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4800000005

第5章 生活及忧虑(3)

但是,最令我高兴的是和他如此靠近,能依偎着他,待在他身边。中学时光,甚至大学的头两年,是我人生最低沉的时候。那时我多么渴望他能回到家中——尽管这一点我自己也无法做到,我希望他能与我和母亲坐在一起,聊一聊可能让我高兴的话题。孩提时代,我喜欢爬到他腿上,或者躺在他身边,嗅着他身上的气息,触摸他。我还记得我们在黑贝里亚达的情景。那时我很小,他教我游泳:当我沉入水底,扑腾个不停时,他会一把抓住我,让我兴奋不已。那倒不是因为如此我就能张嘴呼吸了,而是因为,我可以张开胳膊抱住他,不想再回到水里,嘴里一面大声喊着,“爸爸,别放开我!”

但他确实已经离开了我们。他走得很远,去了别的国家、别的地方,去了世界上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隅。曾几何时,他躺在沙发里读书,眼睛却常常离开书本,随思绪四处游荡。就是那时,我明白了,在这个我管他叫父亲的男人体内,隐藏着另一个我无法触及的存在。我猜他正沉浸在别样生活的白日梦中,这让我开始感到有些不安。他有时会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颗无缘无故射出的子弹。”基于某种原因,此话令我气恼。我还常常因为诸如此类的事情生气。我不知道谁是对的。也许当时我也很想逃避。但我还是很喜欢看他播放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录音带。他充满激情,好像握着指挥棒站在想像中的乐团面前。在竭尽一生的时光寻求愉悦、逃避困顿之后,他对自我放纵只是虚掷光阴感到了悲痛,并开始怨天尤人,这让我十分难过。在二十多岁时,我在很多时候会对自己说,“我千万不要成为他的翻版”。然而在另一些时刻,我又会因为自己无法像他那样快乐、安逸、无忧无虑、英俊潇洒而苦恼不堪。

很久以后,我把一切抛诸脑后,不再对从不斥责、压制我的父亲感到气恼或忌妒。这时,我才慢慢明白(并且承认),我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这是必然的。时至今日,每当我埋怨一个白痴或诸如此类的人,或埋怨侍者,或不小心咬破自己的上嘴唇,或将尚未读完的书扔到一边,或亲吻我的女儿,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或与某人玩笑逗乐,我都能看到自己在模仿父亲。这倒不是因为我的臂膀、双腿、手腕或背上的胎记都和他如出一辙,而是由于某些连我都害怕(恐惧)的事情,它们时刻在提醒我,童年时代我是那么渴望自己更像他些。每一个人的死,都是从他父亲的死开始的。

03 1994年4月29日笔记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约请上百位作家撰文描述4月29日这天的生活,无论当时他们身处何方、在世界哪个角落。那天,我在伊斯坦布尔。

电话。像我写作时常做的那样,我拔掉了电话线,这样做也许情况会好些,也许更糟。此时我想到,当下或许正好有人想和我联系,谈谈某些重要事情、重大事件,但却无法打进电话。不过我还是不想把电话线插上。好一会儿之后,我插上电话线,接了几个电话,但随即将它们抛到脑后。某个德国记者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他想来伊斯坦布尔,和我聊聊土耳其“宗教激进主义”势力的上升趋势,以及伊斯兰繁荣党(LSLAMIST REFAH PARTY)在市政大选中的获胜情况。我再次问他究竟在哪家电视台工作,他飞快地说出了几个字母。

字母、标识和品牌。牛仔裤上的那几个字母,偶然在报纸上、电视上以及路边广告牌上看到的各种银行广告,再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街上碰到一个大学教授朋友,她从包里递给我一张公司及其下属品牌的名单列表,这些名称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听说,这些品牌的所有者均支持伊斯兰繁荣党;她还告诉我,有些人已经决定拒绝购买这种牌子的饼干,那种牌子的酸奶酪,并且永不光顾名单上的商铺和饭店。像往常一样,极度的厌倦使我不想再看到楼内电梯镜子里的自己,我宁可盯着那些瓷片,它们是德国威尔特海姆牌的。我用卡西欧计算器做了一个简单计算,结果会在这篇短文的末尾公布。走在路上,我还看到一辆1960款普利茅斯,一辆1956款雪佛兰,如今仍作为出租车在路上行驶。

巷道和大街。尽管两个月前,土耳其货币一夜之间贬值了一半,使我们陷入了经济困境,夜晚的巷道和大街仍然人满为患。和往常一样,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些人都打算去哪里呢?这也使我随即意识到,文学是百无一用的职业。我看到妇女们带着孩子,盯着店铺橱窗;公立学校的学生们一面喃喃低语,一面哧哧地笑;商贩们把他们的货物(从黑市贩来的雪茄、雀巢咖啡、中国瓷器、旧本罗曼蒂克小说、被人翻阅了无数次的国外杂志)沿着清真寺的外墙一溜摆开;我看到一个男子蹬着三轮车,出售新鲜的黄瓜;还有塞满了人的巴士;挤在外币兑换所门前的各色人等,一面啃着汉堡抽着烟,或拎着装满钱币的塑料袋,一面看着电子显示牌上的美元指数一路飙升;卖食品的男孩,正卸下一箱瓶装水,把一个坛子扛到自己肩上;我还瞥见一个疯子,他最近总是在附近转悠,这会儿正手里拿着个从汽车上卸下来的方向盘,疯疯癫癫地来回扭动,仿佛正驾着汽车穿越人群。他也是街上熙攘的人群中惟一没有拎着塑料袋的人。午餐时分,我喝过橙汁,走回自己那间伏案写作的小办公室。人群中,我遇到一个老朋友,他刚做完主麻日聚礼,我们寒暄了一会儿。

逗乐,笑声和幸福。我和一位画家朋友曾取笑某些有钱人,在存款所在的银行倒闭后,他们就濒临破产了。为什么我们要笑?因为这证明,他们并不像自己想像得那么机敏、聪明。就因为这个。临近傍晚,我的一个翻译家朋友打来电话,请我去街上和几位酒吧老板喝几杯,“抗议”繁荣党派的伊斯坦布尔市市长。我们也着实开心了一番。那位新市长惹恼了这些酒吧老板,因为他下令拆走了他们摆在街边的桌位。于是,上百位知识分子就打算走上街头,要让自己在人行道上一醉方休。以前,我曾有一些颇具政治头脑的朋友对喝酒持怀疑态度。而如今,他们却似乎突然之间坚信,喝酒是一种成熟的政治举动。睡觉前,我喜欢胳肢两岁半的女儿如梦。听她咯咯地笑,我也会开怀大笑。也许这几声笑,并不代表幸福,它仅仅表达了一个生活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人,面对永无休止的噪音,而对某种寂静所产生的感激之情。

伊斯坦布尔的噪音。倍感孤寂之时,我和其他上千万人即使不加留心,还是都能整天听到咆哮的噪音:汽车喇叭声,巴士驶过的轰隆声,摩托车的轰轰声,建造楼房的声音,孩子们的尖叫声,卖货卡车以及宣礼塔上的喇叭声,轮船的汽笛声,警车和救护车的警报声,四处播放的盒带音乐声,关门的撞击声,金属百叶门的落地声,电话声,门铃声,街巷角落、交通纠纷的争吵声,警察的口哨声,校车的声音……夜幕降临时,会有近乎沉默的片刻平静;我从办公室的后窗向花园张望,看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飞过柏树和桑树林。坐在桌边,我可以看到对面公寓楼中闪烁的灯光和电视屏幕。

电视。晚餐后,透过家家户户窗户上闪现的各种颜色,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在不停地切换电视频道:头发染成金色的女歌手唱着古老的土耳其歌曲;一个孩子正在吃巧克力;女总理宣称国内事态良好;嫩绿的草坪上,正进行着一场足球比赛;土耳其流行乐队;记者们在大谈库尔德人问题;美国警车;一个孩子正在唱颂《古兰经》;直升机在半空中起火爆炸;一名优雅男子登上舞台,向鼓掌的观众脱帽致意;又是那个女总理;一名家庭主妇,一面挂着刚洗好的衣服,一面冲着采访她的话筒夸夸其谈;常识问答,观众为答对的女士鼓掌……我盯着窗外,突然想到,除了那些依稀可见的博斯普鲁斯游轮上的旅客,整个伊斯坦布尔都在观看这些相同的影像。

夜晚。城市喧嚣的分贝下降了,变成了喃喃低语、困倦的叹息。深夜时分,我一边向办公室走去,一边思忖着自己也许能再多写一点。我看见空空的街道上,有四条狗在游荡。一间地下咖啡屋内,人们仍在玩纸牌,看电视。我看见一户人家,很显然刚看望亲戚回来,小男孩已经困倦得很,脑袋依靠在父亲的肩上,而他的母亲又怀孕了。他们一言不发,急匆匆地从我身边经过,好像受到了惊吓。子夜时分,我已在桌边呆坐了很久。电话铃响了,吓我一跳。

担心,妄想以及梦幻。每天晚上,总会有一个疯子给我打来电话。他一言不发,以静默附和着我的沉默。我拔了电话线,工作了很久,脑海的某个角落总有恶魔显现、灾难来临的警示:不久以后,或许人们会在街上彼此枪杀;或许我们会看到内战;或许今年夏季,报纸上曾预示的严重缺水就将来临;或许,预期了那么多年的大地震,会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午夜过后,家家户户关上了电视,公寓的灯光都已熄灭,垃圾清理车咔啦咔啦地驶过。和往常一样,总有一个男人在清理车前面十步八步的地方翻腾路面的垃圾箱,匆忙地搜罗些还有用处的空瓶子、金属器皿、成堆的废纸,把它们塞进自己的麻袋。不一会儿,收垃圾的人赶着马车,驮着沉重的废报纸和洗衣机,经过那条空荡荡的街道。我曾在此生活了四十年。我在桌边坐了下来,拿出了计算器。

综述。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天数乘以年数,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那么我已经如此这般地度过了一万五千三百天。临睡前,我想,如果前面还有同样的天数,那我真可说是个幸运儿了。

04春日午后

1996至1998年间,我每周给一家名气不大的政治性娱乐杂志《公牛》撰写短文,为迎合该杂志的特有风格,我写过不少配图散文诗。

我不喜欢春日的午后:城市的容貌,咄咄逼人的阳光,拥挤的人群,店铺的橱窗和滚滚热浪。我渴望逃避这热浪和光线。某栋大理石和钢筋水泥公寓的深宅内,一阵凉风透过高门传送出来。公寓楼内,一定会更凉爽,当然,也比较阴暗。冬季的阴暗和寒冷凝缩于此。

要是我可以进入这些公寓,可以回到冬季;要是我兜里有把钥匙,能打开公寓内一扇熟悉的房门,可以沉浸在那凉爽、幽暗、熟悉的气息里,可以轻快地走到里屋,远离阳光和让人不堪忍受的拥挤,该有多好!

如果里屋有一张床,旁边有个床头柜,上面有些报纸、书籍和我喜欢的杂志,乃至电视,可以供我随意翻阅、观看;如果我可以这么和衣躺下,一个人怡然自得地品味沮丧、痛苦和不幸的人生,该是多么美妙。人生之乐事,莫过于面对面审视自己的悲惨与痛楚,莫过于寂然独处。

是的。好吧,我还希望那儿有这样的女孩:像母亲一样温婉柔和,像经验丰富的商业女郎那样聪敏机智。因为她了解我的需求,我信任她。

如果她问我:“是什么使你忧虑?”

如果我说:“你早就知道的,是这春日的午后。”

“你看上去很低沉。”

“简直比低沉还糟糕。我想消失。我不在乎自己是死是活,或是世界末日来临。甚至,末日要是能立即来临,那会更好。当然,如果我必须在这个阴冷的房子里待上几年,那也没什么。我可以抽烟,我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抽上几年的烟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听不到内心的这种声音了。这才是最糟糕的,因为此刻我是孤独的,被遗弃在喧嚣街道上。

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也有这种体会。我只知道,春日午后的某些时刻,世界仿佛变得十分浊重。似乎一切都在变成混凝土,像混凝土一样迟钝。我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却惊诧地发现,别人依然若无其事地延续着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他们在街头闲逛,目光在店铺橱窗内游荡,或是透过车窗打量着我,随即汽车的尾气将我吞噬。尾气?同样那么闷热难忍。我慌忙逃避。

我拐进一个通道,那里阴暗而凉爽。我渐渐平静下来。通道里的人看上去不那么焦虑,还算和善。但我却一味地忐忑不安。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的目光也开始穿梭于街边的各色店铺。

过去,人们爱用狗肉制作腊肠三明治(换句话说,就是做腊肠)。我不知道眼下是否依然如此。

报上说,有很多人用洗脚桶制作软饮料,结果被抓了起来。

人们生活在这里,彼此熟识。他们坠入爱河,最后又与那些把头发染成可怕金色的女子结婚。

在我们的口袋里,纸币由于潮湿而粘成一团。

这儿上映的是那类从一开始就能吸引我好奇心的美国电影:一对男女,他们逃亡国外,彼此忠贞不渝。他们不断争吵,但争吵却把他们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我真应该坐在特别靠前的那排椅子那儿,这样会看得更清楚些。我想看清那个女孩子脸上的毛孔,这样,她、电影,还有电影里的汽车或许就会比周围一切更加真实。当他们开始疯狂杀人的时候,我真该身临其境去欣赏一切。

05夜晚疲惫至极

傍晚回家之时,我累得要死,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路面和人行道,满脑子尽是郁闷和愤慨,诸如别人对我的伤害啦、冒犯啦。偶尔我的脑海里也有美丽的情形闪现,尽管它们都像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时光流逝。什么都没有。到晚上了。毁灭与挫败。晚上吃什么?

桌上的台灯亮着,旁边摆着一盘沙拉和些许面包,都在一个篮子内。桌布是花格纹的。还有什么?……一个碟子和一些豆子。我看了看豆子,这点显然不够。桌上,还是那盏灯,它依然亮着。要么再来点酸奶?要么再消磨点生命?

同类推荐
  • 渴望决战:林彪对决白崇禧

    渴望决战:林彪对决白崇禧

    本书描写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还有白崇禧、胡宗南、汤恩伯三大军事集团分别驻防中南、西南、华东。其中国民党头号名将、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部,拥有22个军35万兵力。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几经争取,白崇禧仍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消灭桂系”。林彪率四野主力和二野陈赓兵团90余万人马直扑中南地区,寻机与白崇禧主力决战湖北、湖南。本书记叙林彪率领四野主力以金戈铁马的雄姿、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挥师南下,解放安阳、新乡,发动宜沙、湘赣战役,解放南昌、武汉,促成长沙和平起义,浴血奋战青树坪,全胜衡宝战役,飞兵广州,挺进广西,大战粤桂边,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壮丽的战争画卷。
  • 典型文坛

    典型文坛

    本书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发展历程,提炼出“文坛典型人物”概念,将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一种文学史视角引入当代文学史考察。对象的选择,以其必须具备一时一地的典型性、代表性为前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等编著。《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 人心的省悟

    人心的省悟

    由于消费文化的介入,大大地改变了文学固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读者的方式,这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世界越来越浮躁,利益神话越来越刺激人,这些,都肯定会影响一些作家的写作。不影响是不可能的。稍微比较一下成名作家前后的写作,就会发现,哪怕是一些相当有成就的作家,也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下,开始变得沉不住气了,看他们的新作,就知道他们这些年沉潜下来的东西不多,心灵探索的力度也在减弱,明显是写作的心开始慌乱了,不知不觉就和现在的消费文化合流了,读者喜欢什么方面的刺激,他就写什么方面的题材,而不问这样的题材,是不是他所擅长或者他所关注的。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谁家千金

    重生之谁家千金

    林姑娘的上辈子过的太凄惨,前半生在爹娘打架的夹缝中生存,后半生因为全家被流放吃尽了苦头。一眨眼,又活了一辈子,于是林姑娘决定,这一次一定不能活的那么悲催了,至少,要做个名副其实的千金。
  • 小花仙之奇迹之旅重修

    小花仙之奇迹之旅重修

    重修。在阅听可以看到这本书,也感谢妲己最近对落樱的指教。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我能穿越去修真

    我能穿越去修真

    一颗神秘的石球让他可以魂穿两界修真世界是他修炼的殿堂,华夏典籍是他开门的钥匙在异界炼个气、修个真、寻个宝、探个秘,我去?我的修为是可以带回来的?在都市扮个猪、装个逼、打个脸、撩个妹,无敌的感觉,真的好爽啊!
  • 快穿之长生久颜

    快穿之长生久颜

    被意外遗留在人间的鲛族小公主艾久久,偶遇绑(jie)定(chi)系统一枚,为了回到鲛族位面,从此开始了在各个世界里作天作地的欢乐旅途~一不小心就把好好的情侣给拆成师兄弟了?再一个不小心半路情缘变天长地久了~……公主殿下,咱们专心回家不好吗?再玩,再玩天都要翻啦……
  • 色泪

    色泪

    论世间苍茫大地谁主臣服,成王败寇虞姬罢唱。历史永远是史官所书写的历史,也永远都是胜利者的凯歌和失败者的哀歌。在那无数修辞无数润色的历史之下,究竟还有多少是真正的史实。层层叠叠的泛黄书页之下,装订的是所谓真正的历史,而不管是正史野史又是否真正是我们的祖先所经历的呢!当年的欧阳沫也同样认为成功人士就是正面人物,而恶人自有他负面的东西,但是命运给了他一次亲自推翻这个想法的机会。原来成功者并非完全正面,而败者也并非如此不堪。
  • 上神升级记

    上神升级记

    :因一场失足,她误闯入魔域猎兽场,被刺骨穿魂,困于魔域。因一颗血魂珠,她被魔尊掩盖记忆,被冷刃挖心,困于棠梨。为拦截残忍血腥的杀戮,她献出三魂七魄,立下血契,被封印修为,被抹去真身记忆,与魔尊开启斗智斗勇的三世轮回...第一世,小白的她,没混多久,游戏结束。第二世,为回前世,她重生于数据流,无关风花雪月,她踏着荆棘之路,成为一方军方老大。却遇魔尊情劫再埋,等她受困。第三世,皇权争夺,权谋一触即发,这次,是该谋权还是谋心?是再困情网,还是涅槃重生?当三重迷雾散去,那等她归的良人,又是谁?ps:本文前传:《重生之最强逆袭》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总裁别闷骚

    总裁别闷骚

    她扬眉浅笑:“先生,人生可以犯一次错,却不容许再一次。”他晃了晃手中载有他俩欢爱视频的小卡片说:“错一次错终身,你没得选择。”——他对她势在必得,可在自己满心欢喜时她却成了弟弟的心爱女友。面对自己一厢情愿的一纸婚书他对她穷追暗诱。失了心,抢也要把她抢回来。【久别重逢】“老公,你说你前两个月是不是去招小姐了啊?一晚上几次呀,给了多少钱?”楚醉阳一听脸都快气歪了,“你胡说八道什么呀,谁去招小姐了,我就你一个女人,从头到尾就你一个。你还舍得放弃两个多月的福利?要不现在我们补回来怎么样?”伊薇一听傻了眼,怔了半晌她看不起的瞄了他一眼,“你行吗?”
  •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中国古代皇陵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历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皇权的威严、显示自己无比的尊贵,不惜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天下之能工巧匠,多则四五十年,少则几年来营建自己的陵园。皇陵作为封建皇帝的地下王国,完全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其奢侈豪华是不言而喻的。但正因为此,它成了吸引盗墓者的诱饵,成了历代盗墓者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