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9100000002

第2章 懒惰说(1)

所谓懒惰,简单说就是“怠倦”。通常,“懒惰”的“懒”字用“懒”字代替,写成“懒惰”,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懒惰”。今查简野道明[1]《字源》,“懒”用于“憎懒”等语词,意为“憎恶”或“讨厌”;“懒”则是“无精打采”“疏慵”“怠惰”“疲惫”的意思。《字源》引柳贯[2]诗句为例:借得小窗容吾懒,五更高枕听春雷。

倘使再转引几个《字源》中的用例,还可得许月卿[3]诗“半生懒意琴三叠”、杜甫诗“懒性从来水竹居”等句子。

由以上例子即可得知,懒惰无疑是“怠惰”之意,但似乎也含有几分“厌烦”“厌憎”的情绪,这一点切勿疏忽。而且更需注意的是,“借得小窗容我懒”“半生懒意琴三叠”“懒性从来水竹居”[4]云云,都是明知“疏慵的生活”中自有另一番天地,故而晏然安适其中,向往、企慕,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种故意炫耀、矫情的倾向。

这种心态不仅中国,日本也自古有之,倘若从历代歌人、俳人的吟咏中去寻例子,必定其数无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室町时代的御伽草子[5]中,甚至还有《懒太郎》这样的小说。

……虽名字唤作懒太郎,所幸对造房子很是在行,想着垒起方圆四町[6]的土墙,三面立门……天花板上敷布锦帐,桁架、屋梁、椽子等皆用白银黄金的榫头销钉啣接,并张挂璎珞帘子,就连马厩、门房的建造也不能马虎。然而想归想,怎奈诸事不备,只好树立四根竹竿,上盖草席,住在里头……此种住居虽说寒碜,但手足皲裂、跳蚤、虱子,以及身上的垢腻之类,却不愁没有……有道是舍不出本儿,成不了商人;田间不作物,口中无食粮。懒太郎却是成天游手,有时一连四五天赖在榻上不着地。

如此落墨如此笔意,是纯粹的日本式思维方式,决然不是中国小说的翻版[7]。恐怕是当时的破落公卿们,自己便过着懒太郎式的生活,为了排遣无聊才写下这样的东西吧。多少因为这个因素起着作用,所以作者对这种无可救药的懒汉主人公,非但不加以摈斥,反而为其怠惰、污秽、厚颜无耻抹上一层易被接受的可爱色彩。虽被邻人们嗤之以鼻,把他当成一个累赘,然而他身为乞丐,却有着不畏地头[8]淫威的勇气,赋性鲁钝,和歌却吟得了得,以至传到当时天皇耳朵里,最终被供奉为多贺大明神。

早年,佩里率船队于嘉永年间驶来浦贺时,他们对于日本人最敬佩的地方是十分爱清洁,海港街道和家家户户都打扫得非常干净,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亚洲民族。我们日本人就是这样,是东方人种中最勤劳、最不懒惰的民族。尽管如此,仍有这种“懒太郎”思想和文学。“怠惰”绝非褒扬之词,没有人会觉得被称作“懒汉”是很光彩的,但另一方面,嗤笑那些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的人,有时甚至视其为俗物,这种观念到今天也不能说绝对没有。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情。最近,《大阪每日新闻》连续数天刊载一篇题为《美国记者团看到的日本和中国》的报道,这是报社的高石真五郎先生将最近美国新闻记者联合会到东方旅行观察,归国以后在报上发表的各自的真实感想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摘出加以逐一介绍的东西。到今天为止,多是批评中国的,尚未轮到日本头上,不过依目前的笔调来看,他们对于日本似乎远较中国更有好感。他们一到中国,首先对火车的龌龊车况大为吃惊,留下了极不愉快的记忆。而他们乘坐的绝非普通车,已然是张学良命人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京奉线最好的车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感觉糟糕至极,既不能舒舒服服洗一洗脸,也无法像样地刮一刮胡子。这固然是中国纷争不断,财政匮乏等原因所导致,但现今的满洲堪称中国秩序最为良好的富庶之地,加之近年内乱已渐近停息,如此来看就没有什么足以辩解的借口了。就我自身而言,也曾经乘坐京汉铁路线上的头等车厢,和他们有过相同的经历。从北平至汉口约四十个小时,其间卧铺车厢漏雨倒也罢了,说句失礼的话,最令人头痛的是茅厕打扫得太马虎,我内急不得不跑厕所,好几次都是到了门口又折返回来。

想来,这种不讲卫生[9]和没有规制,不论哪个时代,都是中国人无法幸免的通病。无论引进多么先进的科学设备,一旦交给他们经营管理,立即便带上中国人特有的“懒散”色彩,好不容易引入的现代利器也化为东方式的笨重之物。在以清洁和规整为文化第一要素的美国人眼里,这是不可原谅的懒惰和可耻行为。中国人自己即使稍觉有些不妥当,但只要能凑合着过,也就放任不管了,这种传统癖性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有时候,他们反而觉得西洋人唯规则是从到了神经质的地步,甚是厌嫌。那位一提起欧美式的繁文缛节就一概反感,对于本国风习即便如一夫多妻制也无条件肯定的辜鸿铭翁[10],想必对此种现象也是相当有意见吧。这样说起来,印度的泰戈尔翁、甘地氏等又会怎样说呢?他们的国家在懒惰这一点上好像并不逊色于中国呀。

还有一句题外话,美国记者批评中国不守信用,借了外国的钱却不归还本金和利息。对于这一点,他们写道:“南京政府效仿莫斯科。”但这不光是金钱上的问题,不讲卫生不也是两国国民十分相似的地方吗?不知道谁才是嫡派,但就我所知,白人之中俄国人最不讲卫生。凡有众多俄国人下榻的酒店,里面的茅厕大都有着和中国火车上相同的景象。俄国人在西方人中与东方人最相近,从这一点也能得到证明。

总之,这种“懒惰”“疏慵”是东方人的特征,我姑且将其称为“东方式的懒惰”。

这种风习或许是受佛教、老庄的无为思想,以及“懒汉哲学”的影响所致。然而实际上,它与这些思想并无关系,这种风习充斥于更加浅近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出乎意料的根深蒂固,可以说正是我们的气候、风土和体质等孕育了它。相反,佛教和老庄哲学倒恰是这种环境的产物——这样理解才更加接近事实。

仅就懒汉的“哲学”“思想”而言,西方并非没有。古希腊也有一类譬如第欧根尼[11]式的懒汉,不过他们的生活态度源于他们的哲学观点,是学者式的态度,不像日本和中国的众多懒汉那样,莫名其妙、吊儿郎当地混日子。那个时代的克己主义哲学虽说是消极的,但遏抑物欲却非常精诚,所以还是很努力,很有意志力的,其境界与所谓的“解脱”“真如”“涅槃”“大彻大悟”等相距何止千里。此外,仙人及隐士之类也不是没有,但他们大多属于寻求发现所谓“哲学家的石头”[12]的炼金术士之类,近乎中国的仙人葛洪,与其称之为“无为”“懒汉”,不如说他们与“神秘”的形象交织得更为紧贴。

到了近代,提倡“复归自然”的让·雅克·卢梭[13]的思想,据说有些地方和老庄思想相通,不过说老实话,我就是个懒汉,迄今连《爱弥儿》也没读过,所以不敢妄加置喙。然而我觉得,不论其思想和哲学究竟如何,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西方人既不“懒惰”,也不“疏慵”。他们的体质、肤色、服装、生活方式,以及所有环境条件造就了这样的他们,即使偶尔因为某些原因迫不得已不讲卫生、不讲规整,但他们做梦也无法理解东方人的这种想法——在懒惰之中觅得另一片安逸天地。他们不论富人或穷人,不论游手好闲者或勤奋劳作者,不论老人或青年,不论学者或政治家,不论艺术家或工人,在积极、进取、奋斗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全然没有差别。

“东方人的精神性、道德性究竟意味着什么?舍弃俗世隐遁山中、独自耽于冥想的人被称为圣人或高洁之士,然而在西方,却不会将这种人视为圣人或高洁之士,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我们把那些勇敢地走上街头,给病人送上药和食物,为穷人分发物品,为增进全社会的幸福而牺牲自我、勤奋工作的人,视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将他们从事的工作称为神圣的事业。”我曾读到过约翰·杜威[14]写的这样一段话,大致是这个意思,这是西方普遍的思维标准——如果说这是常识,那么所谓“怠惰”“无为”,在他们眼里就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虽然我们也是东方人,但我们并没有将“怠惰”看得比“勤奋”更加高尚,所以我不打算正面反驳这位美国哲学家的说法,更不会正颜厉色、咄咄逼人地反唇相讥,不过还是想问一句:欧美人所说的“为增进全社会的幸福而牺牲自我、勤奋工作”,究竟指的是哪种情形?

例如基督教运动有个叫“救世军”的团体,我对于从事这种事业的人们抱有敬意,绝不暗怀反感或恶意。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像那种站在街头,用激越、快速、急切的语调进行说教,为援助自愿放弃职业的人,上贫民窟挨家挨户赠送慰问品,扯着每一个行人的衣袖散发传单,劝人向慈善箱里捐款——那种小儿科、琐琐屑屑的做法,不幸很不符合东方人的性格。这不是公理不公理的问题,而是民族性的问题,是每个东方人互相都能理解的一种心理。我们一看见那种活动,便从脚底心腾起一种被人驱赶的慌张心情,哪里还会悄然生出半点同情心和信仰心呢?人们经常指责佛教徒的传教和救助方式较基督教更为保守、消极,实际上佛教才更符合东方人的国民性。镰仓时代的日莲宗和莲如时代的真宗虽说非常积极和主动,但最终不过化为“七字题目”和“六字名号”[15]。那种做法和现世没有一枝半节的联系。禅宗的道元便做如是想:“人生为佛教,非佛教为人生也。”我以为,这与基督教有着千里之差。

同类推荐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301医院的神秘病人

    301医院的神秘病人

    301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简称。在很多国人眼里,301医院是一个既神秘又威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医术高超、医疗设备先进,而且它还是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医的地方。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黄克诚、王震等都先后在301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邓小平:无非第四次被打倒“神秘病人”住进领导专区未曾开放的楼层我有幸结识邓小平同志,并为他进行手术服务,是在1976年末的一个暖冬日子。记得那天下班回家较晚,刚吃完饭,就听到走道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的另一头让我速到医院南楼。按经验判断,肯定是有重要任务。
  •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新锐作家小野酱全新励志散文集,记录成长,也回顾以往。小野酱,超有个性的走南闯北的元气少女,曾经燃爆二次元的软萌妹子,是口条犀利的国际高级培训师,也是外企掌管江浙沪皖的主管,现在的创投精英偶尔客串大学生导师。当过跆拳道社社长,动漫社社长,到成为国际注册高级培训师,语不惊人死不休,幽默以及蛮不在乎,让她收获了大量的读者。本书记录她从业开始,到成为创投精英和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的心路历程,几十个小故事,看得见的戏谑,悟得到的深刻。袁岳、江南春、臧鸿飞、都市放牛执意推荐,创投界女文青爱掰扯女文青小野酱,捧着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踩着仙气而来!愿你读懂她的彪悍,也读懂她的温柔,不裹挟,不将就,不惧未来!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热门推荐
  • 赦免之日

    赦免之日

    本书作者为奥斯卡金奖外语片《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重金签约作者,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以罪孽洗清罪孽,用死亡救赎死亡。41年,7条人命,9段匪夷所思局中套局的连环故事。当末日终于来临,设局者能否得到赦免?
  •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古人云:“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福祸自知。”本书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感知他人的动作、体态、服饰、目光等“身体语言”隐藏的玄机,达到洞察他人内心之目的。阅读本书,既可防止上当受骗,也可避免误解他人,还能准确领悟他人意图,走进他人内心:事业上会助你一臂之力,商海中会助你一路顺风,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剪纸传说

    剪纸传说

    你想和我交易?但我只要你的影子!我和影子在深渊等你。我是一个剪纸人。我攥住你的影子,让你无处可以遁形。
  • 我的第一本理财书

    我的第一本理财书

    本书从理财的心理准备及理财的实际操作两方面对个人和家庭理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面地讲述了理财的各种方式、方法,为投资者系统地学习理财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兼容,各种实例的穿插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延续了以往理财类图书的理论基础,更深入贴近实际,包含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在进行理财时应如何操作、如何规避风险。本书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理财方向,并辅以各种典型事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迷雾之城

    迷雾之城

    甲午战争前夕,陆云起来到康沃尔郡的圣菲尔堡,拜访同学琼斯伯爵,希望通过他游说英国人将军舰卖给清政府,而日本人闻讯后尾随而至。诡秘阴森的哥特城堡,一场场大同小异的离奇梦境,夜莺的歌声和迷雾,陆云起与死去百年的城堡女主人卡翠娜纠缠不清的爱情。现实与梦境,今世和前生,一段掩埋在时光的秘史,一场横跨百年的旷世绝恋。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当陆云起一步步地逼近真相的时候,却是一步步地落进了日本人早就安排好的陷阱里。
  • 恶魔吻上瘾,甜心抱一抱!

    恶魔吻上瘾,甜心抱一抱!

    【1v1超甜宠文】第二次见他,她说:“时牧南同学,我对你一见钟情。”他黑脸。很好,是不记得他们之前还见过吗?他装作高冷的不理她,她就每天都对他疯狂表白。“时牧南同学,我喜欢你。”“时牧南同学,今天的我很喜欢你,但是一想到昨天的我也很喜欢你,我就觉得,明天的我要更加喜欢你!”“时牧南同学,你今天特别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时牧南同学,你要是再不喜欢我,你……你就是猪!”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她:“我要是猪,你就是猪夫人。”
  •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人生之所以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七笔账日呈列其巾,交缠繁复、得失难述,正是这一笔笔账日透视着你的人生收支。现在,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把这一笔笔的人生账算清楚、算漂亮。
  •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19世纪美国黑人所罗门·诺萨普讲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的人生传奇。自出版以来,成为感动全球亿万人百年不衰的经典。2013年《为奴十二年》雄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荣膺英、法、俄、德等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奥巴马总统为之垂泪致敬。同年原著改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被誉为黑奴版《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生活在19世纪美国纽约州的非洲裔自由民所罗门·诺萨普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但黑奴贩子利用他向往勤劳致富的美好愿景,使用诓骗的伎俩绑架了他,并使他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
  • 乡旮旯的土记者

    乡旮旯的土记者

    这是一部新儒林外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组新时代的“笔杆子”群像,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复杂的心理世界,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本书主人公郑喜成是一位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到乡镇和县城从事新闻写作,当了一名“土记者”,本想歌功颂德,但却一次次惹下意想不到的麻烦。曲折的生活经历,似乎让他变得聪明和老练起来。但是复杂的社会现实并没改变他那颗纯真的心。面对正义和邪恶,他依然冒着风险为村民仗义执言。县里的领导嫌弃他,以至丢了饭碗,但最后仍获得上级新闻单位的喜爱,受聘于当地一家晚报,当了一个临时性的记者。
  • DRACULA

    DRACUL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