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4600000001

第1章 文学大家(1)

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前451),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双目失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自己与左丘明有着相同的、会感到羞耻的事,即“巧言、令色、足恭”和隐藏对别人的不满、表面上和他很要好。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到西周王室阅览史书,收集了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而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丘明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左丘明对于那些历史事件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世人称其老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相传他博学多才,曾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洛阳时,曾问礼于他。

老子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在函谷关前写成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五千文》。这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曾被日、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本人也因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其思想后来被庄子所继承,与儒家及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是春秋末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自己的政治学说不能得到君主的采纳,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这使得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他创造了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他曾编修《诗经》《尚书》,删定《礼经》《乐经》,为《周易》作序,还是《春秋》的整理者。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称其为“至圣”,也就是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墨子

墨子(约前480—前400),本名翟,是我国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平民,是小工业者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儒学,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此,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他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称为“五大圣人”,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师从孔子之孙——孔伋,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其学说主张的出发点为性善论,他提出“仁政”、“王道”等观点主张德治。

孟子晚年退而著书,有《孟子》7篇传世,属语录体散文集。他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孙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一说为惠民县)人,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属于同时代或略晚。

孙子本是齐国贵族名将后裔。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在南方的吴国都城姑苏潜心研究兵法。在那里,他结识了吴国大夫伍子胥,并被其推荐给吴王,得到吴王的重用,从此孙子为吴国立下了无数战功。

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孙子一生更主要的功绩,是他留给后人珍贵的论兵、论政篇章,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为著名。该兵法虽只有13篇,短短5000字,却体现了孙子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运用《孙子兵法》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与安徽交界)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后世常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而且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他和门人以及后来学者合著的《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庄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中《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所传诵。

荀子

荀子(约前325—约前235),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春秋时期赵国人。曾三度任祭酒一职,也在楚国做过兰陵令。荀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学术为儒家一派,但与孟子“性善”说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还强调“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行贵于知”等观点。

荀子的主要著作就是《荀子》,其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对偶句很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楚国王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是我国诗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悲剧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伟大的政治家。

在政治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他早年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由于其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谗言与排挤,逐渐遭到疏远,并最终被驱逐出都城,流落汉北。公元前278年,楚王客死于秦,屈原悲愤绝望,自投于汨罗江。

流放期间的屈原心中非常郁闷,于是开始文学创作,因而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屈原创立的“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作品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主要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宋玉

宋玉(前290—前223),又名子渊,湖北宜城人(也有称归州人),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他出身寒微、儒雅风流,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

他擅长辞赋,与同时期的唐勒、景差齐名,但在仕途上颇不得志。他中年时因漂泊异乡,生活异常艰辛。但他意志坚定,性洁志廉,写诗述怀。在看花山上写下了长篇抒情诗《九辩》,抒发自己“失职而志不平”、“无衣裘以御冬兮”的志向和身世。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据《汉书》所载,宋玉留传于世的赋,现存14篇,著名的有《九辩》《招魂》《神女赋》《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也有人怀疑后三篇不是他本人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来。

韩非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贵族,后世称其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他的政见大都不被采纳,于是退而著述,写出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得到秦王的赏识,然而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和李斯的手上得到了实践。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其著作以法治思想为中心,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源于黄帝老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他先后著书20篇,10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8篇,都收录在《列子》中,是道家重要典籍,主讲清静无为(贵虚),独立处世(贵正)之思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1004-1008)四年加“至德”二字,号为《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追封列子为“致虚观妙真君”。

《列子》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时期洛阳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贾谊从小才学过人,文笔十分漂亮,18岁即闻名于郡里,20余岁,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又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歉疚,到33岁就因过度忧伤而死。

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其中有的留传至今,主要著作有散文和辞赋两类。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名。他极力提倡许多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伦理观点和社会观念,因此,他通常被人列为儒家。

刘安

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刘长因谋反被废除王位,不久绝食而死。所以,刘安16岁就被封为淮南王。

刘安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这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相悖,加之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和他父亲一样,不断积蓄力量,准备有朝一日谋反,因此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兵进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写真

    知识分子写真

    本书收集了董乐山先生的著名译文、多数是20世纪30~70年代活跃世界文坛的作家之作。如《黄金坛》等。
  • 蜜蜂手记

    蜜蜂手记

    据我所知,没有人见过蜜蜂在树林中搜寻居所。然而,它们无疑在分群之前或者分群当天便开始寻找新的居所。所有蜜蜂都是野蜜蜂,无法驯养,意思是说,回归自然和再次占据它们在树林中的野外住宅的本能,从来也不曾消退。养蜂场上年复一年的生活,对于它们永久的最后的驯化,似乎没有可观效果。每个新蜂群都打算迁移到树林中去,这似乎是以下事实确定了的:它们只会在有利于它们这样一个群体的好天气里才出来,并且,在蜜蜂升空之后,一片驰过的云或一阵骤然的风,都通常会把它们赶回那作为母体的巢穴。
  • 犹记隔花初相见

    犹记隔花初相见

    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好的你。在芙蓉、海棠、荼蘼、水仙、虞美人……的次第花开中,在诗意与古典的流淌中,在那些红颜旧事、古老传奇里,情感之花悄然绽放,一如前世的传说。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春去春回,岁月离失,有多少故事,化为唐诗里的幽怨,宋词里的咏叹。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此情仍不渝。惟愿花开不败,你我永在。
  • 豪放词

    豪放词

    本书精选了一百零六首豪放词,分别对其词译、注解和评析,同时,对每个词人做了简要介绍。透过这一行行词句,遥想彼时词人金戈铁马、挑灯看剑的情境,我们胸中亦升起万丈豪情,被凡尘琐事蒙了灰的心也变得澄明。豪放词气势磅礴,不拘音律,汪洋恣肆,多慨叹家国、个人命运,描写边塞生活、家国情怀。苏轼、辛弃疾、陈亮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浓浓相思,而多了“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雄浑气魄,添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勃勃雄心。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道之风云

    道之风云

    大道茫茫几多求,少年易凡多烦忧,血剑破解无情道,有情天地空悠悠;眼前飞鸟轻曼舞,怀中人儿荡悠悠,共赏落日繁华色,同度白首到九洲。
  • 至高运薄

    至高运薄

    浩瀚宇宙,百家争鸣。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世界里,各路天才相互争锋、惊艳无双。于亘本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山村小子,只因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书,他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逆天之路上,他是否能摆脱命运的安排登上修行的巅峰?!
  • 放牛娃从军记

    放牛娃从军记

    迷糊大兵石闷宝,怀抱黎倩倩的白骨,走出野人山,前往西南联大,他要把心爱的姑娘,亲手交到未来岳父岳母的手上……
  • 落伍者的最后结局

    落伍者的最后结局

    老人一声叹息,很疲惫地说,这世道把江湖搞坏了,玩个玩意也要打点。唉!他说的话我有点听不懂。老人摆摆手,让我拿出十元钱塞进盆底。接着,再次发功,只见他双掌上下翻飞,浑身关节叭叭作响,衣袂也跟着飘动起来。随后,大喝一声,停住。我翻开盆子,这次,真的奇了。那白纸变成了黑的,而且,钱也不见了。这晴天大日头的,老人家凭一双手竟然能黑白颠倒?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山屹立总不倒

    青山屹立总不倒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一凤一龙,想要趁着大好时光,做些事。在经历多种不同人生时,相守相知
  • 祸心

    祸心

    《祸心》是沉峻的言情小说作品。灯光暗淡,光影流离,恍恍惚惚,想到她,突然觉得好孤独。这婚姻,如背负千钧,赤脚踩在泥泞,可我愿用所有手段,哪怕不齿,也只为把你留在身边,哪怕,你恨我入骨!他说,何桑,你这辈子都别想离开我!她恨恨地说,陆彦回,我恨你!
  • 带着包子闯末世

    带着包子闯末世

    为母则刚,绝不心软!!!在一个丧尸横行的时间,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但是为了孩子,她绝不认输!虽然上一世死的挺惨的,但是这一世抢占先机的她,绝对不会重蹈覆辙!至于孩子他爹,随缘吧!
  • THE GOLF COURSE MYSTERY

    THE GOLF COURSE MYST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后一个西夏女人

    最后一个西夏女人

    本书揭示西夏被灭国的原因;以超历史的推理续写了西夏亡国后的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一部西夏百科全书,想获得知识的,想获得经典文笔美味的,想获得闲暇娱乐的,想获得你所知道的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秘密,应有尽有。绝对是唯一的一部,也是仅有的一部西夏灭亡后的故事。凡是有点文学功底的朋友,读此书绝不会被认为仅仅是娱乐。即使文学功底不深的朋友阅读次数,也会被深深打动。我相信……*本书故事概貌如、西夏末年战争、雅丹魔鬼城爱情、黑水城赶尸战、十二红杏探马金兰故事、西夏王陵地宫战、寻觅九龙金翡翠等等玄幻离奇和宏伟的战争游戏场面。精绝的武器、迷你的爱情、西夏的回音。兽国的屠杀和奴国的抗争将有谁的爱情填埋?故国的真实和我的玄幻谁更接近谎言。《剑穿论语》当孔门之道不能束缚我的癫狂时七月依旧是温柔的顺着塞上的路我悠然的寻觅撕去那些沽名钓誉名不副实我成了孔门的杀手《论语》成了谎言我成了刺客从此故国的哀伤我只念系伊的存亡浑浊的金河我只感觉沙的分量*我猜想是否是大漠的风让雕成了秃鹫还是兽国的剑锋去了英雄的发从此的苍茫中只有飞翔*《论语》天才的谎言只维诺于尚武的民族却阉割不了自己的囊肿那位羞涩的夫子只在黑暗中发声只在道貌岸然中严肃喔!《论语》你这个骗子害的天才九年不第害的女人奴隶千年喔!《论语》我是刺客请抹掉你的虚伪让我剑穿你之后还我一个故国的山川那里尚武那里的英雄以及龙的传人剑穿《论语》之后我在残片中寻找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