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3400000006

第6章 陆澄录(1)

陆澄录一

陆澄[100]问[101]“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102]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译文

陆澄问“关于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这样可以算是主一的功夫吗?”

先生说:“贪图美色就一心在贪图美色上用功,喜爱财物就一心在喜爱财物上用功,可以算是主一的功夫吗?这只是所谓的追逐事物,而不是主一,主一就是将心神专注在天理上。”

陆澄录二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103]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104]。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立志的方法。

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了。能时刻不忘存养天理,久而久之则心中自然凝聚天理,就像道家所谓的‘结圣胎’。天理的念头常存,渐渐达到美、大、圣、神的地步,也只是从这一个念头存养、扩充开去。”

陆澄录三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105]

译文

白天求学致知觉得烦躁混乱,就静坐。觉得懒得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陆澄录四

处朋友[106],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译文

与朋友相处,务必要谦恭相待,那么就会彼此得益。如果互相奉承,只会都遭到贬损。

陆澄录五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功夫请正,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旁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译文

孟源有自负贪名的毛病,先生常常批评他。一天先生刚刚责备过他,有一友人自述最近的功夫,请先生指正,孟源在旁边说,“这才是找到我从前的本领了。”先生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孟源脸色变了,想要辩解。先生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开导他说,“这是你人生中最大的问题。就像方寸大小的土地上,种植这么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肥沃,都只是在滋养这个树根。纵使要在四周种植一些五谷,上面被这棵树的叶子遮蔽着,下面被这棵树的根系盘结着,怎么能生长茁壮呢?必须要砍掉这棵树,一点根须都不能留下,才能种植五谷。否则的话,任凭你耕耘培植,也只是在滋养这个树根。”

陆澄录六

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107]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108]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失真愈远矣。”

译文

陆澄问:“后世著述学说众多,恐怕也会扰乱圣学吧。”

先生说:“人心与天理浑然一体。圣贤著书,就像如实地描画肖像,不过是向人们展示一个大概的轮廓,使得大家依据这轮廓来进一步探求真知。圣人的精神意气,言笑举止,都有无法流传之处。而后世的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的模仿誊写了一遍,再擅自加以分析和增添细节,用以炫耀才学,与圣人的本意愈去愈远。”

陆澄录七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功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曰:“然则所谓‘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已具’[109]者,其言何如?”

曰:“是说本自好。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译文

陆澄问:“圣人能够无尽应变,莫非也是事先学习探求过?”

先生说:“怎么能学习探求这么多呢?圣人的心如同明镜,只是一个‘明’字,就能随时感应,万物能照,没有已经投映过的轮廓仍旧存在,尚未照出的物影已先具备的道理。如果像后世所讲的这样,这就是完全违背圣人之学了。周公制定礼仪制度,以修饰天下,这都是圣人能做到的,尧舜为什么不全部做了这些事,而要等周公来做呢?孔子删述六经,以教育万世,这也是圣人能做到的,周公为什么不先做了这些事,而要等孔子来做呢?从此能够看出,圣人遇到这样时机的时候,方才会做这些事。只怕镜子不够明亮,不怕事物到来无法照映得出。研究讲求事物的变化,也是对镜照时事。然而学者却必须先有个‘明’的功夫。学者只怕内心的不能明照,而不担心无法穷尽事物的变化。”

陆澄说:“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天地间万事万物的道理在其最原始的状态下,就已经具备了’的说法,又怎么样呢?”

先生说:“这个说法本来很好。只是太过难懂,也就有了问题。”

陆澄录八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他日又曰:“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110]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111]”

译文

“义理没有一定的标准,也没有穷尽。我与你的交流,不能因为稍微有些收获,于是就以为只有如此而已。既是再交流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也没有止境。”

另一天先生又说:“圣如同尧舜,然而尧舜之上,善没有止境。恶如同桀纣,然而桀纣之下,恶也没有尽头。如果桀纣没有死去,恶事会就此而止吗?如果善有尽头,周文王为什么会‘不懈地追求道却像没有看见呢’?”

陆澄录九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112],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113]。”

译文

陆澄问:“平静时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但刚刚遇到事情,就不同了。为什么会这样?”

先生说:“这是由于只知道在平静中修养,却没有在克己功夫上用心的缘故,这样遇到事情就会倒仆。人必须要在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踏实立足,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

陆澄录十

问上达功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114],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功夫”。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通达仁义的功夫。

先生说:“后世儒者教导人时,刚刚涉及精深微妙之处,就说是通达仁义,不应当学习,而去讲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这是将人情事理的学习和通达仁义的学习一分为二了。凡是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嘴巴能说出,心中能思考的,都是人情事理的学习。眼睛不能看到,耳朵无法听到,嘴巴不能说出,心中无法思考的,就是通达仁义。比如说栽种一棵树,灌溉就是人情事理,而树木日夜生长,枝叶繁茂,就是通达仁义。人怎么能预先努力这些呢?因此凡是可以用功,可以述说的,都是人情事理的学习。通达仁义只在人情事理当中。凡是圣人所说的,虽然已经极尽精深微妙,也都是人情事理。学者只要从人情事理当中用功,自然能通达仁义,不必另外寻求通达仁义的功夫。”

陆澄录十一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115]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译文

陆澄问:“怎样才能做到‘惟精’、‘惟一’?”

先生说:“‘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不是‘惟精’之外另有一个‘惟一’。‘精’字自部首‘米’而来,姑且以米来比喻。要使得米纯净洁白,便是‘惟一’的意思。然而如果没有舂簸筛拣这些‘惟精’的功夫的话,也就不能做到米的纯净洁白了。舂米、簸米、筛米、拣米,是‘惟精’的功夫,然而也不过是为了让米达到纯净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都是‘惟精’的功夫,进而求得‘惟一’。其他的比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没有另外的解释。”

陆澄录十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

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成果。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功夫,认知和践行不能分成两件事。

陆澄录十三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116]

译文

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很高兴。子路让子羔去做费地的官。孔子说:“这是害了别人家的孩子。”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孔子赞许他。圣人的意思可以想见了。

陆澄录十四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译文

陆澄问:“宁静在心中时,可否称为‘未发之中’?”

先生说:“现在的人存养心志,只能使气安定。在他宁静的时候,也只是气的宁静。不可以称为‘未发之中’。”

陆澄说:“未就是中。不也就是求中的功夫吗?”

先生说:“只要弃去私欲,存养天理,就是功夫。静时念念不忘弃去私欲,存养天理,动时也念念不忘弃去私欲,存养天理,不管是否宁静。如果依靠宁静,不仅会逐渐有喜静厌动的弊病,而且其中许多问题,只是潜伏下来,最终不能绝除,遇到事情依旧会滋长。以遵循天理为重,怎么会不宁静呢?以宁静为重,却不一定能做到遵循天理。”

陆澄录十五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皙说来,却似耍[117]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118]”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著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119],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120]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121]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122],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译文

陆澄问:“孔子门下讨论志向,子路、冉有希望出任政事,公西赤希望出任礼乐,有多少实用的事?到了曾点所说的,却像是玩耍的事。孔子却赞许他的话,这是什么意思?”

先生说:“子路、冉有、公西赤三人是有主观臆想和绝对肯定的意思。有这两种意思,便会向一边偏斜,能做这件事,未必能做那件事。曾点的说法却没有主观臆想,也没有绝对的肯定,正是‘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因此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三位先生是所谓‘有某种才能的人’,而曾点是‘不器’的通才明达之士。但是三位先生的才华,各自卓然成章,并不像世上空谈不实的人这样。因此孔子也都赞许了他们。”

同类推荐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原典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哲理深厚,融会了鬼谷子毕生纵横思想的精华。《鬼谷子》总共三卷,三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主,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主。本书针对每卷的侧重点进行解读,并相对应地总结出了上、中、下三篇纵横捭阖之诈术。每一篇都从不同的方面,运用翔实有力的案例和分析,为读者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辩诡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以供不同领域的人士参考。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热门推荐
  • 豪门潜规则:天价小娇妻

    豪门潜规则:天价小娇妻

    新书【星光璀璨:金主一抱好欢喜】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他的手就像蜈蚣那么多,可是他就这么一件过冬的棉衣。当然得好好珍惜,必要的时候,可以为这件衣服插兄弟两刀。慢慢的,某只无辜小白兔被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给一把扑倒。结局不方便透露,绝对精彩的文文,不喜慎入。
  • 千里夜行

    千里夜行

    “千里寻死鬼,夜半送地府。”“开门迎四方,莫问是王土。”
  • 说好在一起就不分开

    说好在一起就不分开

    同一所医科大学,他是优秀帅气的医生,她是相貌平平的护士,分分合合,兜兜转转,惟愿曾经说好的一切都能如愿,他们不分开,一直一直在一起。若她停下,那就换他走来。
  • 足坛风云之召唤传奇

    足坛风云之召唤传奇

    一个中国足球崛起的故事,一个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利用系统召唤足球天才,用不懈的努力改变中国足球的故事。没有什么不可能,看看中国足球如何扬眉吐气。
  • 始终心要注

    始终心要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她刚穿到古代,身边就有俩帅哥,王爷帅,皇帝更帅。这王爷为毛每天都来看她,每天进门就喊:皇嫂,我来看我侄子了。某女黑线:你侄子还在我肚子里呢。悲剧的是,她被皇帝软禁了。不行,这皇帝跟她有过节,她得逃啊!某皇帝阴险道:让她逃,天下都是朕的,她能逃哪去!
  • 阴佞少爷的禁爱

    阴佞少爷的禁爱

    "怎么,你以为自己跑到这里就可以永远消失吗?真是单纯。"熟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我募地抬起头,一道刺眼的光线晃痛了我的双眼。定睛之后,我看到那张俊雅的容颜正以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神色冷漠地看着我。他左耳处的那颗黑色宝石在电灯的照耀下散发出夺目的光泽,当头微偏的时候,掠闪而过一丝淡淡妖娆的模糊光雾。他是来救我的吗?我的心,曾经短暂地奢望过一小片刻。······俊毅深刻的五官,架着一副金属镶边的眼睛。削薄短发,细碎刘海微微倾斜,自然地搭放在眼镜边上,遮去他的一只琥珀色俊眸。他的身上,从来都是带着与生俱来的优雅及无法阻挡的高贵气质。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俊雅而亲切。可是我知道,这一切,不过只是他的假象。因为,他是一只鹰,一只优雅却残佞的鹰。······如果可以,我希望,永远都没有遇到过他。可是他说"冷亦安,不论你逃到哪里,我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你找到,把你禁锢在地狱的囚笼里,然后,生不如死。"手腕处流溢出的是鲜红的血液,它们是生命的根源,让我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抬起双脚,我微微晃动,便听到金属碰撞出的叮咚声音,清脆而沉重。于是,我轻轻笑了。地狱吗?下就下吧,可是至少,我也要把他一同拉下。因为他,从来都不是属于阳光的。因为,我恨他。推荐我的完结作品:《邪戾少爷的女佣》《血戾监护人》
  • 网游之无限加血

    网游之无限加血

    王寻酷爱游戏,渴望自由,马上高考的他在一次翻墙外出玩游戏时被学校开除。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被黑网吧老板拉入工作室,本以为从此步入打打游戏泡泡妹子过上幸福简单生活就够了的时候,没想到却幸运获得可以令他无限加血的法神之心,从此游戏人生被改变,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牧师传奇。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放开那个女巫

    放开那个女巫

    程岩原以为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成为了一位光荣的王子。但这世界似乎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女巫真实存在,而且还真具有魔力?女巫种田文,将种田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