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8500000003

第3章 叫一声嬷嬷泪双流

文/黄静泉

我们家管奶奶不叫奶奶,叫嬷嬷。外人就好奇地问,你们家咋管奶奶叫“马马”?我祖籍山东,爷爷带着一家人闯关东到了东北,爷爷在修房时摔死了,一家人又辗转到山西。在我出生的山西,从来没听过有人管奶奶叫“嬷嬷”,我不知道我们山东老家是不是那么叫。查汉语词典,嬷嬷是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我嬷嬷是缠过足的小脚老太太,五十多岁就守寡了,带着未成年的二儿子和女儿,跟着大儿子一起过日子,嬷嬷的大儿子就是我爹。我爹有三儿一女,我们一家九口人,只有我爹自己挣钱,平均每人每月的生活费是五六块钱,那样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我娘在外面受临时工,顾不上孩子。我嬷嬷颠着小脚,把我妹妹用一块包袱皮兜住屁股,背在脊背上做饭干活儿,我们兄妹都是我嬷嬷背大的。我嬷嬷最喜欢我,喜欢我喝完玉米面糊糊舔碗,舔得额头上都是糊糊。嬷嬷就看着我笑,就伸出舌头要舔我的额头,露出嘴里挺长的圆牙齿,没有门牙了,就显得里边的几颗牙齿挺长,挺粗,像虎牙。我嬷嬷的牙齿从我记事儿时就短缺了,我娘说我嬷嬷的牙齿是受罪受的,说她讨饭时,冷一口热一口的,把牙齿弄坏了。我嬷嬷养过八个孩子,夭折了五个,孩子养下来,一旦有病,就只能等死了。有一次,因为没钱给孩子治病,一个礼拜之内,居然死了两个孩子,这让一个母亲怎么活?我爹和我叔叔相差十五六岁,我嬷嬷是怎么经历了那一次一次儿女之死的悲伤过程呢?这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我娘说,你嬷嬷可真是受了一辈子罪,她出去讨饭,有时候半夜了还不回来,我和你爹就站在大江的江沿上等她,真是等得人心焦啊。我嬷嬷除了讨饭,有时还给有钱人家去打短工,做饭,看孩子,她把自己的孩子扔在家里去给别人家带孩子,这大概就是那五个孩子死亡的主要原因吧。有一次,我嬷嬷偷着把一块和出来面擀成面饼,围在腰里,带回家让家里人吃了一顿面条,那样的日子,真是过得寒心。

我嬷嬷过了一辈子穷日子,到死也没能大鱼大肉的好好享受一次。小时候我总是想,等我长大了,挣了钱,一定让嬷嬷饱饱的吃一顿肉。

有一回,我从野地里拾回五穗高粱穗子,嬷嬷给煮熟了,她把高粱穗子翻过来翻过去,看看高粱穗子,再看看我们,像是拿不定主意,好像最终拿定注意了,给了我叔叔两个高粱穗子,又给了我姑姑两个,最后给了我一穗,我接过高粱穗一看,正是那穗我在捡拾的时候,就犹豫不决要不要捡回家的秕子高粱。还有一回,我和小伙伴儿们在家里玩藏老猫,我把门背后的棉花堆倒腾开,想藏进棉花堆里,结果却倒腾出三个干馒头,干馒头上到处都是黑点子,就像人脸上长的雀斑。馒头裂得十字八绽,闻上去一股发霉味儿,咬一下,像石头,已经根本不能吃了。那时候,我叔叔和姑姑在外面住校,一个礼拜回一次家,我怀疑那三个馒头就是我嬷嬷藏起来的。我嬷嬷一定是把那三个馒头给忘了。嬷嬷每天都那么忙,怎么能不忘呢?在我的记忆中,嬷嬷从来没闲着,她倒腾着小脚走路,走起来是深一下浅一下,好像这一脚下去没踩好,眼看就要摔倒了,下一脚就赶紧跟过来了,就像支过来一根棍子,才把她快要倒下的身体给支住了,所以你听吧,我嬷嬷在家里走路时,砖地上就会响起“咯噔咯噔”的响声,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就好像是有人在用棍子捣地,有时捣得轻有时捣得重。那响声听起来很重,因为她的脊背上还背着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天气本来就热,脊背上再焐着一个孩子,大概就更热了。做饭的时候,大概会更热,前面是腾腾冒气的笼屉,或者是腾腾冒气的大烩菜,脊背上焗着一个或者睡觉或者哭叫的孩子,要搁现在的女人,一头就栽进炉子里把自己烧死了,根本是不想活下去的。嬷嬷这样背大我大哥,再背大我二哥,又背大我,我能走路了,又开始背我妹妹。好不容易把孩子们都背大了,好像是离好日子越来越近了,可我父亲却突然病逝了。我看见我嬷嬷在哭我父亲的时候是张大嘴哭,露出三四颗圆墩墩的长牙齿。我父亲是我嬷嬷最得益的儿子,她一直跟着我父亲,我父亲这么一死,她就真觉得自己没有活头了。我嬷嬷张大嘴哭,哭得真是伤心,满头白发披散成乱糟糟的样子,白发都让泪水弄湿了。我嬷嬷一边哭一边喊,老天爷呀,你不睁眼啊,你咋不让我死,你咋让他死啊,他死了,我们可咋办呀……我父亲去世以后,我嬷嬷就到我叔叔家和我姑姑家去轮着月份过日子了,我听说,她的日子过得并不好。那时候,我在农村插队,常常想买点好吃的去看看嬷嬷,可自己没钱,一直不能完成那点心愿。有时候,夜静的时候,突然想起嬷嬷,心里就很难受,就难受得睡不着觉。我总是看见嬷嬷不停地做活,她洗菜做饭扫地,脊背上背着一个孩子,闲下来的时候也不是闲着,是撸起裤腿,在腿肚子上搓麻线,唾一口唾沫唾到手心里,再用手心去腿肚子上搓麻线,搓一堆麻线以后,就用猪腿骨做的纺锤旋转起来打麻线,打好麻线以后呢,就用麻线纳鞋底子。纳鞋底子的时候,先用锥子扎,使劲扎,扎一锥子,把头也跟着压下去,满头白发也向下披撒,扎一锥子,缝一针,那是很艰难的样子。纳那样的鞋底子哪能不艰难呢?那样的鞋底子是铺一层布,刷一层糨糊,用烧热的烙铁烙一回,铺过几层布以后,晾几天,晾干了再刷糨糊,再铺布,再刷糨糊,再用烙铁烙,这样反复铺布刷浆糊,把布摞到大人指头那么厚的时候才开始纳鞋底子,那样的鞋底子一定是很难纳的。嬷嬷有时候会喊我,“小三子,你过来,给嬷嬷纫纫针,嬷嬷看不见针眼啦。”

我小时候没穿过买的鞋,都是穿嬷嬷做的鞋,有时候我会偷偷盼望,盼望嬷嬷不能做鞋了,我可能就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就能穿上商店里卖的球鞋了,可我的盼望却总是让我失望。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老师就跟同学们给我借球鞋让我跑,我那时心里真难受,好像更多的是羞愧,特别是不好意思见女同学,所以直至毕业以后,我一直都不愿意主动和女人说话,女人们都说,他是啥人呀,怎么那么不愿意跟人说话呢?其实,我在这方面是自闭的,是有自闭原因的。

我嬷嬷满头白发,很长,散漫开的时候,就像一股瀑布。嬷嬷梳头时用左手托住白发,右手一梳子一梳子往下梳,头发梳好了,又像一匹白布。嬷嬷把梳好的头发绾成一个髻,用一个黑丝发网套住。嬷嬷的发髻上有时会插进一根缝衣针,孩子们有破了衣裳的时候,或者是手上扎了刺,嬷嬷就从发髻上摘下缝衣针,给孩子们缝衣裳或者挑刺。有时候她自己劈柴时,手上扎了刺,她也摘下那根针,给自己挑刺。嬷嬷把梳子上梳下的头发摘下来,缠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缠出一个头发圈,再把这个头发圈塞进院子里的墙缝里,墙缝里有很多头发,都是嬷嬷存在里面的,需要泥灶子的时候,嬷嬷就把墙缝里的头发抠出来,和进泥里,然后再一把一把地抓着泥抹进灶膛里,嬷嬷管那种活儿叫套炉子,炉膛套小了,就省煤了。

小时候,我总喜欢看嬷嬷背着孩子,围着灶火做饭的情景,有时候嬷嬷就笑着说,饭还没做熟呢,你焗上来想生吃啊?有一次,我捡了一块玻璃泥子,把玻璃泥子用手心搓出一个小圆蛋儿,当玻璃弹儿弹。我跪在灶火旁边的炕上弹泥子蛋儿。我一边弹一边看嬷嬷背着妹妹做饭,热气呼呼地往嬷嬷脸上腾,嬷嬷就“夫夫”地用嘴吹。我看嬷嬷看得太集中精力了,一不留神,把泥子蛋儿弹进锅里了,大铁锅里正熬着一锅玉米面糊糊。我不敢告诉嬷嬷我把玻璃泥子弹进锅里了,那时候的一锅糊糊很重要,如果家里人知道是我弹进锅里玻璃泥子,全家人都会骂我的。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不喝糊糊了,都说这糊糊咋这么苦,咋这么辣嗓子啊?

家里人都看嬷嬷,好像都埋怨嬷嬷没把饭做好,嬷嬷不吱声,低着头,“夫夫”地吹着糊糊碗,一口一口喝糊糊,我也不吱声,也是低着头一口一口喝糊糊,那种尖扎扎的苦辣味,直到几十年以后的今天还在苦辣着我的嗓子。

我长大以后,好像是因为叔叔和姑姑都成家了,我们家的家庭负担就轻了一些,我也就不再穿嬷嬷做的布鞋了,嬷嬷好像也不再做布鞋了,可是,在我到农村去插队的时候,嬷嬷却拿着一个白布包,一颠一颤地走到我跟前,我知道嬷嬷是有东西要送给我,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嬷嬷一颠一颠地走到我脸前,把布包慢慢打开,露出一双白底儿黑布鞋。嬷嬷说,你下地的时候,把这双鞋穿上,你别看球鞋好看,可球鞋容易扎进庄稼茬子,容易扎着脚,这布鞋底子厚,钉子也扎不进去。

我穿着那双鞋,走上了人生之路。

也许是因为我插队到了农村的缘故,我父亲日夜忧思,积虑成疾,最终患了癌症。就在我插队八个月以后,我父亲去世了。我父亲的去世,让我嬷嬷陷入了绝境,她不得不考虑何去何从的问题。我的两个哥哥当时在部队当兵,一个月一个人挣八块钱,显然是顾不了嬷嬷。我在农村,一天挣一个公分才八毛钱,也顾不了嬷嬷。我母亲没有工作,不挣钱,我妹妹还在学校念书,我们一家已经陷入了难以跨越的困境,哪还有能力再顾得上嬷嬷?我嬷嬷和我母亲面对面地哭泣,两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泪水。嬷嬷说,她不想走。母亲说,她也不想让她走。她们婆媳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真是舍不得分开。可是,不走怎么办?嬷嬷只能去跟她的二儿子和她的女儿过日子去了。后来,我嬷嬷到二儿子家住一个月,再转移到闺女家住一个月,就这么月月循环,直至到死。如果我父亲不死,我嬷嬷是不会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的。

至此,有人可能想知道我嬷嬷叫什么名字,我也应该告诉人们我嬷嬷叫什么名字,可是,我觉得我嬷嬷是没有名字的。我嬷嬷姓宿,我爷爷姓黄,我嬷嬷就跟着我爷爷的姓氏,叫黄宿氏,这能算是一个名字吗?这实在是不能算是一个名字的。我嬷嬷是一个世纪的老人,是那个世纪留给我最后的影像。

有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时候,我在梦中梦见了嬷嬷,梦见她满头白发,脊背上背着一个孩子在干活儿,那样的梦是那么清晰,好像根本就不是梦。我睁开眼,叫一声嬷嬷,就觉得泪水溢出了眼眶,就再也睡不着了。

同类推荐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中)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中)

    本书包括:古典戏曲:《兰亭序》传奇、秦腔历史剧:苏若兰、现代戏曲:九品官招商等内容。
  •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时间毫不妥协地流走,唯独带不走记忆和我们。你可以拒绝很多东西,却无法拒绝遗忘。所以,那些被偷走时光中的际遇,那些不散场的人们,都留在了这本书中。最终,我们不断告别,偶尔怀念。一间单身公寓,保留一份果敢的自己;一抹红唇,倔强不老去等待一个人;一份白粥,让日子回到简单诚意……女人的优雅,生活的美丽都不是一蹴就,但有些勇气却可翻山越岭,温暖却始终触手可及。成长中的遇见,总是不经意地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 我不卑微:美少女蝴蝶狗的故事

    我不卑微:美少女蝴蝶狗的故事

    本书为日记体式的散文随笔集,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收留了一条外形似蝴蝶犬的流浪狗。在养狗的七年时间里,狗给作者家人来带了欢乐,让家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时间,让儿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从狗狗身上领悟了更多人生哲理,发现了狗狗是个伟大的母亲,并敬佩于大自然赋予它们的顽强的生存之道。
热门推荐
  • 异世咖啡馆

    异世咖啡馆

    本书是集结了中日美等作者喜欢的东西融合的一本书,不一定好看,文笔也不行,但我会完结的。
  • Hero Tales From American History

    Hero Tales From American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成为app

    重生成为app

    他终究还是死了,但还是舍不得这美好的世界。这些对他好的人,他还没报答他们。不曾想,他竟然重生成为了一个APP。
  • 异界蛮族之王

    异界蛮族之王

    一个关于英雄联盟世界的故事,一个现代灵魂混在瓦罗兰带着蛮人砍翻一切的故事!PS:纯脑洞作品,非严格背景故事。
  • 情至盛夏,不负年华

    情至盛夏,不负年华

    那个夏夜,他们席地而坐,望着满天密布的繁星,苏皓问她,你喜欢星星吗?喜欢啊!耀眼的星星谁不喜欢,可叶诗音没有告诉他,在她心里,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但你看到有谁能把星星搬到家里的?于你,此番遇见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在那充满酸甜苦辣的青春年华过后,此去经年,他们是否还会记得,在最美的年纪里,那个曾经让他们悸动的人?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Passages from an Old Volume of Life

    Passages from an Old Volum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抄动漫

    重生抄动漫

    姓名:陆格外貌:女性别:男(万幸)重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倭国,那就抄抄漫画,制作几个恋爱文字游戏,写几首相关的音乐吧。......新书《女友有个系统》
  • 娱乐圈头条

    娱乐圈头条

    从冯家的千金,重生成家境贫困,一心一意想要凭借美貌进入娱乐圈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