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3100000003

第3章 引言——美学与哲学(1)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是中国传统的学问,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按照西方的传统,凡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对象和研究这些对象的一套方法,于是在西方,所谓“学问”就是“科学”。有实践的科学和理论的科学。学了实践的科学,就可以制作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而学了理论的科学,就能够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的关系,最终还是有利于制作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拿这个一般观念来套“美学”,则会产生不少困难。首先,“美学”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像“物理学”的“对象”那样 “确定”,因而也就很难为这些“对象”来设定一套可靠的、似乎一劳永逸的“规范”和“方法”。不错,西方的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材料,甚至有过不少“体系”,像康德、黑格尔、克罗齐以及贝尔、兰格……这些都是中国读者所比较熟悉的,但这些大家们所写出的书、所提的“体系”,仔细想起来,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或者说,他们的“体系”,似乎本身就是一个或一些“系统” 的 “问题”。

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别的学问、别的学科都是天衣无缝不出问题的,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问题,科学家就是为解决、解答这些问题而工作的;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美学里的问题似乎和其他有些学科不同,就是说,这些问题就其本质言,似乎是永远开放的,是要永远讨论下去的。人们在这里,真的像是遇到了苏格拉底的“诘难”:永远提问题,而不给答案。

在这一点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和“哲学”一样的。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也不是中国传统固有的学问,而是在西方自古代希腊以来发展得很成熟、甚至被认为是过于成熟了的一门学问。古代希腊人从原始神话式思想方式摆脱出来,产生了科学式的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以主体和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立为特征,把人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本质”,并以此为工具来改进自己的生活、谋求自身的福利。

在希腊,“哲学”来源于“爱智”,或“爱智”者,“爱”“提问题”,“爱”“刨根问底”、“追根寻源”,“爱智”即“爱思”, “爱想”。然而,希腊的科学式思想方式,把这种态度、精神本身也变成了一门学问,“爱智”成了一门“科学”——“哲学”。

“爱智”既成了一门学问,一门科学,那么这门学问、科学的“对象”何在?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对象”?西方哲学告诉我们,那个“对象”就是那个“根”和“底”,而那个“方法”仍然是“概念”、“判断”、“推理”。用思想的、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把握那个(或那些)“根”和“底”,于是我们就有了许多的“哲学体系”:始基论、原子论、理念论、存在论、感觉论、经验论、唯物论、唯心论……,但讨论来讨论去,仍在讨论那个(些)“根”和“底”,因为“根”和“底”不能像“日”、“月”、“山”、“川”那样从自然或社会中指证得出来,因而这个(些)“对象”本身始终是“问题”。西方哲学,从近代以来,就明确了一点:“哲学”不是要研究那个(些)“根”和“底”吗?实际上,“根”和“底”是种“问题性”概念,用这些“概念”建构起来的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是很不同的,如果和其他学科一样对待,就会是“形而上学”,而不是真“科学”——有“科学”之“名”,无“科学”之“实”。有“名”无“实”的“科学”,就变得十分“抽象”、“空洞”。

我们要说,“美学”的“对象”,同样是在那个(些)“根”、“底”里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分支,甚至是一个部分。

当然,“美学”这个概念比起“哲学”来,似乎还要含混。“哲学”与“科学”相对应,在西方从古代希腊以来,被理解为“原(元)物理学”——“形而上学”,即它是研究广义的物理学(即自然科学)的“根”和“底”;对应地,“美学”也可以理解成研究“艺术”和 “审美”现象的“根”和“底”,称作“原(元)艺术学”或“原(元)审美学”。在这之后,“美学”也可以理解为一门真正的“自然” 和“社会”“科学”,所以,我们可以正当地说“审美(艺术)心理学”和“审美(艺术)社会学”。

正因为如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对“美学”这个概念,要作一个表面看来是人为的限定。既然我们已把“审美(艺术)心理学” 和 “审美(艺术)社会学”分出去作为专门的科学,那么这里所谓的“美学”,则基本上可以作“美的哲学”(关于美的哲学)或“艺术哲学”观 。

这个学科上的划分,会出现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很有趣的问题:把“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分出去以后,“审美的、美的(艺美的哲学术的)哲学”还有什么“事”可做?还有什么“问题”可想的?换句话说,“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为“审美(艺术)哲学”“留下什么余地?这个问题,也正是当代现象学所谓的“现象学”的“剩余者”的问题。这个学派的创始人胡塞尔问:既然人们把一切经自然科学都“括了起来”,那么还有没有留下什么“事”当让现象学来做的?回答在胡塞尔那里是肯定的:现象学就是要做那一切经验的自然科学所做不了的“事”。自然科学,不论在多么广泛的意义上,并不可能把世上的“事”都瓜分完了,那个“根”和“底”始终仍是问题,迫使人继续思考下去。“哲学”不会无“事”可做。

“根”和“底”正是所谓“现象学的剩余者”,但却又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想象”出来的“无限”、“绝对”、“大全”…… 相反的,用概念建构起来的“科学世界”是抽象的,因为它是“理论”而把这个抽象的世界“括起来”以后,剩下的才是最真实实际的具体世界,才是这些抽象世界得以“生长”的“根”和“底”,因此,把象的概念世界”“括起来”,也就是现象学的“还原”,即回到了“ 根”与“底”。

在这个问题上,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有一个很好的发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固然窒息了人的真正的“思想”,但却不可能取消“思想”;恰恰相反,科技越发展,似乎问题越多令人“不安”,越令人“思想”。

同样,美学的理论越精致,艺术的技巧越发展,审美的经验越积累,不但没有取消“美的、审美的、艺术的哲学”的地盘,相反.它提的“问题”则越多样,越尖锐,因而,做这门学问,“想”那些“问题”的人所要付出的劳动则越大,因而工作也就越有兴趣。“经验”的积累不能“平息”“提问”,而只能“加重”“提问”。

这样看来,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美学”——即“美的、审美的,或艺术的哲学”是和物理、生物、化学甚至心理、社会这些学科很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带有根本性的,即不是小的方面——如物理和化学的具体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而是大的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我们也许可以概括地说,即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都以主客体理论上的分立为特点,将自己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客体” ,或观察,或实验,以概念体系去把握其特征、规律,但“美学”和“哲学”则把自己的“对象”作为一个“活的世界”,即“主体”是在 “客体”之中,而不是分立于客体之外来把握的。这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上,叫“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这种思想方式,有些人叫做“非对象性思想方式”或“综合性思想方式”。

这种思想方式,就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而言,当然是有渊源、有来历的,它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早期的巴门尼德,但“同一性” 思想方式在现代重新被重视,对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来说,又不能不说有一种突破传统的意义。因为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把“诸存在的存在”——即那个“根”和“底”当成了一个客观的“对象”,“思考”、“研究”了两千多年,如今要使这种抽象概念式的“思考” “活”起来,自然要一番破旧立新的工作,这个工作从康德、黑格尔算起,也有一个多世纪了,而按照胡塞尔的意思,这种不同于一般经验科学的思想方式,为“人文科学”所使用。

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属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以“人”的“生活的世界”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在这门学问中, “人”不是“纯粹的”、“思想的”“主体”,不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那个“我思”的“我”,而是活生生的“人”——胡塞尔的美的哲学“先验的”或“超越的”“自我”,而不是笛卡尔、康德的逻辑的、纯思的知性“自我”;“世界”也不是与“自我”相对的纯“物质的”“自然”,而是“(人)生活的世界”。“我”是“在世界中”来研究、思考、理解“世界”,而不是“在世界之外”、“与世界相对”来将“世界”作为“对象”使之概念体系化。“我”“生活”在“世界”中,当然有种种“体验”和“经验”,“我”是有“知”的,不是无“知”的;这种“体验”或“经验”却不同于诸经验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的“经验”,这一点从上面的论述来说,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只要指出它不是单纯的概念体系就明白了;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人文科学”所要研究、思考的“经验”、“体验”,比起其它科学所谓“经验”来,是更为基本的,即“人文”的“经验”是早于“科学”的“经验”的。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并不是“纯物质”的,因为“人”不是“动物”;另一方面,也不是“纯精神”的,因为“人”不是“精灵”、“神仙”。这样,“人”在能区分纯物质的实质关系和纯概念的精神关系之前,有一种更为基本的关系,而各种实质性(实证性)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形式性科学(数学、逻辑……)正是在这个基本的经验上生长起来的。对这个基本的经验的研究和思考,就是胡塞尔说的“最纯净”而不杂、后来抽象概念科学的“严格的科学”,即“人文科学”;对这种基本的关系,或这种基本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和思考,也就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所谓的“基本本体(存在)论”。

“哲学”不是要“寻根究源”吗?这个“基本的世界”就是“根”,就是“源”。这个“根”,这个“源”,这个“基本的世界”,不在“天上”,而就在“人间”;不是所谓的“超越的”,而正是“经验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基本的世界”我们不妨叫它为“本源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无知”、“无识”的“野蛮”、“原始”的世界,因而不是“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最为基本、最为纯净的“尺度”和“区分”。人无待于精密仪器的发明来区分事物的“轻”、“ 重”、“斤”、“两”、“钱”……出现之后,真正的“重”、“轻”却隐于科学度量和尺度之中。“命名”早于精确的科学知识,基本的世界需要基本的、本源的“知”、“经验”,所以“命名”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理论上的“主体”“立法”,而是 “名” “实”相符的。 “人为万物之尺度”已开启西方科学性、主体性、工具性思想方式的先声,所以早期希腊的贤者们只能把“本源”、“始基”思考为“水” 、“气”、“火”等等,是“万物”(之一,之中)和“世界”本身给我们(人)的“尺度”。

在这个生活的世界中,真、善、美的经验,并不像后来那样分成了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制度性、学理性的分立学科,但它们之间所显现出来的联系和区分,却是基本的,我们就是要从这种基本的联系和区分中来研究、思考有关“美”和“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以便弄清何以人们能确定地说“××是美的”以及在说“美”时的真实“意谓”。

然而,这个“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是要在“生活”中去“体验”的,而不能用一些“概念”、“范畴”——哪怕是“ 思辨的范畴”去“建构”一个“知识”体系来“传授”,来“学”的,也不可能从古代或现代的“原始民族”那里“指证”出这种世界来,甚至不可能在“想象”中“画”出这个世界的蓝图。“生活的世界”不是“远在天边”,不在古代,不在边远地区,也不是海市蜃楼,事实上就在你身边,就在“眼前”,无非因“眼前”常为“过去”(所支配)、“未来”(所吸引)而“埋藏”、“掩盖”起来,感于声色货利,常隐而不显,一句话,常常被“遗忘”了。所以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的任务,不在于用一套现成的教条“灌输”给人,而在于“启发”人自身的觉醒,“回想”起那被埋藏,隐遁了的世界。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热门推荐
  • 尤氏喉症指南

    尤氏喉症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妻不可攀,权少宠妻要节制

    妻不可攀,权少宠妻要节制

    一场女演员之间的撕逼,影星淡绘锦意外流产。在做手术的途中,赶过来签名字的人,让她意外的是,竟然是自己结婚三年的丈夫。她不问,他也不说,两个人渐行渐远,可是命运的齿轮终究到底偏向何方。原本是一场成年人之间的各取所需的利益感情而已,是谁又轻易动了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妃狠狂

    医妃狠狂

    (全文完结)二十二世纪的少校军医,一朝穿越成了大昭国的将军府的绝色废物小姐夜凰。废材?开什么国际玩笑!一箭取首级,一刀扫千军,一针救万人。从此,废材逆袭,素手揽风云,袖手弄乾坤。不想,却被一腹黑男人缠上。他,冷面战神,帝王之子,阴煞嗜血,邪妄冷酷,视女人为无物,却因一次救命之恩,而对她情有独钟。从此,她睡觉,他暖床;她杀人,他递刀;她救人,他煎药;妇唱夫随,霸宠一生!
  • 当NPC来做游戏

    当NPC来做游戏

    游戏设计师意外去世,留下一个未完成的冒险游戏。游戏主角为了完成拯救公主的任务,只能亲自动手将游戏补完。这是一个讲述npc开公司做游戏的故事!书友群:766863477 另外,新书《不浪漫奇幻世界》已经发布了,刚开始写,比较慢热的,感兴趣的可以先收藏着,非常感谢!
  • 冥帝凰妃

    冥帝凰妃

    伴生墨莲,千年守护,只求你来世可以再看我一眼。墨莲绽放,带着神秘印记。懵懂的神秘少女,一出世就轰动四方。误入禁地,唤醒魔神。在世人眼里,他是十恶不赫的魔神,却殊不知他是这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一身祸世邪气,与邪域又有什么关系?一双尊贵灰眸,与幽冥又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玖,我将伴你永生永世,誓死相随。”——“玖,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玖,你没有家,我给你一个家。”玖……我爱你……一句话总结:幽冥之主诱骗来自邪域的少女的故事。
  • 邪手狂刀

    邪手狂刀

    左手拥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右手掌握无坚不摧的狂刀,杀猪佬也能玩转乾坤无敌至尊!被春哥强迫拜师,赐名东方不败,逆转憨傻王小二的宿命开始逆转……一个礼金引发的血案,娶个老婆一波三折,邪恶的人生就要开演!
  • 绝世帝凰倾九霄

    绝世帝凰倾九霄

    她是六界最尊贵的神女,天地命定之主,却只愿为他一人倾尽朝朝暮暮。他是淡漠孤傲的神族帝君,万年相守,他对她情根深种,诺言生死不负。怎奈天命作弄——一道妖的诅咒,令他对她恨之入骨。诛神台前,穿心一剑,猝然斩断了他们的情......凤凰涅盘,她历劫重生,忘却前尘。天命指引,令她与他再次邂逅。彼时,他是饱受欺凌,为质羽族的温润皇子,而她则是羽族备受宠爱的天命帝姬。五年朝夕相伴,她再度倾心相付,而他明明情深入骨,却狠心让她尝尽爱而不得之苦。只为她能早日神魄归位,渡过这九死一生的宿命之劫......千年情劫,噬心蚀骨,爱恨一瞬,她与他尝尽魂断之痛,离别之苦。终于,一朝神魄觉醒,凤唳九霄!“爱我之人,为我而死。护我之人,却皆因你而亡。凌羽墨,你还有何资格要朕原谅你!”“我从未奢求过你能原谅我,只是瑶儿,我的命本就是你的,你若不要,我便自散了神魄。”天地之巅,神魔决战,山川倾覆,血流成河!待到一切尘埃落尽,重重误会消弭之时——那高高在上的九天神尊,是否还记得,昔日被她铭刻心骨如冰雪般纯净的少年......最后的最后,众生朝拜前,她与他并肩而立:“墨宸,我是天下人的凤曦,却只是你一人的凤冰瑶。”
  • 王在相爱(第三卷)

    王在相爱(第三卷)

    我爱你,也爱他,但你们不能相爱,更不能以爱情为名义离开我——因为我是王。一代传奇君主,高丽忠宣王的爱之悲歌,同名剧热播中!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