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2900000008

第8章 别了,励志(6)

懦夫般的态度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不少人一提起诺奖总是一副“爱之深、恨之切”的复杂表情。一则是因为,诺奖的自然科学部分,可以列出一长串具有华人血统的获奖者,可是这些人成长、成名却都是在海外。这类获奖者越多,在证明华人的基因并不比西方人差的同时,也着实从反面证明着中国大陆的教育就是比西方差。这对任何一名中国人来说,都是摆脱不了的尴尬。可人们怎会这么乖乖地认输,于是他们想出了屌丝追白富美不得已时才会想出的烂招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而在承办了奥运、世博后,国人慢慢觉得自己真的已经和平崛起了,开始从受虐与自卑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满自大的癫狂症。相比之下,诺奖土生土长的西方世界,却没有这么多的纠结。某国的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获得了诺奖,顶多也就是花边新闻多了个头条,茶余饭后多了点谈资,仅此而已。国民性成熟了,心态摆正了,也就无所谓诺奖情结了。

若泽·萨拉马戈1998年凭小说《盲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诺奖的葡语作家。萨老爷子不仅活到老学到老,还写到老,2009年在86岁高龄时出版杂文集《谎言的年代》,第二年便因器官衰竭仙逝。

其实,与其称《谎言的年代》是部杂文集,还不如说它是萨拉马戈的晚年日记。而且,该书也的确有浓重的日记风格,短则一两句话,长则数千言,标题与内容往往并不十分契合,较为随意。读完整本书,基本可以判断,萨老爷子是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以及共产主义的怀疑论者。不管如何,他倒是为生活在病态社会的人们,拨云见日,提供了不少闪闪发光的思想经验。从奥巴马到贝卢斯科尼,从马尔克斯到博尔赫斯,从生存到死亡……一个个宏大的主题,在萨老爷子笔下就成了小菜一碟,总有一味适合你。

服从的限度

二战结束不久,苏、美、英、法四国签订协议,规定设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罪犯进行国际审判。在这场充满正义的世纪审判中,不少法学专家和律师却对“个人是否应因国际罪行承担刑事责任”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侵略战争是国家行为,应由国家负责,参与其中的个人只是服从或执行国家的政策命令,没有个人责任。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犯罪,国际法是以国家而不是以个人为主体,个人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应受到处罚。于是,发动战争、设立集中营、屠杀600多万无辜犹太人的责任,全被推给了希特勒、**党,甚至整个德国。

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战犯们说,那些丧尽天良的事不是他们自己主动要做的,而是服从上级的命令,把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日本****头目东条英机,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推给了松井石根。可是,按照当时的日本宪法,天皇才是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导者,发动战争的最终授权来源于天皇。在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本天皇也已经改派皇族朝香宫鸠彦,接替松井石根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当然,日本战犯和辩护团队袒护日本天皇,使其免受审判则是后话了。

众所周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力排众议,在判决书中明确表示:“国际法对于个人和对于国家一样,都要使他们承担义务,并对他们具有约束力,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所承认”,“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人干的,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只有通过惩处犯有此类罪行的个人,才能使国际法的规定发挥其效能”,“国际法在某些情况下保护国家代表的原则,不能适用于被国际法谴责为犯罪的行为,那些犯有这种罪行的人不能以官员身份作掩护,不能由官员身份逃避按规定应受惩处的法律审判”。

据此,法庭宣判,战犯应负个人刑事责任,并应受到刑罚处罚;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政府或上级的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这些判决从此成为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则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中说,在战争中,如果军人因服从命令而违反了明显的、无可否认的战争规则,他便应该负不可逃避的责任。因为如果不这样来认识问题的话,而只是把责任向发布命令的上级长官推,推到最后,将只有国家元首一个人或高级首长几个人对某些战争罪行负责了。言下之意,即便是一个以服从上级为天职的军人,也必须首先遵守维护人道底线的战争规则,在服从命令的时候,必须承担基本的人道责任。

在东京审判中,7名战犯因为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被判决绞刑,但是国际社会包括日本国内,仍然没有放过对日本天皇的谴责。于是,天皇想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脱身的“阳谋”,提出“一亿总忏悔”,也就是说从1931年以降的15年的战争中,在个人层面,日本没有一个战争责任者,即大家都有错,战争责任由全体日本国民承担,不是由领导人承担。当时的日本人口有一亿,于是每个人都有一亿分之一的责任。这一亿分之一的责任,事实上就是等于零,即变得没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几乎等同于没有责任。可是,这种“一亿总忏悔”的做法,和松井石根将侵华战争说成“兄弟之争”一样,已经不能算是掩耳盗铃,而是毫无廉耻的诡辩。最后,后辈日本人对这一代人的继承与“服从”,使得真实的历史被淹没、被篡改,遗祸无穷。

我信故我在

我发现一种现象,许多年轻的朋友,在工作了两三年后,言谈里常会加上“所谓的”“那又怎样”“不就是”等等的修饰语。这些口头禅偶尔说一说,会给人以阅尽世事、看破红尘的深刻感,但是久而久之,则不免在自我消解后,变成了自我消极。年轻人是最具创新意念、进取精神的一个群体。这种犬儒的心态不能武断地解释为“年轻人本来就多愁善感”,而多半是外部的环境使然。那么,现实带来的无力感就必然会导向自我消解乃至消极吗?当然不是。独立与批判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但是,年轻人同时要学会多方汲取正面的力量,培养自己的信仰,使自己感到存在的价值。年轻人“相信自己,寻找并实现自己的信仰与价值”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我信故我在”(I Believe Therefore I Am)。1982年的传记电影《甘地》,似乎就为被现实逼迫得信仰迷失而又茫然无措的年轻人,上了一堂“我信故我在”的德育课。

电影《甘地》已经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电影,该片获得1982年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最佳男演员(本·金斯利)、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剪辑总共八项大奖。即便是在30年后的今天,该片仍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由于导演的巧妙掌控、演员的精湛表演,191分钟的片长,丝毫没有影响情节的层进铺陈和人物形象刻画。而且片中各种名言警句式的台词,不仅不会让人感到冗长和疲倦,还会带领观众一同经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伴随南非公民权利运动、印度独立运动、印巴分治时发生的各种变化。影片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世界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战争,现代社会开始向后现代过渡。当西方世界开始出现“上帝已死”的信仰危机时,甘地却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并实践对正义与人性的信仰,一步步用文明且和平的方式,带领印度人脱离殖民统治,走向民主与自由。

1913年,南非当局出台法律,规定居民如果不按照基督教仪式结婚,婚姻关系就被视为无效。甘地不满这项法律,带领印度裔的南非民众进行抗争。在一次抗争集会上,不少人扬言要以极端暴力的方式解决争端,甚至不惜以身殉道。而甘地则说:“我钦佩并且需要这样的勇气,正因如此,我也愿意为此而牺牲。但是,我的朋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杀人。不管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不会袭击任何人,不会杀害任何人。但是,我们也绝不会按手印,大家都不要按。他们会囚禁我们,罚我们的款,没收我们的财产。不过,只要我们坚持,他们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这时,听众中有人愤怒地喊道:“你进过监狱吗?他们殴打我们、折磨我们!我说我们应该……”甘地果断地打断他的话,接着说:“我要求你与其斗争!要与他们的怒火斗争,而不是挑起怒火。我们不会出击,但我们将承受打击。我们的痛苦,将让他们看到他们自己的不公正。这种对他们的‘伤害’会比任何抗争都有效。”

1946年,二战结束后,美国《生活》杂志的女摄影记者布鲁克怀特,采访了尚处软禁之中的甘地。当布鲁克怀特问道:“你真的相信你可以用非暴力的方法,来对付希特勒这类人吗?”甘地说:“(以非暴力方法对待希特勒)会有许多挫折和巨大的痛苦。但是难道这场战争不是充满了挫折与痛苦?你所能做的就是,决不接受希特勒或者其他人的不公正。你必须让不公正暴露出来,并愿意以身殉之。”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又开始暴乱冲突,甘地开始了他的第14次绝食。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望使局势稳定下来。当组织暴乱的几个印度教头目在奄奄一息的甘地面前保证“不再打了”时,其中一个头目冲上前来,哭着说:“我快下地狱了……我杀了一个小孩……”甘地痛苦地闭上双眼问道:“为什么?”“他们杀了我的儿子。”甘地平静地说:“我知道不入地狱的方法。找一个失去父母的穆斯林孩子,把他当成你的儿子抚养,并把他培养成穆斯林。”

1948年1月30日,甘地前往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枪击而死。在中弹的瞬间,他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他祝福。印度为甘地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全印度的民众乃至世界各地政府代表,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影片末尾,甘地的骨灰被人们缓缓洒入大海。此时,甘地的那句名言再次响起:“每当我绝望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在整个历史当中,只有真理与爱能够得胜。曾经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时期是所向无敌的,但是最终他们总会失败。想想看吧。”

同类推荐
  • 徐志摩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徐志摩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蓬上悉悉索索嗓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朦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最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章,结为此集。全书从出版人、名作者写到媒体人、书装者;从论选题、约稿写到书出版、逛书店。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出版业细节趣闻,“在场”的记述、特色的点评和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舍之有道,得之有方

    舍之有道,得之有方

    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其实也就是一个舍弃与得到的对比。我们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在选择一个事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个事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很多东西是我们不愿舍弃的,不过我们最终还是要舍弃掉。
  • 纪忆

    纪忆

    从出走到回归,从回忆到纪念,这并非仅仅是一场与青春和爱情有关的盛宴,而是一代风华正茂的人在这个风华正茂的时代里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亲情、爱情,以及心灵的一种矛盾和挣扎,都在人生必经的路上,我们无处逃遁。即便是远走他乡,即便是放纵身体,依然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因为心如果不复曾经的单纯、明澈……
  • 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肝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肝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肝病有哪些危害,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经络调养、日常保健、药物治疗,怎么做才能远离肝病?怎么做A-能有效控制肝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 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中!《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由田建华编著。
  •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她,21世纪身份极其神秘的顶尖杀手,冷酷腹黑,口蜜腹剑!一朝穿越,却是纳亚家最无用的废物二小姐……天才?废柴?不屑?嘲讽?丫的!不怕死的都放马过来!想杀她?哼!那也要看看地府敢不敢收?呃!神马?魔君看上我了?好吧,长的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是一部意蕴丰厚、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新中国解放前夕,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文革,一直到新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煤炭工人邵士喜及儿子邵合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在充满种种悖谬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或以“瞒和骗”、隐忍、溜须拍马等朴素的处世哲学顺应着悖谬的社会,或反其道而行。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盛世独宠之Boss你想干嘛

    盛世独宠之Boss你想干嘛

    当不小心和暗恋多年的男神同床共枕后,钟以情有了很多不好的打算。但没想到的是,后来……“躲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于深将她抱住。
  • 少爷的旧妻

    少爷的旧妻

    俞相思,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白祁风的人。而白祁风,也从未想过,那个被他刻印在生命里的人,七年后,会变成这个模样。他毫无期望地等,等一个已死之人。战火之时,等来了她早有预谋的执手到老……
  •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