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3900000004

第4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3)

第二节民间故事

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以动物或主要以动物为主体,或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或赋予动物以人性的特点,以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比拟人类社会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动物故事结构单纯,形式短小,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民对于动物的理解与认识,而且也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曲折而又直接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强烈的思想感情。

动物故事起源很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受生产发展的制约,在生存上更多地依赖于动物,狩猎是生活的重要物质来源。加之那时人们还不大能够把自己从自然界区分开来,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甚至有的动物比人的本事还要大,这就为最早的动物故事的产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到了阶级社会,生产能力提高了,但人与动物的关系依然很密切,在驯养动物、与动物对抗的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不少关于动物的经验,掌握了不同动物的行踪和习性。并且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认识到人类的某些性格特征与动物的性格特征很相似,如狮子的凶猛,狼的狡猾,羊的温顺,狗的忠诚……动物故事也越来越和人类的生活相接近。

动物故事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解释性动物故事和寓意性动物故事。

解释性动物故事。这类动物故事的产生比寓意性动物故事要早,它用于解释动物的形状、特性。原始人因受当时生产水平的限制,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就通过幻想来作出解释,这就是解释性动物故事的由来。如解释牛为什么只有一排牙齿,故事说,原来牛的牙齿是有两排的,但因为它不满长时间的犁田,就对主人说再不回去主人的母亲就要死了,主人急忙赶回家,发现老母亲刚断气,主人认为都是牛讲的晦气话造成的,一生气就把牛的上牙打掉了。从此牛就只有一排牙齿了。解释性动物故事的产生还与人类的驯养、狩猎活动有关。因为只有掌握了动物的习性,才能捕获大量的动物,这样就需要把狩猎经验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动物故事无疑是最形象化的教材。如老虎为什么不会爬树,大雁飞时为什么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等等,动物故事都给出了自己生动而又丰富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不是科学的,但它介绍了动物的某种特性,把经验传给了下一代人,而且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还能起到教育、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像老虎为什么不会爬树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老虎不会爬树是因为老虎的师傅——猫在教老虎本领的时候,观察到老虎的不良居心,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本领全部教给老虎,而留了一手救命的本事——爬树,因而在老虎以为学完了全部的本领要吃掉师傅时,猫爬到树上得以逃命。这个故事一方面使听故事的人了解了老虎不会爬树的习性,一方面也在故事中教导人们不要像老虎那忘恩负义、狂妄自大。

寓意性动物故事。这一类的动物故事则多有拟人的特点,通过动物的故事来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含着人生哲理、道德情操、生活经验等深刻寓意。这类故事主要在总结生活教训,各民族劳动人民往往通过对动物世界的细致观察,用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情节,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愿望以及爱憎情感。如流传在广西武宜县桐岭乡人和村一带的壮族动物故事《小泥鳅》讲:春天到了,凤凰山上百花争艳,山边的池塘水清如镜。有只小泥鳅也随同鱼儿们跳起浮泥舞来。正当它们玩得高兴时,突然一条大花鱼朝它们冲过来,直奔小泥鳅。小泥鳅尾巴一甩就钻进泥里去了。正当大花鱼大失所望的时候,它却慢条斯理地从泥里伸出头,告诉大花鱼在池塘东头有大把好吃的东西,并自告奋勇带大花鱼去。聪明勇敢的小泥鳅带着大花鱼到池塘东头撒有花生的地方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大花鱼吃得正香时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罩了下来。大花鱼被渔人拉上岸时,小泥鳅却轻轻摇身一摆,就从网孔里钻出去了,大花鱼只能乖乖就擒。正当小泥鳅幸灾乐祸的时候,忽地被空中的一只翡翠鸟冲下来叼走了。小泥鳅临危不乱,恳求道:“鸟大哥,我知道你肚子很饿了,可我一身沙土,若不洗净就把我吃了,肚子一定绞痛,甚至会害死你呢!”翡翠鸟一听说得有理,便把自己的喙插入水里左右摆动,小泥鳅一沾上水便“吱”的一声挣脱出喙,冲进河心去了,翡翠鸟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里所描述的小泥鳅,分明是个机智、沉着而又有点淘气、大意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而把大花鱼和翡翠鸟换成是地主或农村的一些无赖也未尝不可。故事抓住泥鳅“滑”这个特性,用它来比拟生活中比较机敏、灵活的人,赞扬小泥鳅的机警,嘲讽大花鱼和翡翠鸟的贪婪和愚蠢,形象、生动又有趣。再如苗族动物故事《为妈妈报仇》,则是说明了“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定能战胜强敌”的道理。故事构思巧妙,拟人手法运用相当成功。故事中不仅有动物、植物,甚至还有无生物如牛屎、棒槌、缝衣针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并把拟人化和其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在战斗岗位上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使得故事中的角色个个个性鲜明突出,形象生动逼真。同时寓意性的动物故事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授有关动物知识的作用。像所述的小泥鳅的故事,听完故事后也就了解了泥鳅这种动物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滑”。而《为妈妈报仇》更是根据各种动物或物品的特性,而为它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任务的完成与它们各自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如:毛栗被火一烧就炸开,所以炸开的火花、热灰才把野猫的眼睛迷住;野猫找水来洗眼睛,螃蟹钳住它的爪子;摸到板凳上坐下,缝衣针刺进了它的肠子里……从这里我们了解了毛栗一烧就炸的特性,螃蟹的钳子有力而善于钳东西的特性,以及缝衣针尖利的特性等等,于无形之中就把生活中的常识传给了下一代。

总之,动物故事是人类在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中产生的。人们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熟悉了动物,动物故事就是为了传授有关动物的知识、表达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以及人生的明确态度而讲述的。故事中每一个巧妙的描述,都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情感,曲折地反映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思想感情。

神奇故事

神奇故事,有人称为魔法故事、幻想故事或民间童话。这是因为这一类故事,常出现神仙、精灵、宝物、法术等魔法事象,有强烈的幻想性特征。而魔法故事范围较窄,有些神奇故事中并未出现魔法;用幻想故事则范围过宽,易与神话混淆;用民间童话,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故事。而用神奇故事这个名称,则能避免上述名称易产生的误解与混淆。

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奇异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幻想性较强的民间故事。它产生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又继续发展。在原始社会,它与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信仰和风俗,其中保留着古老的思想成分。如故事中的如意棒、魔杖等宝物是同原始人的法术观念相联系的。进入阶级社会后,神奇故事开始广泛地反映阶级社会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内容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是阶级社会劳动人民心声的表达方式。当然它不是现实生活的摹写,而是通过超现实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通过幻想来表达各民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实现的理想,这使得神奇故事在离奇的表象下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神奇故事的艺术特征

神奇故事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幻想性较强。神奇故事是最具幻想性的民间故事。幻想是神奇故事的生命,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幻想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而对理想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是劳动人民生活愿望的一种反映。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艰苦的环境里,人们的理想愿望,只能通过幻想的形式,以神奇故事表现出来。如壮族的《一幅壮锦》,是体现神奇故事幻想性特性的典型代表:古时候,有一位壮族妇女妲布(壮话,即老妇人),用自己三年的血汗和泪水织成了一幅美丽的壮锦,锦上织有高大的房子,蓝的瓦,青的墙,红柱子,黄大门。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塘,金鱼在池塘里摆着尾巴。房子左边是一座果园,果树结满红红的果子。果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飞鸟。房子右边是一座菜园,园里满是青青的菜,黄黄的瓜。房子后面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牛羊棚,鸡鸭笼。牛羊在草地上吃草,鸡鸭在草地上啄虫。离房子不远的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地,田地里满是金黄的玉米和稻谷。清清的河水在村前流过,红红的太阳从天空照下来。后来这漂亮的壮锦却被爱慕的仙女偷偷要去了。妲布叫她的儿子们先后去找。老大、老二听说要骑石马穿过火山,涉过汪洋大海,就害怕了,要了白发奶奶的一盒金子,就自己到城市享受去了。老三则冲破重重险阻要回了壮锦。到家里和母亲一起打开,这幅壮锦不断伸展,画上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画上还多了一位红衣女子,原来是太阳山的一位仙妇羡慕这幅壮锦上的生活,把自己的像绣在锦上,也被带回来了。妲布向往的美好生活实现了。当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壮族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中,它充分表达了壮族人民的理想和愿望,那幻想中的美丽家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神奇故事中的幻想却不等同于阿Q式的空想,它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勤劳的人能得到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善良者总能得到好报而施恶者总没有好下场的向往……虽然在阶级社会中这一切常常不能如劳动人民的愿望,但在神奇故事中,人们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在这个善良勤劳者的乐园,现实生活中弱小受欺凌的劳动人民成了具有超人间能力的,能够随意惩罚现实生活中强大的、凶恶的剥削阶级及一切恶人的胜利者。同时,在神奇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帮助主人公的宝物,如:如意棒、金鸡、神斧等,但到了压迫者、坏人手里,就失去了它神奇的性能,而且往往给他们带来惩罚。这奇异的宝物,实际上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物质化。总之,神奇故事中的幻想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幻想,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对超现阶段的理想的追求,它使神奇故事在幻想性较强的情况下,闪烁着一种现实主义的光芒。正如高尔基所说:“在故事里,人们坐着‘飞毯’在空中飞行,穿着‘千里鞋’走路,用活水向死人洗一下,就会使他复活,一夜之间会把宫殿筑好。总之,故事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场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故事完整,情节奇特,引人入胜。神奇故事叙述主人公的活动通常是有头有尾的,而不是片断或插曲式的,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都有完整的描述。同时,由于神奇故事的幻想性较强,所以它的情节往往不同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经过多年讲述者的琢磨、锤炼之后,通常曲折跌宕、引人人胜,具有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如壮族著名的神奇故事《达稼和达仑》:达稼小小死了娘,父亲娶了后娘,生了妹妹达仑。后娘经常打骂达稼,令达稼干重活脏活,蓬头垢面。一次,达稼想随后娘和达仑到邻庄喝喜酒,后娘故意刁难,叫她去捡黄豆芝麻,叫她用漏桶挑水。达稼在神鸦(系亲生母亲灵魂所幻化)指点下做好了这些事,并从树下取出新衣鞋穿上即忽忙赶路,过桥时听到马的嘶鸣而发惊,一只金花鞋掉落桥下,少爷拾得了这只鞋。少爷决意娶鞋主为妻,四处寻找鞋主,最终与达稼结为伴侣。数年后,达稼携儿子回娘家探亲,后娘和达仑合谋把达稼推落水井,达仑乔装打扮背起孩子回到少爷家。少爷虽有疑心,但经过达仑“解释”也就了事。后来达稼化作斑鸠,来给丈夫报信,达仑又杀了斑鸠,斑鸠又变成竹子、绕线筒,变成一个姑娘。大娘问清了姑娘的心愿,便叫少爷把达稼接回家。达仑见姐姐长得白,也想要自己长得白,于是用舂堆来舂,结果一命呜呼。整个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但线索和结构却很单纯、简洁,常常安排三次考验、三次冒险的套式(母题),使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语言充满诗意。

同类推荐
  •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包括上下两册,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下册收录了尼西情舞的由来、佛教圣地的传说、天津城也叫算盘城、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春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泼水节的由来、“爱鸟周”的由来、贴“囍”字的由来、生日祝寿的由来、“压岁钱”的由来、献哈达的由来、比萨饼的由来。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人气作家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姊妹篇——从情感、生活、阅读三个角度,讨论在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书中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俞平伯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俞平伯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著有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内蕴深厚,非常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心

    “我”无意中与一位气质高贵,学养深厚的“先生”结识,在交往中先生的孤高性格与他背后的神秘往事深深吸引着“我”。后来,“我”接得“先生”一封长信。信中,先生自叙了那段往事:大学时代“先生”和最好的朋友K同时爱上房东的女儿。为了得到她,“先生”迫使K自杀,虽最终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多年来却始终遭受着良心的谴责……
  • 莲心劫

    莲心劫

    为了追寻爱情,放弃成仙的机会,成为凡人,只为在芸芸众生中找寻自己的爱人。
  • 叩拜沂蒙(下)

    叩拜沂蒙(下)

    几个英雄无一不是种地的农民,唐家诰虽然是靠山吃山的一个猎户,但本质上也是农民。如果不是日本人闯进他们的家乡,如果不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依旧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甚至是一个亡了国的农民,八路军改变了他们,让他们攥惯了锄把的粗糙的大手,握起了枪把子,瞄向猎物的眼睛,盯紧了鬼子,他们从农田走向蒙山根据地,走向抗争,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一条充满苦难的奉献之路。
  • 每天读一点:猫的心理

    每天读一点:猫的心理

    本书汇集动物行为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从猫的生活习性、猫与猫的交流、猫与人的交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特别强调猫与生俱来的种种心理变化,传授主人读懂猫咪心理、与猫咪打成一片的秘技。
  •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结婚四年的严佳感叹婚姻生活如此平淡,跟丈夫方振乾开玩笑说想红杏出墙一番,却不料一场婚姻危机却在向她悄悄逼近,方振乾的初恋女友华梅在海外飘了一圈后又回到国内,千帆过尽,还是觉得方振乾最好,在偶然与蓄意的双重机遇下,她跟方振乾越走越近,终于,一场情感纠葛在三人之间引爆了……
  • 绝世医后:农女要翻天

    绝世医后:农女要翻天

    穿越成小农女怕个啥,医术在手炼丹赚钱不发愁!种草药,解异毒,悠悠哉哉舒服过日子,再钓个皇子养成夫!你说啥,有人欺上门?打出去!她的人生格条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所以,得罪她的人,大部分都死了;活着的人比死了还难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本书遴选了2014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4年的诗歌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的良知。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把具有广泛影响,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评选出来。
  •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本书从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维护心理健康、讲求科学饮食、改善睡眠、健身运动、女性特殊生理期保健、男性保健、老年人养生、常见病家庭防治、远离癌症,以及美容与健美等主面介绍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计划,材料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只要你仔细阅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施行,定会助你的健康一臂之力。阅读本书,在破译生命奥秘的同时。会学到如何获得充沛的生命能量,智慧的思维方式,平衡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