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8000000004

第4章 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

(2)促进投资达成。这主要体现在直接促进投资和间接促进投资两个方面。直接促进投资方面,会展业为投资提供产品、技术展示和投洽方面的交流,通过在会展现场的展示、考察和比较,使投资方达成投资意向,现场或随后签订投资协议。间接促进投资方面,会展通过全面展示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参与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创新文化,在理念、标准、技术、经营、品牌、资本、渠道、人才等方面,为城市发展积聚实力;改进政府工作,根据会展活动的需要,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展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地缩短举办地与外界的距离,扩大与国外的交流合作领域;影响社会风气,使举办地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并热情服务于国内外的宾客,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如2010年5月举办的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共签约投资项目258个,项目总投资40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72.75亿元),较上届增加91%,利用境内外资金1609.26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再创新高。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签约项目中外资项目44个,拟引进外资107亿美元;市外境内项目102个,拟引进资金620.65亿元人民币;市内项目112个,利用资金近259亿元人民币。从项目行业分布来看,签约项目中农业项目28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11%,利用资金84亿元人民币;工业及建筑业项目158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1%,利用资金117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项目7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28%,利用资金354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9个,占外资项目数的六成以上。不仅如此,进场参加对接洽谈的企业达2860家,达成采购合作意向980对,意向金额共计5.6亿美元,分别较上届增加64.8%、14.9%、16.5%。参加采购对接的既有惠普、富士康、华硕等全球IT巨头,也有国内外中小企业,采购成效显著。

(3)促进出口。会展业促进出口的途径也可以划分为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两个方面。直接促进出口方面,展会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可能引起国(境)外客商的注意,在展会上即下订单,甚至建立起长期的出口合作关系。间接促进出口方面,展会上展示的新产品、先进技术、高端设备、行业标准会对国内制造商产生影响,有得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而带来出口;通过展会的平台,让国外客商直接、集中了解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或某区域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建立总体上的良好印象,为今后的出口合作打下基础。

如2009年第五届中国哈尔滨对俄出口商品展览会,签订经贸合同5100万美元;2010第二届新疆伊宁中亚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实现外贸成交签约总额1.079亿美元,实现内联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人民币;2010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签订出口订单12个,签约金额18.9亿元人民币;第六届德雷斯中国(深圳)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仅深圳市神达太阳能企业就获得了5600多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对于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和说明,但体现“创新理论”和服务于“三驾马车”,无疑使会展业这一实务性行业实现了与经典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接轨。

(三)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

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是指地方政府、会展行业协会及会展主办方等会展经济主体通过相互协商,在区域会展活动的整体发展战略、各区域会展项目安排、各区域会展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等方面相互协调,以减少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促进区域会展业整合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会展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一般而言,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1)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会展业通过合理的区域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资本跨区域进行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组建集团公司、参股和控股等产权交易活动,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及地区间不断整合。这有助于推动跨区域产权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充分发挥各区域经济优势。

(2)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合作发展。通过关联效应,区域会展业在组织形式上把区域间的相关产业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密切联系的会展产业链,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比较优势,从而进行产业优势互补,提高各产业竞争力和效益。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是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提升相关辅助产业,并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坚强后盾,来实现区域内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

由于会展活动举办地一般选择在制造商聚集地,所以会展经济对举办地优势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同时,会展活动的举办,将推动举办地交通运输、通信、宾馆酒店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旅游、咨询、广告等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共同发展。

(3)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会自发地形成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其强大的集聚效应,即大量相关产业集中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在会展产业链中,大量企业集中于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既要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会自发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合作竞争机制。集群中的企业相互促进、集体行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1)结合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区域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制定的针对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南。要实现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为蓝本,制定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实施和完善区域会展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

(2)破除行政区划界限,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要实现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进而推进大区域会展经济整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不同城市间会展经济联动发展,优化会展资源配置。

破除行政区划界限,主动加强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调沟通,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基础。要想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必须强化会展经济区意识,统一布局和建设跨区域的大型会展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形成会展业协调发展规划,加强区域会展资源整合力度和协同发展能力,推动区域会展业共赢共生。

(3)发展跨区域会展市场,促进区域会展经济合作发展。要实现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跨区域会展市场。

跨区域会展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区域间会展项目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区域会展业整体竞争力,更有利于区域会展信息交流与沟通。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包括跨区域大市场、省级区域市场、地区级区域市场等在内的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的区域性会展市场,最终构成完整的跨区域会展市场体系,促进区域间会展业相互依赖、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

(4)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引导作用。会展行业协会是以会展业的经营企业、会展场馆管理企业、会展服务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行业中介组织,其对区域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实现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应该积极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引导作用,并积极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行业中介组织作用,配合政府加强对会展行业的协调。同时,通过对区域会展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加强会展行业自身建设,健全会展行业内部管理制度,并注重与跨区域会展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

3.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1)聚集跨区域流动资源。会展业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高度的聚集性。会展活动举办地是区域人口、经济、信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且集中程度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提高。会展活动举办地一般集中了该区域大部分物资、生产及公共基础设施,是第二、三产业活动的聚集区。

会展业成为区域经济的聚集中心的根本原因在于,会展活动的举办地多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聚集效应。中心城市一般交通便利、生活环境条件优越,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一般布局于中心城市的优势区位,因而吸引着许多经济活动向会展设施周边集中。市场经济活动的聚集,容易形成以会展活动所在地为中心的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在会展活动举办地,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部门彼此互为市场,相互提供产品与服务,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与协作性,专业化协作是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会展业的分工效益是集聚效益的一种具体体现。

会展业聚集功能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要素运行方式上,区域经济运行的基础是要素运动。要素运动主要包括要素聚集、要素组合及要素增长三种类型。区域间要素的有序聚集,既为扩大区域经济的活动空间提供了可能,也为提高区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经济利益刺激是促进要素聚集的主要动因,而要素的集聚为区域经济要素的组合提供了可能,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要素增长是要素聚集和组合的目标,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会展业聚集跨区域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集外来劳动力。劳动力集聚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受区域间劳动者预期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差异的影响。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建立起了不同地区间的相互联系。会展业一方面通过大型招聘展会的形式聚集外来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吸引着求职者进入会展行业发展,从而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媒介。

二是聚集外来资本。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追逐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和分散风险。资本聚集的首要条件是流动,而流动的渠道逐步倾向于会展活动。资本的流动可冲破区域间金融市场的界限,以便在跨区域市场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集聚可促进资本集聚区域资源和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资本集聚区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助推关联产业加速发展。会展业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会展业的发展为区域餐饮、住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会展活动期间,大量参展商和参展观众的涌入,对餐饮、住宿行业形成巨大的需求。同时,因为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活动的进行而形成的旅游潮,已经在各区域会展城市出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具有客户消费高、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赢利性好及行业带动性强等特点,使区域会展城市逐步形成了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其次,会展业的发展将加速区域物流活动。会展活动期间,特别是展览活动期间,展会举办地将汇集大量的参展商品,由此导致会展区域出现频繁而大量的物流活动需求。会展活动前后参展商品的运输、包装、储存、搬运,会展活动期间向参展商和参展观众分发的食品等,以及其他与会展活动相配套的设施,都会增加会展区域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货物运输服务而言,参展商品及会展配套设施对物流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物流活动组织者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满足会展活动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因此,会展业的发展将加速会展举办地的物流业发展。

会展业的扩散效应一般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无形扩散,如信息、服务、知识等的扩散;二是有形扩散,技术、人才、资金、生产设备、商品供给等的区域转移都属于有形扩散。上述两种扩散形式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在会展扩散效应的作用下,会展活动举办地与周围地区相互融合,并形成有机的经济网络体系,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并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3)协调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容易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而产生矛盾和摩擦。会展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首先,会展活动可以协调区域内外的消费需求。市场需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引导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会展业作为商品流动渠道之一,为区域内外商品流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现实需求,也有利于推广潜在需求商品,以实现厂商和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会展活动可以协调区域内外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投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通过会展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状况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借助会展活动平台,经济发达地区可考虑投资欠发达地区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产业,进而弥补自身有效需求不足的境况;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会展活动进行招商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再次,会展活动可以协调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例如土地、技术等。会展活动是沟通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要素水平的良好平台,多种多样的会展活动能展示出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生产要素水平,从而为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流动提供潜在信息,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互补和优化配置。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中国经济猜想

    中国经济猜想

    不管是以此前的政治格局来划分,还是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来划分,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构成了世界上一极,十数亿人创造力的爆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没有人敢于忽视这种结果,也没有人敢于无视由此而引领的未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变革是一场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由数方力量同时下场参与的大博弈,由此必然存在着它的残酷性与天然的不公平性,也许只有对过去做出充分解读,我们才可能透过重重迷雾,猜想出未来深处内存在着的各种可能。
  • 城镇化转型

    城镇化转型

    在推进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融资方式面临挑战,如何进行投融资创新与改革,既能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又能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值得深入探讨。《城镇化转型:融资创新与改革》一书,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差异,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与挑战出发,对城镇化融资的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城镇化融资的历史、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勾勒了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基本框架,并详解了这一框架所需要的财税、土地和金融改革。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热门推荐
  • 星际教官

    星际教官

    无论是星球君王,还是联盟将军,见到凌剑都得立正敬礼,喊一声“教官好!”凌剑:“不必客气,256192263是我的群号,有空的时候可以来撩一下。”
  • 山海经密码(全集)

    山海经密码(全集)

    4000年前,一个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独自游荡在如今已是繁华都市的大荒原上,本是商王朝的王孙,王位继承人,此时却是一个逃出王宫的叛逆少年。在他身后,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王朝正在交替,夏王朝和商王朝之间,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 本书将带您重返远古战场,和那些古老的英雄一起,游历《山海经》中的蛮荒世界,您将遇到后羿的子孙、祝融的后代、看到女娲补天缺掉的那块巨石、您将经过怪兽横行的雷泽、战火纷飞的巴国,直至遭遇中华文明蒙昧时代最原始、最神秘的信仰。 本书依据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山海经》写成,再现上古时代的地理及人文风俗。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些,全拜秦始皇所赐:《山海经》秦始皇焚书时,唯一看了舍不得烧的书。
  • 武者世界

    武者世界

    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武者能称霸江湖!而他,就是那个传奇!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用轻松易懂的写法,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历史。六道轮回是否存在?罗汉和菩萨谁的级别更高?坏人到庙里捐钱能否获得福报?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所有和佛学相关的疑问,这里都有解答。所有对佛教模糊的概念,这里都会进行清晰地分辨。对佛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地看懂。
  • 法胜阿毗昙心论

    法胜阿毗昙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卡在手

    一卡在手

    各位亲爱的对手,上辈子我用努力和天赋战胜了你们,我知道占尽先机的你们让我一路逆袭,心中肯定非常不爽,我保证这辈子再也不会了!这辈子我决定换一个姿势,全程躺赢你们!
  • Seeing Things

    Seeing Things

    This collection of Seamus Heaney's work, especially in the vivid and surprising twelve-line poems entitled "e;Squarings"e;, shows he is ready to re-imagine experience and "e;to credit marvels"e;. The title poem, "e;Seeing Things"e;, is typical of the whole book. It begins with memories of an actual event, then moves towards the visionary while never relinquishing its feel for the textures and sensations of the world. Translations of Virgil and Homer provide a prelude and a coda where motifs implicit in the earlier lyrics are given direct expression in extended narratives. Journeys to underworlds and otherworlds correspond to the journeys made by poetic language itself. From the author of "e;The Haw Lantern"e;, "e;Wintering Out"e;, "e;Station Island"e; and "e;North"e;.
  • 海天诗话

    海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

    一股狰狞的血腥味弥漫开来。木子萌摸了摸口袋,想要掏出什么东西来,却听到门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整个屋子都开始摇晃起来了,这一回,连侯家明都感觉到了。剧痛从木子萌身体深处的裂缝中迸出来,还有心中那种嘈杂不堪的感觉,一起往上升腾。侯家明回过神来,一下子就蹿进了她家的储藏室。储藏室的折叠门关上了,但没能关得很严实。那扇门,早在周文纬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坏了,周文纬修了两次都没能修好。木子萌走过去,把折叠门使劲一拉,“啪嗒”一声,门居然奇迹般地关紧了。原来,之前只是松了一枚螺丝,关门的时候,一直没能卡到正确的位置上去。很多事情,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就像李厚燊与侯家明,分别是独立个体的他们和牵扯上关系的他们,中间隔了多少故事啊!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