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4600000007

第7章 文学大家(7)

他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忧国忧民又性格耿直,因而仕途并不顺利,享年80岁,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其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这些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这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大部分都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和“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朱熹

朱熹(1130—1202),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主要是因为他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

他的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构思精巧,颇有意境。除词外,朱熹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都是他脍炙人口的诗作。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他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多次提出强兵复国的建议,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反而遭到排斥和贬谪。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于是他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隅、不思北上的不满。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构成了辛词悲壮的基调。辛弃疾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其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又以豪放为主的独特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有《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中国宋代音乐家和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童年失去父母,在汉阳的姐姐家,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爱好音乐文学和书法。成年后屡试不第,奔走四方,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

姜夔有忧国忧民之心,对当时的政治表示不满,支持辛弃疾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事业。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因为目睹遭到破坏的故土,而生发出来的,因而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真实的史料。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己创作曲子,他的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姜夔的诗词效仿苏轼、辛弃疾,引诗济词。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利导,随俗而雅化,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书法)等著作。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名,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

元破南宋后,文天祥被捕入狱。狱中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文天祥在狱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成的。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9—1241),号已斋叟(一作一斋)大都(今河北安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杂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据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所以,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强豪权势“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婢女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后世称他为“曲圣”。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他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由于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他的作品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他的杂剧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马致远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其作品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有名家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但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自明朝起,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明朝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等。

唐寅

唐寅(1470—1523),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道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唐寅创作的诗,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并且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世人称“震川先生”。

明代中叶,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归有光的文学创作以散文创作为主,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散文多为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著有《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震川先生集》等。

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李贽早年做官,目睹了朝廷及官员们的腐败无能,于万历八年辞官归隐。

归隐后的李贽,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焚书》6卷、《续焚书》5卷、《藏书》68卷、《续藏书》27卷、《初潭集》20卷、《李氏文集》20卷等。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著名文章有《童心说》《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等。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

同类推荐
  •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本书收录了他零散发表的长短篇散文六十多篇,分七辑,大致依作品面世年代为序排列。老舍的作品以幽默朴素、语言口语化见长,从这些散文里,读者可以再次领略老舍先生民间语言大师的风范。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快穿之神又神经了

    快穿之神又神经了

    历劫三世半,终于回到神界,却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了。冉研站在高处,说道:“你们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因为你们还不够格!”众人:……“发啥子神经,这是神界,谁不知道你名字似得,还有,你踩的是我的本体,你给我下去!”冉研跳下山,心虚的摸了摸鼻子,道:“拜拜了您嘞!”【无cp】
  • 引凰为后

    引凰为后

    前世她是身份最尊贵的女子,却有着世间最悲惨的命运。今生成为国公府嫡女司徒箜,她以为自己拥有了曾经无比渴望的一切——爹、娘、健康。然而,这爹似乎有些渣?这娘似乎有些怪?还附带一个时刻准备报复他们一家的……未婚夫?这是一个穿越母女VS重生翁婿的故事。这是一个别扭姑娘二货娘,神秘女婿蠢萌爹,四个曾经被命运无情抛弃的人在乱世中求生存,最终幸福圆满的故事。
  •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爱上书里被女主虐死的男二,结果真的穿越到书里,见到自己的男神老公是什么体验?叶蓝草表示,女主不识货,男二王爷我来宠。身份太低配不上他怎么办,没关系,做妾也成了。某个傻王爷立马把一个檀香木盒子奉上“我把家里的房产地契,铺面文书,以及我自己都打包来送给你”……家产在手,某男连娶正妻的本钱都没有,以后这个家,还不都我说了算。只要你不娶正妻,妾就妾吧!……从此,堇林城中人人都知燕北王府中有一悍妾,我大璃战神、名声凶到能止小儿夜啼的燕北王在她面前小鸟依人,真真是堇林城中的一景啊新书《神凰归尊:夫妻双双把天捅》已开始连载,脑洞清奇,欢迎跳坑
  •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创业并不是传奇!书中的内容并不会让您头脑发热、热血沸腾,反而会让您趋于理性、冷静!它没有吹嘘种种创业的“宝典”和“圣经”,而是讲述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让创业者破产的种种可能和潜在隐患。它解决的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没有资本支撑也没有强大的后台,普通人如何避开陷阱、少走弯路、修正做事方法,从而走出“我想创业”的梦想,迈向“我能创业”的征程!是企业老板、门店经营者、草根创业者和不甘于打工者不可不读的创业实践宝典。
  • 酷老公猎爱计划

    酷老公猎爱计划

    “洛尘扬,你竟然设计将我带到美国,你究竟想怎么样?”“生儿子!”他面无表情的说,已经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心心念念的儿子不是他的,希望变成了背叛,他疯了……他切断了一切工具,不让她跟外界有任何的联系,同时,他又宠着她,王妃一般的宠着,可是,她只想逃,他们之间隔着一个七年,隔着重重的误会,他们还能是从前相爱的彼此吗?
  • 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一部对中国企业之病寻根溯源之书, 一部对传统文化重新解析之书。 在该书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对中国企业的不良影响,逐一描述了现代中国企业中的怪现状,对这些怪现状进行了全面尖锐的批判,解析了这些现象的成因,深入描述分析了我国现代企业的成长环境,并指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合实际的现代企业发展之道。同时,也带给中国现代企业和企业家们些许警惕,些许思考。
  • 诸上善人咏

    诸上善人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有个假游戏系统

    我有个假游戏系统

    王宇和同学开黑,偶遇外挂,在与同伴的配合努力下,成功将外挂击杀,获得了一个不靠谱系统的事情。
  • 万古阵皇

    万古阵皇

    人活一世不可胜天,万古之下终归尘土,少年从微末而来,不甘天命,逆天而起,一剑泯苍生,一手葬诸仙,一阵断万古,一念化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