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500000014

第14章 王国维(中国·清末民初) (1)

传略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国学大师,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1898年,二十二岁的王国维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王国维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不尽的思索——王国维投湖之谜关于王国维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两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王国维死后,家人在他遗物中发现了他死前一日所写的遗书。遗书开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十六字,成为70多年来其自沉之因久说纷纭,又难以确论的“谜面”。

对王国维死因,其亲属自始至终讳莫如深。而后世臆测大致又分几种:

“殉清”说

王国维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直入“南书房”——有此思想基础和遗老心态,逢“覆巢”之将再,以自杀而“完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比之,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可见也为此论。

“逼债”说

当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得抵王国维欠他债务,致使王无法向绍英交待,遂愧而觅死。当时报纸还传,王曾与罗合作做生意亏本,欠罗巨债。罗在女婿(王长子潜明)死后,与王已生隙,罗令女居己家为夫守节,逼王每年供其生活费2000元。王国维一介书生,债务在身,羞愤交集,便萌生短见。此说经郭沫若先生笔播,几成定论。但从王遗书对后事的安排看和事后其他一些证据表明,王国维生前并无重债足以致其自尽。

“惊惧”说

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而冯、阎两军易帜,京师震动。有人认为,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又王视脑后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与其被辱,莫若自我了断。但这种说当时即多有人鄙而不取,以为不合王国维立身处世方式。

“谏阻”说

认为王国维投湖与屈原投江相类,是以“尸谏”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主意,有东渡日本避难打算,并认为王、罗两人最后决裂的原因也缘于此因。

“文化殉节”说

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相通、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陈寅恪的诠释在同类者中立即得到共鸣,并在文化界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王国维之死,“文化殉节”说影响最大,但似乎应不足以诠释王国维,他在学术鼎盛之年以这样一种方式给自己的文化生命画上了句号,留经后人的是无尽的思索。

遗书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藳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犇葬,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遗书被发现是在其逝后的第二天(6月3日)下午4时。当时“天气渐热,阴云四布,雷声频作”,学生们齐候遗体旁已3个小时,检查官才到。遗书发现于内衣袋中,外有封,上书“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王贞明为王国维三子,是当时在京最年长的儿子。函封今已不知何往,只有遗书保留下来,并被裱入一个四开对折纸版内。另有两个相同纸版,一个裱有罗振玉(王的朋友兼姻亲)的题款:海宁王忠悫公遗墨,后公完大节后逾月/上虞罗振玉署,并钤“罗印振玉”方章;另一为白折。

当初罗振玉闻知王国维死讯后,曾向清末帝溥仪送上伪造的王国维遗折,赚来“忠悫公”的谥封。可能罗振玉上“遗折”时不知还有遗书,因为曾有记载说,后来又发现了亲笔遗书,“一时传为笑谈”。

追怀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碑铭云: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书王国维挽联:

十七年家国久魂消,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王国维自沉一周年时,吴宓写了八首《落花诗》,诗前有序:

古今人所为落花诗,盖皆感伤身世。其所怀抱之理想,爱好之事物,以时衰俗变,悉为潮流卷荡以去,不可复观。乃假春残花落,致其依恋之情。近读王静安先生临殁书扇诗,由是兴感,遂以成咏,亦自道其志也。

吴宓还写了《六月二日作落花诗成复赋此律时为王静安先生投身昆明湖一周年之期》,以寄哀思:

心事落花寄,谁能识此情。非关思绮靡,终是意凄清。叹风嗟尼父,投湘吊屈平。滔滔流世运,凄断杜鹃声。

1929年,吴宓又写了《王静安先生逝世二周年》诗:

悼公咏落花,倏忽一年事。大化常迁流,夏去春又至。长眠得所乐,世渐忘公志。新会人中杰,袖手随公去。哀时泪纷纷,地下可相值……

(14)成就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王国维与罗雪堂、董彦堂、郭鼎堂并称为“甲骨学四堂”。他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评誉“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嵬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

——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鲁迅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

(家世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同类推荐
  • 王火文集·第八卷:失去了的黄金时代 风云花絮 启示录

    王火文集·第八卷:失去了的黄金时代 风云花絮 启示录

    《王火文集·第八卷》包括“失去了的黄金时代金陵童话”“抗战!无法忘却的记忆”“风云花絮”“启示录”四部分。讲述了王火对童年的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所见所闻,以及“文革”中的经历与感悟,等等。展现了个人的命运同整个时代及国家民族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反省着历史、过去,展现着新的希望。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收入“青春短得不能再穿了”、“1977年的青春”、“为小品默哀”、“崔永元也不过如此”、“周扒皮的老婆变成雪”等文章。
  •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强缠宝贝前妻

    强缠宝贝前妻

    林焱说结婚,李雨薇没问他原因,于是,婚结了。林焱说离婚,李雨薇问他,“想好了,是吗?”林焱说:“嗯!”于是,婚离了!==林焱和李雨薇的婚姻,没有谁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反正就那么凑在一起,一凑就凑了七年。原本李雨薇想着,七年复七年,就那么着吧,一辈子也就那么长,可是天不遂人愿,李羽西回来了。李羽西是谁,她可是林焱唯一爱过的女人,所以她李雨薇能说什么,退位让贤呗!【片段】李雨薇望着从楼梯上一阶一阶滚下去的白色身影,吓傻了。林焱却在这个时候一把排开挡在前面的她,将楼下浑身是血的女人抱在怀里,“李雨薇,你真可以,西子姐怎么着你了,你又犯什么毛病!”“李雨薇,你最好祈祷西子姐和她肚子里的宝宝平安,不然我看你要如何处理。。”男人走后,他的妈妈将李雨薇一双冰冷的手放在手心,声音细细柔柔:“微微,你没错,你只要记得这个就好!”李雨薇望着她,为什么,为什么要抓着她的手把那女人推下楼?【片段】机场,男人和女人四目相对,良久,女人转身,男人又忽然伸手拉住她。女人回头,就见素来横着走的男人红着眼圈,欲言又止。纤细的手指抬起描摹他的眉眼,自己的眼泪却猝不及防,颗颗跌落。四年后,同样的机场,闻讯而来的男人风一样拥住刚才下机女人。“坏人,不许欺负我妈咪!”突然,一个小萝卜头挡在女人前面,小战士一样仰着头瞪男人。男人俯身与小萝卜头平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也该这么大了。可是,左看右看,这奶娃娃为何跟那个应该扔到地狱的男人长的一模一样?!【片段】林焱,嬉皮笑脸蹭李雨薇胳膊顺带抱大腿:“媳妇儿,我好像木家可归了,你行行好收留我吧!”李雨薇,抱胸居高斜睨状顺带踹某人小腿似笑非笑:“嘿嘿,谢谢无偿提供娱乐版最新头条!”明明是一奸商,三天两头蹦跶到娱乐版头条,逗不逗!林焱脑门瞬间滑下数条黑线,“老婆我错了,人老祖宗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前都是我错了,我改还不行么?”李雨薇心想,一巴掌下去再给颗甜枣?我也改了!*==好吧,以下才是最重要滴==*这个是两口子的婚姻涅槃史,喜欢收藏、留言,火火感谢之!对了,旧文推荐1.【二婚缠绵:老婆是个宝】2.青春校园--淼淼
  • 摘星

    摘星

    韩绮偶然得到了一面镜子,镜子那头是一万年前的世界。于是韩绮通过那镜子认识了师门所供奉的远古真神。最大的问题是,那位真神那会儿还是个好奇宝宝天真无邪正直好少年。
  • 支诺皋上

    支诺皋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九歌

    盛世九歌

    失去记忆的梵呗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宫墙之外的乱坟岗上,匆忙逃离,与被世人称为废物的秦国君王相识,结为同伴,企图反抗被人掌控的命运。这个世界是陌生的,自己也是陌生的。慢慢苏醒的记忆,慢慢触碰到的真相。自己到底身负怎样的秘密与使命?那些血与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爱与恨,消散在战火灰烬中。盛世山河,九歌齐奏。从此与你,一生纠葛。
  • 时空世界维护者

    时空世界维护者

    飞凡作为一名时空世界维护者,忙于拯救各类文明世界。却意外拥有了成神的机遇。在其他神的帮助下。又一位强大的神诞生了
  •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西界雪

    西界雪

    林宇的父母在一场“意外”中不幸殒命,三口之家家破人亡。身心受重伤的林宇被富豪郑泽世收养,打算利用郑家的势力报仇,他与郑家小姐诗诗一见钟情。晚宴,舞会,学校,一系列风波中,林宇和仇人的儿子郑查理缠斗不休,最终在西界湖底抓住郑查理贩毒把柄,欲置郑查理于死地。谁知郑查理挟持诗诗并将其强奸,诗诗当场自尽而死,林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手刃郑查理,亡命天涯十年。诗诗与生俱来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还没有完成,纵使被强奸,她也不得不苟活于世,所以假死断绝林宇牵挂,让林宇逃亡,自己离开伤心地。被强奸的她生下一个女儿,十年之中,她卖淫苟活,养活孩子。十年后,林宇海外归来,在风雪中妓女街的路灯下和诗诗重逢,痛苦不已……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