这位领导还力排众议提拔了曾经常挨批评的她担任了院里的副院长。

这就是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经典诠释。

二是面对恶人要比他还恶。这位朋友快人快语,嗓音洪亮,办事果断。她深知,对待讲理的人应当和风细雨、以理服人,而对待无赖,对待恶人就不能过于温柔,否则,他会认为你软弱可欺,得寸进尺。这也是她在长期的磨炼中总结出来的感悟。她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被一些无赖纠缠得寝食不安。后来,她改变了策略,碰到影响她正常工作的无赖,立即打电话给保安强行架走;碰到在办公室拍桌子的,她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桌子拍得比他还要响,从气势上压倒他;碰到无中生有贴小字报进行人身攻击的,她会拍案而起,站在办公室门前骂娘,使无赖小人产生惧怕。

中国有句古话:“恶人还需恶人磨。”一个单位只有正气旺盛,才能压倒邪气。

她说:“敢说硬话的关键是自身要过得硬,做到清廉公道。如果自己本身就不干净,那迟早会被赶下台,在这个单位就无法立足。”

三是牢记职场“三不”。一位正职领导退休前与她进行过一次谈话,赠给她职场“三不”箴言,即不与上司争荣誉、不与同级争位子、不与下属争利益。

不与上司争荣誉,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副职的是助手角色,不要与正职抢镜头。要认识到,取得的成绩都是在正职的领导下取得的,因为副职出了错误,正职要承担领导责任。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副职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甚至倚仗某种特殊关系,与正职分庭抗礼,极端的还雇凶杀人。在职场要有看淡名利的胸襟,不争一时之利,着眼赢在人生终点。

不与同级争位子。位子有限,欲望无限。求上进是职场人士之本能,但要弄清本末。要懂得有为才能有位的真谛,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心思都用在嫉妒、诬陷别人身上,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必然会被别人识破,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有为是因,位子是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老子教育后人说:“为而不争。”其实,不争反而能够得到,这是人生的大智慧,符合天道人性。

这位朋友在购单位集资房时,单位按照多种因素打分,她的排位靠前,但她主动提出排位往后挪,让其他同事在她前面挑房子,这种境界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得到的,而她做到了。

不与下属争利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上司,除了教育引导下属实现人生目标之外,还要关注下属的物质利益。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每天要面对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还会遇到职称评定、学习培训、孩子求学、老人求医等棘手问题。作为一个领导,应当努力满足下属的物质利益,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有了好处先想着下属,这样的领导岂有不受拥护之理呢?多数人是会知道感恩的,当你有恩于下属时,就会赢得下属的人心人力人智。

如果在职场能够做到“三不”,也就意味着处理好了上下左右等人际关系。心态调整好了,人际关系和谐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职场平安便也理所当然了。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美文作品90篇,分为“闲语:走错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情语:幸福家庭的姿态”;“世语:成为美好的一部分”;“物语:一只拟人化的狗”等四辑。有感人亲情,也有生命感悟;有人生哲理,也有借物抒怀。文字朴实,而意境深远。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括了九十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其中,上卷主要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阐释,下卷则是“行万里路”的游记及感受,基本荟萃了他几年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人与文学的种种心得。其深邃的感性思绪,绵密的理性剖析,都充盈着真诚和朴实的人间烟火味。
  • 奇来前书

    奇来前书

    他在岛屿写作,他的专集已被诺奖评委翻译,台湾杨牧的文学自传收官之作,终于来了。杨牧始作《山风海雨》(1987),在八十年代中,继之以《方向归零》(1991)与《昔我往矣》(1997),遂完成早期文学自传之结构,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体会人情冲突于变动的城乡社会里,感受到艺术的启迪,追寻诗、美和爱的踪迹,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著,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思维集中,风格刻意一一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三书自成系列,脉络延伸,止于秘密作别的时刻,合帙为《奇来前书》。
热门推荐
  • 他的小情书

    他的小情书

    校霸陈星允的威名整个学校都知道,每当他经过校园里的某处时,无论女生或男生都会下意识的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校霸虽然张狂嚣张,但他却把所有的安全感与保护放在了他的小可爱身上。某日,校霸突然装可怜的对小可爱哭诉。校霸:“我胖了,好伤心,快来安慰一下我。”小可爱:这话好像有点耳熟,她是不是什么时候听过,不过他好像脸上是多了那么一丢丢的肉肉。她很老实的回答:“就胖了那么一点点,不碍事的,你还是很帅啊。”校霸:“瞧,连你都看出来我胖了,哦!天真的小女孩,不要再安慰我了。”校霸做作捂住小心脏痛哭……小可爱一脸黑线:算了,还是好好的配合他吧。爱一个人就是要包容他的全部,哪怕他是一个戏精。
  • 漩水湾

    漩水湾

    《漩水湾》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一群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走出校门、奔赴大巴山区的生活状态。他们在陌生的穷乡僻壤中深民间、艰苦奋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当改革放的春风吹起时,他们又把握时机、超越自我,以不懈的努力追求,实践着更高的人生目标。
  • 绯闻女友攻略

    绯闻女友攻略

    他曾是绯闻缠身的世家大少,被迫与千金小姐订婚后,却对她一见钟情!他成功摆脱未婚妻,绯闻女友的纠缠,成功俘获了她的心!曾经天真烂漫的她,一场意外,让她对一切心灰意冷......她是他三生三世都要独宠的,没有哪个男人能把她抢走!!而他能否唤醒她沉睡的心呢......
  • 王灵的世界

    王灵的世界

    王灵,一个调皮的坏孩子,一个名叫《狩猎者》的神秘游戏改变了他的生活。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魔女七元素

    魔女七元素

    没错,这是一次穿越!相貌平常、生活平淡的我,竟然在再平凡不过的一天遇见了一位漂浮在半空中自称是魔界守护者的男子,一切让平静的一切脱离了正轨!我竟然成为了肩负拯救魔界使命,万人争抢对象的魔女。幸好,我美丽的褐瞳拯救了我被万民朝拜的命运,得以安身立命。因为,魔女的眼睛必须是紫色的。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此生折花上青云

    此生折花上青云

    名门贵女,重生归来。压倒一切,欲上青云东宫阙。萧折靡:我回来你们都要死!东宫太子:我是男主,也要死?萧折靡冷冷一笑:死!阿靡暗搓搓暗恋太子殿下多年,那是她的心头宝,怎么舍得让他死。
  • 画上三千

    画上三千

    这六界之内,万物生灵,大抵都逃不过一个情字。那时她还年少无知,懵懵懂懂,只知道费尽心思的能让他高兴,可直到她付出一切之后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到头来不过一场虚空。“卓离今日所做的一切你莫要后悔。”“有些事不论是对是错,做了就是做了,我从不会悔。”直到有一天他将要完全失去她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冰封千年的心早已出现裂痕。“我说过我从不会为所做的任何事情而后悔,可今日,我后悔了,阿阮,我后悔了。”…………纵观八荒之大,万事万物,却原来都不抵有你在我身边,眉眼如初。
  • 于你浮生不乱

    于你浮生不乱

    伊水河旁,一生的守候。一世的牵挂,错位的命运。尹哲轩,梦可儿。两个注定连在一起的名字,却为何命运多歼?大概是因为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