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2200000007

第7章 《诗》的结集

前面说过,《诗经》中的作品,产生的地域相当广袤,作者十分复杂,创作时间非常漫长。它是如何被编定、如何结集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一向有“王官采诗”说、“孔子删诗”说、“太师编诗”说三种解释。

第一节 “王官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人对古代采诗情景的描述是十分生动的。如《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木铎,是一种木舌金铃;行人,即指采诗官员;徇于路,就是到处采集民歌的意思。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逌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逌人”也是采诗官。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说得更明白:“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这就表明,在朝廷任命的专职采诗官员之外,还有“兼职”的民间采诗人。他们一方面为朝廷收集民歌民谣,一方面也解决了衣食问题。

先秦古籍中对“采诗”也有记载。《左传》鲁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云:“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孟子》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解释道:“《孟子》:‘王者之迹熄’……言王国无遒人之官,而诗遂亡矣。”以上的意思是,采诗官废止之后,诗歌就湮没无闻了,《春秋》这一部书就产生了。

这样看来,上古确实有采诗的制度,有这样一种制度的保证,三百零五篇诗的被网罗,就是很自然的事,何况据古书记载,古代还有献诗、献曲的事呢。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左传》襄公十四年记师旷语)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国语·周语上》)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

“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祅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国语·晋语》记范文子戒赵文子语)

这些太师、公卿、在列者所献给天子或王者的诗,有的是自己创作的(如《大雅》、《小雅》中的一些作品),有的是民间采集来的风诗,还有一种,可能是各诸侯国之间相馈赠的。《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郑人贿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车屯>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钅尃>磬,女乐十八。”师悝、师触、师蠲都是著名的乐师,歌钟、<钅尃>磬,是乐器,女乐是会奏乐的女子。因为晋侯是诸侯的盟长,可以得到其他诸侯进献的乐诗,那么以周天子之尊,列国更应该向他献诗乐。所以各国的诗歌集中到周太师手中,是很正常的事。

曾经有许多人怀疑“王官采诗说”,其根据是在汉人的记述中,采诗的时间有暮春、有八月之说;采诗的方式有遒人采诗,也有年老无子之人采诗之别。因为说法不一,所以引起疑问。汉人距离春秋时期,至少也有五、六百年之久,虽然也许有些史料可作依据,但其中必会产生一些偏差。但是怀疑采诗之说的人,也还未能提出更有利于他们论点的证据。看来,采诗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是确实存在过的。

第二节 “孔子删诗”说

“孔子删诗”说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班固承袭了《史记》的说法,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据这两段引文的意思,《诗经》不过是经孔子之手的诗歌选本而已。孔子删掉了重复的和不合于礼义的诗篇,留下了现存的三百零五篇。因为首倡此说的是令人尊敬的司马迁,所以有很多人相信孔子删诗说,如欧阳修、郑樵、王应麟、马端临等。

不过,在汉代和汉以后历代,又都有饱学之士如孔颖达、崔述、叶适、朱彝尊等纷纷对此提出质疑。归纳其理由,比较集中的是这么几点:

一、孔子自己没有说过删诗的话,这话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据赵翼《廿二史札记·〈史记〉有后人窜入条》考证,《史记》曾被后人窜改过。孔子删诗之说,也可能是后人妄改的。

二、《史记》载孔子删诗,是在孔子自卫返鲁之后,当时孔子已69岁。在这之前,《论语》中已频频出现“诗三百”的字样,可见此数乃早已有之。

三、如果说孔子删诗的标准是只“取可施于礼义”者,那么现存于《仪礼》中的《肆夏》、《新宫》等诗,都曾被周王朝所采用,这些明明合礼的诗,《诗经》为什么不收呢?而现存于《诗经》中的那么多“郑卫之声”,孔子为什么不删削呢?可见此说难以成立。

四、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表示:“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馀篇,未可信也。”他认为,如果春秋时期真有三千多首诗,那么先秦古籍中所引用的诗,大都能在《诗经》中见到,少部分才是《诗经》中逸失的,而现在《诗经》只有三百篇,可见当时并没有那么多诗。所以司马迁的话是不足为凭的。

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叔孙穆子让乐工为他演奏各国风诗和《雅》、《颂》,其风诗和《雅》、《颂》的排列次序,和今传的《诗经》相同,而这时候的孔子不过八岁。

这样看来,“孔子删诗说”是站不住脚的。不过孔子对《诗经》的完善,的确是有贡献的。《论语·子罕》记孔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一向重视“礼”、“乐”,他专门学习并掌握了“六艺”,曾以“礼”、“乐”为职业,后来又向弟子们传授《礼》、《乐》。《墨子·公孟篇》云:“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孔子有可能调整了诗中的乐调,使之尽量合于原貌,即使“《雅》、《颂》各得其所”,订正了某些诗中的方言错字,使之合乎当时的书面语言——雅言。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孔子可能作了这样的工作:“保持原来的文献辞,删去芜杂的篇章……一些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诗篇,因孔子选诗而得以保存。”[13]所以,说孔子对《诗》作过整理、校勘、“正乐”的工作,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节 “太师编诗”说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诗经》虽是搜集既成的作品而成的集子,但它却不是把既成的作品原样地保存下来。它无疑是经过搜集者们整理润色的。《风》、《雅》、《颂》的年代绵延了五六百年,《国风》所采的国家有十五国,虽然主要在黄河流域,但也远及于长江流域。在这样长的年代里面,在这样宽的区域里面,而表现在诗里的变异性却很少。形式主要是四言,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音韵差不多一律。音韵的一律就在今天都很难办到,南北东西有各地的方言,音韵有时相差甚远。但在《诗经》里面却呈现着一个统一性。这正说明《诗经》是经过一道加工的。

翻开《诗经》,我们会觉得郭先生的话是十分正确的。《诗经》时代,民间虽然也有三言、六言、七言诗,如《左传》昭公十二年:“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信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但《诗经》中主要还是四言的体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等。而更难得的是音韵的统一。那么对《诗经》进行大量的整理、加工的人是谁呢?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因为在先秦史传中没有明确的记载。《诗经》的研究者们大多是从诗和音乐歌舞的关系、从诗的保管者的角度去推测、探求,认为整理、加工《诗经》的人,是太师和乐官。西周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领主制度的宗法国家,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强调推广礼乐文化,于是就产生了制礼定乐的专职机构和专门的官员。《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大司乐的职责:“大司乐掌成均之法,而合国之子弟焉,……以乐德教国子……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在大司乐下设太师,太师是乐工之长,职掌制乐和传习诗乐。《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都表明太师是诗歌的保管者,也是诗歌的教授者。《国语·鲁语下》有一段记载也很能说明问题:“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太师。”正考父是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商之名颂”即《商颂》,它实际上是宋人的作品,“校”字可释为“校正”、“校对”,也有人释为“效”,呈献之意。不管是说正考父到太师那儿去校对诗乐,还是正考父把诗献给太师,都说明太师的确承担了保管诗乐的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季札观乐的故事中,提到鲁叔孙穆子让乐工为他演奏的话,如果不是乐官和乐工们事先对诗乐进行了整理、编辑,乐工怎么可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表演?

孔子教训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能当时一般上层社会的子弟,都通过学诗,提高社交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利于将来的参政、议政,而教授诗乐的,就是乐官——太师。所以太师和乐工们才是整理、加工、润色诗乐的主要人物。关于乐官和乐工们对《诗经》成书所起的作用,朱自清先生有一段很生动、详尽的解释:

春秋时,各国都养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种搜集来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别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算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14]

这是关于各国太师、乐工保管、编辑《诗经》的说明。在这个工作中,周王朝的乐官所起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

同类推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历史学家张灏提出的“幽暗意识”与“转型时代”已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张灏多年治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探索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张灏的思考结晶之一便是名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张灏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幽暗意识”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是张灏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章精选。
  •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本书以历史为轴,选取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有代表性的十位先贤,讲述这些历史先贤的家风故事,内容涉及爱国传家、礼让传家、忠孝传家、规矩传家、勤俭传家等中华家风的方方面面,人物几乎涵盖中国各个重要朝代,脉络清晰,全面呈现了中国家风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性格。本书切入点新颖独特,能给读者带来亲切的阅读感,是一本优秀的中华传统家风读本。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热门推荐
  • 携光者卷一:光明王

    携光者卷一:光明王

    能撷取光与色的能量,提炼出万用结晶“拉克辛”的魔法师,被称作御光者。这一天赋让他们备受推崇和敬畏。同时也拥有凌驾众生之上权力的领袖,则被称之为——光明王。十六年前,盖尔家族有天赋的两兄弟为争夺光明王桂冠,带领御光者们掀起一场惨烈内战。最终一人险胜,另一人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如今,北方小镇天降横祸。小胖子奇普痛失至亲,踏上了未知的寻亲之旅。旅途中,奇普偶遇光明王,得知对方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为了避祸被迫同行,一路上摩擦不断,但亲情仍在彼此的心底慢慢滋生……与此同时,一场针对光明王宝座的叛乱重燃战火,另一位被遗忘多年的继承人也在筹谋一次越狱行动,只为揭露隐瞒了世人十六年的真相!
  • 蛮族之王

    蛮族之王

    一代土鳖蛮三刀依靠无上王霸之气收服了德邦三基友成为小弟,原来以为三个高富帅能够让自己人生少奋斗三十年,但事实证明他错了!没有最坑只有更坑,德邦三基友你值得拥有!
  • 落影含霜:王爷,我不嫁

    落影含霜:王爷,我不嫁

    喜获名校录取的成落影,乐极生悲被车撞了。一朝穿越异世,变成了个命运悲惨的十二岁小姑娘。娘早死,爹渣渣,自小定亲的未婚夫伙同当朝公主谋她的命。要不世子不嫁了,换嫁公主的皇叔?想要活着怎么这么难?且看她握紧小拳头怎么在异世打拼?……作为先帝唯二幸存的皇子,五王爷盛星启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唯一让众臣和属下忧心的就是:不想成家不想当皇帝。新登基的五王爷:想让朕安心坐在宝座上,尔等就替朕求娶影落王朝的皇太女为后!众臣:皇上啊,那影落王朝只有个皇太子,没有皇太女啊……新帝威武:求不到影落王朝皇太女成落影为后,朕就把这江山送到她手上!此话一出,满世皆惊,两国震动。某悲催滴娃:我还小呢,能不能先不谈嫁人这件事?某帝:朕从你十二岁等到十八岁,而今朕都从王爷变皇帝了,你也该从皇太子变朕的皇后了吧?某女:你个恋童癖!难怪我才十二岁你就开始爬我窗户!某帝:朕不是恋童癖,朕只恋你……(本文男女主身心双洁,全文正剧,虽偶有点小虐,但总体不会太过虐心,轻松和谐是主旋律。)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著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著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农女有点拽

    农女有点拽

    家徒四壁,不怕咱们可以白手起家,恶人,不怕,咱们有恶人计,美男,有点怕,有毒,怕中毒还是远离美男,过咱自由自在的生活,哪知美男说“小可爱,咱们一起溜溜弯,直到生命的尽头,可好”,“恩。。。不好,因为我赖,走不动,”
  • 天域神座

    天域神座

    别的天才还在沾沾自喜终于将一门下乘武学修炼入门,主角却在烦恼掌握的上乘武技太多,不得不低调隐藏;别的大势力费尽力气终于挖掘到一名四星神命的弟子,主角却在面对身旁一群六星、七星的追随者,发愁如何安排;别的绝世强者还在为修为瓶颈苦苦闭关,主角却跟吃饭喝水一样修为飙升。碾压各路天才,会战八方强者,我要这天穹寰宇,星辰万界,皆从我命!
  • 醉经楼集

    醉经楼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女逆天:浴火之凰

    妖女逆天:浴火之凰

    上一世,她自认没有心,有也是被铜墙铁壁包围了,不曾也不会放任何人进去,受了太多的苦,她谁都不会信。这一世,遇到了池湮,她的心终是裂开了一道缝隙,铜墙铁壁也渐渐剥落。不管怎样她心中始终有一道防线,脑海中有着无数条退路,她不愿意也不敢完完全全让自己的心敞开。可池湮攻势太强,让她险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她始终在心里问自己:该不该投降?直到听到了池湮的那句话,以及额头间那个温热的吻。冰蓝心中有了答案:爱便爱了,信即是信了,上一世活的太累,这一世有人宠着何不轻松一些。什么铜墙铁壁,什么头盔铁甲,统统不要,只一颗温热的心,一只温暖的手,此生足矣。隔壁新书《捡个狐狸来压寨》,不坑,欢迎来玩!
  • 宠婚为爱:鲜嫩甜妻送入怀

    宠婚为爱:鲜嫩甜妻送入怀

    明明是来‘捉奸’的,但是却遇到了一个超级大色狼,李慕晴,你还真是点儿背。“女人,破坏了我美好的一夜,要如何补偿?”欧阳君墨脸上挂着邪魅的笑容,深邃的黑瞳里,闪烁着一抹算计的光芒。补偿?哼,姑奶奶要你这样的花心大少?“抱歉先生,你……不是本大小姐的菜。”冷漠夹杂着嘲讽的回答,让欧阳君墨挑起了英挺的剑眉。“你……本大少要了。”
  • 邪神殿之青龙觉

    邪神殿之青龙觉

    手执魔刃踏星魂,我辈岂是等闲人“我叫林峰,山峰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