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8400000008

第8章 人物(2)

她的儿子徐伯阳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参加青年远征军的。他不满母亲与张道藩的关系,毅然辍学去从军。受训后编入孙立人的新一军,战斗在印缅前线。以著《万历十五年》而闻名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和徐伯阳曾是战友与同袍。在缅北密支那前线,徐伯阳曾浴血奋战,幸天佑善人未生意外。抗战胜利后,随新一军接收广州。以后内战又起,新一军与中共军队鏖战在东北,他也在东北战场。1947年初,蒋碧微请钱昌照写信给孙立人,让徐伯阳退伍复学。孙立人允所请,徐伯阳回到南京。以后行踪茫然。比较而言,徐伯阳与母亲蒋碧微的关系要比其妹徐静斐与母亲要好。徐伯阳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听说我母亲老想我们,我们的照片放在她床头柜上。她到台湾跟张道藩生活十年,就分开了。她有十八年是一个人过的,听说是一个孤单单的老太太,只有打麻将消磨时间。她是很坚强的,晚年过得很凄惨。”言下之意颇为同情。1978年蒋碧微在台湾去世,她曾有遗愿要尸骨还乡。2003年,徐伯阳返故乡宜兴时曾透露,他将通过努力,实现母亲这一遗愿。据说至今未成。

蒋碧微的女儿徐静斐是留在大陆的。1948年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一年级时,当时淮海大战,国民党失利,南京一片混乱,徐静斐悄然离家出走,参加了革命。后来她自己说:“我因写文章骂了张道藩而和母亲吵翻,便离家出走参加了革命。”1949年后,徐静斐在安徽农业大学任蚕桑系主任,先后任安徽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数年前,合肥有家报纸的记者曾采访过徐静斐,谈到蒋碧微鲜为人知的一些往事。虽然事隔多年,说到母亲的所作所为,徐静斐仍愤愤然。当问到作为蒋碧微的亲生女儿,在感情上是否更依恋母亲时,她毅然回答:“不!”

“我并不依恋我的母亲,甚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母爱。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一起挨他骂,哥哥听得不耐烦了就慢慢往门边挪,挪到门口拉开门就跑出去了。剩下我一听就是两三小时,躲也没处躲,直到她骂累了为止。”徐静斐这样说。

“蒋碧微为什么这样歇斯底里,你父亲是否疼爱你们?”记者索疑请答。

她回答:“我母亲脾气非常暴躁,甚至专横跋扈,现在想来这是她在爱情上失败的不平衡心理导致了变态人格。我八岁那年母亲跟父亲决裂,我和哥哥跟着母亲过,除此之外还有张道藩,作为母亲的情夫经常到我家来。我和哥哥经常用我们的方式不欢迎他,再加上母亲只能作为张道藩的秘密夫人,在一些公开的社交场合只带他的法国夫人苏姗抛头露面,这大大伤害母亲的自尊心,所以她就把愤怒发泄到我和哥哥身上。”

说到父亲对他们的疼爱,她举了一个例。她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碰伤了脚,伤口感染流着脓,走路时趿着鞋一拖一拖的。父亲正好来,看她这狼狈样,皱着眉抚摸着她的头。父亲有个习惯,遇到伤心事就皱着眉。校长来了,吩咐校医帮她包扎伤口。当时父来带来八个广柑和一袋龙虱,全给她和兄长。龙虱是给哥哥治尿床病的。

她又解释了父亲为什么不去家里看他们,是因为父亲每次去都被母亲骂出门。

徐悲鸿后来与廖静文结婚。徐静斐说:“廖静文与我的父亲结婚后一起生活了八年,此后多年中,她一直为宣传我父亲的画品和人品,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我认为她才是徐悲鸿的真正夫人!”

徐静斐与廖静文年龄相差不大(徐悲鸿比廖静文大二十八岁),她对这个继母评价很高。她说廖静文感情丰富,心地纯净,她和父亲结婚八年也是父亲生病的八年,她是做出很大牺牲的,自己很爱戴他。

悲鸿身后,廖静文曾写过一本《徐悲鸿的一生》。徐静斐把这本书和蒋碧微的《我与悲鸿》一起评价。她说:“廖静文写的是基本符合父亲形象的。蒋碧微写的就不顾事实真相,大骂父亲,极不道德。我感到愤慨的是,她花了我父亲一辈子的钱,临分手时,父亲还给她一百幅画和一百万元钱。这里面包括我和哥哥的抚养费,其实我和哥哥花了不到十分之一。母亲就是靠这笔钱在台湾度过余生的。可她骂了父亲一辈子,真不知父亲前生欠她什么。”

蒋碧微于1978年12月16日在台湾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徐静斐指责母亲时,蒋碧微已魂归泉壤。如九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她生前是把女儿看作柔顺的,殊不知女儿早有腹诽,可见两代间沟通不易。

五十年来千斛泪

——顾颉刚的情感世界

蔡登山

最近《顾颉刚日记》出版了,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通读所有日记,写出《未尽的才情——从〈顾颉刚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其中有个意外的发现是,大家过去都认为顾颉刚是一位谨厚宁静的恂恂君子,但从日记观之,在谨厚宁静的背后,却有着激荡以至浪漫的情感。余先生指出他对谭慕愚女士“缠绵悱恻”的爱情,前后绵延了半个世纪以上,委实动人。也因此本文根据顾颉刚先生的日记、书信,及顾潮女士的《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等提供的信息,重新来审视顾颉刚先生的婚姻生活与感情世界。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因顾家数代单传,长辈们要他早婚,因此在顾颉刚十三岁时,有一次父亲带他去茶馆吃茶,与邻桌的客人寒暄了几句,并唤他过来拜见。顾颉刚原以为这是父辈一般熟人相遇,哪知是女方家长前来相亲。就这样他与城内吴氏定婚,他虽不满这包办婚姻,但又不敢抗拒。1911年1月27日,他与吴征兰女士结婚了,那时他尚不满十八周岁。而新娘则大他四岁,是个纯粹旧式女子,两人本无感情基础,更无共同语言。但顾颉刚感其柔弱无辜,既然木已成舟,则“男女之情舍吾妇外,不应有第二人耳”!婚后他刻意培养夫妻感情,甚至还教她认字,写她自己的名字。

1912年夏,顾颉刚自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次年4月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时他的长女自朋刚出生两个月。顾颉刚因专心于课业,每年仅在寒暑假回家探望。而吴征兰体质素弱,1917年2月生次女自珍后不久,街上有大出殡者,热闹非凡,她不顾月子里的羸弱,出门观看,受了春寒,回家即患干咳。这时顾颉刚已入北京大学哲学门学习,在暑假返家,看到吴征兰夜夜咳嗽并且发热,知道是结核病,建议送她到西医处就诊。奈何家中长辈认为是平常小疾,不予理会。翌年寒假顾颉刚返家,又再催请入院治疗,仍遭家中长者拒绝。最后吴征兰只得去求仙方、服香灰,而顾颉刚在北京得知吴征兰病重后,终日心神不定,忧虑交加,终于在1918年6月中旬,因失眠日剧,无法应付学校功课,不得不提前请假回家。回家后,他看见吴征兰消瘦不堪,终日昏卧,知道她将不久于人世,乃极力主张将其送入医院,但仍被长辈斥为多此一举,于是顾颉刚日夜陪伴吴征兰五十天后,吴征兰终于在1918年8月初撒手人间。

吴征兰入殓次日,顾颉刚的父亲便和他商议续婚之事,但他因心情不好,推说等大学毕业再议。但因料理丧事,失眠症又发,加上祖母年近八十,幼女尚在襁褓之中,继母又随父亲从宦在杭州,家中无人照料。于是顾颉刚只得休学一年,居家侍奉祖母,兼养病体。他体察现实情况,实在需要一位少妇主持家务,否则自己亦无法回京复学;加上失眠症久治不愈,医生劝他觅一如意夫人,可陶冶性灵以愈病。而那时顾颉刚的好友王伯祥、叶圣陶都在苏州东南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为了帮顾颉刚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于是他们邀顾颉刚前往游览。9月间,顾颉刚去住了一星期。王伯祥向他谈及本校毕业生殷履安,并推崇其才德;后来叶圣陶也有同样的褒奖,说她好学不倦。两位挚友的推荐,使得顾颉刚产生敬慕之心,虽未谋面,却对她不能忘怀。10月底,他向祖母说起殷氏,得到祖母应允,于是便派人去求亲。为了这门亲事,顾颉刚煞费苦心,因为长辈笃信算命,除在生辰八字上做文章外,又费尽唇舌,终才底定。1919年5月21日,顾颉刚与殷履安结婚了。

婚后,两人相亲、相知、相爱。按照当时的习俗,没有所谓的“新婚蜜月”,但顾颉刚以给自己医病为由,带着殷履安将苏州园林逐一游玩,一个多月后又一同到杭州为父亲做寿,在西湖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倘佯。家中长者对此颇多非议,但顾颉刚却不以为意。从杭州返苏不久,夫妻同到殷家行“双归礼”,顾颉刚乘便要殷履安拿小学的课作一看,见其许多成绩均佳,更增加了几分敬重。他觉得以前所羡慕的“以伉俪而兼朋友”的乐趣,现在竟如愿以偿,真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而殷履安素来好学,得嫁一位学人,自是深感幸运,处处总要顾颉刚教她。她在家中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碑帖,便寄去给顾颉刚看;她想看小说,也写信给顾颉刚要,而顾颉刚总是有求必应,或寄去,或请乘船人带去,而且对这些书籍做概要的介绍,便于殷履安阅读。

除此之外,在信中顾颉刚一直劝殷履安不要迷信教师,他说:“非自修必不足以成学问”,“一个人自修得来的学问,是真学问;是永久不忘的学问;是能够应用的学问。若是秉承师教来的,便是‘口耳之学’,不真切的。……同鹦鹉、留声机器有什么分别呢?”对于老师,“只当他是引导、是顾问”。“老师所说的,还要自己考虑一番”,“考虑不出的,我们还得存疑”。顾颉刚并提醒殷履安,在自修时“对待书籍亦要留心,千万不要上古人的当,被作者瞒过;须要自己放出眼光来,敢想、敢疑”,因为有了疑惑才会有推测、实验、判断,得知事物的真相,才能改良革新,“所以世界的进步,根本在人类有疑惑的天性。一个人的进步,根本在这个人有疑惑的性情”。而后来顾颉刚的《古史辨》,正是发挥这种“敢疑”的精神。

1919年9月,顾颉刚回北大复学,殷履安在家中代他尽孝道,操持家务。他们两人相思良苦,鱼雁频繁,互诉双方的生活和情感。顾颉刚庆幸自己能娶到如此贤慧的妻子,尽管结婚时间不长,然而彼此了解,对别人不说的话,唯独他们俩能相互说个畅快;尤其是在如何对待旧家庭、处理各种矛盾方面,他们相互体谅、相互安慰、相互帮助,同舟共济。顾颉刚感到他们之间已由男女之爱、夫妇之爱而达到朋友之爱。他说,每想到履安时,自己“心里的肃杀之气,都变成融融春意了”。而顾颉刚在学业忙碌中,为抑制失眠,常偷闲出门游览,虽有好友相伴,但他总遗憾殷履安不能相随。于是他便把殷履安的照片带在身上,仿佛也让殷履安分享美丽的景色。然而有一次在溪山上走得匆忙,竟将照片遗失了,顾颉刚相当懊恼,因为这是妻子刚刚寄来的近照,只亲密了四天多。后来他在信中说:“履安,我把你留在远远的青黑的西山了!你再多洗几张照片寄来吧!我要在‘书里夹着,箱里藏着,袋里帽里依旧插着,让我处处看见你,仿佛你真在这儿一般’,以慰思念之苦!”

1924年4月13日《顾颉刚日记》提到他和潘家洵(介泉)等人和北大女生黄孝征、彭道真、刘尊一、谭慕愚等人游颐和园等地,这是顾颉刚初识谭慕愚之始。谭慕愚,1902年生,湖南长沙人。出身书香门第,父谭雍,“系日本留学生,清末从事革命,到四川、广东等运动起义。光复后,感党人之不义,杜门不出”。谭慕愚从小聪明好学,初小毕业后,家境困窘,失学在家。后自学高小课程,考取公费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长沙积极响应,谭慕愚作为女师“乐群会”的代表,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并被推选为该会负责人之一。她勇敢地投入抵制日货和驱张(敬尧)的爱国运动中。她以学联提出的“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的誓词为信念,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组织罢课,发动游行,成为“驻省驱张团”的健将。驱张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而谭慕愚也赢得同学们的敬佩,成为湖南学生界的风云人物。1923年谭慕愚报考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及北京大学,先后被三校录取,后来她选择进入北大。她晚年回忆说:“我在预科时,顾先生(按:顾颉刚)叫我学历史。我在历史科,读了半年,后来还是转到法科去了。”

同类推荐
  • 战国魏武卒

    战国魏武卒

    《战国齐士》我的新书,狐狸的人品还是有保证的,兄弟们收藏了先。兄弟群号:942375467
  • 新隋唐演义之乱世英雄

    新隋唐演义之乱世英雄

    秦琼曾充任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寿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众人。在亲眼看到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彻底认清隋王朝的极端腐败本质后,他自觉主动走上反抗道路。
  • 温故(之九)

    温故(之九)

    《温故》是历史文化读物。它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本书大体上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大世王朝

    大世王朝

    我曾经见过很多人,他们有好有坏;也曾经做过很多事,同样有好有坏。我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自己是顺天而赢。但当我油尽灯枯、回首一生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可笑渺小,如此孤独无靠。我叫慕容皓,我曾是北燕的三皇子,也是大世王朝的开国之君,更是这天下芸芸众生中的一颗尘埃。我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杀过人,害过人;也同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过,奋斗过。我曾经有我爱着、并爱着我的姐姐,我曾经有忠于我的部下,我曾经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个爱我的妻子。但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若有来生,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重新走上这条孤家寡人之路!这是我的时代,这是我的万里江山!这是我的,大世王朝!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热门推荐
  • 剩女穿越后宫:与君争天下

    剩女穿越后宫:与君争天下

    控方:剩女就是罪大恶极!不然你为什么嫁不出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回音一万次)辩方:剩就是Fashion!剩就是光荣!剩就是高尚!女主角知世口吐白沫地自辩:谁说我没人要?我随手在街边抢一颗白菜男人就能够进礼堂!(他敢不进?一记左勾拳了结了他)芳心寂寞N年的大龄女终于踏向结婚礼堂,却不料因为婚纱太紧身一不小心被勒断了气……穿了!穿了!穿越后基因重组的她终于吐气场眉了,哈哈哈~(猖狂地笑)她还即将成为一国之后——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大总裁,劫婚了!

    大总裁,劫婚了!

    “我们真的结婚了?”“真的。”“你为什么不拦着我?”“我为什么要拦着你?”“我就喝多了拉着你去结婚,你也签字?你是不是傻?”“白白多个老婆伺候我,何乐而不为?”“能离婚么……”“不能,蓝家的男人,结了婚就不能离,这是家训。”徐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醉了一场就变成了已婚少妇!作为一个漫画家,面对这么优质的男人,怎么能不动歪脑筋?把他画进漫画里,果然帅得一炮而红。但是某人却很不爽,撕了她的画稿,咆哮:你给我画个男朋友是皮痒了吗?徐笑:嘿嘿,真爱跨越一切啊!
  • 说琴

    说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分瓣橘子给你

    分瓣橘子给你

    简介: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写n次元,以后有空会回来的。
  • 过去

    过去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吴将

    吴将

    风雨飘摇的晋朝,有那么一个池塘边的少年他英俊潇洒,智计通天(好罢才两个词我就编不下去了)他成了恶贯满盈,卑鄙无耻,无数人唾骂与唾弃的大反贼。
  • 魔皇的心甜宝贝

    魔皇的心甜宝贝

    她,云无心,21世纪小小宠物医生兼撰稿女,任性娇懒!他,暗夜修罗,紫眸,传说里冰冷无双、残忍嗜杀的魔皇,唯我独尊!他,暗夜楼雨,原本是韬光养晦的魔界大王子,俊美如斯。当她遇见他,究竟谁才是谁命中的劫!预言上说:心戒嗜血,曼佗花开;命运逆转,祸福难料!预言上又说,只有曼陀罗心戒的主人才可以改变魔皇命中注定的孤寂!呃?哇靠,怎么一下子能出来个并立两皇?谁才是云无心生命中真正注定好的那一半!这一场别样的玄幻穿越,龙宫、魔界、神族、精灵一场场算计陆续上演!痴情/绝情/相许/辜负?当云无心涅槃重生,究竟是成为九天之上的凤凰,亦或是在哪万重宫阙的殿堂里君临天下!
  • 长姐难为

    长姐难为

    作为放排农家女的韩雪看着家徒四壁,望着一望无边的鸭绿江欲哭无泪,家道艰难啊。父亲是个放排人,意外身亡,母亲难产而死。留下一家子弱小弟妹,韩雪表示,长姐好难当。女儿当自强,看小小农家女如何养活弟妹,谋得锦绣良缘。
  • 绿茵场下的黑色交易

    绿茵场下的黑色交易

    作为A市猎鹰足球队队长兼前锋的周健安说什么也没想到,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会完全被一场无关轻重的足球比赛所打乱。说它无关轻重,也只是对周健安所在的猎鹰足球俱乐部而言,因为球队打到联赛最后一轮的时候,可说是衣食无忧,往上没有夺取冠军,哪怕是前四名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往下也没有降级的危险,唯一的悬念就是周健安自己能不能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至少攻进对方两球,这样,自己就可以毫无争议地夺取联赛最佳射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