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0300000007

第7章 另类青年(3)

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会试落榜了,他虽然也觉得遗憾,但并未把此事太放在心上。一次不行,下次再来。会试每三年一次,弘治九年(1496年)春天,王阳明再次参加会试。这一次,他又毫无悬念地大败而回。三年前他虽落第,一篇《来科状元赋》让他在当时出尽风头,简直比当年的新科状元还要风光。三年后他再参加考试,就有人暗中作梗了,你不是信心百倍要中个来科状元么,偏偏就不让你如愿,连个进士也不让你中。接连两次落第打击,纵然王阳明豁达洒脱,也难免有些郁闷了。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

科举考试,历来被儒生们视为自己读书的第一要务,更是他们通向仕途官场的必经之路,十年寒窗,一朝得第,光宗耀祖;一旦落第,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不说,也许连自己的光明前路也断了。当时就有一位与王阳明一同参加会试的举子,闻听自己落第的消息就伤心欲死,觉得自己无颜再立足于世。看他那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王阳明早把自己落第的郁闷扫光了,倒来安慰那位同学:“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此时的王阳明,虽然还没有开始他的心学修行之路,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已不难窥见阳明心学的萌芽与发轫了。在王阳明看来,落第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落第了丧失内心的平静与坚强,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才是最让人羞耻的。内心光明强大,失败成功都不在话下。这果真是一句极有效力的安慰词,那位同学听后对王阳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实上,也许正是凭借这股来自内心的强大力量,王阳明才能很快从科举落第的阴影中走出来。科举路暂时行不通,但他追随圣学圣人的理想之火却依旧燃烧炽烈。他离开京师,踏上回家乡余姚的路。

漫漫长路,他才迈步。

5 落第回乡 龙泉结社

弘治九年,第二次会试落第的王阳明沿大运河,从京师乘舟南下,准备回故乡余姚。

行至山东任城(今济宁),王阳明弃舟登岸。这座坐落在古运河河岸上的古城,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而让王阳明倍觉亲切。这里有一座太白楼,与王阳明仰慕的诗仙李白息息相关。

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一家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携妻女由湖北安陆迁居此地,他的家就在离此酒楼不远的地方。这座酒楼就成了诗仙李太白常常光顾的地方,他在这里饮酒赋诗,曾写下不少名诗篇章,贺兰氏的酒楼也因此而生意兴隆名声大震。后来,有人干脆就把这酒楼改名为太白酒楼,太白酒楼从此名闻天下。宋、金、元、明,太白酒楼历经四个朝代,数次修葺重建,屹立风雨不倒。时间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寓意,依原楼样式,将酒楼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太白酒楼”从此成了“太白楼”。

登上这座当年诗仙李白曾无数次光顾的地方,推窗远眺,大运河上波光闪闪,来往客船忙碌穿梭,好一派热闹繁华景象。王阳明不由得心潮起伏。想起当年诗仙李白才高受妒,方频频登上此楼,借酒浇愁,以诗言志。他也曾一次次临窗远眺吧。而今自己的命运何尝比李太白更好?虽然王阳明安慰同僚时说自己并不以落第为耻,但落第之事总还是胸中一块无法言说的块垒。怀古抒幽,借古讽今,站在太白楼上的王阳明,一篇《太白楼赋》(《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已自心中喷薄欲出,其中写道:

开元之绍基兮,亦遑遑其求理。生逢时以就列兮,固云台麟阁而容与。夫何漂泊于天之涯兮?登斯楼乎延伫。信流俗之嫉妒兮,自前世而固然。怀夫子之故都兮,沛余涕之湲湲。

在《太白楼赋》的最后,王阳明以此两句结尾:

舟之人兮俨服,亦有庶几夫子之踪者。

如果说这篇赋的前面部分还有一份淡淡的愤懑牢骚之气暗含其中,这两句,则阴霾荡尽。无论时世如何艰险,人心如何险恶,他王阳明追寻圣人之道的初心都不会改变。他将如豪放磊落的李太白一样,迎着世俗险恶,踏破重重荆棘,勇敢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回到余姚,回到故乡的山水怀抱里,落第的阴影也渐行渐远了。离下一次会试还远,还有整整三年呢。王阳明暂把科举抛开,只一味地纵情山水之间。

余姚城里有一座龙泉山,山中四季林木葱茏、花果飘香,流瀑飞泉遍地都是,是一处风景胜地。龙泉山中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王阳明看中那里清幽的环境,干脆和朋友们在龙泉寺里结起一个诗社来。

一帮文人雅士,日则徜徉在龙泉山的林间碧水畔,吟诗作赋;夜则就着山间松涛月色饮酒长啸,日子过得赛过活神仙。那一段时日,王阳明的诗艺大进,成了诗社中最有成就的诗人。

那一年,有一位叫魏翰的恰好辞官回到余姚,他是王阳明诗社里的常客,常常跑到寺里来跟王阳明作诗联句。论起来,魏翰家与王阳明家还是世交。魏翰的父亲菊庄翁与王阳明祖父竹轩公是至交好友,二人曾一起结社吟诗。魏翰的儿子则和王阳明一起参加过乡试,是同年举人。竹轩公去世后,魏翰曾为其作书立传。论年纪,魏翰该是王阳明的父辈人物,但论才情,魏翰却不及王阳明。偏这魏翰也是一狂傲之士,常常以诗才自居。面对眼前这个比他年轻一大截儿的后生,他自然更是不服气,每每都要与王阳明比试一下。可那些佳词妙句似乎都是为王阳明准备的,每次魏翰还来不及开口,王阳明那里已脱口而出。对仗、联句、作诗、赋对,魏翰很少占上风。他最终是真心服了王阳明。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转眼,王阳明已从京师回余姚一年了。再好的风景也搁不住天天看,再逍遥的日子过得久了也会让人觉得腻烦,何况那原本就不是王阳明从心底最为渴望的一种日子,那是他在人生低谷排遣寂寞救赎自己的一种方式。等他从山水中归来,从热闹的诗社里归来,独处一室面对自己的内心时,他又听到了自己心底那股强烈的呼唤:圣人之志未竟,怎可在这山水间荒废时日?很显然,眼下,他要做一番功业,成就自己的理想,科举经仕还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离下一次会试还有两年时间了,王阳明又收拾起行装准备起程了。

弘治十年(1497年),二十六岁的王阳明又回到京师。收心专读圣贤书,争取下次会试中一举中第。俗话讲,事不过三。按常理推测,已经经历过两次会试失败,却依旧不打算放弃走科举之路读书做圣人的王阳明,这一次一定会抛开一切私心杂念专心投入科举考试的准备了吧。

他要如此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不是那个特立独行、另类传奇的王阳明了。

6 沉迷兵法 迷路歧途

王阳明回到京师,原本打算一心一意攻读圣贤书迎接第三次会试的,可此时的大明王朝边疆已是动荡不安,边境上不断传来异族入侵的急报,让王阳明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

事实上,从在此之前的弘治八年(1495年),大明边境上已不太平。西北的鞑靼在这年进犯凉州。弘治十年五月,也就是王阳明回到京师的这一年,鞑靼小王子又攻扰潮河川。危急之中,朝廷急急招揽将才。可那些所谓的武举将才平日里谈兵论将骑射搏击,个个儿都似良才武将,事到临头,却都慌里慌张没了主张。朝廷派出的高级指挥官,战死的战死,战伤的战伤,根本不堪一击。

边关急报频频回传,朝廷却遍求良将而不得,你推我拖,你埋我怨,弄得狼狈不堪。那局势王阳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朝廷上下乱成一团不知如何应对之时,王阳明已经把当前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

武举之设,仅得骑射击刺之士,而不可以收韬略统驭之才。平时不讲略,欲备仓卒之用,难矣。(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在王阳明看来,大明王朝现在不缺上战场杀敌的勇士,却缺少有谋略的军事指挥家。对兵士们平时的训练中不讲方略,要上战场了才仓促拉出来,哪有个不败之理?

读书做圣人也罢,科举经仕也罢,王阳明最终的理想是为民为国效力,做一番救国安邦的大业。而今,看到边境战事频发,大明王朝却是节节败退,王阳明一心读书做圣贤的心思便又拐了个弯儿。他迷上了兵法。

王阳明该算是一位天生的军事家,因为他聪明有悟性,又有着非同寻常的勤奋。就在他二十六七岁的那一两年里,他遍求世上的兵家奇书,日夜研读,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兵书上讲的都是一些高深的理论,如何让理论变为实践也让王阳明颇费思量。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演练他的兵法理论的机会。日常生活,一般人家家里来了客人,总要端上一些瓜子水果来款待,那些瓜子壳、果核最直接的归宿就是垃圾筒。在王阳明那里,这些可都成了战场上的一兵一卒。他把桌面当成了战场,用瓜子壳、果核在上面排兵布阵,他自己则成了战场上的军事家、理论家,他不厌其烦地为客人们解说、演示,完全浸身其中,常常把那些宾客们也吸引着进入一场虚拟的战争中去。

研习兵法,熟读世间兵家秘籍,是为有朝一日自己能穿上戎装,上沙场指挥将士们杀敌卫国,可眼下的王阳明却是无功无名、人微言轻,要实现自己兵法救国的梦想,王阳明不得不再次准备他的第三次会试。科举考取功名,加官晋爵,才是他目前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研读兵法之余,王阳明又开始勤奋攻读儒家经典。

弘治十一年(1498年),这一年,二十七岁的王阳明又重新燃起修习圣学之志。他意识到自己和天下读书人迷恋的辞章艺能终究无法通向圣人之途,要想读书成圣人,还要找到名师点拨。于是,这一年,王阳明遍访京师,希望能遇到自己渴慕的良师益友,最终却一无所得。那让王阳明的心里充满了惶惑不安。难道读书做圣人的理想就这么高不可攀?那其间的学问就这么高深难以涉足?不甘心啊。

拜师不成,王阳明又把目光转向那些记录圣人言行的书籍。孔子、孟子、朱子,他们的书籍他已读过很多遍了,却依旧觉得糊涂,收获不大。一定是他的方法出了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重拾圣人之书,这一次,王阳明还真悟到了一些自己先前不能悟到的东西。譬如朱熹的“格物致知”说,他当年读了之后,头脑一热就和朋友一起跑到竹园里去“格竹”去了,结果,“竹”没“格”成,还给自己留下一可恶的病根儿。现在王阳明重新来研读,方知自己当年是大错特错了。尤其在某天读到朱熹给宋光宗奏折中“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这一句时,似一束阳光穿云破雾,把王阳明心中的阴霾迷惑一下子荡开了。他有志,也曾为实现他的志向博览群书,可他的志向却不坚定,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他读书,佛家道家兵家儒家,各路圣贤大家的书他都读过,却并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钻下去。这么多年来,他不过凭着自己的兴致所至,想到哪就读到哪,以致他看似样样都行,却是样样不精。

这样的醒悟与发现让王阳明惊喜,他总算找到格物穷理的正途了,惊喜之余,又有重重郁闷卷土而来。他觉得现在的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当年新婚大喜之日,王阳明跑到铁柱宫与老道士彻夜谈养生,老道士曾经告诉他说:“养生之诀,无过一静。老子清净,庄生逍遥。惟清净而后能逍遥也。”王阳明却是犯了养生大忌,他现在的心里是七上八下,一会儿想着兵法沙场,一会儿是圣人之学,一会儿又是能给他带来机会的科举考试。这些事情,似乎都是他必须要做的,但哪一件也没有明晰的方向。王阳明有点迷茫了,就越发努力。

心不静,加上太过用力,王阳明的旧疾复发,日夜咳嗽不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没有了身体,所有想法志向都只能成泡影。为调养身体,王阳明只得再抽出一部分心思来学习道教的养生之术……

想到自己多年努力追寻圣人之道终无所获,却落下这一身的病,王阳明甚至动了遗世入山的念头。

王阳明后来常常和弟子们谈立志的重要,他曾对弟子们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说这话时,王阳明已是历经重重风雨磨难的中年。那时,对圣人之学他已有了自己清晰的想法与判断,有了自己的心学体系,那时他是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思想巨人。现在却不一样,他的修行之路才刚刚开始,面前摆了太多条看似行得通的路,他却不知道顺着哪一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热门推荐
  • 盛世田宠之带着淘宝来种田

    盛世田宠之带着淘宝来种田

    (本文1V1双洁,甜文,爽文,欢迎入坑!)五星级大酒店厨师长李悠悠,意外带着淘宝穿越到了古代的穷山沟沟?极品后娘天天欺,老爹懦弱又无能,狠心祖母怀疑她身世,联合后娘一起要将她赶出家门去。没房住咋办?带着淘宝赚银子修呗!没菜吃咋办?在淘宝买来菜苗自己种呗!没肉吃又咋办?用赚来的银子自己买买买!可是……无良爹娘见她发家后,隔三差五来闹她,怎么办?一手拿起扫帚,打跑恶毒后娘,甩掉无能爹,独自过她的自由快活小子日去。◆◆◆(小剧场)可是,在潇洒自由没多久后,却被一男缠上,死活要娶她为妻。某日,将军相公驰骋沙场凯旋而归,一到家门便是大喊道,“娘子,为夫回来了……”“滚一边去,没瞧见我在忙吗?”“忙啥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夫可想你想的紧呐!”鸡飞狗跑,某女已被某将军扛入屋内,关窗闭户。PS:本文女主带着淘宝来穿越,虐渣渣,做美食。
  •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名人传记丛书:孟子

    名人传记丛书:孟子

    名人传记丛书——孟子——“亚圣”绝不仅仅是个称号:“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星空门

    星空门

    浩瀚的幽云大陆,古老的邢氏家族,神奇的道家门派,将上演怎样的传奇故事?当东方修真遇上西方魔法,是斗争?是妥协?还是融合?生在这乱世的刑云和启山又将要怎样去演绎自己平凡抑或华丽的人生,精彩故事,敬请期待。
  • 宠妃来袭:腹黑王爷狂傲妻

    宠妃来袭:腹黑王爷狂傲妻

    她,是21世纪的一朵奇葩,魅惑天下。她,是学校里开朗活泼的美女校花,所有人,不论男女都愿意为她赴汤蹈火。她,是商界风云里的奸商,冷酷独断。她,是杀手界里的孤鸟,冷漠无情。就是这样多面的她,在玩转自己精彩绝妙的人生,同时也玩弄着那些她看不顺眼人的人生。就是这样傲气凛然,一枝独秀的她,却也逃不脱命运的捉弄,在梦中意外魂归异世大陆。她魂穿成了东篱王朝丞相府的憨傻草包大小姐,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哼,太子未婚夫,她不稀罕,坑死他不偿命,太子妃的地位,她不在乎,当个王妃似乎也不错。她高傲的离开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家,六年后,她带着宝贝儿女嚣张肆意的回归,讨回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可是为嘛宝贝儿女给自己找了个王爷爹哋,从此一切都变了。她和他的身世离奇不已,他用一双紫眸将她紧紧锁在他的世界,她用狂傲的姿态将腹黑的他牢牢的绑在自己的身旁,偶尔宝贝儿女再来捣捣乱,蹦跶蹦跶几下,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 变身之女侠时代

    变身之女侠时代

    石青山穿越成了石青珊,不仅变为女子,更是成为了寡妇,武林第一的少侠丈夫才拜完堂就被武魔所杀。
  • 烈风断弦图

    烈风断弦图

    纵观天下,世间万物,无数生灵,变幻不定,神秘莫测,光怪陆离,奇闻异事不绝于世,而真正为世人所知者,无几。
  • 拜金女狼:磨刀霍霍向首席

    拜金女狼:磨刀霍霍向首席

    林夕与宫熙楚枫的爱恨纠葛改何去何从?我以为我一直在你心底,从未离开。我以为我还有机会牵你的手拥你入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唱着古老的爱情旋律,踏上征程,这条荆棘密布的路谁能最终走向终点?董倩,楚枫,Rose,艾利特,宫泽……他们又情何以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妻反击战,国民男神请走开

    萌妻反击战,国民男神请走开

    段家少奶奶要休夫,一时间成S市的爆炸新闻。人人羡慕她的锦鲤体质,开挂人生,却不知开挂太多迟早会挂掉。“段总,少奶奶闹绝食!”“粤菜鲁菜淮扬菜,法餐意餐日本料理轮着来,她不吃你们就端着谁也不许放下。”“段总,少奶奶要跳楼!”“那就气垫蹦床全铺满,挨着别墅挖出十米宽的标准水池,让她随便跳。”段晨曦最不怕的就是威胁与挑战。“大魔王,你到底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她欲哭无泪。“你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我不会放弃。”“你太霸道了!你不可以这么对待我!”她忍无可忍。“对不起,只因为,你是我一见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