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0300000004

第4章 少年时代(3)

这样宏大的抱负与志向,很难让人把它们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联系到一起。可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想象一下那种场景都是让人无比震撼的:天苍苍,野茫茫,在北方苍茫的天空下,一位少年执剑登上长城高处的险关,长风猎猎,掀动他的衣角发梢,却吹不乱他投向四野的坚定目光。那一刻,他哪里像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倒像一位胸怀天下的志士,正在深情满怀,也豪情满怀地俯视着这多难的人间。

那一个多月里,王阳明不仅仅是登上险关独抒胸臆去了,他还做了很多具体琐碎的事。他走街串户,走访了许多人家,向在关内居住的人民详细了解了关外少数民族的各种情况,包括他们的种族、历史、生活习惯,以及历史上人们对他们是如何防御的,如果他们一旦突入关内应该如何反击……他还仔细地了解了居庸关一带的地理地貌、山川形势、道路交通以及各要塞关隘的兵备情况。除此之外,王阳明还与少数民族群众实际接触,他与当地青少年一起骑马射箭,练习骑射之术。彼时的边关并不太平,常有胡儿骑射来犯,见有胡儿来,王阳明丝毫不惧,上马就去驱逐,以致那些人见到这个少年的影子就落荒而逃。

每一个少年的世界,都曾有过五彩绚烂的梦。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怀揣的是地老天荒的粉色梦;渴求功名显亲扬名的少年,怀揣的是金榜题名的金色梦;而一心成圣怀抱大志的少年王阳明,他的梦,则充满神奇的英雄色彩。在边关考察期间,他竟然梦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伏波将军马援。他不但梦到了他,梦中,他还亲自到了他的伏波庙里去拜谒。

伏波将军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马援最初在北方以畜牧为业,王莽朝时出仕为官。后来追随光武帝,因讨伐羌族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马援又屡立战功,先后平定了交趾叛乱,征讨匈奴和乌桓,讨伐南方武陵玉溪蛮族暴动等。老年时,再次出兵匈奴,最终病死疆场。马援曾深得光武帝的信任,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大将军。

马援曾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年老时,马援主动请缨出击匈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对于马援的故事,王阳明已经在有关书籍里读了太多,他早已是矗立在他心目中的大英雄。那天阳明从外面考察回来,一天的疲倦奔波使他很快就沉入梦乡。那一夜,王阳明第一次在梦里真真切切地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英雄。梦里头,马援将军的面容若隐若现看不真切,可王阳明的那份激动心情却是经久不去,一直到梦醒来,他还在为那种饱胀的热情所激励鼓舞着。一首《梦中绝句》就是在那样的心情之下挥笔写下的: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梦中绝句》(《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那时,王阳明还不能想到,四十余年后,他真的迈进马援将军的伏波庙,而现实中的场景竟然与他十五岁时在梦中见到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王阳明与马援,冥冥中是怎样的一份情缘啊!

当年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归来,在国境内立了一根铜柱,上题“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而今当年的铜柱早已被云没雷轰折,可马援的英雄事迹却永远不会磨灭。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着实让人惊叹。

明朝自立国以来,其北部边境一直不安宁。当时的蒙古各部在被称为“小王子”的达延汗的领导之下,力量壮大,时时与明朝发生边境战争。就在王阳明十五岁这年,蒙古“小王子”还侵入甘州,明朝的将领战死。这件事对王阳明的触动很大,在他看来,要想做圣人,就必须有能力保境安民,而实地考察十分有必要。所以,他就领着两位童仆去了边关。

考察三关归来,再看大明王朝被内忧外困所扰,王阳明忧国之情顿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给皇帝写了个奏折,把他此次去边关考察的种种情状据实写出来,其中包括了他不成熟的军事思想与御敌方略。他甚至想效仿当年的终军,让皇上委派他直接上阵杀敌。

终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侍臣,博闻多识,文采飞扬,官至谏议大夫,后来主动请缨,去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南越王表示愿意归顺,但是南越的大臣却极力反对,他们发兵攻打南越王和汉使者,终军亦被杀害,时年二十余岁。终军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赴长安时,步入函谷关,关吏给终军“”(即如今天通行证。以帛制之,上面写字,分作两半,出入合符,方能通行。)终军说:“大丈夫四游,必取功名,出关何用此物?”说完弃繻而去,此即“终军弃”故事的由来。王阳明对这个故事,早已烂熟于心。

彼时石英、王勇在京城周围一带肆意掠夺,又有秦中石和尚、刘千斤作乱。王阳明想请求皇上,由他亲自带兵征讨刘千斤、石和尚。

一封奏折,洋洋洒洒几千言,直写得王阳明热血沸腾。他不眠不休地写了几天才写好。写完后,他将那封奏折直接交给了父亲王华,打算由他递交给皇上……

王阳明对父亲说:“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对于儿子莫名玩“失踪”这件事,作为父亲的王华已经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宽容;王阳明回来了,平平安安地回来了,王华没吼也没打他;后来又见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抄啊写啊,王华也容忍了。他以为那是儿子收心,要一心攻读诗书了。可当他接过儿子递过来的那封所谓的奏折,打开它看到上面满篇的豪壮之语时,他还是被震撼了,尽管那里面不时闪烁的思想火花也让这位父亲觉得开心与骄傲,可他还是把儿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汝病狂也!书生妄言取死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死啊。这等于是妄议朝政,是作死啊。王华再也不能由着儿子任性胡为了。

王阳明倒也听话,从此,真的再不敢言及此事。

王阳明沉迷于兵法研究,又亲自到边关实地考察,回来后壮志满怀地写下了他的“经略大志”,准备报效国家,实现他做圣人的理想,不想却被父亲王华一顿穷批,也只好收起心性,重新回到书斋来,乖乖读书做学问了。

6 阳明格竹 疲累落疾

明朝的读书人,都极推崇宋代朱熹的学说,将朱熹视为孔孟之后最伟大的圣贤人物,朱熹的书也就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王阳明从边关考察归来,欲上书皇帝直陈边务,却遭父亲一瓢冷水浇下来。父亲训斥他读书人要以读书为要,王阳明渐渐把那颗躁动的心安定下来,决定步入读书经仕的正途。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王阳明才开始对朱熹的学说与著作潜心学习研究起来。

朱熹的思想当中,“格物致知”这一观点流传已久,也广为人接受。多少读书人津津乐道于“格物致知”,却只一味地全盘照搬接受,从来没有人去深入地实践过,更不会对此提出半点质疑。

朱熹的“格物致知”,通俗来讲,“格物”就是与事物面对面,“致知”就是达到对这一事物的本质的了解。所以,“格物致知”大意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要争取弄明白每一件具体事物的道理,如此天长日久地积累,对具体事物的知识与道理了解得越来越多,最终就可以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

这天,王阳明读书时看到朱熹在书中提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朱熹的意思是,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皆包含事物之理。看来,要想弄明白天下事物天理,就得从格一草一木的“分殊之理”开始。正好父亲就职的官署中有一片青青的翠竹,阵阵清风吹来,那满眼的翠绿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王阳明常常看得入了神。那些轻轻摇动的竹子上,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真知天理?是否真如圣人朱熹所言,只要每天认真对着这片翠绿的竹子“格”,就能明白其中天理?这一年,王阳明已经十六岁了,他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成圣之路。也许,格竹是条不错的途径。

说做就做。正好有一位姓钱的同学,也同王阳明一样沉浸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说中,二人一拍即合,推开一切事务,搬个小凳来到竹林,开始专心致志“格竹”。可他们看啊,想啊,从黎明到日落,从日落看到星光满天、夜露打湿了衣裳,依旧看不出那上面的所谓“理”来,人倒是越来越眼昏花,脑糊涂了。那位钱同学,勉强坚持到第三天,终于支撑不下去,他病倒了,就此宣布自己“格竹”失败。王阳明却不甘心,他以为那位钱同学精力太弱,所以才导致格竹失败。自此后,他更加努力地“格”,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

高强度的体力耗费与脑力付出,终于把王阳明也击倒了。连续格竹七天之后,王阳明已是毛发蓬乱,眼圈儿发黑,眼里横七竖八布满蛛丝一样的血丝。更糟糕的是,他还高烧咳嗽不止,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那竹子是再也不能“格”下去了,再“格”下去就把自己的小命“格”进去了。王阳明自然是万分沮丧,他对那位钱同学说:“看来我们做不成圣人了,你看我们格一物都这样困难,又哪来力量来格尽天下万物。”

通过格竹做圣贤的梦,也就此破灭了。那次格竹不但没让王阳明找到成为圣贤之道,还给自己的后半生留下了一个终生不愈的病根——咳嗽。多年后,他还常常受此旧疾困扰,苦不堪言。

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那次格竹失败,对王阳明来说却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按圣人书上所言来“格物”的,为何却不能“致知”。

其实,跳出当事人的角度站在高处,今天的我们再来回头看,就不难理解阳明格竹失败的原因了。他其实是错会了朱熹的意思。朱老夫子提出“格物穷理”“穷天理”“明人伦”是他的“格物穷理”的根本,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道德和人伦,而是将其扩展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范围虽然扩大了,但其大纲根本还是人伦道理。朱熹的观点,天下万物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说,所有的事物又都存在着最根本最普遍的理,他将这个理视为“天理”,但就每一个独特的事物来说,事物又各有各的“理”,也就是“分殊之理”。要想弄明白事物之中存在的天理,自然要从具体事物的“分殊之理”开始。

王阳明此举,无异于舍本而求末,舍弃了人伦道理,而只就一草一木去探寻其理;其方法也不对,他想一口吃个胖子,直接从竹子这件事物中就探知到万物一理,怎么可能?

其实,当时很多人也类似王阳明,对朱熹学说的精髓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在朱熹在世时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朱圣人曾对此无比苦恼,在给陈齐仲的书信中,他就曾说:“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这些忧虑,朱圣人其实早在自己的著述中谈到过,可惜那时阳明年少轻狂,总想走捷径成圣人,可能就略过了那一节,直接进入“格物”环节。

正是欲速则不达,成就圣贤的路可没他想象得那般快捷容易,没有风雨磨砺,没有血与泪的洗礼,哪里那么容易就出一个圣人?

王阳明格竹,不但没有找到成圣之路,反倒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那可真够王阳明郁闷的。回望自己探寻圣人之道,真是充满波折。练习骑射,边关考察,被父亲斥责为不务正业异想天开;读书学圣言,又格物失败,正是实践成圣难,读书成圣也难。至此,王阳明开始对自己曾经的理想产生了一丝怀疑,读书做圣人,真的适合他吗?真的可视为人生头等大事吗?朱子的圣言学说真的就那么高不可攀,放之四海而皆准吗?王阳明的心开始飘忽游移了,他不但对自己成圣人的志向产生怀疑,也开始对朱熹的著述论说产生怀疑,那并不是通往圣人境界的平坦大道啊。天下种种新的观点与学说,无不是在对旧观点旧学说的怀疑中迈出第一步的。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那一颗叫作心学的种子已被他不知不觉植入心里。

种种通向圣贤的道路都被堵死了,王阳明的日子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中。他整日病恹恹,百无聊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如此一来,因格竹受损伤的身体越发糟糕下去,如何调理自己的身体就成了眼下阳明最为关心的事情。他的目光也从朱圣人的圣贤书中移开来,转而去向那些神仙养生之学。神仙养生之学,是否能帮助王阳明恢复他的健康,又是否让他从中寻找到圣人之路?

同类推荐
  •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扎克伯格,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成就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视线,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尊为新一代社交网站的传奇人物。面对每一次关键性的选择,他总能够以灵魂的方式把生意做到最酷,用扎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一开始,我想做的东西就可以不值钱,但它必须酷”。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也出于我们的选择。本书结合心理学知识,为我们细剖扎克伯格成长路上的点滴,使我们能够比对自身,发现个性中待完善之处和能力上的盲点,由此靠近扎克伯格,历练出万变时代的不变能力,成就自我。
热门推荐
  • 变法争鸣的战国

    变法争鸣的战国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也日渐回归。迄今为止,大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融会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旅行等多层面、多角度、贴近生活的历史故事书籍。这套《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有着填补大陆出版业空白的意义。本套书计划用二十卷左右讲完中国通史,每卷8万字左右,大约历时三年,目前已完成前六卷,作为第一辑先期出版。
  • 穿越兽世:兽夫要抱抱

    穿越兽世:兽夫要抱抱

    她不过就是趁着师傅午睡的时间睡了一个觉嘛。为毛还给她来一个穿越,穿越神马的也就算了,勉强接受吧,可这些都站在她面前的裸男是怎么回事?布依依承认自己长得不漂亮,但为什么这些帅哥都要跟她啪啪啪是怎么回事。什么?蛇兽人居然有两个丁丁,不干不干,神马交配生崽崽的,我才不要ヽ(≧Д≦)ノ欢迎入坑,不喜勿入,可提建议,但求别喷,前方高能来袭(~O~)
  •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上甜辣小狂妻

    宠上甜辣小狂妻

    (咳咳,你肥皂掉了,偶巴!)叶南希楚楚可怜:“司徒易,你偷心偷的如此嗨皮,让我情何以堪?我可以弱弱的问一句,什么时候把我的心还给我吗?”司徒易霸气无比:“叶南希,你听好了,你的人是我的,心是我的,将来你孩子也是我的。还给你?我把我还给你好了!”叶南希有些委屈,但眼中却闪过狡黠之色:“嘻嘻,对付男人嘛,女人就要有办法才行!”叶南希心中暗笑!
  • 封氏闻见记

    封氏闻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泛泛之爱

    泛泛之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前提是这两个人得念念不忘,一厢情愿是最苦的单相思。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遗憾,它似乎成为了人生的常态,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人为你的人生安排完美的结局。有时候人不是放不下,而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让回忆蔓延,让思绪沉淀,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在原本安逸的生活里让自己痛到窒息,可生活依然继续,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赌徒,赌自己的人生,赌自己的未来,赌自己喜欢的人会不会离开,哪怕遍体鳞伤,血本无归……
  • 预定!见习爱神

    预定!见习爱神

    站在强者的巅峰上,他杀光了敌人,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却在此时,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毒药师玄邪被捉,伊雪熙发出信件向小烟求救,夜烽却凭借这封信件冒认是伊雪熙的未婚夫,跟这个绝色美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渐渐发现伊雪熙心有别人。夜烽极力阻拦伊雪熙和凉以凡相恋,却在自己产生了对凉以凡的妒嫉之后,发现原来他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弟弟!
  • 闪婚契约,国民影后捡回家

    闪婚契约,国民影后捡回家

    男友当众求婚,求婚对象竟然不是自己?!借酒浇愁,醉态毕现,竟然扑倒了大总裁!一贫如洗的贫困音乐生,从替身演员做起,竟一步步成为影后。左手捧奖杯,右手牵老公,身后跟着弟弟,肚子里还揣个球!夫复何求呢!
  • 蝉鸣夏季

    蝉鸣夏季

    陆菲说,他对于我来说的意义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爱情或者初恋就能诠释的了的。他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是因为他,我开始相信。活下去,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也可以过得很幸福。
  • 异界学院:冷少的恶魔宠儿

    异界学院:冷少的恶魔宠儿

    考上玛利亚学院的凌以沫还没来得及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被同班同学推下悬崖到另一个世界,这事足够震惊了,然而这才是个开始,当她见到同为玛丽亚学生的辰景凡时。额。这个事情吗。一个是高冷的恶魔冷少,一个是单纯无知“小绵羊”,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