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5000000005

第5章

蔡宝嘎骑着马,带着棱子风尘仆仆进了四叔家的院。章啸天出门相迎,抱拳施礼。蔡宝嘎走进屋,项青山、盖忠华围坐在炕桌前,就等他了。

春儿进屋给蔡宝嘎倒水,他看着春儿大咧咧地说该叫嫂子了吧?春儿一愣,不好意思地拎着壶转身出去。项青山推他一把,瞎叫啥,还没那啥呢。蔡宝嘎看着大伙,你看,我这离得远,也不知道。他转向章啸天,大哥,行了别耗着了,你等得起,人家等不起了,人家等你等得不离了,都多大了。章啸天很深地吸了口烟斗,招手示意,意思咱今天不提这事,谈正事。

盖忠华汇报侦察到的情况:鬼子住得比较集中,二条子家,日伪军有两个排60多人,中马当铺有一个排30多人,这两家房子的主人为了防盗贼防土匪,把房子修得很坚固,院墙又高又厚,四角有炮台,大门包着铁皮,还有炮手看家护院。现在又加了哨,看守得很严,警觉性也很高,一个个像狼似的瞪着眼珠子。

刚汇报完毕,刘六又瞎放炮了,这次要不叫二条子,俺们连这情况也摸不着,根本进不去院,多亏了二条子,那家伙,一看俺们大当家的去了,乐蒙了,要不俺们进不去院。韩七扒拉他一把,不是告诉你不让你说吗?你那破嘴咋就没有把门的呢?刘六还有理了,那怕啥呀?要不叫二条子,能知道海城警务局长崔文凯在那儿吗?那家伙,差一点让他识破了。盖忠华呵斥他俩,行了行了,别提二条子。傻呀?刘六和韩七互相瞅一眼,不吱声了。

屋里的人,你瞅我,我瞅你,看着盖忠华忍不住笑了。章啸天打趣,咱谁也别提二条子了,人家不让提咱还提啥呀,留着人家自己偷着慢慢提吧。盖忠华不好意思,你看,我提着脑袋打探消息,大哥不领情还拿我开心。屋里的人,随着章啸天的话打趣,七嘴八舌,咋不领情啊,兄弟们这不都领情呢吗。对对,咱这不都听你的吗。盖忠华无奈地笑着,你们哪。

哥几个商定:蔡宝嘎带领他的弟兄们打头阵。想法进牛庄,靠近攻打两座大宅子。这次打牛庄务必拿下警务局长崔文凯,这个汉奸太坏,不整死他,他就能领着鬼子上沙岭来,中间就隔着三岔河,这家伙这一带贼熟悉。十月一日是牛庄的集日,还是装作赶集。都打扮成庄稼人的样子,打扮成商人,能混进去就混,实在混不进去就来硬的。把枪藏在柴草里,菜里,反正进城卖啥就藏在哪里,自己想办法,不让鬼子看出来就行。进了牛庄后,蔡宝嘎攻打二条子家,那儿的鬼子多。青山打中马当铺,章啸天和盖忠华断后,守住城门,别让城里的鬼子或援兵关上城门打义勇军。

天还没亮的时候,一支队伍在夜色中行军。他们穿着庄稼人的衣服。推车的,扛柴的,背篓的。章啸天是商人打扮,黑色对襟衣服,黑裤,黑色礼帽。疾步走在队伍的前面。夜色下朦胧出现了牛庄,庄门紧闭。章啸天一挥手,这些“赶集人”猫腰有序地隐蔽在牛庄的外围。牛庄的墙头上有两个伪军站哨,来回晃动着走。

不觉间,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天快亮了。赶集的人马上就要来了,人多眼杂,这么多人怕是隐蔽不住啊,按原计划混进门去恐怕不行了。章啸天和项青山趴在一处草壳中,章啸天对项青山说:“干掉墙头那两个家伙,你带几个身强力壮的,砍开大卡子门。”

项青山猫着腰,身后跟了十多个人,都猫腰轻走。有的手里端着铡刀片,有的拿着大斧子,拿锤子的,向庄门摸去。到了庄门下,都贴墙根蹲着。项青山跟握铡刀的人耳语了几句,此人点头。项青山退后两步,迅速直起腰,向城墙扔了两个飞标。飞标前后射在伪军的脖子上,血流,闷声“啊”了两声,倒下。项青山他们奔向大门,用铡刀、斧子、锤子轮番砍向大门。大门轰响着,摇晃着,轰然倒地。

章啸天挥手冲。

弟兄们从地上爬起来,掏出家伙冲进牛庄城门。

太阳刚跳出了东方,牛庄的上空传来了枪声。崔文凯衣帽不整地站在院子里,提着枪喊,快,快,快起来,土匪攻进牛庄了。伪军和鬼子提着枪,衣帽不整地从各房里跑出来。崔文凯如热锅上的蚂蚁,胡乱地指挥:快,快,炮手上院墙。你,你,把守大门,其他人做好战斗准备。

院墙四角炮台上,炮手严阵以待。还有些伪军和鬼子荷枪实弹地趴在院墙上。崔文凯在院子里不停地走动,他冲墙喊:“先他妈给我往街面放两炮,吓唬吓唬这帮土匪。”

两炮打下去,牛庄街里可就乱了套了。赶集的和土匪乱作一团,男女老少东串西跑,给蔡宝嘎他们带来了行动上的不便。义勇军们乱叫,一副没有战斗经验的样子,他们确实没有战斗经验,有的是刚招上来的兵。蔡宝嘎和项青山,吆喝着自己的人,蜂拥着奔向二条子家和当铺。项青山喊:“老乡们,快回家。我们是老北风的队伍,来打鬼子的。”

二条子家大铁门紧闭,院墙又高,根本攻不进去。义勇军们大声叫喊,胡乱放枪。骂鬼子,骂崔文凯是大汉奸,快投降,不投降毙了你。

崔文凯听到骂声,大为恼火,他登上了炮台,蹲在炮台后面,指挥开炮。趴在墙上的伪军和鬼子又向墙外开枪。不断有义勇军中弹,纷纷倒地。蔡宝嘎继续命令:“给我上,把大门砸开,冲进去。”义勇军们向墙上开枪,掩护去砸大门的人。十多个人抱着一棵粗木冲到大门前,用木头撞门,铁门被撞得咚咚响。门还是没撞开,撞门的人中弹纷纷倒地。

章啸天焦急不安地等在牛庄大门口。一个义勇军跑来报告,二条子的大铁门撞不开,死了不少人。盖忠华自告奋勇,“司令,我去,直接叫二条子开门。”

“不行,二条子真给你开了门,她还能活吗?我去,你在这儿守着。”章啸天跨上马,扬马飞奔。

二条子家大门外,义勇军有中枪的,有撞门的,有放枪的,有喊的,乱。照这个打法,人一会儿就得死光。章啸天跳下马,眉头紧锁,向天空放了一枪,大喊:“都给我趴下,都趴下——”子弹向他飞来,章啸天机敏地躲过,他蹲在一个土堆后,手握双枪,闪身,向墙头开枪,枪响人落。两个鬼子从墙上栽下来,义勇军们这才都隐蔽起来。蔡宝嘎猫腰跑到章啸天跟前,摸把脸上的血说:“司令,门打不开呀。”章啸天皱着眉头说:“那也不能这么攻,这不是让弟兄们白白送死吗?”蔡宝嘎一把抓下帽子,摔在腿上,说:“那咋办哪?”章啸天掏出烟斗,装上烟。蔡宝嘎掏出洋火,“嚓”点着,埋怨着,“啥时候了,你还抽。”章啸天瞪着着火的火柴,狠吸了两口,把烟斗从嘴里拿开,说:“用火攻。”

“火攻?”蔡宝嘎恍然大悟啊。

“对,火攻。抱柴火,什么树枝干草苞米秸子,能着的就往这儿抱。大门口,院墙周围,窗户下面,都堆上,点着。派个人到当铺那边,告诉项青山,也用这个方法。”

“好,我去安排。”蔡宝嘎拔腿就走。

义勇军们躲着枪子,纷纷抱柴火往墙根堆。一会儿院墙根堆积的柴火就如小山高。

崔文凯蹲在墙头往下看,不知道义勇军在搞什么鬼。他正疑惑的时候,墙下传来喊声:“点火——”崔文凯大惊失色:“不好,他们要放火烧房。快开枪,别让他们点着。”鬼子和伪军往墙下一阵乱枪。

二条子站在院里,她听清了墙外是怎么回事。她呼啦想起来了,敢情昨天盖忠华不是特意给她送河蟹,是来打探消息,没良心的。别看二条子心里埋怨,可她恨不起来。她听清了,外面进攻的不是盖忠华,她心里合计,他踩的盘子,他怎么不来攻?又一想,可能怕引起怀疑?不管咋说,冲盖忠华的面,她想帮义勇军一把。她从腰里拔出盒子枪,骂骂吵吵,揪着一个伪军问谁呀,敢攻打我家?伪军说是老北风。二条子喊那不灭了他们。伪军哆嗦着,老厉害了,打不过呀,这不叫营口援兵呢吗。伪军指着一个正在打电话的话务兵说。

二条子想这要是鬼子援兵到了,就凭这帮土匪手里的家伙什,还不得吃大亏。她手拎着盒子枪往院墙上爬。

柴火抱得差不多了,火说啥也点不上了,去一个点火的给摞倒一个。给蔡宝嘎急得直拍大腿,他举着火把要亲自去点。章啸天沉着冷静,命令:“多去几个点火的,其他人掩护。给我往大门口扔手榴弹。”几颗手榴弹爆炸,趁着烟雾几个举火把的冲到墙跟。章啸天咬着牙专门瞄准崔文凯,他就想要了这个汉奸的狗命,让他指挥。这时,墙角炮台后面露出崔文凯的帽子。章啸天身子探出掩体,双枪齐发,崔文凯的帽子被打飞。崔文凯条件反射一捂脑袋,从炮台后面露出三分之二脑袋。章啸天右手一抬,快得没看见瞄准,“啪”枪响了。崔文凯晃了下,趴在墙头,大头朝下,掉下墙头。

大火熊熊燃烧。烟雾腾空而起。墙上的敌人被呛得直咳嗽,纷纷捂住眼睛捂住嘴。义勇军所有的枪都向墙上开火,敌人从墙上掉下来。

二条子趴在院墙上大骂:“盖忠华,你不是人哪,你放火烧俺家房子,你等着,营口的援兵马上就到,三百多人哪,俺们里应外合,作地整死你,你等着,让你有来无回。盖忠华,你听见了吗?”

章啸天喊停止射击。蔡宝嘎趴在地上对章啸天说是二条子,这个娘们儿,她瞎咋呼。唉?不对呀,她知道是我咋骂盖忠华呢?章啸天说撤。蔡宝嘎为啥呀,快攻下来了。章啸天说,你没听二条子说来援兵了吗。你带着伤员先回沙岭,我带人支援项青山,行动。

牛庄上空黑烟滚滚,当铺这边也是火光冲天。当铺这边破门了,义勇军冲进院里与伪军和鬼子厮杀在一起,当铺的鬼子少,鬼子死得差不多了,伪军看事不妙,也不死扛着,交枪投降。章啸天领着人混进了搏杀中,刀刀见血。章啸天对项青山说,速战速决,鬼子的援兵快到了。

章啸天大声命令:“抬上伤员,把枪划拉划拉,套车,把粮食拉走。撤,快。”

义勇军们捡枪的、套车的、搬粮的,乱套了。这帮人,有肩上背五六杆枪的,也有肩上背着枪,怀里抱着机枪的,还有往马车上装粮食的。有架着伤员的,有骑马的,有跑步的,有坐马车的,急忙奔出了牛庄。

队伍都撤出了牛庄。他们拉着战利品,走在乡间的路上,真是“蔚为壮观”啊!穿着庄稼人破烂不堪的衣服,步伐不整,背着五花八门的枪。

天空瓦蓝,迎面的风带着秋的气爽,吹拂着义勇军战士们的脸庞,也吹拂着小路两边成片的高粱。

刘六站在大马车上甩着鞭子。车上装着粮食、枪支弹药。韩七坐在车上,照顾着伤员。刘六嘴也不闲着,胡乱地唱着二人转:

十月一日头一天呀啊,拉着我的战利品哪啊,拉着我的小媳妇呀啊……

韩七冲他喊去你的吧,谁是你的小媳妇,瞎唱啥玩意儿。车上爆发出一阵笑声。战士们也跟着唱,有调高的,有低的,有跑调的:丈母娘啊一见面啊,拍手笑哈哈呀啊,啊哟,啊……

章啸天骑在枣红马上,腰里别着两支枪,威风凛凛。他勒马,马放慢了脚步。他放眼望着遍地的高粱,对身边项青山说咱们回去就收高粱了。告诉弟兄们,抢收,收完了粮食好打鬼子去。项青山也欣喜地看着远方,如果小鬼子不来该有多好,高粱丰收了,丰收年啊!

高粱地中间的小路蜿蜒着伸向远方,马撒欢地跑在原野上。蓝色的天衬着火红的高粱。天地间传来二人转小调:

我姑爷长得俊哪啊,我闺女赛天仙哪啊,

小外甥啊活像个虎羔子啊……嗯哎……哎咳……哎……哟……

这样的景致无法与战争相提并论,可战争仍在继续……

营口来的鬼子援军开进了牛庄。摩托车打头,藤野队长骑在马上,后面有汽车。

藤野到了二条子家大门口下马,看见崔文凯趴着死在地上。藤野用脚把他踢翻。崔文凯死不瞑目的脸呈现在藤野的眼前。藤野咆哮着,八格,谁干的?一个伪军跑到藤野跟前,立正:报告皇军,是老北风干的。藤野眯着眼,又是老北风?刚才那个伪军补充,就是章啸天。藤野仓啷抽出战刀,双手握着,左右劈杀着,恶狠狠地诅咒,老北风!章啸天!

同类推荐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恐怖节目

    恐怖节目

    十年前,有一档深夜怪谈节目红极一时,主持人有三位:一位大师,两位美女。他们常去热带国家拍摄外景,美女主持人穿比基尼,在深夜的坟场、废弃医院、旧兵营寻找当地流传的恐怖故事,大师负责招魂,听取孤魂野鬼冤情,也负责净身,为美女主持去除身上阴气,顺便介绍些当地怪谈故事。一次,他们去往泰国寻访一位仙姑,旅途为期三天。
  • 午夜便条集

    午夜便条集

    作为一个有钱人,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十几年前,唐先生的生活看起来都过于简朴。唐先生的发型、服饰、手表、座驾等,显然也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理,整个人看起来蛮儒雅的,但在他所处的那个阶层,还是显得有些寒酸:十几二十年前,有钱人比今天更注重派头。唐先生身上没有一丁点名牌的痕迹,这和他所拥有的财富确实很不协调。尤其在饮食方面,和其他有钱人胡吃海喝的豪迈作派相比,唐先生简直称得上是特立独行。那些年里,无论处于主还是宾的位置,唐先生都不出现在酒桌上,他有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据他的助理解释,唐先生对许多常见的食物过敏。
  • 看见火光你就跑

    看见火光你就跑

    一看见火光你就跑,知道不?他笑着,看着我比划着奔跑的动作。被火灼伤的脸上露出不自然的笑容,微微张开的嘴巴,像是一个煤矿山洞,舌头似一团捣碎的木耳蜷缩在里面。他转过身去,被火星燎出斑斑点点的衣服鼓胀起来,破麻袋一样,飞快地跑出了教室。你管他干嘛,他这里有病。同事杨若桃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没有接她的话,呆呆地望着教室外面,晚霞像是着了火一样洒在院子里那棵砖红色的松树枝上。我依然记得第一次看见这个叫作莫然的孩子时,也是在这样的傍晚。那时,我一个人来到水月湾,下了火车后又被大巴丢在这个陌生的村庄旁。
热门推荐
  • 双代韶华

    双代韶华

    她是二十一世纪新时代少女,白手起家成就闻名世界的跨国公司,淡漠冷情。她是五行大陆炎国“赫赫有名”的丞相府千金大小姐,废材花瓶,纨绔不羁,却谜点重重。命运的一夜,她成为她,看今朝,两不相干的两人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书双女主,无男主,虐点轻,甜美轻松,不喜勿入!
  • 风吟剑侠传

    风吟剑侠传

    一段几乎颠覆大明王朝的阴谋,将中原武林、南疆蛊术、西域邪教、东瀛忍者全都卷进其中……当南洋泰拳遇到中原螳螂拳当暹罗邪术遇到南疆蛊术当东瀛忍术遇到道教剑术究竟会发生怎样的精彩对决?刀枪剑戟,奇门兵刃见高下。掌指拳脚,一身横练共争锋!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这群天灾来自地球

    这群天灾来自地球

    新纪元,新开始。这是一个惨烈的时代,也是一个灿烂的时代。种族争辉,上有仙神,下有妖魔,人族想要崛起,唯有靠自己。胆敢犯我人族,等着吧,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什么叫做第四天灾。
  • My Name is Red

    My Name is Red

    In the late 1590s, the Sultan secretly commissions a great book: a celebration of his life and his empire, to be illuminated by the best artists of the day - in the European manner. At a time of violent fundamentalism, however, this is a dangerous proposition. Even the illustrious circle of artists are not allowed to know for whom they are working. But when one of the miniaturists is murdered, their Master has to seek outside help. Did the dead painter fall victim to professional rivalry, romantic jealousy or religious terror?With the Sultan demanding an answer within three days, perhaps the clue lies somewhere in the half-finished pictures … Orhan Pamuk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ntemporary novelists and in My Name is Red, he fashioned an unforgettable tale of suspense, and an artful meditation on love and deception.
  • 红宝石陷阱

    红宝石陷阱

    艾丹·卡弗直视着侦探的眼睛。灯光昏暗、冷冰冰的审讯室里虽然只坐了他们两个,但艾丹知道得很清楚,双面玻璃的外面有个观众。“怎么回事,艾丹?”巴黎警察局的侦探拉钱斯冷冷地问。“我已经说过了,我不知道那条该死的项链是怎么跑到我那里的。昨晚,吉娅·文丘里出现在我的旅馆房间里时戴着这条红宝石项链,我一点儿不知道为什么她走的时候没有把它带走。”“就是两个星期前保险公司雇你调查的那个吉娅·文丘里吗?”拉钱斯讥刺地问。艾丹点点头。拉钱斯又问,“如果我记得没错,你证明她的公寓遭到了入室盗窃,她那晚没有佩戴的珠宝的确被偷了,并排除了她诈骗的嫌疑,而现在你却告诉我她是在陷害你?”拉钱斯扬起眉毛。
  • 竹马男神强势撩

    竹马男神强势撩

    偶然相遇,一朝穿越,她和国民小鲜肉成了青梅竹马。意外进入娱乐圈,和当红男团称兄道弟,圈中大佬是她的靠山,更重要的是,还追星成功,和自己的偶像拍了电影。每天的日常除了怼遍圈内无良记者、鉴定各路心机绿茶、圣母白莲花,还有来自竹马男神的各种强撩、强宠。
  • 呆萌小仙妻

    呆萌小仙妻

    忘川河上,她是个四肢不全、头脑简单的小妖,但是却有个极其拉风的名字——海白;她是贝类,才转化为灵,连脑袋都没发育完全,阴间的事,她可以转眼便忘却;可,唯独记得每百年走一趟忘川河,到人间去渡千劫的摇光星君;执念已起,势必紧跟脚步,不追到美人不回壳;谁知,人笨没药救,妖笨更是害死神,投错胎就算了,还神穿越,屈服在水蛇妖的淫威之下,三观全毁!为回家,她也闭上眼睛拼了,不就是搞定王爷,造个宝吗?来,老子可不怕,看你星君哪里逃……可,历尽艰辛、几经生死,最终,谁才是谁的谁?
  • 瑜伽师

    瑜伽师

    从大都市到小县城,瑜伽作为时尚女性的代名词,早已风靡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个故事正是击中了潮流的G点。三个性格迥异的女瑜伽师,彼此支持鼓励,从公司辞职,合伙创办瑜伽馆,宣传自己的瑜伽理念。之后,又在比赛中辗转受挫。办馆过程中的幕后操作、拼比心机、苦涩情感,逐渐扭曲了一些人的初心……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课程,而是将瑜伽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