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大学问家,王云五不可比;但王云五曾经是胡适的老师,胡适也并不回避。早在一九〇六年,十九岁的王云五青年才俊,自学有成,受聘为中国新公学英文教师,教授文法和修辞学;他的同事是留美归来的前辈宋耀如,教授英文文学。新公学中新人集聚,有才华的人不少,比如时年二十一岁的朱经农,曾经留日两年,他一面跟王云五学英文,一面还在兼职教授日文;时年十七岁的胡适,也是一面跟着王云五学习文法,一面兼职教授初级英语。后来三位成为一生的好朋友,他们聊天时回忆,那时的王云五貌似少年老成,衣着简朴,未剪辫子,又没有留洋经历,“甚至有以目我为土少年者”(王云五语)。许多学生怀疑王云五的能力,经常设问质疑,王云五回答问题反应机敏,滔滔不绝,让人折服。
后来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回忆那段生活,有两件事情说得不准确,让王云五甚感不爽。一件是《四十自述》中记载:“我在中国公学两年,受姚康侯和王云五两先生的影响很大,他们都是注重文法上的分析,所以我那时候不大能说英国语,却喜欢分析文法的结构,尤其喜欢拿中国文法来做比较。现在做了英文教师,我更不能不把字字句句的文法弄得清楚,所以这一年之中,我虽没有多读英文文学书,却在文法方面得着很多的练习。”对此,王云五在《岫庐八十自述》中说,其实姚康侯是在中国公学教文法,而不是在中国新公学教文法;王云五也是在新旧公学合并后,才到中国公学教文法的。所以在中国新公学教授胡适文法的老师,只有王云五一人。另一件是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自己曾任上海工部局所设华董公学的国文教员,其实那个职务也是由王云五推荐胡适担任的,胡适却未提。胡适回忆录有两处涉及王云五的事情均不准确,抑或遗忘,但王云五还是说:“得此印证,更使我回忆不爽。”
当然事情还非仅限于此,据杨亮功《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记载,王云五在中国公学不仅教授胡适英文,还教过胡适的算学。当时胡适准备报考留美官费,国文和英文基础很好,但算学程度不够,王云五特意为胡适补习了三个月的大代数和解析几何。这一件事情,胡适在回忆录中干脆没提到。
无论如何,有了那一段师生情谊,此后王胡之间的交情,还是越来越好。一九二一年七月,胡适应商务印书馆邀请,从北京来到上海,住了四十五天。这段时间里,二位接触频繁,胡适在日记中,对王云五大加赞赏。如七月二十三日:“十一时,访王云五先生(之瑞),谈了四个钟头,他曾教我英文。他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读书最多,最博。家中藏西文书一万二千本,中文书也不少。”后来胡适不肯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做所长,就推荐了王云五。他在九月六日日记中写道:“他们要我荐一个相当的人,我竟不能在留学生里面寻出这样一个人来。想来想去,我推荐了云五。他们大为诧异,因为他们自命为随时留意人才,竟不曾听过这个名字!”确实,那时王云五在家赋闲已经三年,只是读书译书,比如译出罗素的《社会改造原理》,最初也不是为了出版。同年十月,编译所前任所长高梦旦来北京,见到胡适,决计请王云五代替他做所长,请胡适力劝王云五接受。在胡适十一月十一日日记中,胡适说王云五来信推辞,他还把王云五的信附在日记中。这封信的抬头还是“适之同学”。总之胡适的推荐,无论是发现人才,还是投桃报李,都从根本上改变了王云五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