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6400000003

第3章 遭遇“熊娃”——“斗法”!(2)

听了他的诉说,我心平气和地说:“听了你的讲述,老师首先是高兴的。”他不解地瞪大双眼看着我,很是吃惊。我接着说:“我高兴的原因是这件事表明你有三个优点:第一,看到同学有错,立刻帮他指出来;第二,你很坦诚,跟老师讲述这个事情发生的过程,你很诚实地承认自己说过话了;第三,你有荣誉感,感到被记上名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才表现得很激动,是吗?”

听我这么一说,他不再哭泣了,反而有点沾沾自喜。不过,我紧接着说:“那么,你是不是做得都对?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好吗?”他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此时的他,不知道我已为他设下了“圈套”。

经过一番探讨,他终于红着脸说:“我随便说话是不对的,班干部提醒我是应该的,我以后会注意的。”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嗯,不愧为男子汉,不但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还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就喜欢这样勇于改错的好孩子,这是你的第四个优点。以后,有什么事情,要学会沟通,学会和同学、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乱发脾气,对吗?”

此刻,小姚点点头,再没有了先前的不服气,更没有了对老师、对小班干部的不满,而是轻松地回到教室,开始写作业。我长舒了一口气,一场不和谐的风波平息了,而“脾气娃”终于开始学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在教育中,孩子发脾气了,我们不能跟着发脾气,而要舒缓双方的心境,引发孩子的善意,从而及时向他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情绪,这才是能真正消灭坏脾气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怒气。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因而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宣泄情绪,也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安慰。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换个角度海阔天空。如果孩子陷入某种负面情绪里,通常是因为“想不开”。此时,我们可以带领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导他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孩子如果能够学习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进一步也就可以用有创意的方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境。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孩子的情绪发展也是如此。面对孩子情绪波动期的无理取闹和火爆脾气,我们要多理解他们,教会他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位成熟的有策略的老师应当掌握的方法。

和“不讲理”的娃讲理

老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不,我这个“秀才”,就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兵”。

阿宬大概是在家里被宠坏了,在教室里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激,有时候就像只刺猬,别人说不得、碰不得。谁若是指出他的不是,他就向谁发脾气,总觉得自己特别有理。

刚开始,看到他在课堂上和同学聊天,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好心走到他面前提醒他:“你在说什么呢?好好听课哦!”他呢,反而觉得自己没错,还理直气壮地回应道:“我没吵,是他先跟我说话的。”教学内容摆在那儿,那么多孩子在等着听我讲课,有时候就不跟他计较了。他呢,收敛几分钟,不过一会儿,又恢复了自由散漫的原形。

而且,随着带班日久,阿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他的傲慢和不讲理来。交上来的作业,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让他重新写一遍,他竟然两只眼睛瞪着我,用凶巴巴的口气质问:“哪里不好了?你倒是给我说说看,我觉得自己写得蛮好的!”一脸不服气的样子。虽然到最后拗不过我,还是将字重写了一遍,但这孩子一直是我最为担心的——脾气又冲又倔,还不愿意接受教育,就像个火药桶,动不动就爆发一下,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这个孩子稍微走偏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学生是最让老师们头疼的。虽说大人不跟孩子计较,但是如果由着他这样蛮不讲理下去,对这个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而且教室里有这样的孩子,真是一天也没有太平日子呀。怎么办呢?我决定打起十二分精神,和这个“不讲理”的娃好好“论个理”。

这天,学生又闹哄哄地来跟我汇报:“不好了,不好了,小宬打了二班的子帆!”我听后迅速赶去,这个暴脾气的娃正怒气冲冲地和二班的孩子纠缠在一起。我将他们请到办公室,小宬余怒未消,斜着头,抖着腿,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自己的对手。

问问原因,小宬昂着头,气冲冲地说:“我上厕所时,他骂了我一句。”“就因为他骂了你一句,你就打他?”“谁让他先骂我的,打他是应该的!”小宬还觉得自己非常有理。

面对小宬的蛮不讲理,我想此时我的劝说和讲理都显得苍白无力,只会让他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听着小宬满嘴的抱怨,喋喋不休的叙说,一旁的子帆准备与之继续争辩,被我制止住,我小声地对子帆说:“你只听,不说话好吗?”子帆点了点头。

我一言不发,静静地聆听。20多分钟后,小宬的怨气发泄完了,只反反复复地剩下一句话:“他凭什么要骂我!哼!”“他凭什么要骂我!哼!”……我听了,也不反驳。终于,小宬不想继续说了,在沉默了一阵之后,发现我还是没有说话的意思,他就问我:“老师,你说子帆骂我,我该怎么办?”我还是继续望着他一言不发。

就这样又过了20分钟,小宬实在憋不住了,说道:“老师,我不想追究子帆的责任了,我能不能回教室去了?”这时,我开口说:“那可不行,必须搞清楚谁对谁错?”

我示意子帆先说,子帆解释道:“小宬上厕所后,洗完手后乱甩,将水洒在了我的裤子上,我很生气,就骂了一句。”

“那你怎么不早说?”小宬撇撇嘴。

“你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了吗?”我反问道,“你不仅没有给子帆说话的机会,也没给我说话的机会。小宬,现在找到了原因,心里好受了吗?”

“好受了。”小宬终于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谁对谁错?”

“我错了,我赔礼道歉。”

看到他终于心平气和了,我才开始和他讲为人处世之道——平时要主动检查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妨碍了他人,心胸要大度一些,不要过于计较他人的言行。“特别是在学校不像在家里,家里就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说什么他们都让着你,在学校要别人让着你,你必须先让着别人,先尊重他人是你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秘诀呀!”听了我的这番话,小宬终于点点头,表示以后要学会冷静思考问题。

“打架”事件过后,教室里总算平静了一阵。没想到,这天自习课上又出了一个矛盾事件。

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做课堂作业。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老师,小宬抢我的笔!”我一抬头,小宬和小夏两人各拉着一支蓝色的笔的一头不放,互相争着这支笔的所有权。

“这支笔是我昨天放学时在校门口的小店里买的!”小夏委屈地说,“很多同学都可以作证!”几个孩子频频点头,表示昨天放学时,陪着小夏一起买的。

可是小宬不依不饶,他梗着脖子,大声嚷道:“我以前就有过这样一支笔,一模一样的,后来丢了。这肯定是我的!”

这一听,我就明白了,这完全是小宬在无理取闹。他呀,霸道惯了,要是真的和他就此事来论理,恐怕他又要胡搅蛮缠了。

于是,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小宬,快看,楼下停着一辆车,跟你家的车好像呀,一个牌子的呢!快点叫你爸爸来,将它开走,好不好?”

这下,小宬一愣,不知道如何回答我。

我继续逗他:“小宬,你家里的百元大钞跟崔老师口袋里的一模一样呢,崔老师在想,那你家的钱肯定是我以前丢了的!快点还给我!”

“老师,你胡说,你丢了钱,怎么就赖上我了?就算钱长得一样,那也不是你的呀!”小宬被我这么一说,急了,大声嚷道。

这一下,全班笑翻了。小宬摸摸脑袋,这才明白,他入了我的“套”,他啊,自己给自己将道理讲明白了。他悻悻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再也不提这件事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此刻,我的心情大好,虽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但幸亏自己巧妙地处理了一下,没有跟这个“无理精”为这支笔的归属纠缠不休,否则,午休就一定会在小宬那喋喋不休的胡搅蛮缠中泡汤啦!

其实,面对蛮不讲理的学生,如果你一本正经地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他也许会找更多的歪理来和你辩论,既浪费时间,还可能让你下不了台。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硬碰硬,如果与他争论,只会使事态恶化。有时候,冷静地处理此类事,用幽默的语言,顺势利导,巧妙论理,既达到了教育他们的目的,又在同学们面前提高了自己的威信,这样,才更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撒手锏”终于失灵了

第一次见到大缪,还是我暑假里刚刚得到接班的消息后,去家访的时候。按照原来班主任的说法,这是个绝对“奇葩”的孩子,特别能体现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存在价值。这倒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这究竟该是个怎样特殊的娃呢?

说是去家访,其实并没有到大缪的家中,而是到了大缪父母开的家具店里,因为他们每天要在店里忙到晚上十多点钟才回去。我冒着雨匆匆赶到时,他们刚吃完晚饭,这时已经是七点半了。

大缪正在一堆家具中乱窜,看见新来的班主任,既没有感到一点儿羞涩,也没有应有的礼貌和规矩。妈妈拉着他,热情地迎上来,他却一甩手,自顾自地跑开了。

大缪的妈妈有点儿不好意思,说:“老师,别见怪,这孩子就是这样,自由散漫惯了!”

我坐下来,耐心地听大缪妈妈给我介绍自己的孩子。她用十分骄傲的口气告诉我,平时他们很忙,但是大缪却很聪明——没有教过他拼音,但这个孩子通过动画片的字幕认识了字,再通过注音读物,将拼音自学会了。说到这一点,已经让我有点瞠目结舌了,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缪的妈妈还得意地告诉我,这孩子一般不爱跟同龄人玩,因为他喜欢打大型网络游戏,像《魔兽世界》什么的,那些玩家几乎都是大人,他在这样虚拟的成人世界中如鱼得水。

我一听,就有点儿急了,连声说道:“哎呀,可不能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呀,这可不好!”看我一脸严肃的样子,大缪的妈妈赶紧说:“我们懂的,现在到三年级了,我们已经把他托管到教育机构了,他只有周末才有点儿时间玩玩游戏。周末就不管他了吧,要不,那小家伙的脾气……”

大缪的妈妈没有说完,但我从她的只言片语的介绍中,已经能感受到这个孩子的特点——聪明,性格有点儿古怪,不太合群,比较爱发脾气。

临走时,大缪妈妈再一次跟我打招呼说:“我家缪缪有点儿特别,老师你接班后,一定要多多包涵呀!”我点点头。

可是,没想到,大缪的性格之古怪,脾气之恶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先说排队。开学后,我根据孩子们的身高,从矮到高,男女生排成了两列,然后让孩子们记住自己前后是谁,以后做操就是这样的队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第二天做操,大缪却自说自话地排在了小严的前面,小严立刻叫了起来:“老师,大缪乱排!”我以为这娃没有搞清楚自己应该排在什么地方,就又指点了一番,让他排到小陈的前面。

没想到,这一幕连着上演了三遍,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孩子叫道:“老师,大缪乱排!”我实在生气,拉着他的胳膊,走到小陈前面的位置,大着嗓门告诉他:“这儿才是你该排的位置!”

一般再顽皮的娃,看到老师真的动了气,总会收敛一下,乖乖地按部就班,排到该排的位置。可是,大缪不,他依然晃悠着膀子,随心所欲地在班级队伍里乱窜。

第五天,男生的队伍又一次骚乱了起来。大缪蹦跳着出教室,一会儿插在这个同学前面,一会儿排到那个同学后头,就是不往自己该排的位置去。没有排好队就不能下楼,只好待在原地整队,大家都很生气,就呵斥着,把这个乱排的孩子推搡到了队伍外面。看到我匆匆赶来,大缪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对着我大叫:“老师,是他们不让我排到队伍里!”眼看着所有的班级都已经走到大操场,准备做操了,我们这个班还在楼道里叽叽喳喳,没个队形,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我一把拉过大缪,严厉地批评道:“老是乱排,你看看,因为你到现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整队下楼,你不会排队,就留在这儿吧!”说完,我就领着队伍下楼做操了。

没想到,大缪不仅没在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反而发起了脾气。他站在那儿号啕大哭也就算了,还躺倒在地,哭到昏天黑地,眼泪鼻涕肆无忌惮地流,最后还控制不住地呕吐了!

我完全崩溃了!不至于吧,就这么批评了一下,居然引发了这么强烈的反应。这样的场面多难看呀!我赶紧将他拉起,安慰了两句,又匆匆处理“战场”,才算平息了一场风波。

但是,没想到,大缪的这出戏完全演上了瘾。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他就会摆出一哭二倒三呕吐的“武器”,试图逼我就范。我知道,这小家伙是尝到了发脾气的甜头,他发现,只要自己一使“绝招”,大人们就会乖乖让步,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唉,这是多么可怕的撒手锏啊!

同类推荐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书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厚爱。近十年间,作者在继续探索新闻精品形成的规律、特点过程中写就了26篇文章,共计约10万字,经整理补充进书中,并删去原书中不够精练的部分文章。
  •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从初入主持行当要注意的问题到提高与进修的路径指南;从化妆上镜到吐字发声;从口语表达到临场应变;从参与节目策划到现场调度驾驭;从工作配合、关系处理艺术到走出声屏、主持各类文体活动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套关于主持艺术的百科全书。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本书主要内容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近百年历史沿革进行了检索性回顾和梳理;第二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标准;第三部分对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过程和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选择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原兰州炼油厂第一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范例,全面介绍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手册”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第五部分集中介绍了47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声明的是,办学理念、校训等排列顺序重新进行了逻辑规范;第六部分对甘肃教育强县——会宁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热门推荐
  • 完美谋杀

    完美谋杀

    沈秀兰被凌晨1点43分的电话惊醒。在那一秒钟内,她以为是丈夫吴敬泰打来的电话,心里尚有一点埋怨,但还是拿起了话筒:“喂——”“请问你是吴敬泰的家人吗?”电话里的那个声音冷静而威严,听得出是一个惯于发号施令的人。“是的,我是吴敬泰的妻子沈秀兰。请问有什么事吗?”沈秀兰不知怎的,有些紧张。她本能地觉得,这个电话绝不是无聊的骚扰电话,这个陌生的声音将带给她的可能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我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叶诚,我们有些情况需要向你求证。请问你的住址在哪儿,我们将派车过来接你。”
  • 创业前三年(大全集)

    创业前三年(大全集)

    今天是个人创业的时代,但新手创业显得举步维艰。别人创业能够获得成功,到底凭的是什么?答案是:他们走好了创业中最艰难的前几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业前三年大全集》(超值金版)有详尽的分析和经典的案例,能帮你如何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教你如何轻松创业做老板。
  • 穿越之两世为人古代篇

    穿越之两世为人古代篇

    现代的邵慕儿,古代的邵沐歌,因为偶然间,蝴蝶的契约,让她们可以在两世为人。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残倾向?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以面对人生?是什么使人脱离现实?很多人,要么本人、要么通过家人或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离我们关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

    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的率先到来,企业间剧烈竞争的现实传达出一个基本的事实:企业的竞争模式已经开发生了变化。把无形的知识“有形化”并有效利用,是构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于是,智力资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与青睐。本书分析了国内外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现状,系统回顾了智力资本管理在学科演进和企业实践应用上的整个发展中揭示了智力酱管理中的7个关键问题。
  • 盛宠之冷妃太嚣张

    盛宠之冷妃太嚣张

    某女被某男霸道的抱在怀中。“松手!”某女嚣张的说。“美人儿~还想往哪里跑?”某男斜眉微微上挑。某男嘴角噙着一抹邪笑:“美人儿,你逃不了了,你,注定要对我负责!”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
  • 法医禁忌档案3

    法医禁忌档案3

    《法医禁忌档案3》首揭“鬼海仙岛”的绝密档案,势要延续第一部、第二部的“法医推理热”!被勒死、被烧死、被毒死、被刀锤砍击致死……多起命案竟是同一人所为!枪械炸弹、刀枪剑戟、斧钺刀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第一杀手。“我”、姜绍炎和铁驴再度踏上猎凶之路,前往神秘莫测的世外鬼岛,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
  • 人皮面具

    人皮面具

    沃尔登第二,格式塔崩溃实验,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实验考验着人性。那么,“超人”真的可以人造吗?人类大脑开发到极限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你所不知道的角落,是否有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见鬼、附身、疯癫,每一个灵异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人永远不会无缘无故的看到或者想象到某些事物,你大脑中的一切,必有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