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3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教育问题是当下困扰国人的大问题,“应试教育”之诸多积弊愈演愈烈,改善教育也越来越迫切。组织本书的动力来自于我们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关切,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人士提供一些看待教育的不同视角,给大家一些借鉴,增进对教育的理解,促进对教育的改善。

本文集选了五位海外华人学者对教育观察思考的文章。所选作者都兼具中美两国教育的经历,而且不管是作为主业还是业余爱好,他们都乐于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细微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见解。因为这些作者不同于国内关注和研究教育的人们的教育经历,有一种透过另一类型的(美国)教育看(中国)教育问题的视角,所以本文集冠名“第三只眼睛看教育”。

我一向认为,开阔的视野带来的多样性的经验和眼光,可以增长人们的智慧和见识。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认为组织比个人聪明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和见识都有限,当这些人通过集思广益,将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比拟的。但是前提是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如果人人都是标准的“砖头”,具备同样的质地和款式,那么一个人和一千人的智慧没什么差别。因此,我们在挑选作者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多样性。从专业上看,五位作者横跨生物学、社会学、音乐学,当然还有教育学等专业领域;从地域上看,他们来自美国的东海岸(波士顿)、中部和西海岸(加州的圣地亚哥);从各位作者的主要关注点看,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及到背后的社会结构。希望这种多样性能够给大家提供看待教育的不同角度,拓展思路,启发实践应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每位作者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前两卷主要是讲家庭教育。第一卷的作者陈晚博士,是本文集里唯一一位女士,她是生物学博士,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最小的还在念小学。不像“虎妈”那样高唱着战歌,陈晚是一位用创作力成就孩子一生的妈妈,她的文字活泼凝练,叙事说理坦率直陈,不仅告诉我们中美教育的诸多不同——比如为什么美国孩子都会画画;美国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怎样进行的;童子军是怎么回事等;还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美国如何当妈妈”的育儿经——比如小宝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如何“第二次断奶”,戒掉游戏瘾;小宝考试失败了怎么办;如何给孩子加油;如何“惩罚”抄作业的孩子等。陈晚还给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的家长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解答了不少疑惑和问题。难怪她的博客有着数千万的点击率,成为新浪和网易的名博。她的教育类著作《用创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和《美国妈妈这样做》都在国内深受欢迎。在介绍自己经验的同时,陈晚博士一再提醒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横加包装的传记里很多重要的事实都不会告诉你。因此,也要教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淡泊名利、低调做人。我很喜欢陈晚文章里引用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作者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这首诗是教育孩子要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的好教材。

我是无名小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小辈?

那么我们就成了一对——别说出去,

他们会驱逐我们,你知道的。

多无聊,空有一身赫赫显要,

多招摇,像只青蛙,

对着一片自以为仰慕的泥沼,

整日里叫着自己的名号炫耀!

第二卷的作者是一位爸爸——沈安平博士。通过与儿子岳岳多年的互动经验,沈先生讲述了一个曾被儿子称为“不懂教育”的教育学博士,如何从“中国式爸爸”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美国式爸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沈博士有着知青下乡、在国内读大学和大学任教以及当辅导员的丰富经历,现在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州教育部的教育专家。他的儿子岳岳从小聪明好动,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每次去接孩子,父母都会遭到老师的“诉苦”,忍受老师说孩子的“不佳表现”。有一次,岳岳在教室里上蹿下跳,老师为了使岳岳“安定”下来,就把他单独放在教室一个围有木栅栏的角落里,也有“惩罚”的意味。后来这个班级的老师离开教室去做户外活动时,只把他一人留在了“栅栏”里,但是没过多久岳岳就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一举动让老师惊讶不已,打听一下,并没有其他老师把他从“栅栏”里抱出来。后来托儿所老师又把岳岳放进“栅栏”里并躲在门背后观看,这才亲眼目睹了这个托儿所里“前所未有”的举动:不足两周岁的岳岳,凭着自己良好的身体条件从一个比他个子还要高的木栅栏里爬了出来。

这是沈安平先生讲述的他的儿子岳岳当年在国内上托儿所的故事。这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当年给沈先生夫妇带来了诸多烦恼、忧虑和窘迫。可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托儿所时代就来到了美国,到了另一种教育环境中,“不佳表现”反而成了优点,他如鱼得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先到硅谷创业,不久转移到华盛顿,现在是最年轻的“总统创新学者”之一。沈博士从自己多年的家教经验中总结出孩子自由成长的宝贵,以及亲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现在他不再是一个以家长自居的真理在握者,而是一个向儿子学习的好学生,还注册了岳岳在网上开的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课程。沈先生还采用了舞台剧的叙事方式,生动地重现了当年的一些场景,比如因“不懂音乐”而怒吼读中学的儿子听的歌曲为“靡靡之音”,逼迫儿子写作文等等,当然还有温馨的“父子酒吧对话”。也因为这一幕幕“舞台剧”中有每位家人的身影,所以,卷前作者照片采用了沈先生的“全家福”。

第三和第四卷主要是教育现象的评论。第三卷作者南桥(南桥为笔名,原名方柏林),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进行业余文学翻译和撰写教育随笔。读了他的文章,你就不会惊讶于他的教育随笔集《知识不是力量》和《及格主义》为什么大受欢迎了。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他提出了“幼子在,不远游”,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使得我国五六千万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中国教育的积弊,让许多家长非常焦虑,教育移民就是不少父母为子女教育寻找的一条出路。可是,移民真能解决问题吗?南桥的“为什么ABC们恨中文”一文给家长带来很多反思。中国家长普遍有个不自觉的错误理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思维把吃苦与学习等同,全然不顾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相反结论。逼着孩子学习,是因为“大家都这样”。这似乎找到了“对孩子负责的幻觉”,实则是一种坑害。如果不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更新大脑软件,移民后也还是这样。在不少美国的华人家庭中的“虎妈式教育”就是一个例子。走出教育的焦虑首先不在于移民改变大环境,而是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南桥对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教材制作和选用市场的观察与分析,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都很有参考价值。

第四位作者是陈心想,社会学博士,不过他中师三年、师大教育学四年的学习,使他虽然拿了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却依然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而且他现在负责美国密西西比州公立中小学教育十年来数据资料的追踪、管理和分析。他的文章也多是对教育现象的评论和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关系型教育”是他近些年思考比较多的问题。在教育上,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中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等关系中发生的,但是这里面的关系又不一样,不一样的关系同样会制约或者促进教育和学习。2009年,威廉姆·唐恩(William Twain)出版了一本对一些美国年度教师访谈的书——《与美国最好教师的对话》,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凯瑟琳·麦卡特尼(Katherine McCartney)在其为此书作的序言中认为,这些最好教师的最重要的教学成功经验,或许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学习之前,关系先行”,以这个为主题,陈心想对诸多教育现象进行了分析,比如优秀生为何成群地来,高考竞争是学生不爱阅读的原因吗,等等。

第五卷是音乐家梁雷博士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来谈教育。20世纪80年代末,梁博士就被评为北京的“希望之星”,他从6岁开始作曲,15岁时举办北京专场音乐会,演奏自己7岁以来作的曲子。中学时赴美读书,后从哈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哈佛青年院士,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曲系主任。他的求学经历,是从第一所学校——家庭开始的。现在不少家长也让孩子从小学习弹琴或者画画,我们不妨看看梁雷父母是如何做的。

我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却是一个非常不专心的学生,经常离开作业,弹奏一些头脑里的“音乐”。当我这样走神“乱弹琴”的时候,父母常常会问我:“你在弹什么呢?”我说:“不知道。”但他们没有责怪我,因为他们从“乱弹”的声音中听到了“音乐”。我的父母能保护我的音乐想象力,让其自由发展,这是我人生的幸运!

梁雷的音乐造诣之所以这么高深,与他的广泛博览和善于思考分不开。他手抄《六祖坛经》、《金刚经》、潘天寿先生的《画语录》等等,还到纽约一个寺庙坐过禅。前几天在电话里,他还说又找到了当年学习《维摩诘经》的笔记。当然,他遇到的名师也起了重要作用。比如他的老师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an)教授曾对他说:“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我也告诉你。他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树的根要扎得很深很宽,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有耐心地慢慢积累,坚持成长。’”这棵树的形象一直印在梁雷的脑海里。这样的经历才使梁雷说出“音乐是我试图通过声音在无声的水面上书写我思想的痕迹”这样的话。梁博士还为我们写了一篇介绍他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音乐学院之所以成为当代音乐重镇的文章,因整体内容与本文集有些错位,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其中一部分作为附录放在其卷后。

以上简单介绍了作者和作品的大致内容,颇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究竟如何,恭请读者朋友自己阅读品评。我们希望这本文集能够为中国社会时下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为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习的主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拓展一点思考的宽度和深度。

最后,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朱永通先生。本文集最初是由永通兄提议的,书名也是永通兄取的,没有他的鼓励、督促和帮助,本文集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陈心想

2013年10月12日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同类推荐
  • 中国城市性格

    中国城市性格

    人是有性格的,没有了性格就没有了魅力。本书分析了中国最具性格魅力的20个城市的性格特征,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西安、苏州、厦门、杭州等。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决定自2010年开始编辑出版年度科研成果选编,《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基本内容包括:上一年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上一年度正式出版的专著简介;上一年度结项的省级以上课题和院一级课题成果简介;上一年度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简介;上一年度在学术期刊核心级别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含论文集)和调研报告题目。
热门推荐
  • 多弗朗明哥之浮生大梦

    多弗朗明哥之浮生大梦

    海贼王同人小说,穿越到海贼王动漫中,遇上多弗朗明哥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重生之凤倾九天

    重生之凤倾九天

    初见,她女扮男装迎风而立,清隽雅致,潇洒恣意。后来,她舞一曲惊鸿惊煞世人,倾世容颜配一袭白纱云袖轻扬,遗世独立,人人称赞,“沉湘有女顾红妆,惊才绝艳世无双。他许他一世安宁,她许他白头偕老,最后却是誓言皆负,她心如死水毫无波澜,死后重生却变为她人,接近他,利用他,不过是为了查出何人要置她于死地,但依旧在他身上失了心丢了魂。他说,我不怕死,我只是怕即便我死了,也无法护她周全。她说,我愿倾覆一生,只换与他生死相依,情深不负。
  • 一品嗜血妃:魔王逐妻

    一品嗜血妃:魔王逐妻

    她划破时空而来,一心想要撇掉千年孤寂,神秘冷傲的魔王疯狂逐爱,是暖透心扉的爱,还是冰寒彻骨的利用?血族领主又岂是一群宵小所能左右?且看她如何嗜血天下,让整个苍茫的乞灵大陆如何因她而颤抖。他说:“我的人你也敢动?”她说:“我是你的人?”他说:“从这一刻起如何?”她说:“不如何。”
  • 琅琊榜之景若宁兰

    琅琊榜之景若宁兰

    《琅琊榜》原著中的景宁公主在为太皇太后守孝之后就没了下文,私认为既然没有下文,就当她最后还是和亲了。不记得原著里面有没有说是南楚的谁,私设为四皇子宇文墨,后封淳王。这个脑洞就是萧景宁在南楚活了二十七年后挂了,然后重生在《风起长林》里面已经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的荀皇后身上后发生的故事。
  • 邵家有女

    邵家有女

    前世被人陷害,被人去母留子,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到三年前,一切悲剧还没发生,还来得及!这是平民女到皇后的金手指之路!
  • 冰主魂归,天道巨变

    冰主魂归,天道巨变

    三魂七魄尽散,曾经的凤主陨落。当异世的灵魂重归,寻找爱人的天道之子能否找到记忆的面庞?(本文脑洞奇葩,绝不平铺直叙)
  • 跋扈七皇妃

    跋扈七皇妃

    将门幺女姜雉被母亲苦心孤诣的教导成胸大无脑的“大家闺秀”。皇恩未泯,姐姐协助,才得以嫁入平阳侯府,一举成为平阳侯周谧的嫡妻。然而十几年的封建教束让庄慧木讷的她在明争暗斗的侯府中处处受制于人,不久之后,愈演愈烈的侯府内斗毫不留情的封堵了她的谦和柔婉之路,另附木牌一只:“此路不通”夫君厌她痴楞,成婚十日日日留恋花丛,不惜为一个青楼粉头断她双腿。婆婆喜她木讷,明知她体虚,虚不受补仍赏与党参,以求她早日命归黄泉。大嫂乐她愚钝,仗凭一张利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乐此不疲的见她深陷泥沼之中。小姑欺她心善,忘恩负义不止,三番两次恩将仇报。巧遇高人指点,奄奄命息之前重看一眼整个人间。一颗续命丸,让她继续残缺的人生。天道独行,冤债偿还,她一把撕开端庄柔和的外衣,冤有头债有主,待她匠心独运,以牙还牙,一一加倍返还。婆婆精明狡诈,疯了。大嫂假仁假义,休了。小姑欺软怕硬,哑了。夫君幡然悔悟,阉了。原本以为了结一切便可解甲归田,只可惜半路杀出个第二春来…死缠烂打,她不为所动。软磨硬泡,她视若无睹。索性,生米煮成熟饭,七皇子独孤琼另辟蹊径。才出宅斗,再入宫斗。权位迢迢,情路绕绕。究竟是一场爱的盛宴,还是阴谋的残骸?【片段一之无后为大】独孤琼:娘子,今天朝堂上那些老匹夫们上奏说,六宫无后,所以…那个…姜雉:后宫皇后月俸几千两?独孤琼:呃,四千两。姜雉:薪水太低,不干!独孤琼:捞捞油水,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约一个月四万两。姜雉:皇后之位非我莫属!独孤琼奸计得逞笑的欢快,不久之后…独孤琼:皇后,群臣进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姜雉:皇上,你身体…不行?独孤琼:。。。。!!姜雉…为何后宫佳丽三千的肚子都不见动静呢?【片段二之奋战小三篇】姜雉身披华袍,登上城楼,面对城下叩跪众人,跋扈嚣张道:老娘给皇帝和穆妫道个喜,他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深吸一口气)他们最好是真爱,否则老娘会祝(zu)福(zhou)他们早日玩完!!本文慢热,男主自始至终腹黑,女主先木讷,再聪慧,后跋扈。
  • 中华营养百味:女性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女性营养菜

    《女性营养菜》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常用、最适宜女性食用的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养生功效、烹调应用、搭配宜忌,及细的制作方法、食用方法及功效,让女性朋友既享受到美味,又增加了营养。助女性朋友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健康。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