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3300000002

第2章 生活禅,喜乐一生

今天的主题是“禅修”。佛教讲禅修,是说人应该怎么样去了解和挖掘自己内心当中灵性的层面。

一个诗人,如果没有灵感,或者说没有灵性,那写出来的就只是文字的堆积;一个雕刻家,如果他没有赋予所雕刻对象于灵魂,那只不过是一块木头或者一堆石头而已。而如果你能在别人心目中烙下深刻的印象,那肯定是你灵魂的特质打动了别人,从而使之产生一种共鸣。

所以大家想想,什么东西可以千古流传,什么东西会像泡沫一闪而逝?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如何去挖掘自己内在灵性层面的潜在能量。因为这是实修课,我们应该首先来体验一下什么是禅修。

三分钟静坐尝试

接下来请大家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一定要把手机设成静音,不然的话会影响别人。你们可以把腿交叉,如果会盘腿的也可以盘起来,但不一定要双盘,然后把两只手上下叠在一起。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全身放松,心安静下来,此时此刻,身体开始与心灵对接。

深深地吸一口气,吸得满满的,再慢慢地吐出来,眼睛微闭,全身放松。从头皮一直到脚底依次放松。

现在关注自己的呼吸。把心收回来,放下,放下,再放下。此时此刻,让自己的心跟身体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感觉到很舒服、很自在、很平和、很安定。不要紧张,不要挂碍,不要分别。不管我们听到什么声音,左耳听进来,右耳放走;右耳听进来,左耳放走。不起分别、不起执著。

感觉自己的身体像空气一样没有滞碍。安住、觉察此时此刻的状态,把所有的思想专注在呼吸上。

感觉自己很慈悲,感觉自己很安定,感觉自己很柔软,感觉自己非常平和。不跟任何东西产生抗拒,我只是安静地坐着,我只不过是平和地觉察安详,我只是感觉我的身体,感觉呼吸,感觉此时此刻的身体状态。

不管别人讲话、接电话或者其它声音,我们都不要去分别,只是安住地坐着,当你接受,你的心量就会无限的宽广和开阔,当你抗争的时候,你的烦恼和憎恨就会成倍地增长。

用心去感受,不用耳朵来听,不用眼睛去看。安住当下、接受当下、觉察当下。深深地吸气,感受自己的身体,觉察自己的呼吸,接受自己的此时此刻。

当你的心能静下来,你就能安静地坐在这里;当你的心抗拒的时候,你在将心浮气燥,如坐针毡。

宁静、平和、喜乐,还是浮躁、不安,在于你怎么选择。请接受自己,请欣赏自己,请包容自己,放下一切的执著和抗拒,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此时此刻的自己。

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互相搓,搓得热热的,捂在眼睛上,感觉两股热流通过你的手掌注入了眼球。然后用中指压住眼眶,从里面缓缓地往外拉。接着,两个手搭住头顶,大拇指朝下,在太阳穴这里,压住它,揉一下。之后用十个指头敲自己的头,每一个部位都要敲到,轻轻地敲,把疲劳,把难受,把困惑通通敲走。

现在有没有感觉到,虽然短短的七、八分钟,我们已经精神抖擞,焕然一新。

接下来大家做一个放松身体的拍打。左右手分别敲打你的手臂。敲打自己的背部、腰部,这个拍打要有劲。如果真正拍到肌肉,整个身上像触电一样的感觉,很舒服。最后拍打大腿、膝盖和小腿。

禅修中“动”和“静”要结合。静的时候,如山岳;动起来的时候,就像蛟龙腾飞。

修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中修禅,一种是动中修禅。

什么是静中禅?就是我们静静地坐在这里,让身体平静下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享受心灵跟身体合而为一的境界。

如果坐在这里的时候,眼睛还不断扫视,耳朵还在不断探听别人说什么,舌头还在回味昨天吃到什么好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根不净。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该看的我还看,这是眼根不净;不该听的话你去听,就是耳根不净。人的毛病都是因为放纵六根而产生的危害,所以在生活当中要想自在,就看你怎么样去调伏自己的六根。

坐禅的时候,如果你坐在这里不停在动,身体动、手动、头动、脚动,思想也在动,内心像野马,各种各样的妄想在头脑中狂奔,那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下来。心不安定,头脑就会失去清明。

智慧永远产生于宁静的土壤。心情浮躁、妄想纷飞的时候,你的任何决策往往都是不理智的。人生每天都面临十字路口,贸然做出抉择,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慈悲地安住当下

禅修,就是时时刻刻跟自己的心灵沟通,自我调伏,自我驾驭,让自己的理性找到一个高度,而正确地去了解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当你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就能把握生命的真正价值。否则的话,就算你活到一百岁,你的人生还是浑浊的。

高度决定智慧,思维的宽度决定你的格局,你的事业要想做到自己理想的境界,那你就要时刻降伏自己的心魔。

人性都有相似的不足,佛教把这个世间叫做五欲杂居地。“五欲”是什么?就是财、色、名、食、睡。你说某某贪财,某某贪名,某某贪吃,某某贪睡,难道你不要财,不要吃,不要睡觉吗?这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人的困扰,往往都是欲望把自己绑住了。你要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会绑住你。要名,名就绑住你;要钱,钱就绑住你;要房子,房子就绑住你;要爱情,爱情就绑住你;要家庭,家庭就绑住你。当被这些东西绑住的时候,你就变成一个柱子,手脚放不开,生命真正的喜乐就会远离你。

如果我们真正想降伏自己的内心,首先就要让自己的心平和下来。平和的境界是人世间最快乐的状态。

禅定当中得到的喜乐,远胜男女欲望、掌声和吹捧。如果一个画家,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绘画的境界里面去,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事物可以扰乱他的心田呢。内心如果证得圆满,喝酒聊天还有什么快乐可言。那是因为人心的浮躁,所以才需要这些东西来填塞自己。

所以,真正的喜乐来自于对自己内心的降伏。在宁静的状态里感受生命的真谛,那种境界不是我简单告诉你你就能感受到的,必须你自己去体验。

随时随地觉察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不管是坐禅还是喝茶,讲课还是跟别人聊天,你的身体在哪里,你的心就要在哪里。心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

悯人之凶

凶恶的外表下总有柔软的心灵

成为光,明亮它

真正的生活是随时随地在行住坐卧、点点滴滴当中觉察自己,保持一种没有间断地清明。为什么我们倒在床上却睡不着觉?为什么我们每天跟同事在一起,却不了解他?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心放在那里,你就没办法欣赏到生活内在的美好。

“佛陀是慈悲的,他不跟任何东西产生抗争,他只是慈悲地安住当下”。

不跟任何东西抗争。大家想想看,生活当中我们为什么受挫?就是我们不断在指责,不断在抱怨,不断跟外在的世界产生抗拒。当你抗拒,你就会变成刺猬,刺了别人,反过来自己也会被刺伤。

当你学会接受的时候,就会懂得包容的智慧,像大地一样的包容万物,像天空一样地接纳一切,在那种状态中,你就发现任何矛盾在你这里,都变成了空气。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空船相碰,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纠纷,要是船上有人在,千般纠结,万般计较,那真的是没完没了。你走在马路上,突然间被狗咬了一口,你会趴下去把狗反咬一口吗?实际上我们经常干这样的事情。所以有人说,人活着就是自欺、欺人,最后被人欺。

觉照人生,不妄想不空过

真正的智者,能降伏自己的内心,永远能保持一个宁静祥和的状态。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首先知见要正确。为什么会有迷惑和困扰?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不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不正确的见解,产生错误的认识。

那事物存在的规律到底是什么?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组合而成。种子要发芽,需要水、土壤、阳光、空气,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四个条件具备了,那个种子才能发芽。

所以我们要去思考:人生幸福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条件?事业成功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条件?身体健康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条件?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我们身边的,都是我们自己种下了因,才结出今天的果。你如果想未来得到什么,就要看现在种下的是什么因。

佛教讲的因果,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迷信,实际上这就是事物的规律。你违背了这种规律,种了不好的因,得到不好的果,就不能去抱怨别人,只能接受它。你能接受,这个果就会化,当你不能接受的时候,它就会不断放大,最后遮住你的双眼,一片漆黑,无法面对。

了解因果规律,是人生的大智慧。由此,我们就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首先先降伏内心的骚乱,冷静思考我们的存在,然后看清发展的方向,再去把握它。如果不能从错误的思维里面解脱出来,那你永远活在迷惑之中。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规则,你背离了这种规则,最后得到了报应,就只能埋怨自己。

所以禅修第一步,静中修禅——将自己的六根封住,安定下来,降伏不安,安住在清明的境界里面。

不管你今天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还是卑贱渺小,都是一个过程。明白这种思想之后,我们就不会因为今天得到什么,就为之狂喜,明天失去了,就为之憔悴,因为一切的存在都会随着时间而过去。我们就能非常自在洒脱地立足于天地之间。

追求名,你就成为名的奴隶;追求钱,你就成为钱的奴隶。被名利、钱财所驱赶着走,你永远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活得很累,活得很苦,做什么都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就是因为欲望驱赶着我们。要活出自己,首先要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论你处在哪个位置,都要把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担负起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安住当下,不妄想。这样,你这一期的生命才不会空过。

布施如播种,我们相信丰收的季节

五年前,我来到香海禅寺,当时连濮院镇的三轮车司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在短短的五年内,我们投放了数千万资金把第一期工程完成。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任何商业性的推销,这个资金从哪里来呢?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理念告诉别人,和他们分享我们证得的智慧,靠文化的力量将四海的信众凝聚在一起。

有这么一个故事。阴间有两个小鬼要到人间投胎,阎罗王说人世间有两个重要的岗位:第一个岗位,你不用付出也可以得到东西。第二个岗位,你永远在付出。刚说完第一个岗位,一个小鬼就跳起来,说:我要我要。你们知道第一个岗位是什么吗?就是穷得一无所有的人。于是那个小鬼来到这个世间就当了乞丐。

而第二个岗位是什么?就是富翁,他东西多到不能再多了,所以就去施舍。你要知道,当你能够施舍的时候,你不但是一个物质的富翁,也是一个精神的富翁。只有能施舍的人,他才能得到更多回报。一个贪婪、永远想攫取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他的内心也是很贫乏的。

你们仔细想想看,在这个世间能把企业做到很大规模的人,都有一颗博大的、无私的心,懂得付出。只有这样的人,他的名望,他的事业才能遍布全球。

有一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说你如果想变成世界级的富翁,首先要修炼什么?就是“布施”。

就算今天你穷得一无所有,你还是可以布施。——微笑;你可以把座位让给别人坐;帮老太太提东西。只要我们有一颗布施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

如果企业的老总有一颗布施的心,财富就会汇集到你这里,只要你不断地付出,所有的东西都会回到你身边。你的产品质量是布施;你超出消费者的期待是布施;你给予别人最好的服务,那种微笑,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布施;对待你的工人,真正做到把他们当作你的父母一样,这也是布施。

你们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吗?年终的时候,乔致庸把他的掌柜请到大堂正中的高椅上,给他磕三个头。只有祖宗才配这样的恭敬。乔致庸把他业绩最好的掌柜当成祖宗来尊敬,这也是一种布施。

很多人经常讲,企业做不好,没有人才,产品研发不起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布施的心。别人给我们创造财富,我们却希望所有的钱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用来买别墅、买好车、买金银项链、买LV的包,而不愿意给他们多付出一点。他们能诚心诚意地在你这里帮你做事情吗?不可能的。

我在学游泳的时候发现一个道理,当你想把水涌到身上的时候,水是往外流的;当你把水推出去的时候,水却是往内涌的。

人世间的很多规律真的就是这样的。当你把钱财撒出去的时候,人才就会汇集在你身边,帮你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的理念。你读透了这个道理,就能大富。

今天早上,我跟几个老师在那里聊什么叫平衡。我说平衡就是一种制衡,就是这个世间存在的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状态。

有个老板跟我讲,下面的员工很难管理。我就跟他讲,你不能纠结于“好”和“不好”,也不能纠结于“善”和“恶”,不能纠结在是非观念里面。我说公司这么大,你就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一个营养师跟我讲,如果洗面奶能把我们脸上所有坏的细菌都洗掉的话,那么好的细菌也无法存活。古代王朝出现暴动,大都是因为失去平衡。清朝末年为什么那么混乱?就是因为所有的钱财和土地都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上。很多人没有土地,没有饭吃,他们就会起来闹革命。

所以如果手上拥有很多财富,那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如何把它施舍出去,让这个世间保持一个平衡,我们才有福报,可以享受这个财富。

古人云:“静以修身,简以养德。”

静能生慧,静能安神,静能致远,静能超然。大道至简,大音稀声。简单做事,简单思考,简单为人,一生简单。

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人生是一个过程,不管你现在多年轻,不管你现在多漂亮,还是过得生不如死,都是一个过程。但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走好,就像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上课,虽然这只是我讲过的无数课程中的一堂而已。不过,若是我在这里真正用心和大家分享,不但你们会得到收获,我自己也能找到快乐。这种快乐,就来自于此时此刻,我的心跟我的身体融合在一起。

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就是佛教讲的“解脱”。当你在生活、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能处于解脱状态的时候,人生就是幸福的。只有解脱,你晚上才能睡得好;只有解脱,你每天才能活在天堂里面;只有解脱,我们才能欣赏生命的价值。

你如果每天把自己绑得死死的,你就成为一具僵尸,手脚放不开,会很难受。当一个人难受的时候,会吸引什么东西到自己身边?吸引难受的人,吸引难受的事情,吸引难受的事业,难受的一切一切,都会跟着来。负面的人吸引负面的东西,正向的人就会吸引阳光的东西。成功的人大都是正向的人,不成功的人大都是负面的人。

这个世间永远是阴阳相辅相成的。你看到我前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我的后面;而当我背对着你,你就看不到我的前面,这就是阴阳。手心下面是手背,凳子翻过来就是凳子的背面。你不要认为选择了正面就没有负面,负面会跟着正面来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关键就看你正面的力量够不够强大。大雪纷飞,出门会很艰难。但你想想看,很快雪就会融化,春天即将不远。

所以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一切你都可以抉择。事情做不好,家庭不幸福,人际关系不和谐,身体不健康;你所碰到的所有不幸都是谁吸引来的?第一个要反思的就是自己。只有反思,你才能找到根源,只有反思,你才能更好地成长。你不能反思自己的问题,你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香海,不止是一座寺院/关于思维的维度

我们如何调服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人生想要的境界呢?这不是别人所能给我们的,关键是我们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我们禅修,首先就要我们从这样的一种平和的状态里面去觉醒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普通人只看我的职务如何,能不能赚钱,这种思维太狭隘了。

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和尚,可能你们会认为他只是管理一个寺院而已。当初我来到桐乡,设计大殿的时候,曾经到台湾去考察了很多寺院。因为台湾的寺院走在我们大陆的前面,他们弘法的模式很现代。到那以后我头脑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假如我的寺院在台湾,我如何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模式?虽然现在两岸还没有统一,我们还不会碰在一起。但我想十年之后,情况可能会改变。如果我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时候如果台湾佛教反哺大陆,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所以我在探寻的时候,不是只看佛教,还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甚至中国革命史、西方哲学、心理学,我现在还是上海交大EMBA的学生。为什么了解这么多东西呢?实际上就是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局限,不断从更高、更远、更大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没有站在一千步的位置,你就很难了解五百步的状态。未来愿景的实现与否,永远是跟你方向远大与否息息相关的。

很多人都觉得佛教的思想是最好的,只要了解这个就已经足够了。我说不行,除了了解佛教,你还要了解其它宗教,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的人文和科学知识,还有企业的管理文化。所以我看《基业常青》,看《卓越的领导人》,学习各种各样的管理科学。我们成立了读书会,读书会会推荐各种各样的书,这个月我们就在读《日本最优秀的企业》。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你的思想格局要远远超越行业的现状。我经常推荐大家看一本书《2050年》。50年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远大的视野,你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好今天的事情。你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你都不知道如何迈步。

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哪里去?

当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处于什么样状态的时候,就很难把握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去。企业也是一样的,不了解你的企业,就不知道企业所处的位置。不知道现在的位置,你就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的愿景。

而你想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企业的位置,你就必须站得更高,你必须看得更远。

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每天也只能睡一个床,不管你拥有多少的产业,每天也只能吃三餐饭。也有人即便只有一碗稀饭,一碟咸菜,也会就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能消费多少东西?这个理念明白之后,你就知道如何去定位自己的人生。

其实人都是被社会的价值观推动着走。打一个比方,这个世间就像一个大缸,有人拿着一根棍子不断往一个方向搅动,所有的水也都跟着向一个方向转动。如果哪一天我们从流俗的价值观当中跳出来,看看自己在什么位置,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就能了解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智慧。

水没有干涸,只是变成了云

接下来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如何在动中修禅。动中修禅就是让我们在行住坐卧、饮食起居、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把握禅定的状态。就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等一下回去睡觉,吃饭,禅定的清明和觉察力,都不会丢失。

我经常讲,来寺院不是为了烧香,或者念念经、拜拜佛,而是应该真正从自己的身心中体现出修行人的境界。修行的境界就是把自己不圆满的状态,不断修成圆满。

活在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能作为一个智者更不容易。在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欣赏到身边的野花,欣赏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每时每刻都能喜乐的接受万事万物存在的美,那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佛教有个很重要的观念,“慈悲”。很多人经常会把“慈悲”跟平常所说的“爱”联系在一起。当你仔细去品位这两个词的细微内涵的时候,会发现慈悲跟爱是不一样的。慈悲是一种很柔美的境界,是一种接纳和没有抗拒的心理活动。爱就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爱是自私的,隐含着占有的欲望。

所以我们要用慈悲的精神去修炼自己。“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除痛苦,如果我们处在慈悲的状态里面,就能把我们僵硬的心修变得柔软,就像水一样。我们把水装在瓶子里就像瓶子,装在杯子里就像杯子,放在坛子里,它就像坛子,如果我们的身心就像水一样的时候,它就具有慈悲真正的内涵。

水冷冻了就变成冰,烧开了就变成蒸汽,在天空中碰到冷空气就变成雨,再冷就变成雪花。在各种环境里面,水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态来适应。

观音菩萨是什么境界?寻声救苦,哪里有苦难他就会在哪里出现。所以中国人只要讲到观音菩萨,连三岁的小孩都认识。那是因为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我们内心深处烙下很深的烙印。

修行就要把自己修成观音菩萨的境界。你是一个农民,我会用农民的身份跟你交谈;你是一个老板,我就会用老板的身份跟你交谈;你是一个官员,我就用官员的身份跟你交谈。

不管人家碰到什么困难,你都能在他身边出现,都能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去考虑,自然而然的,你就能得到他的拥护,得到他的理解。观音菩萨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欢,就是因为他随顺众生,理解众生的慈悲之心。

慈悲就是不和任何东西抗争,只接受当下。能接受就能包容,能包容就会喜乐。

晚上睡不着觉,内心充满憎恨,生活当中找不到快乐,种种状态产生于哪里?就是产生于我们仇恨的心,抗拒的心,自私的心。当我们产生对抗,它就成为一个枷锁绑住我们的身心。如果打开枷锁,一切矛盾就会化成无形。

宗教千年长青的秘诀

有一个记者采访老干妈的老总。记者问他,你是如何把你的企业做得这么大的。他说:每一个员工来到这里,我都把他当作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我只不过是他们的母亲。你们有没有想到,当一个企业变成一个家庭,家庭的凝聚力是什么样的?不管你的孩子怎么不孝,不管你的孩子做了多少坏事情,那个母亲会不会把门关上不让他回家?绝对不会。

所以我们经常提出企业的四化,第一是家庭化,家庭的凝聚力;第二是学校化,学校的改变和提升;第三是军队化,就是让它跟军队一样,旗帜插到哪里,所有的人就不顾一切往哪里冲;第四个是宗教化。为什么要把企业要宗教化?

我问一下大家,哪一种组织存在于这个世间最长?就是宗教。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了解宗教的智慧,了解宗教为什么几千年来,不管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域,它都能生存下去。这是靠什么?你们如果要把企业做得很长久,就应该去研究宗教。

像伊斯兰教,每天固定时间要祷告。我一个朋友在科威特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开着开着,突然就把车停在马路旁边,把他扔在一旁,自己拿一块布往地上一铺就跪在那里做祷告。连开出租车的司机,都能为了信仰,而把生意扔在一边,你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寺院里,每天吃饭前都要唱供,要感谢创立佛教的教主;感谢国家给我们安定的局面;感谢工人给我们织布,让我们有衣服穿;感谢农民给我们种田,让我们有粮食吃;感谢环卫工人扫地,让我们有这么美好的环境;然后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感谢市长给我们支持;感谢朋友给我们友谊……就是这样,佛教会教导每一个佛教徒,都要学会感恩。

很多传统的寺院,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起来做早课。早晚课就像有的企业的晨会和夕会。寺院还有一套很强有力的制度:戒律。戒律规范到什么程度?你到别人家里去作客,该怎么坐,坐在哪里,喝什么茶,跟老师出去如何通行,你进一个门是踏左脚还是踏右脚,衣服要怎么穿,见到谁说什么话,对长辈你应该站什么位置等等,都有明文规定。我们不要认为戒律是约束我们的,实际上戒律就是为了保护道场的庄严,保护修行人的道业,保护佛教流传千年,不论世风扬鞭,仍然能够保有它独特的文化韵味。

我记得有篇文章讲到,中国人都想让自己达到君子的境界,但却不知道何谓君子,更不知道有什么道路可以遵循。但是佛教对修行要达成什么目的,应该应用什么办法,这些都很清楚。修行中,每一个境界,每一个果位,都有各种各样非常详细的阐述,所以说佛教的思想和教育体系是非常圆满的。

中国的儒家思想,描述“君子”的境界,只是泛泛的概念,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佛教之所以能几千年流传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它有一套很完善的章法制度。所以我们的企业,如果你能效法佛教经营的智慧,学习佛教怎样传播文化,怎样建立宗派的组织系统,怎样打造完善的修学制度,那么肯定能得到非一般的收获。

最后我想做个互动,大家手上有我们香海印刷的小册子。我们一起来念一下《日诵警策文》。

“我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赞美敌人,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来充实我的头脑。”

……

“我要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宽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每一个人与我相处都像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之中,这是爱的真谛,人格的升华。”

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把这十句话每天念一遍,并用这些精神来要求自己。如果你每天能坚持十分钟禅修,今后你的人生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你不断观照,不断觉醒,不断升华你自己内在的灵性。

2011/1/2讲于浙江诸暨名人会所

同类推荐
  • 佛国行者的故事

    佛国行者的故事

    本书广泛摘取了佛教经典中的一些故事,略作增删。其选材侧重于印度佛教经典故事,内容短小明快,通俗易懂,近乎寓言。
  • 洞见·无常与新生

    洞见·无常与新生

    幸福人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不是通过听讲习得的,却可以通过打开心量,专注当下,本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理解人生这些具体的实践来达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试一试,便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改变。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热门推荐
  • 修真少年混世界

    修真少年混世界

    【毒书慎点】正经简介?不存在的,单机小说怎么可能存在读者?告诉你,书名有毒,内容更有毒,角色名字都是非主流,性格也皮到不行。你喜欢看龙傲天吗?喜欢?抱歉我不是龙傲天;不喜欢?抱歉我这就是龙傲天。你喜欢看后宫吗?喜欢?抱歉我这是专一女主;不喜欢?抱歉我这是女配多多。你喜欢逻辑文吗?喜欢?抱歉我这很无脑;不喜欢?抱歉,你要明白大智若愚这一成语。怎么样?这个简介可以吧?你们被劝退了吧?有胆子别走,进来看看先!
  • 碎裂天宇

    碎裂天宇

    浩劫降临,人心惶恐,神秘上天即将降临而下,出手灭亡放逐之地之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在这大劫降临之时,一位从禁区末日峡谷之中走出的神秘少年开始了他踏上巅峰的路途!横扫四域!战龙谷!灭亡灵!踏碎天空!联合精灵!混乱一统!手握天下,征战上天,成就不朽传奇!
  • 妹夫王爷,别碰我【完结】

    妹夫王爷,别碰我【完结】

    她,本是心淡如水,妹妹大婚之夜,妹夫却摸进了她的闺房从此朝敛眸,夕承欢,过着双面的非人日子推荐好友的文:芊乔幽幽:《危险游戏:撒旦的傀儡新娘》http://m.wkkk.net/a/240355/
  • 霁后贻马十二巽

    霁后贻马十二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拉池县丞志

    拉池县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商场女王

    重生商场女王

    被男朋友和闺蜜一起谋划我家的财产,对我赶尽杀绝
  • 坚硬的夏麦

    坚硬的夏麦

    张学东,1972年生。作家,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宁夏银川。迄今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跪乳时期的羊》及长篇小说《西北往事》《妙音鸟》等。被评论界称作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曾获《中国作家》杂志及第八届《上海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奖项。其中,短篇小说《送一个人上路》登2003年度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并获宁夏第七次文艺评奖小说首奖。短篇小说《获奖照片》入围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超低空滑翔》被列入2005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暑期到来的时候陆小北做了一件蠢事。
  • 神医大小姐:摄政王,专属宠

    神医大小姐:摄政王,专属宠

    穆紫扶,华夏医学世家的继承人,享誉全球的天才药师。一朝重生成天启大陆穆家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废柴大小姐。当天才药师成为了废柴小姐,那些处心积虑暗算我者,我必百倍奉还。只是…那个谁,不要老往我的被窝钻好伐。某王:“爱妃本王今日甚是疲倦需要王妃爱的滋补。”看着往自己身上爬的某人,穆紫扶无语的翻白眼,表示早已对某人免疫了。(作者改文狂魔,欢迎吐槽!)
  • 万灵千域

    万灵千域

    灵气是这片大陆的核心,真灵是众生修炼的本源,灵域是万灵无上的境界,为生存救乱世之灾,为三劫再坠凡世之间,在灵域,为灵源,巅峰对决,只为万物生灵,再入无上灵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