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6400000004

第4章 当代民主之危机(2)

民主衰落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中产阶级的衰落。中产阶级可以说是当代大众民主的主要力量。美国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有句名言:“没有资产阶级,便没有民主。”那是指早期精英民主时代。对当代的大众民主,人们可以说:“没有中产阶级,便没有民主。”很多学者,包括亨廷顿和利普赛特(Seymour Martin Lipset)等,都把民主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中最渴望自由、并且也有能力去追求自由的阶层。但现在的情况与这些学者的期望刚好相反,中产阶级似乎不再渴望和追求自由了。当然,在这种现象背后,人们需要提出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西方的中产阶级到哪里去了?

不过,民主与政治参与之间始终是有矛盾的。民主需要政治参与,也就是说民主需要民众一定程度的政治热情;没有热情,表明没有政治参与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冷漠是民主的敌人。不过,如果政治参与过度,民主又会发生危机。西方社会在20世纪六七年代所经历的民主危机,就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参与危机。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政治,就会使得民主制度负担过重。

但是,光强调西方民众的政治冷漠远远不够。政治冷漠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实际上,在政治冷漠的同时,西方民主也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激进化,那就是“街头斗争”。民众选择街头斗争这种形式,而非正常的、制度化的途径(如参加选举),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民众不再相信这些既定的制度参与途径,仍然有能力解决民主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他们要另辟蹊径。虽然历史地看,街头斗争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参与形式。

非西方民主的危机:劣质化

在非西方社会,民主的情况更为糟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民主要么已经失去其进步的动力,要么沦落为政客操纵的民粹主义。在埃及,伊斯兰主义运动在推翻旧政权之后,便挟持了民主,试图重新把国家转型为宗教政治。在泰国,民主不仅没有使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更加融合,相反,正在有效地分化着社会,使得国家经常处于无政府状态。在俄罗斯,尽管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多党制、选举等西方界定为民主的东西,但实际的人权状况一定程度上在恶化。在乌克兰,民主只是腐败的寡头政治的轮流执政,与民众没有多少关系;分裂的政治力量更导致国家面临外力的干预,陷入分裂的危机。

可以说,在非西方,很难找到几个运作良好的民主国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民主还继续在扩张,或者说民主仍然是非西方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或价值,从而出现了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泛民主主义。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在进行政治建设或改革时,会缺失“民主”这个概念,大家都认为需要民主,也相信自己在追求民主。但另一方面,伴随着民主快速扩散的,是民主的“劣质化”,所有这些社会只有西方式民主的表象,而没有西方式民主的实质。不过,人们应当意识到,民主的回撤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民主无论在西方内部的扩散,还是从西方向非西方的扩散,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亨廷顿在讨论“民主的第三波”时,已经讨论到民主的“倒退”问题。所有客观的学者,从来不认为民主扩散具有必然性。在讨论民主时,很多学者都会讨论到民主的“倒退”问题。只有那些从意识形态出发的学者和政治人物,才相信民主的必然性。民主的“倒退”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根据亨廷顿的看法,近代民主从开始到20世纪末已经经历了三波。所谓的三“波”,带有一种大海潮汐的意味:浪潮来的时候,许多国家纷纷建立民主政治;潮退的时候,有些国家又回复到专制的状态。根据亨廷顿的说法,第一波民主浪潮发生在19世纪早期,主要是民主在西方文化圈的扩张,其标志是普选权扩展到了白人男性。在其顶峰期,产生了29个民主国家。直到192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上台,第一波民主出现倒退,低潮的时候只剩下12个民主国家。第二波民主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民主也随之扩张。到1962年达到高潮,当时有36个国家被视为民主国家。但第二波民主也同样出现回潮,在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民主国家减少到30个。

当然,人们对这两波民主浪潮所产生的民主国家的统计数字,也具有很大的争议。白人男性的普选权,在很长历史时期里是有各种财产限制的,而女性和少数族群的投票权,更没有考虑进去。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民主国家的数量就要大打折扣。例如,瑞典一直被视为第一波民主化的国家,但该国直到1971年才把普选权给予女性。实际上,前面两波所产生的民主政权,是人们一般所说的精英民主,而非今天所看到的“一人一票”的大众民主。

第三波民主化始于1974年葡萄牙的内部变革,类似的政治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扩展到拉丁美洲,在1986年至1988年间扩展到亚洲(如菲律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然后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的东欧国家。从数量上看,这一波成就最大,在此之后,有100多个国家被视为民主国家。不难看到,第三波的民主大都发生于非西方国家。根据亨廷顿的理论,人们可以把现在的民主危机视为民主的“倒退期”。

民主面临的五大威胁

不管怎样,今天的民主政治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这些威胁导致了“民主的倒退”。西方的一些主流学者指出了如下几个主要威胁。

第一个威胁来自非西方世界的“竞争性权威主义”和“模拟民主”(imitation democracy),也就是说,非西方社会的新兴民主中,“非自由主义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越来越多,威胁着西方真正的民主。在这些“非自由主义民主”中,很多国家使用民主的制度和话语,来维持实际上的统治者个人或者统治集团的权力。

第二,西方民主更面临来自权威主义的政治威胁。其中,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形成是有力挑战。从历史上看,民主是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民主社会一般也是富裕社会。这里隐含的逻辑就是,“要富裕,找民主”。但中国的实践则很不一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即使不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同样可以致富,并且以更快的速度致富。中国模式可以表述为“市场经济+权威主义政治”。这种模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仍然处于贫穷状态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之于西方民主的威胁在于,中国模式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民主的另一种选择。

第三个威胁来自西方国家本身,也就是原来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的衰落。主要在于,支撑西方传统民主的基础,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前文所讨论的中产阶级的衰落就是一个主要因素。

第四个威胁来自西方国家无力把其价值观和其外交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指的是民主扩散过程的政治动力危机。民主从西方向非西方扩散,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人为推动的过程,其中西方政府的推动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很长历史时间里,西方各国总是能够把其民主价值和其外交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冷战期间和之后,或者说苏东共产主义政权解体之前和之后,尽管这种结合并不总是成功的。

实际上,西方民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苏联存在的时代,西方视共产主义制度为大敌,西方文明圈里的国家能够团结起来,聚焦于其民主价值,使用各种方式来扩散民主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民主之所以能够迅速在非西方世界扩散,同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优势分不开。但今天,西方已经对价值外交力不从心了。例如,一直致力于推动西方民主全球化的美国,现在也变得更加“内向型”了。美国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不仅是为了反恐,也是为了推行民主,而现在,尽管这两个国家的民主没有一线巩固的希望,但美国由于国力的衰退,努力想从这两个国家撤出。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不愿意有力干预叙利亚,对乌克兰局势也一筹莫展。一旦西方民主的“输出国”缺少输出能力,不仅输出过程没有了动力,连现存的非西方民主也会出现问题。

民主的第五个威胁来自对民主的简化。无论是西方内部还是非西方国家,民主越来越简化为单一的选举。选举本来只是民主的一个部分,民主还有比选举更重要的要素,如道德价值、文化传统、精英共识等。但现在的民主过分强调选举,忽视了民主的其他价值观和法治。“没有选举,便没有民主”,这是西方的信念,因此西方不仅自己注重选举,而且还大力在非西方国家推行选举,似乎一旦有了选举,这个国家就可被视为是民主的。同样,这也是非西方社会的信念。非西方世界的民主争取者,无一不把选举作为目标。正是这种简约,使得民主失去了其传统的核心价值,成为政治人物获取权力的唯一工具。

当然,对民主构成威胁的远远不止这些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大多数西方学者所认可的。不难发现,不管什么样的因素,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即西方民主内部的问题、非西方民主所面临的问题和民主从西方向非西方传播与扩散过程的问题。对西方学者对当代民主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非西方世界的民主所做的分析,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和评估,但如果从这三个层面来讨论民主问题,的确可以促进和深化我们对21世纪民主所面临的挑战的认识。

2014年4月30日

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讨论当代民主危机时,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两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第一个是针对西方民主的,即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民主的危机,到底是因为西方民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还是由目前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缺陷所致?第二个问题是针对非西方国家的民主的,即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倒退并且转向权威主义,到底是因为这些国家希望权威主义的统治,还是由于这些国家的民众对现存的“半民主”状况不满?

这两个问题对人们分析当代民主问题具有指引作用,即引导人们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人们不难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再来深入讨论至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民主发生在西方和非西方,并不是说西方和非西方民主所指的不是同一个东西,但民主在西方和非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否不同?民主是从西方扩散到非西方的,至少两者的民主处于不同的阶段。

第二,西方把自己的民主视为自由民主,但这种民主并非从来就是这样的。即使在西方,民主也具有历史性,传统的民主制度和现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模式很不相同。所以,如果民主具有阶段性特征,它就必须是变化的。

第三,在发展中国家,民主经常出现“倒退”,即退回到原先的权威主义体系。也就是说,非西方的民主往往呈现出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的根源是什么?是民主形式出现了问题,还是那里的社会出现了问题?

第四,发展中社会民主的倒退,或许是因为人民对民主政府的不作为感到不满意,或者是对现存的“半民主”状态不满意,这种现象在发展中社会非常普遍。很多人对民主现状不满意,希望现在的“半民主”状态演变成为西方式的“全民主”状态。很少有人会说民主形式有问题是因为民主程度不足。这里又可以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发展中社会的民主,往往是“半民主”而非“全民主”?为什么“半民主”状态很难转型到“全民主”状态?这种转型的困难到底是因为制度设计、政治精英等人为的因素,还是因为其他的客观因素?

西方:全球化时代的民粹主义困境

首先,民主是具有历史性的。人们把西方民主称为自由民主模式,但这一民主模式产生的时间并不很长。现在,很多西方学者和政治人物把非西方民主统称为“非自由民主”、“竞争性权威主义”和“模仿民主”等等,但实际上,西方民主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也都是“非自由民主”。民主制度的核心——普选权——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真正得以实现。之前,西方各国对选举权有诸多的限制,如财产、性别、种族等。美国被视为民主的典范,但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保留着奴隶制度,直到林肯当总统时才被废除。

同类推荐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作为美国最大的执法调查机构之一,“FBI”这个名号向来很拉风,FBI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不仅负责打击国内的犯罪,打击恐怖主义,还配合CIA完成情报、反情报工作。司法部长是FBI局长的顶头上司,FBI局长却更像是美国总统的超级警察。本书将为您解密FBI的前世今生。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热门推荐
  • 萌萌王子:恶魔王子饲养法则

    萌萌王子:恶魔王子饲养法则

    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表白,却被横空飞来的一只大帅哥打乱,她承认,这货长得又帅又迷人,只不过这性格也太渣了点吧!不道歉不说,还占着她的家不走,要她做女佣。说什么我是高于你们平民社会存在阶层的王。你一个平民,也配和我交朋友?笨女佣,请尊敬地叫本殿下主人!靠,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呀,她戚果儿就不信摆平不了他了,恶魔,过招吧!
  • 午安,法国香颂

    午安,法国香颂

    爱上法国。爱和喜欢是同义词么?不过,爱一朵花就为它浇水,喜欢一朵花就把她摘下来。喜欢和讨厌是反义词么?喜欢一朵花就把它摘下来,讨厌一朵花也会把它摘下来。从懂得爱为何物开始,童香颂一生爱过一个男人,她的养父,童奕磊。她爱他,整日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催着父亲为她找个养母。却又对这个女人不满意,那个女人不待见。她爱他,可以省吃俭用,勤俭兼职,只为了能买一块几十万的手表。却又不许他带在手上,说那个是纪念品,只能用来珍藏。童香颂一生喜欢过一个男人,她的法国房东,武安。她喜欢他,所以告诉他,他的中文名字不叫午安,而是武安。她喜欢他,所以总把他当哥儿们一样看待,同吃同住,同一个女朋友。她喜欢他,所以总在醉酒后,叫他爸爸,然后又叫他磊。童香颂一生讨厌过一个男人,还是她的法国房东,武安。她讨厌他,总把要娶她做老婆的话贯彻执行。她讨厌他,总在自己把他当做替身的时候坚定不移,却透出忧伤。她讨厌他,总像自己一样明明伤痛却硬要挂上笑容。
  • 温柔娇妻来点名

    温柔娇妻来点名

    谁会在结婚后还不知道老公的家世背景?偏偏这么离谱的事情就发生在她身上!原本幸福的婚姻生活,因为他父亲重病而生变,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亲亲老公探亲回来。她没耐性等下去,干脆收拾行囊万里寻夫去……财大势大的夫家一再让她吃闭门羹,摆明了不承认她这个“不告而娶”的媳妇,好不容易偷渡成功,却被他们一家子人搞胡涂。父子感情比起陌生人还要冷淡不说,他见父亲心脏病发竟然无动于衷的转身离去。天啊!她该不会是嫁了个冷血丈夫吧……
  • 王者时刻

    王者时刻

    才华横溢的前KPL职业选手何良,拥有一段令人失望的职业生涯,最终黯然退役。一直在其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弟弟何遇不忿哥哥职业生涯期间的遭遇,决心重走哥哥的职业路。观看过无数王者荣耀职业比赛拥有高端意识的他从未亲手接触过游戏,就这样毅然冲向了属于他的王者时刻。
  • 好女人会说话

    好女人会说话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见,说出一句恰如其分的话能起多么大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而言,说话是你的风度、气质和优雅的一种重要表现。女人会说话,掌握语气表达技巧,善于沟通,会让她在恋爱中如鱼得水,在工作中建立融洽的关系,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增添魅力、入缘与亲和力。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她的口才、语气、表情、姿态等都会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她会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和亮点。可以说,女人的温柔、善良、睿智、才情,都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
  • 都市之神道至尊

    都市之神道至尊

    “天道,成真神要无欲无求?失去感情?不能锦衣玉食,怀抱美人?”“那这真神…我不做了!”重生一世,只有一愿。立神国,夺天道,创立由我意志主宰的天道地府轮回!凡人躬身,鬼神朝拜,神国宫殿亿万,美味佳肴满桌,美酒佳人卧怀。神道无敌,我为至尊!
  • 却是南中春色别

    却是南中春色别

    她本是南海默默无闻的小海蚌,一朝“狗屎运”捡了个救命恩人的便宜修炼成妖,可被救之人却忙着报另外一个救命恩人的恩。于是乎,她这个救命恩人反倒为了他抱得美人归劳苦奔波。她毁人姻缘,强抢别人的新郎,哀叹世道不公,妖君不仁。她一只弱到尘埃里的小妖精,这样玩弄一个高高在上的仙君,如何是好,小命不保啊!可是,她破坏了高冷仙君的姻缘,他却偏偏不与计较,如此这般,很是奇妙呐…
  • 那些年被妖王追的日子

    那些年被妖王追的日子

    凡医医人,鬼医医鬼,妖生病了咋办,找巫医,可医天下众生。妖王帝尊:嫁给本王吧,本王封你为第一妖后。安若晴:滚!道门天才:我愿意一生一世陪你降妖伏魔,你愿意吗?安若晴:滚!绝世美男:今生今世只想默默守护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安若晴:滚!绝色巫医妖王追,霸道红颜美男随。人生只求一知己,红烛成灰蝶纷飞。
  • 流年

    流年

    我还在怀念从前。什么“从前”呢,还不过是写日记的年龄,有什么往事可言。日记,这东西有点伤感,翻开来都是一些晦涩的文字,写过了就没有重阅的意义。回忆也是一种陷阱吧,尤其是日记里头掺杂了许多虚设的情事,随时会让人失足,会让心情坠落深谷、黑渊。多愁善感,我想这与年龄无关。只是因为这雾吧。今天早上骑着脚踏车穿入烟雾之中,虽然有点呛鼻,但感觉还好。早上啊,路上的汽车行人都不多,可以加快速度。虽然很吃力,但是感觉到自己的校裙和肩上的辫子向后飞扬,啊——向前冲向前冲!浓雾之中有一种扑向死亡怀里的快感。真淋漓!
  • 嗜血魔王狂宠丑妃

    嗜血魔王狂宠丑妃

    啸月,22世纪的异能杀手之王,在一场任务中死亡,当她一朝穿越,身世成迷,从小自力更生,天生神魔体,丹药毒丸信手拈来,且看她如何掀起大陆风云,携手魔王纵横四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