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700000001

第1章 当爱与生命同行(总序)——论郝敬堂报告文学(1)

《东方早报》专栏作家魏英杰先生在2008年针对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的公开“卖稿”事件进行批判时,在《出卖了真实,给钱就上的“报告文学”还剩下什么》一文中相当尖锐地指出:“《报告文学》有一处暗伤,决定了它可能的宿命,这就是报告文学作为文学体裁的先天缺陷。说报告文学是新闻可它却具有文学性,说是文学却又要求作品的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真实,具有新闻的特点。文学可以虚构,新闻却不容想象,一些矛盾集于一身,很容易招致非议。”而著名作家袁鹰在当时写给《报告文学》主编李炳银的信中,也曾经说道:“这些年来,看多了那些假大空、注水肉式的、变相广告式的、或是有偿新闻式的伪报告文学,常常为之沮气……我一直以为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魂、真、文三个字。”然而,在笔者看来,报告文学的矛盾之处,却也可以成为它的优势所在。正因为它具有纪实性、新闻性的一面,拥有一份真实在文字背后形成的张力,所以,作品本身才会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而文学性,则拉近了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抹去了新闻那冷冰冰的省却了无数细节的面孔,更容易让读者直面事件的现场。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直达人心,让真实毫无预兆的击中我们的灵魂。我们在郝敬堂先生的报告文学作品里看到的正是这“魂”、“真”、“文”三个字的自然融合。作家执笔行走于山水之间,把令人动容的真实用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巴山的女儿》、《都市寻梦人》、《好大一个家》、《小岗之子》……一篇篇聚集着历史记忆的文字,都忠实地记录着爱与生命的存在。在郝敬堂先生的笔下,报告文学充分发挥了它自身的所有优势,它背后的真实让人震撼不语,而他的文字则让我们沉默着流泪……他忠实地记录着一次次爱与生命的共同律动,并借以文学性的手法展现着他的关注、他的感动、他的思索,让我们在滴落的泪水中蓦然发现生命最初的形状。

生命的沉重与欢愉

郝敬堂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着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生存状态,他不是单纯地刻录,而是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审视这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事以及社会现象。他截取人间温暖与爱的片段,并经过自己的沉思为它们打下厚重的生命底色。郝敬堂惯于采用以描述个体生命轨迹来折射社会历史风云,以观照社会历史风云来演绎个体生命轨迹的文学笔法,来展现那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自己的责任放置于生命之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纪实的方式专注生命的不同形式,特别是那些包含了人性崇高之光辉的、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的生命存在。作者没有空洞抽象地追溯和描述,而是着力于人物的全方位书写,通过描述他们的“个人史”以及诸多感人的细节和言行,来构建其个体命运的逻辑线索,勾勒其生命过程的清晰轨迹。《大巴山的女儿》和《小岗之子》等篇,正是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方式。从王瑛、沈浩等时代英雄人物的身上,不仅彰显出爱国、奉献和牺牲的主题,而且也表现出了这些伟大灵魂平凡的一面,充分地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憎好恶,他们对荣誉与尊严、人格与人性的追问与选择。

《大巴山的女儿》记录的是用坚毅的灵魂和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整个大巴山以至整个中国的王瑛同志,她用浓烈的红色作了自己人生的铺垫。她的生命虽然在2008年11月27日戛然而止,然而这47年的生命历程,她却走的格外沉重而欢愉。“铁骨柔情为党为民铸忠诚,云水胸怀无私无畏留英名”,这是悬挂在王瑛同志灵堂上的一副挽联;“我觉得她没有走,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是一句来自“背二哥”最朴实的话。而用区纪委书记罗泉育的评价来说,王瑛同志短暂的一生可以浓缩为三个三分之一:“一是为人朴实无华,光彩照人。她生命虽短,生的伟大,干的辉煌,死的光荣。她不是在病痛的呻吟中死去,而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离去,一生无怨无悔,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二是为官正派,恪尽职守。她官位不高,境界很高。她分管信访工作,对群众来信,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尽职尽责,热心为民。三是勤俭持家,品德高尚。她有慈爱之心,上为孝女,中为贤妻,下为良母,在外面风风光光地当领导,回到家劈柴做饭洗衣裳,她身上有许多传统美德,堪为做人的楷模。”占据王瑛生命中三分之一的自然是她用她那颗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心来坚守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体制改革时,因超强度工作,她时常出现头痛和眩晕的状况,甚至曾经因为头晕而把脑袋撞在了门框上,鲜血直流。司机把她送到医院,头上缝了八针。她告诉司机此事不许声张,要为她保密。第二天她又精神饱满地下乡搞调研;企业改革时,她以真挚的态度打破僵局,大大改善了南江的投资环境;她积极主动地帮助“背二哥”谋得生路,不畏强权帮助张小梅沉冤昭雪,用心良苦说服柳昆揭露真相,鼓励何金迷途知返,支持和帮助岳显峰创业……她总是一次次地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柔肩担道义,用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追求。甚至,在她住院化疗期间,仍然坚持参加抗震救灾会议。只为了能减少一名受灾群众,却忘了在那样的日子里,她的病情已加重,浑身所有的关节都在痛。为了不影响开会,能将会议开到底,会前她大把大把地吞吃止咳药和止痛药。会议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回南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是她所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王瑛,历任南江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并先后兼任县直工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先后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这些耀眼的光环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肯定和回应,是构成她那艰难而纯粹的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她庄严持守苦难灵魂的证据!郝敬堂把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生涯整合成为一段爱的旅程,王瑛是用自己最本真的愿望来承担起光荣职责的。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悲伤,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这是摘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也是郝敬堂对王瑛同志短暂的一生的概括,他让保尔那坚毅灵魂的轮廓与一位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的生命轨迹完美契合。在我看来,这样的褒扬是不为过的。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社会腐败成风、亟须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严肃有为的作家,能够采取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来展现这样的灵魂是难能可贵的,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启示与期待,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地根植于社会舆论和历史之中,因为他是社会、时代和人类的喉舌和代表”。

郝敬堂的另一部作品《小岗之子》塑造的是另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形象,他是在小岗村里“落户”的唯一一个外乡人,他是小岗人摁了两次手印留下来的致富带头人,他始终没有走出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把生命留在这片土地上。也正因此,沈浩被评选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沈浩摘录的诗句,也是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留在小岗村的原因。那样一种庄严的激情,是源于他对小岗村的爱。虽然这里不是他的故乡,但是他的职责却在这里,他时刻牵挂的村民却在这里。

2004年2月,原担任省财政厅正科级科员的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挂职,任期三年,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小岗村是名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当时,摆在沈浩面前的是两笔账,一笔是人均收入2300元,这说明声名显赫的小岗村还没有摆脱贫穷的影子;另一笔账是村委会有三万元债务,负债运营。这就是小岗村的家底,小岗村的现状。更让沈浩心凉的是,村委没有一个人信任和支持他。在这样举步维艰的环境下,沈浩一步一步地运用智慧和勇气打开了僵局。

在洗脑工程打开了小岗村人的眼界之后,他自己亲自带着村民修公路。作者描写了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一天晚上收工后,搅拌站送来一车搅拌好的砂浆,卸车时,部分砂浆溢出路面,如果不立即处理,砂浆很快就会凝固。咋办?回村里叫人已经来不及了,工地上只有他一个劳动力,而且没有劳动工具。沈浩卷起衣袖,用双手把砂浆捧到路基上,手上烫起一串大血泡。他去卫生所包扎,都没有说出事情真相”。之后,沈浩带领群众攻破重重难关,为小岗村修建了通往县城的村级公路,圆了小岗人的一个梦,也为小岗村走向文明富裕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沈浩来小岗村不久,就有群众反映集体财产被私人长期占用的问题,他不怕硬,敢为民做主,在被暴打之后更加燃起了斗志,最终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正是这些举措,让他赢得了小岗村人的尊敬和爱戴,使他得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梦想:“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动工让小岗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小岗风味猪、小岗葡萄园、小岗大棚里的双孢菇、小岗红色旅游业……沈浩凭着满腔热血给小岗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沈浩在日记里曾经默默写道:“在基层干了几年,为农民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实现了自身价值,人生观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他的真情打动了小岗村的每一个人,在他任满后,摆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份摁了98个手印恳请他留下的“请愿书”——一份浸透着小岗人无限信任的“请愿书”秘而不宣地挨家挨户传递着,在村里传遍了,接着向上传递,从县委组织部到省财政厅再到省委组织部,最后传到沈浩手里。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具有说服力呢!这是一个党员用他的心血与情感赢得的最高敬意!他留下来了,为了回报这样的敬意,他接着为小岗村构建宏伟蓝图,而把自己对家人的愧疚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最深处。

时光荏苒,眼看第二个任期将满,沈浩和小岗人面临着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谁将是小岗村未来的掌舵人。就在沈浩去世的前三天,他还曾半开玩笑地说:“……我就不走了,永远留在小岗村了。”没想到,居然真的就一语成谶了。而早在一个月之前,小岗村的186名村民已经再次摁下红手印,继续挽留沈浩。然而,这一“请愿书”沈浩自己却没有看到。三天后,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含泪留恋的土地上!

郝敬堂的这篇《小岗之子》,激情澎湃,用充满情感的文字寄托哀思。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同志阅后作出批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小岗之子》是这次中央新闻采访团中最好的一篇,作品内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昂扬,读来荡气回肠又令人潸然泪下,生动刻画了一位基层共产党员敬民如父、爱民如子的形象。这位崇高伟岸和质感强烈血肉丰满的形象闪烁着党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芒。作品厚实深沉,也说明作家住宿农家,克服天寒地冻、生活不便等困难,融入小岗,深入沈浩内心得来的如此滚烫之作。”无可否认,不管是身前身后,那些赞誉和荣耀都不过是华丽的衬托,沈浩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生命的满足,百姓脸上浮现的笑容才是他最大的成就!

然而仅仅着眼于正面形象的刻画还是不够的,郝敬堂报告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对如同王瑛、沈浩这样的英雄人物,从来不只做高大全式的赞美与歌颂,而是采用一种全方位的刻画和塑造,力图呈现给读者这些光辉形象背后真实平凡的一面,即人物完整的生命形态。

抛却作为共产党员、干部的身份,王瑛还有着妻子、母亲、女儿、姐妹的角色。郝敬堂更关注的恰恰是王瑛的这一方面,郝敬堂主要选取了她得知病情之后以及她去世之后的一些细节,来展现这位女子在坚强背后的辛酸与泪水。

同类推荐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往的回忆,比如,那些曾经有意或无意给过作者深刻影响的充满智慧和生命趣味的人,那些作者所读过的营养充分、令人心灵滋润快乐的好书以及它们的作者,还有作者所经历的平凡生活,再就是作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一部分是作者在域外的所见所闻,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在荷兰……阅读这些文字,既能让开了眼界,又能让你觉得快乐。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京城反扒行动

    京城反扒行动

    现如今,人们出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上班,上街,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进城或下乡等等。然而当你行色匆匆或谈笑风生之间,别忘了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很可能有贼眉鼠眼正贪婪地盯着你的衣兜或提包,他们身上的第三只手也随时都可能偷窃你的财物。仅2001年,北京公交分局反扒民警共抓获扒窃嫌疑人5524名,破获扒窃案件2016起,作劳教以上处理的扒窃嫌疑人828名。每到年底,尤其是春节来临,许多大中城市的盗窃案往往是高发时期。
  •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

    自中国进入改革时代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激进主义思潮,一种是要回到毛泽东时代去的左翼激进主义,另一种是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的右翼激进主义,虽然它们在十年前已经逐渐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被边缘化了,然而,随着中国改革中出现的困境与矛盾日益突显,它们重新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化解社会矛盾,而是固步自封,一旦改革进入锁定状态,矛盾将进一步激化,长此以往,中国有可能在左与右的激进主义——民粹主义的夹攻与冲击下,陷入严重的危机与陷阱。
热门推荐
  • 倾世魔妃:狂傲逆天血族

    倾世魔妃:狂傲逆天血族

    一朝穿越,人人自危,她插一脚,放火偷粮,落井下石。人鬼殊途,她横一手,色鬼、懒鬼、讨厌鬼,下锅油炸。人妖混战,她眉一挑,敢在你姑奶奶面前撒野?不知道她是血族驱魔师?泰然自若是她,狂傲狠戾是她,降妖伏魔亦是她,且看她堂堂血族驱魔师,如何在人、鬼、妖共存时代风声水起,绝代风华。
  • 佛说断温经

    佛说断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灵之伊布传说

    精灵之伊布传说

    带着可以八种形态转化的伊布,阿布表示无论你出什么,他都有克制你的精灵。书友群:557281857
  •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他是他的四皇子殿下,自幼深受皇家礼仪熏陶,自然是一副皇子王孙的气度,而她是她的明澈郡主,在靖国侯府这一亩三分地里备受宠爱,倒也乐得自在无拘束.谁说,皇子与郡主,一定要扯上什么关系?宿命的洪流把不谙世事的她卷入了波澜诡谲的朝政之中,满门被灭的灾难覆顶而至,压得她避无可避几乎窒息.原本给予无上宠眷的皇室,居然成了反手之间灭了她满门的仇人,而那个面容俊美素来淡漠的四皇子,成了惊才绝艳的皇太子殿下,成了她的夫.他握住她的肩,"但凡有我活着一日,就绝不会,再让你一个人孤寂."她咬着牙看回去,目光孤冷,字字清晰,"此生此世,我这颗心,绝不会与你互通灵犀!"爱与恨,情与仇,背叛与守护,眷恋与归依.最终的最终,是一场灰飞烟灭的尘埃落定,还是一场逃脱不了宿命的爱恨交织?须知晓,有些恨,挫骨扬灰不后悔.有些爱,逃不过天网恢恢.最新穿越古文:《BH公主:断袖驸马太多情》http://m.wkkk.net/a/345547/《BH皇妃:妖孽暴君求负责!》http://m.wkkk.net/a/410662/【【同步更新然澈两本最新签约出版文:】】《就算世界无童话》:http://m.wkkk.net/a/300698/《最美好的都在等着你》:http://m.wkkk.net/a/300701/俏皮风古文《刁蛮娘子养成记》:http://m.wkkk.net/a/287158/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澈的新文:】】青春温暖风,《陪你到世界的终结》http://m.wkkk.net/a/203599尝试古代轻松风,《此女刁,斩之!》http://m.wkkk.net/a/206221/
  • 余生倾心为你

    余生倾心为你

    被渣男抛弃,此生有幸终遇到一个真正疼爱自己的人……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中国酒业经济观察

    该书共分为“产业观察”、“产业评论”、“产业分析”和“产业纪实”等四个篇章,全面细致地剖析了我国酒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解读了中国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人们解惑释疑,指点迷津,更有企业经营运作的实战分析,为中国酒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孤女仙骄

    孤女仙骄

    她是世家千金,名门之后,却沦落到靠替人跑腿打杂来维持生计,只因十年前一场浩劫,全族皆殇,年仅七岁的她成了潘家唯一的遗孤。一次意外,她竟与至宝神珠融合,得上古传承,获功法秘宝无数,以孤女之身一步步证道修仙,成就传奇……
  • 冲虚观的小道士

    冲虚观的小道士

    世态炎凉、道消魔涨。一个小道士下山参加红尘试炼,从而开启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修行之旅。
  • 孔夫子入党

    孔夫子入党

    谭运长:比较长时间以来,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反思五四开始,到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再认识,已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一大潮流。最明显的就是王元化,从新启蒙向新国学的转变。很早的时候,大概就是1989年,我看到他在我老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那个杂志《文艺理论研究》上面,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五四断想》,就是纪念五四70周年引起的各种思考,里面就有很多反思。 一方面他讲到五四是个新传统,五四反传统,也是我们传统文化自身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他认为五四当时的一些具体做法,特别是那种激进主义的态度,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