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3800000011

第11章 1月:银河奖征文(8)

4

“我太太属于彻底的生命主义者,是个‘老生’,拒食一切有生命的食品,拒使一切有生命的制品,一切饮食日用都来自化学合成。”张东的介绍简明扼要,“但她性情温和,不要求别人与她一样。”

客厅里果然全是金属和塑料,但丁童很难相信“性情温和”一说。张东说李萍临时外出马上回来,并说他们的车三天前就已丢失,后续情况他不清楚,丁童和胡乙只能陪他闲聊。

“那你呢?”胡乙在笑里掺进友好,“不是‘老生’?”

“我没那么极端,我只算半个‘老植’。”张东回报的微笑充满自信,“我不吃草本植物,绝不吃观赏植物,但不反感用木本植物制造家具,虽说我也不赞成用植物做科学实验。”

“那您靠什么维生?”胡乙冒失地问道。

“我的食物来源是原核生物域,也有部分来自真核生物域中的真菌界,就是你们俗称的微生物。”

“可这微生物……不是生命吗?”

“你这种说法已经接近我太太了。”张东笑呵呵地解释,“在她看来,所有生命都是自然之灵,但我只是‘老植’,宽容的植保主义者,我不拒绝微生物食品。”

“那你们夫妻可怎么过啊?”胡乙摇摇头。

“每次她都要把我用过的锅仔细刷上很多遍。后来炊具干脆分开了,反正她也很少用。”

“那她穿什么?”胡乙愈发好奇,“棉花也是生命。”

“化纤制品。”张东回答,“高科技让化纤的舒适程度不亚于纯棉。”

“我想起来了——”胡乙从记忆中挖出一句话,狡黠地诵读起来,“‘宁可裸露,不穿棉布’,对吧?”

“请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张东正色道。

“尊夫人的饮水怎么解决?”丁童拦住胡乙的揶揄,“水里也有微生物……”

“她只喝蒸馏水,工厂封装好的。”

“可工厂在制取蒸馏水时,也会杀灭其中的生命啊。”胡乙质疑道。

“我太太说,是会的,但她看不到,而且不是因她而杀。”

“还不是因她而杀?”胡乙大笑,“人家就是卖水给她这种人啊!”

“我不懂这些,但请你尊重他人感情。”不知张东是回避还是不悦,避而不谈这个话题,“你们到底要问什么?”

胡乙自知失态,怏怏不快地闭嘴。

“丢车的事我想起来了。”张东主动开口,“我主张报案,但停车的地方留了字条,说偷车是为了拯救植物,我太太就决定放弃报案,不在乎了。”

“丢车必须报案登记,这不是在乎不在乎的问题。”丁童说道,“字条呢?”

“谁留它?”

“完整的原话是什么?”

“谁记得住?”

“那你能记住什么?”胡乙没好气地问道。

“我就记得,字条是被一根小木棍扎在旁边树上的,我太太见了,先慢慢拔下木棍,再轻轻把小树的嫩皮抚平,最后小心地在伤处贴上创可贴——别那么看我,她是为了固定住树皮让它快点长好。”

丁童示意胡乙住口,他猜到张东是故意惹他们生气,胡乙只得把嘴边的“有病”咽了回去。

“所以你看,她爱一切生灵,怎么会去伤害猫和狗呢?”

这是一句看似相当有力的反诘。

5

与李萍对话,如同与来自另一星球的生命交流。

“你们是不是就关心你们心中的猫狗,丝毫不关心别人心中的植物?”李萍遣词造句的方式很符合她的身份角色:语速急促,喜用问句,着重号基本都落在动词上。

“我们只负责你所谓的猫狗部分。”丁童耐心解释,“你们与运输车的纠纷,已由现场警察给了处理。”

“可我认为它们是一体的。”李萍态度坚决,“不说清这个,其他怎么说清?”

“那你说说看。”

对这种人,只能按她的思路往下走。丁童与他们交手多年,深谙此道。不过别急,他们思维跳跃,每当你跟着某条思路往前走时,就会发现对方已换了思路。

“你是否承认,没有时鲜水果运输车,就不会有这起残害猫狗的事件?”

“是吧。”

“真勉强。”李萍有些不满,“也就是说,没有运送就不会发生恶性事件,包括残害植物和动物——你们为什么只调查残害动物,却对残害植物漠然视之?”

“那事由当地警方管。”

“我指的不是拦车,而是残害植物!”

“他们没违反法律。”丁童脾气很好地解释。

“没违反法律?那他们是否践踏了人类的良知?”李萍怒从心生,“除了残害,还有几个故意吃剩的果核。我倒想问问,谁给了你们吃植物的权利?”

“大自然。”胡乙抢着回答。

“大自然?那大自然就没教会你稍存一点悲悯之心吗?”李萍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我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求所有人都与我观念相同,但就算吃植物,是否也该有个边界?你们有什么权力吃观赏植物?”

“边界是法律定的。”丁童告诉她。

“但法律是人定的!”李萍又补充道,“我们所有的人。”

丁童本想质问,既然是“所有的人”为什么却要按她的原则制定云云,但最终还是放弃。让这些人平静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机会陈述观点——或者谬论。

“那你说边界该如何制定?”

“至少应该做到不吃观赏植物!”

“我记得你们的主张是不吃野生植物……”

“当然,野生植物自由生长,与人类完全平等,我们如何有权吃平等者?我们有很多主张,这是之一。”李萍语速极快,但她的思想比语言更快,导致话语犹如子弹连发,“而且野生植物在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体内积聚了很多对人不利的毒素,拒吃它们也是为你好。”

“可最初的培植植物都来自野生植物啊。”胡乙插话。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对祖先的无知我们也没办法。”李萍战旗重升,“只能痛苦地面对某些既成事实。”

“好,继续。”丁童心想:没有祖先的“无知”,今天就没有你在这里大放厥词,“只能吃培植的。”

“培植的也不能随便乱吃。”李萍突然明白了丁童的伎俩,“当然了,我这只是基于你们的层次说话,对我来说任何植物都不能吃。”

“请继续针对我们的层次说话。”

“培植植物分两种:食用型和观赏型。食用型可适当食用——对你们来说;观赏型绝对不能食用!你想想,那么可爱的植物,与人类感情那么深……”

“稍等,感情等会儿再说。”丁童打断李萍,“这食用型和观赏型如何区分?”

“这就需要立法。只有立法才能让所有人了解边界,杜绝同类惨剧发生。”

“可在立法之前,我还有个问题……”丁童好像在思索,或者说假装在思索,“有些植物不好区分,比如番茄,本来是食用的,现在有人把它当观赏的……”

“既然有人要观赏,那就不能食用。”

“现在您不‘痛苦地面对’这一‘既成事实’了?”丁童提醒道,“有人,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习惯把番茄当食品。”

“那就区分,不是不能区分。”李萍大手一挥,表示不成问题,“从养殖时就严格区分。比如在养殖场就打上印记,哪些供食用,哪些供观赏,一目了然。”

“万一,我是说万一,从一根藤上摘下两只番茄,一个被打上食用标记,一个被打上观赏标记,它们的命运,就这样定了?”

“就这样定了。”

丁童彻底无语。

“您就不怕有人篡改标记?”胡乙忍不住插话,“把观赏的戳儿一抹给吃了。”

“首先要严格管理,严惩擅改标记者!”李萍坚决地说,“再说标记问题科学完全可以解决,比如写入基因什么的。”

——她还懂基因。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讨论案件本身了吗?”

尽管进展如此费劲,最终丁童和胡乙还是了解到,李萍有确凿的不在场证明。猫狗的死亡时间已经确定,而那几天她都泡在某著名温泉,车也是这里丢的。当然与发现被盗车辆的不是一处温泉:这是A温泉,那是B温泉。植保分子都喜欢温泉。据说他们的最终目的——假如不能进化出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就直接摄取矿物质维生。

“你相信那些人证?”出来后胡乙问道。

“不相信也没用,那里有监控。”丁童说,“无数的监控。”

6

丁童和胡乙回到警局已是午夜。一个人蜷缩着蹲在看守室的角落。丁童询问值班警察,被告知这是在现场抓到的伤害猫狗犯。他是一名惯犯,警局资料里有他暴力袭猫的数次记录。

“你做个笔录吧。”这种人太多,丁童管不过来。

“事发当天他到过现场。”值班警察解释,“他随身携带的刀具,也与法医鉴定的刀口相合。”

丁童明白了。“那我来问。”

姓名年龄职业,谭优三十无业。说说今夜的行为,就是把猫捆起来揍呗。谭优的平铺直叙已让丁童怒气冲天,最后他偏偏加上一句:“一般来说,我只要见到流浪猫,上去就给一脚。”

丁童放下笔,凑近谭优,用眼睛盯着他的眼睛。“我要是见到你,也随便踢你一脚怎么样?”

谭优一点也不退缩,挑衅地与丁童对视,一字一板地重复:“一般来说,我只要见到流浪猫,上去就给一脚。”

丁童的血猛地涌到脸上,眼看手就挥出去了,幸好小指的疼痛提醒了他,让他克制住这种于己不利的冲动。

“你这种没感情的垃圾,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丁童默念一些自我告诫的信条,“你们残害猫狗,不过是心底的暴力欲无处发泄罢了,全都有病。”

丁童转过身去平息怒气,避免看到谭优嘴角挂着的嘲弄。

植保分很多种,即使观点无分歧仍旧分很多种。“独善派”(这也是丁童唯一能接受的派别)、“街头演说派”“公开集会派”“秘密集会派”——有一次丁童破获一起秘密集会案,问题不在于他们非法集会,而在于他们借集会之名行邪教之恶,丁童对那首领说:有本事到阳光底下去,别总躲在地下室偷摸苟且。首领却反驳:公众不理解,当局屡打压,我们的诉求总得有地方释放。此外就是“直接行动派”,尤其是针对动物的“保植反动派”。而这个谭优,倒不像是植保分子。

“这是您家已故的亲人吧?”

丁童知道谭优在说什么,厌恶地转回身来。他不许这种人嘲笑他的宠爱。可惜为时已晚,尽管戴着手铐,谭优仍然手脚麻利地撕碎照片,吐口唾沫扔在地上。

丁童扑上去,一时竟不知该做什么,居然貌似热情地拉住对方的双手。他看着地上的彩色碎片,使劲地掰谭优的手指,谭优痛得大叫。接着丁童攥起右拳,狠狠砸在谭优脸上。从小指传来一阵钻心疼痛,丁童握起左拳再次打出。

第一拳打出去时,丁童还稍有犹豫,但接下来,他便把愤怒的拳头全都洒在谭优的脸上。眼看着他的脸像吹气一般肿胀起来,丁童依旧毫不手软。为拦车现场的猫和狗,为自家的猫和狗,为所有不幸死难的猫和狗。

丁童完全丧失了理性,这让谭优钻了空子。他抄起一把椅子,朝丁童狠命砸下来。丁童当即躺倒,鲜血从额头流进眼里。

谭优用力过猛,同样倒在地上,他一边笑一边擦去嘴边的血迹,“现在,你喜欢暴力了吗?”

“就算暴力也是对你们。”丁童艰难地爬起来,“我们心中有爱。”

“你们爱猫爱狗,可你们真正爱过一个人吗?”

丁童一巴掌把刚撑起来的谭优扇倒在地。

调查结论,不是谭优。

谭优被释放了。谭优暴力袭警,丁童未予追究,谭优同样没追究被警袭击。

“下次我见到流浪猫,还是会给一脚的。”谭优笑嘻嘻地告别。

丁童吐出一句有生以来最脏的脏话。

7

轰走谭优,丁童在桌上趴了一会儿。他本想把照片粘好,可实在困得不行。他决定徒步回家,在半路随便吃点什么。局里食堂为做出表率,只有清淡菜蔬,甚至不提供难吃的豆制人造肉,因为“怀念肉食本身就是可耻的”。丁童不是“老素”,但他在家也不吃肉,只吃豆制人造肉。有时妻子偷偷给儿子补充点真肉食,他也佯装不知,彼此心照不宣。但今天他需要高能补充,至少吃点人造肉。

丁童想起儿子,总有些愧疚。也许是因为工作太忙没照顾好孕妻,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孩子一出生就查出胆固醇过低,可能影响以后的智力。所以对妻子的欺瞒,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进饭馆里坐下,丁童索要菜单。老板亲自过来,说今日无需菜单,不炒菜,只有水煮青菜。丁童有些惊愕:为什么?老板用下巴指指门外:我惹不起他们。

几名学生正在店外散发传单,见人就递上一份。丁童刚才注意到他们了,宣传词是“吃微生物更健康”之类,过往行人较多,他们就没来得及把传单塞给他。

丁童蓦然想起,今天是植保主义者宣布的“无植日”。虽说这是他们擅自设立的节日,但多年来屡禁不止。允许水煮青菜存在,已是他们法外开恩。

“我在这儿,你怕什么?”丁童小心地亮亮警徽,他不想多惹是非。

“别,我不敢。”老板摇头,不信丁童的承诺,“您一走他们该砸还得砸。”

丁童叹了口气,起身换地方。清水煮菜不难下咽,但今天他没胃口。再说就算只吃这道菜,也要在植保小将的注视下艰难进食,照样吃不痛快。

丁童走了一段,拐了几个弯,钻进一条小巷。这里有家不错的“百草园”,那个薛姓老板也算有几分相熟,受过丁童网开一面的恩惠。这一片有不少黑菜馆,有的甚至供应非法肉类。丁童今天不想管闲事,就想吃上一份烹饪可口的假肉。

薛老板热情地招呼丁童,但听罢他的膳食请求却颇为犯难。

“最近很难进到人造肉,查得比较严。”薛老板悄声告诉丁童。

“这又不违法。”

“是不违法,可有些检查人员发现了,就会在别处找你麻烦,卫生啊价格啊。”薛老板无奈道,“检查人员里有不少‘老植’,据说他们是专门来做这项工作的。”

丁童无语。

“人造肉味道也就那么回事,不如我亲自给你炒几个好菜。”

也罢,这里的素烧茄子、干煸豆角都不错,一样解馋。

菜上来了,居然是青菜爆香菇!丁童不顾手指疼痛,兴奋地抄起筷子。

同类推荐
  • 推理门徒之血字的研究

    推理门徒之血字的研究

    他的手指动了动,指节沐着月色,愈显苍白。在这宛若幻觉的动作之后,他依旧趴在那,没了生息。他的背后插着一把刀,刀的样式,在市井里随处可见。锋利的刀刃,没有受到真皮大衣的阻隔,生冷突兀地插在他的背部。鲜血浸透衣衫,凝结成了薄而易碎的冰碴。画面很安静。或许只过了一秒钟,也或许是一个小时。他的头颅,开始贴着地面转动,动作缓慢,就像挂钟的分针。可是他依旧不遗余力,似乎他也明白,这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几个动作。
  • 七出

    七出

    我不住地点头,我的意识的确模糊了。电视正在播送畅销片子,我看见很多人质被劫持者所拘留,他们愁眉不展。我又想起关于妇女“七出”被休的一条条理由,在那个久远的过去,父亲究竟是出于哪一条理论根据,需要让母亲离开呢?我想不出结果。由此又想到我们姐弟依旧寄篱于父亲的恩泽之下,仰老人家的鼻息,托他的荫庇过日子的情景。从这个意义上去说,我们类似有点人质的味道,我们姐弟并不自由。
  • 浮城

    浮城

    小时,父母没空管千惠,把她扔回老家寡居多年的大姑家,他们或许以为这并不是麻烦她,而是对她的一种体恤。千惠在大姑那度过若干寒暑假,大姑喜欢给她梳头,配上各种廉价小发饰。每回接千惠回家,千惠妈都要抱怨大姑把千惠打扮得花里胡哨,像个“女雀子”。“女雀子”是当地骂人的话,形容女人花枝招展,不正经,妖。不幸的是,千惠12岁那年,千惠爸被一个“女雀子”勾引,且把命搭上了。千惠爸是单位司机,有次他约了个女人出去兜风,他们相好一段时日了。两人去了郊外,回程夜深,疲劳过头的千惠爸出了车祸。他的这个死因大大降低了妻子的悲痛,但激起了另一种耻辱。她本来常犯头晕,一下躺倒。
  • 十楼d座

    十楼d座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风流的驼哥

    风流的驼哥

    一个天生驼背,胸部凹陷,后背鼓凸的小驼哥,在世人眼里,显得非常滑稽,常成为众人捉弄与打趣的对象。然而,他却长着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有着超出普通人的智力,常能洞悉某些事物的本质,做出一些令人叹服的非常之举。于是,对周围的世界,他便以一种居高临下、幽默调侃的眼光视之。他不屈地挣扎,不懈地奋斗。他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他的经历无奈而辛酸,却能引起我们对置身其中的鄙俗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
热门推荐
  • 纵横之血色妖娆

    纵横之血色妖娆

    秦皇既殁,汉武将生,巍峨大汉,豪杰辈出。自古以来历史分为正史与野史,稗官野史其实也是一段传奇,宫廷与绿林并非势不两立,官场与沙场之间相辅相成,在那些出将入相之人的背后,又有些什么人以一己之力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这是一段糅合了宫廷与绿林,官场与沙场,将相与草莽的大汉之峥嵘历史!
  • 健康是选择:一个营养咨询教育专家的札记

    健康是选择:一个营养咨询教育专家的札记

    对生命的热爱意味着当你的身体年轻健康的时候,你就注意保持健康。对生命的热爱意味着当身体给你一些危险的信号时,不是紧张,而是警觉,并找到最好的修补方法。对生命的热爱还意味着当不幸罹患那些不是现代生命科学所能顺利解决的疑难杂症时,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做最大的努力,至少要让生命在自然和最少痛苦中延长,最后能平静逝去……
  • 天上星不如人间你

    天上星不如人间你

    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大明星该怎么办,那就是。。。。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人生犹如蜡烛一般,死了就像灭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她偏偏却像小强一样,死了然后又活了。身世神秘,千世轮回,万般劫难,终成正果。他冷酷无情,狠辣无心,却偏偏将她一人置于心间脑海,除了她此生无求。种族覆灭,差点灰飞烟灭,单凭着一股惊人的意志,她靠残魄重生。这一世,她必如凤凰涅槃,笑傲天下。 包月新书《天降横财一千亿》求收,求评,求围观。
  • 王小波全集(第九卷)

    王小波全集(第九卷)

    第九卷为书信,除收入原《爱你就像爱生命》中的书信外,还收入了新近收集到的王小波部分书信,并将李银河写给王小波的信及他们二人的部分照片也收入其中,这些都是第一次公开出版。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 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羡茗壶系

    阳羡茗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武侠梦

    穿越武侠梦

    风中独行,雨中漫步,白衣执剑,漫步诸天。
  •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