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600000010

第10章 西线战场(6)

到7月中旬,英军仅前进3千米至4千米。法军推进了6千米至7千米。

互有损失的“消耗战”

经过近半个月的战斗,无情的事实证明,英法军队想迅速突破德军防线是不可能的,他们原先的设想在德军顽强的防御面前失败了。

7月13日,法英两国统帅约瑟夫·霞飞和道格拉斯·黑格会面,交换战场情况,总结第一阶段战事。

“这是一场消耗战。”道格拉斯·黑格有些懊恼,“我们的突袭未能成功,敌我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每天都在交替着阵地,每天都在大量的伤亡,我搞不清为什么会弄成这样!既然已事态演变成这样,我们索性就同德国人拼消耗。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打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看德国人能拿出多少兵员、弹药来同我们较量!”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一名步兵已经不再是一个血肉之躯,而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就这样,一场耗时近两个月,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的拉锯战,在索姆河地区展开了。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士兵倒在血泊之中。

这次战役成了英国历史上最无益的战斗,其流血的程度与凡尔登战役不相上下。受凡尔登和索姆河双重消耗的影响,英法联军士兵的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面对着与日俱增的死亡,“为德国而战”或“为法国英国而战”之类的口号渐渐失去了蛊惑人心的作用,士兵中开始出现逃亡。向对方缴械投降的事层出不穷。

就战略上看,英法联军似乎不在乎这种消耗,因为他们有雄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德国人却不同,他们不但要同英国人和法国人作战,还要对付东边那令人讨厌的俄国佬,双线作战使德国人捉襟见肘。

但是在战役开始之前,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还是给部队下达了这样一道命令:“一寸土地也不能丢失。如果失去一寸土地,那么即使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马上反击,夺回失地!”

法金汉的这道命令,正中英法的下怀。对于德国人而言,寸土必争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反攻,那几乎是用士兵的尸体铺就的一条死亡之路。

7月14日,英法联军按照同敌人拼消耗的既定方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高潮。当天晚上,英军将领劳林生指挥部队夺取了索姆河北岸的一个代号为“VS”的战略高地。如果英军以此为契机,迅速扩大战果,则有可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道格拉斯·黑格没有这样做。他明确指令劳林生:我们的目的是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让他们重新上来吧。

“VS”高地失守的消息传来时,德军指挥部里一片惊慌。因为这个高地犹如咽喉上的卡口,对外可以阻止敌军的进袭,对内则是与大后方联系的通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英国人以高地为依托,扩大战果,那么德军的处境将十分不利。

但令德国人奇怪的是,英国人在占领了高地之后,因为格拉斯·黑格的指令,竟在近10个小时内毫无动作。这使德国人既百思不得其解,又喜出望外。他们利用这一喘息之机,重整旗鼓,然后向英军发动了反击。

整个8月,英法联军采取了分散兵力、全面出击的战术,希望最大限度地消耗德军兵力,达到局部改善战争态势、扩大突破口的目的。德军则采取集群战术针锋相对,以弹坑和掩体作依托,用机枪对付英法联军的散兵队形,结果使英法联军遭到巨大损失。

截至8月底,英法联军在两个多月的进攻中,伤亡近30万人,德军也伤亡20万人。

为守住索姆河防线,德军消耗了约600列车弹药。还不得不放弃在凡尔登的进攻,将索姆河方向的德军增加到40个师。时间是德国人最大的敌人,战争拖得越久,对德国人就越不利。消耗战德国人用士兵的身躯去填塞战争的无底洞。

1916年8月27日,罗马尼亚对德奥宣战,德国又多了一个敌人。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德皇威廉二世惊慌失措。他恼羞成怒,下令撤销法金汉参谋总长的职务。因为正是法金汉信誓旦旦地向威廉二世保证,罗马尼亚近期内是不会参加对德战争的。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1862-1932),法国政治家,外交家。1901年与人创建法国社会党。1902年当选为众议员。1906年任国民教育、宗教部部长,并与A米勒兰等人另组独立社会党。1909年继克列蒙梭后出任内阁总理,1910年严厉镇压铁路工人罢工。他先后组阁11次,出任部长15次,支持法国参加“一战”,曾主持战时内阁。战后长期主管外交部,多次代表法国出席重要国际会议。1925年签订《洛迦诺公约》,采取对德友好方针。192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28年与美国国务卿凯洛格联合发起签订非战公约,主张不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1929年起,数次发表备忘录,倡导欧洲联合,呼吁成立“欧洲合众国”。

法金汉原是消耗战的鼓吹者,现在成了自己战略的牺牲品。由近期在东线出尽风头的保罗·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两人接管了德军的指挥权。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任伊始,便前往索姆河地区视察战况,很快便发现军中士气低落这一令人担忧。除了战况激烈造成重大伤亡所带来的恐惧外,英法掌握着战争制空权也令德军士兵终日惶惶不安。

兴登堡这位新上任的德意志帝国参谋总长无可奈何地哀叹:“我们上了道格拉斯·黑格的当了,消耗战使我们很难恢复士气!”

德国人的对手英国和法国,也吃尽了消耗战的苦头。

英国新任首相劳合·乔治认为,这样大量的流血牺牲实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说:“把用在索姆河的火炮和弹药的1/3,改用在另外一条河(聂伯河)岸上,就可能已经替俄国赢得一次伟大胜利,这样俄国十月革命不至于在战争结束之前爆发了。”

尽管对消耗战强烈不满,这位新上任的首相却对将军们无可奈何。此时大英帝国的参谋总长,同样是西线派的代表人物站出来了,他的想法与道格拉斯·黑格的想法完全一致。他们的战略就是集中一切力量突破德国的战壕,只要在法国此地把德军击败,战争就可以胜利结束,他坚决反对一切分散英国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任何企图。

在法国国内,问题同样严重。当法国人的鲜血洒在凡尔登和索姆河之时,一位议员在议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法国遭受的痛苦是否已经够了,是否已经到了和谈的时候?”法国总理白里安果断拒绝了。

9月初,英法认为他们的消耗战已达到了目的,于是双方达成了关于联合攻击的计划。法军按计划加强了右翼力量,扩大了左翼战线。这样一来,索姆河战役的规模日益扩大了。

9月3日,英法联军的1900余门火炮又开始向德军猛烈轰击,一场新的攻击又开始了。

还未等炮击的硝烟散尽,德军阵地的天空中就传来了机群的轰鸣声,英法联军派出了强大的空中力量支援进攻,这些飞机不断地向德军阵地轰炸、扫射,企图摧毁在炮火攻击中存下来的德军工事和炮兵阵地。与此同时,英法联军的4个集团军、法军26个师、英军32个师的兵力从所有战线上实施了大规模联合攻击,其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在右翼英军第4集团军攻击的地带内。

战斗异常激烈。德军阵地上,堑壕线和带刺铁丝网都被摧毁,地面上炮弹坑密密麻麻,死尸遍地,恶臭冲天。双方围绕着一些要害地点反复争夺,许多阵地都相互易手多次。英法联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尽管如此,英法联军仍以每昼夜推进150米至200米的速度,渐渐地深入到了德军防御纵深2千米到4千米,个别地段甚至更深。

就在这关键时刻,天公不作美,一连多日下起了暴雨,加上大雾,使英法的炮兵无法得到航空侦察的帮助,泥泞的道路也使重炮无法向前转移。

在此情况下,英法军队打算以一种新式武器来加快战役的进程。

9月15日清晨,在索姆河畔的费莱尔-库尔杰莱提战场上,大雾笼罩,硝烟弥漫,德军的士兵们正静静地躲在堑壕里,等待着英法军队发动新的进攻。英法联军猛烈的炮火轰炸过后,德军士兵麻木地爬出掩蔽部,把各种枪支搬上了阵地,准备迎击即将进攻的步兵冲锋。

7时30分,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这些黑点绝不是德军早已熟悉的散兵线。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

不久,德军士兵看清了,那是一个黑色的“钢铁怪物”,奇怪的轰鸣声和钢铁的撞击声越来越大,大地也在不断地颤动。

望着这些从未见过的“钢铁怪物”,德军士兵们被吓呆了,在慌乱中,他们操起机枪和步枪,向这些怪物猛烈射击,但是机枪子弹不是被弹回来,就是从这些怪物身上滑落下去,“钢铁怪物”似乎毫不在意地继续隆隆怒吼着向前开进,履带铿锵作响,它们在泥泞的弹坑间如履平地般驶过,压倒了曾阻挡过无数步兵的铁丝网,越过了堑壕,将德军的工事碾压得支离破碎。

与此同时,这些怪物用机枪和火炮猛烈射击,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得德军尸横遍野。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怪物面前,抵抗意志顷刻间彻底崩溃了,纷纷扔下枪支,掉头向后四散而逃。他们不知道这种令人生畏的新式武器,就是后来称雄战场的陆战之王——坦克。

坦克的出现,满足了当时突破步兵无法克服的堑壕和铁丝网的需要。自从西线陷入堑壕战僵局后,防御的一方,特别是德国人,在作战中广泛运用了机枪、速射炮等大杀伤力武器,并与铁丝网、堑壕等防御手段相结合,使阵地防御战术日趋完善,防御明显强于进攻。进攻一方除了依靠强大的炮火外,没有任何突破防线的方法。

英国人在对德的阵地战中,伤亡惨重,吃尽了苦头。因此处心积虑地想发明一种能突破堑壕体系的攻击型武器,这种武器既要能轻松地突破堑壕和铁丝网,又要能挡住密集的机枪子弹,还要有强大的火力,坦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坦克的机械性能不佳,参战的49辆坦克在冲击德军阵地的过程中,有17辆因为机械故障而在中途抛锚,到达德军前沿阵地的只有32辆。

继续冲击后,又有5辆坦克陷入泥沼之中不能动弹,另外9辆坦克因机件损坏不能参战,所以最后实际到达德军前沿阵地的,只有18辆坦克。

英军将仅剩的18辆坦克分为两队,其中9辆坦克在步兵之前引导冲击,负责扫除德军阵地前的铁丝网等障碍物,突破德军的堑壕线。另外9辆坦克伴随步兵前进,负责以火力压制堑壕内的德军,直接支援步兵作战。

初次参战的18辆坦克显示了惊人的威力。这一天,英军以21个步兵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在10千米宽的阵地上分散攻击,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千米至5千米,这个战果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的性命才能取得。因为坦克,英军未受多大伤亡就占领了德军放弃的掩体,缴获了德军丢弃的机枪和火炮。其中一辆英军坦克未放一枪就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坦克夺取了一条堑壕,并俘虏了300多名德军士兵。

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朝野上下惊叹不已。坦克一鸣惊人,初显神威,让英军士气大振。

但是,英国人高兴得太早了。坦克的参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英军的进攻增添了声势,但未能帮助英军彻底突破德军的防线。因为宽大的进攻阵地上仅仅依靠18辆坦克,效果太有限了。经过一天的战斗,英军参战的18辆坦克已有10辆损坏,再也无法支援战斗了。

不过,这并不能抹杀坦克初次参战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工具,坦克在这一天接受战火的洗礼,成为索姆河战役乃至整个“一战”中的一件大事。坦克登上战争舞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这意味着机枪、铁丝网加堑壕的阵地战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进入秋季后,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双方士兵的斗志日益丧失,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斗完全停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就此失败。

阿拉斯攻势无功落幕

早在1916年6月,英法等协约国为了辅助索姆河攻势,策划了一个名叫布莱维尔的计划,准备在阿拉斯附近地区发动攻击。后来因索姆河战场伤亡过重,像无底洞一般吸收着可用之兵,所以不得以,将该计划延缓。

到了10月,这个计划又被再次提出,而且将计划的范围扩大,使之成为协约国1917年春季攻势的一部分。协约国的如意算盘是:英军向东调转兵,进攻索姆河,使德军在索姆河与阿拉斯之间防线形成一个突出部。协约国可以对此突出部两边左右开弓。如果协约国攻击成功,不但可以消灭据守在突出部的德军,而且就此在德军防线打开一个宽阔的缺口。协约国通过这个缺口,一路进攻下去,将可以顺利攻向华伦西安,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堵住德军通过比利时“峡谷”的退路。

1916年11月18日,英法联军司令官在香提伊聚会,就上述的1917年春季攻势进行讨论。他们决定,在1917年2月初,英军第4、第5军团重新对位于戈姆库突出部南边的索姆河发动攻势;英军第3军团攻击阿拉斯以北的突出部。等第3军团攻占芒希勒普洛之后,再向东南推进,切断德军沿考修河谷的交通线;如果可能,第3军团还可以切断桑塞谷的交通线。同时,第1军团将攻击德第3军团紧邻的北面阵地,形成一个防御侧翼,而法军则攻击索姆河的南面阵地。会议还决定法军三周之后在香槟地区发动攻势。

同类推荐
  • 官居超品

    官居超品

    新书《我的手环能修仙》求支持,求围观。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现代中医,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一家少年身体后读书,赚钱,把妹,悄然改变着天下,我的大明朝再无遗憾!书友群:130388231,欢迎加入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周晨,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为了找回自己的U盘从而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时空隧道来到了三国,但是他发现,此三国非彼三国,且看他如何在异世三国中大展拳脚。
  • 汉末之横扫三国

    汉末之横扫三国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为黑山张燕,编练百万精兵;纵横天下逐鹿,横扫天下群雄!……
  • 温故(之二)

    温故(之二)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热门推荐
  • 青城山隐者记

    青城山隐者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本书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
  •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一个男人因没有及时认清自己的心而错过自己心爱女人的故事
  • 秦中富人

    秦中富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
  • 吾心有雨

    吾心有雨

    儿时的玩笑话还在脑海中一次次回响,青春年少的岁月却是一晃而过,如飞鸟划过寂静的天空。转眼间,我就已踏上了通向远方的列车,陌生的城向我驶来,忘了故乡的离情满溢着的是对他乡的憧憬,是我期待的开始了吔。
  • 亡夫要出棺

    亡夫要出棺

    死而复生?不,他根本就不是人!他说我是他前世亡妻,他沉睡百年只为再次遇见我。可爷爷说,人鬼殊途,人鬼殊途,不可能有好结果。他说,就算有一天全世界都反对我们在一起,我亦不离不弃,岁月相随。
  • 孤胆狙击手

    孤胆狙击手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第六个年头。这年冬天,日军集中了20多万兵力合围湘北重镇常德。常德素有粮仓、棉田、茶乡、鱼塘的美誉,它“左包洞庭之险,右控五溪之要”,由沅江入洞庭,走水路可达长江,顺流而下可到武汉、南京、上海入东海;往西是进入川黔的陆上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常德不仅是湘西北的门户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交通枢纽及物资集散地,更为重要的还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屏障。
  • 附身

    附身

    一个臭名昭著的凶手的鬼魂占据了一位上流青年的身体,伦敦卓越的灵媒艾米莉·钱伯斯必须在鬼魂为非作歹前驱走它。好像这件事还不够她操心似的,她还必须克制住自己对雅克·蒲福的情感,与这个忧郁的鬼魂不同,新出现在她生命中的西奥多·海德是个英俊潇洒的大活人。艾米莉的生命和声誉双双危在旦夕,她发现,操纵伦敦郊区的穷人们来搜寻恶魔的鬼魂,和在一个认为她这样的“怪物”应该呆在马戏团的社会中寻找出路,几乎一样危险。
  • 爱妃难爱

    爱妃难爱

    某男:你这辈子就注定是我的女人,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找回来!不回来?哼,威逼利诱使出十八般武艺也得让你回到我身边!别忘记了,你肚子里的种是我的,走到哪里我还是孩子他爹!我看谁敢娶你!某女:悲催的命哟!某男:娘子乖乖,回来让为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