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9400000008

第8章 人物(4)

从演梅派经典,到唱昆曲《墙头马上》,再到出演现代京剧《沙家浜》——她像一张满弓,但凡使出一把气力,送出来的箭都铮然有声,且直抵靶心。这些艺术创作是言慧珠的生命表现。而艺术创作又绝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它是个神出鬼没的东西,与心智相通,与传统相接。若无一点艺术灵感和悟性,任你雄心万丈,最后也是徒劳和妄想。想想她,再看看我们自己,两相对照,差异惊人:我们的生命很长,用很长的生命去等待。她的生命很短,用很短的生命去创造。

1965年,言慧珠得到了一个歌剧本,叫《松骨峰》,描写的是一个朝鲜女英雄。她不禁联想起曾经演过的《春香传》。不安分的她又跃跃欲试了。人家就是那么有本事,没过多久,她还真的就在上海戏曲学校的舞台上演了现代戏《松骨峰》。没人叫好,自己也吃力。“一分是流水,二分是尘土,不觉得春将暮。”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累了,力气也没有了。舞台不属于我了。”纵有欲望挣扎,已然力不从心。谁知这句感叹的话,在后来却被视为反党的有力“证据”。

江青听说言慧珠排演现代戏,叫什么《松骨峰》。随即放出话来:“叫言慧珠别演啦!好好闭门思过,休想到我这里沾边!”

一句话,把她踹出了三界外。

【可萌绿,亦可枯黄】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上了年岁的中国人大多“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但谁也没有经历过这等举世无双的“变革”。6日早上,俞、言夫妇照常去戏戏校上班。一进校门,气氛就万分紧张,心头一片惊惧:校长室成了造反派办公室,排练场成了大批判的战场,所有的墙壁贴满了大字报,俞振飞和言慧珠的名字都被打上血红色的XXX。高音喇叭里不停地发出怒吼,命令这个,勒令那个。每天上午,都是在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度过。几天前还是文弱的学生,瞬间都成了凶残的魔鬼。她和丈夫浑身上下被刷满浆糊,前胸后背全都贴着标语和大字报。二人垂眉低首,在院子里一站就是几小时。他俩还要清扫厕所,因俞振飞平素为人和蔼,能随遇而安,便有人悄悄帮忙。别人帮忙的时候,他只需在门口“望风”。对言慧珠则大不相同。她平日待人刻薄,出语尖利。对她有好感的,本来就没几个。现在见她扫厕所,可有人高兴了。只要见她直直腰,稍息片刻,就会引来大声责骂。夫妻性格不同,待人接物各异,竟能生出相反的境遇来。

这些学生在批斗的时候那么粗暴,可在抄家的时候又很是精细,把言慧珠塞在灯管里的、藏在瓷砖里的、埋在花盆里的钻戒(多达几十枚)、翡翠、美钞、金条(重十八斤)、存折(六万元)都掏了出来,整整抄了一天一夜,连天花板都捅破挑穿。言慧珠的首饰是有名的好。对此,文怀沙曾说:“言慧珠的首饰,不要说别的,单是一件就都不得了!”这一件是个啥物件?一只白金手镯,上镶八颗钻石,每颗一样大小,重多少?一颗七克拉,一共五十六克拉。而今价值几何?行家一算便知。言慧珠一生唱戏的积蓄,顷刻成空。天仙般的女人,这次真的是从莲花宝座上跌落,滑过人间,直坠地狱了。

9月初的一天,许思言凌晨从单位回家。下了公共汽车,摸出钥匙刚要开门。忽然,从旁边小路口,闪出一个女人的身影:“老许同志……”

“慧珠,你怎么在这里?”

她畏畏缩缩,低声道:“实在没有办法,才来找你。许先生。”

先叫“同志”,后改“先生”,许思言不知该如何做答,遂问:“这里没有人,你不要紧张。俞老最近可好?”

“怎么会好呢?已经戴了一次高帽子,家里的东西都抄走了……”

沉默,彼此沉默。

大难已至,谁与凭依?言慧珠满含泪水,半晌又问:“你看这场‘文化大革命’到底什么时候结束?我该怎么办?看见人家戴高帽子游街,就浑身发抖,我无论无何受不了……”是的,前有千古远,后有几万年,可是如何打发眼前?言慧珠无法超脱,她非哲人;言慧珠无法苟且,她非草民。

许思言握住她的手说:“你自己要珍重,不要忘了清卿这孩子。”

她也紧紧抓住他的手,说:“请你多关心!”说完,掉转身,快步隐没在黑暗之中。

为了小清卿,她曾偷偷拿出两三千元的现金,给几位要好的朋友,请他们替自己今后照顾好孩子。但这些朋友,为保全身家性命把钱都如数上缴了。这样一来,罪行越搞越严重。言慧珠眼前没有一丝的光明,心中没有一丝的暖意。

人生可怜,无计相留。1966年9月10日,吃过晚饭后,言慧珠拉着儿子的手,来到自己的卧室(已与俞振飞分居)。很严肃,很庄重地看着十一岁的小清卿,之后突然说:“妈妈要到有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以后你要听‘好爸’(即俞振飞)的。”说完,拉着儿子的手,又来到俞振飞的卧室。言慧珠先跪在丈夫的面前,然后一定也要小清卿跟着跪下去。孩子并不情愿,但看到母亲的神情,也就跪下了。她还要小清卿连喊几声“好爸”,孩子也顺从地喊了。俞振飞忙扶他们起来。

起身的言慧珠郑重道:“请你一定把他(指言青卿)抚养成人!”

俞振飞当场回答:“只要我有饭吃,他就有饭吃,我喝粥他就喝粥。”

托付完毕,母子二人回到自己的房间,言慧珠给了小清卿五十元钱和一块小黑板,并对他说:“明天是星期天,你好好到公园玩一玩吧。”

据保姆王菊英说,当晚的11点半到12点之间,言慧珠曾下楼到孩子的房间,坐在床边,呆呆地望着,望着……只要托付好孩子,她一了百了。

第二天,华园11号里还是一片寂静。保姆像往常一样准备好早餐后,推开二楼卫生间的门——

“啊!”一声惊叫。

一代红伶,去了。她穿着睡衣,素面赤脚,直直地把自己挂在浴缸上面的横杆上,冰冷而凛然。再检查,房内桌上,放着一沓钞票,五千元。上面写着,谁抚养孩子,钱就给谁。另有信三封。一给领导,一给丈夫,一给孩子。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做了自我批评,对丈夫表示歉意,叮嘱清卿好好做人。据说还有一封写给孩子生父薛浩伟的信。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生是循环不已的厄运,到了走投无路的一刻,只有消失自己。她脸色苍白,一双眼睛,似开似合。开合之间,流泻出20世纪中国艺人内心永难排解的疑惑、悲苦与不平。她一辈子都讲面子,爱面子,要面子。面子是什么?是脸面、体面和情面,这里面固然有虚荣,但更有尊严。她以无比的决绝保持尊严,拒绝受辱。是的,如果愿意,人的生命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有关方面还要召开“现场批斗会”。没有人表示丝毫的同情和惋惜,到处都是人类可哀的怯懦。我不知道该怎样认识国民,他们期待仁慈,却习惯于残忍。言慧珠,自杀身亡。这是她一生中的第三次自杀,庆幸的是,她成功了!她同自杀的老舍、邓拓、翦伯赞一样,她同自杀的老舍、邓拓、翦伯赞也不一样,口袋里没装着手书“毛主席万岁”字条。

当时的结论,是有力的一句:“自绝于人民。”后来的说法,也是有力的一句:“含冤而死。”生死与好歹,依旧握在权力的手中。

我崇拜这样的女人:活得美丽,死得漂亮。一片叶,一根草,可以在春天萌绿,亦可在秋季枯黄。前者是生命,后者也是生命。

言慧珠死后,许思言曾问过俞振飞,为什么当晚没有察觉妻子的死?他说:言慧珠认为自己的问题严重,怕被红卫兵造反派抓起来。而丈夫一向人缘不错,大概可以过关,所以,一再关照俞振飞——万一自己出了问题,要好好照顾这个家,要好好抚养孩子!所以,这个举动,被他误认为是言慧珠在做坐牢的准备,而万没有想到竟然会自决。加之,双耳失聪的俞振飞也服用了安眠药,故隔壁房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也是浑然不觉。

言慧珠临终前留下的书信和现金,事后由上海戏曲学校当局交给了公安部门。粉碎“四人帮”后,小清卿曾去问过。竟然是片纸无存,五千现金也没了踪影。

【小清卿】

本文初稿写完,发送给《明报》月刊。杂志社的编辑打来电话说,他们都很想知道小清卿后来的情况。

我马上给上海京剧院的一位副院长打电话,询问言清卿的下落,并想从他们的艺术档案里借用几张言慧珠的照片。对方非常遗憾地说:“事情过去了几十年。现在的上海京剧院根本不知道言清卿,也没有言慧珠的一张照片。”

梅兰芳的儿媳屠珍女士闻讯后,主动帮助我寻找线索,毕竟不是公家是梅家!终于有了消息。原来言清卿在生母被迫害致死的二十年里,挣扎求生。1986年10月,他下定决心,挥泪告别上海故居,携母亲遗骨,定居深圳。他在自己的寓所设立了言慧珠纪念堂,晨昏请安。纪念室正面的墙壁悬挂着母亲遗像,遗像是言慧珠生前最喜欢的那帧:身着绛红底色的花格旗袍,满脸含笑。它曾摆放在上海华山路华园11号言宅的客厅。照片下面的红木条案,也是言慧珠亲手所置。条案正中的木盒内是一代红伶的骨骸,令人入目心酸。骨灰盒两侧放着生者的六册像簿——琼林玉树,蕙质兰姿,它记录着一个中国女艺人的生命和情感。前面放着一只女式手表,还有一枝英雄牌100型金笔。

1970年,十六岁的言清卿提出索要母亲的骨灰,谁知非但没有回复,反而遭到学校当局的批判,检讨书写了一遍又一遍。他没有灰心,自己到处打听。经过许多周折,小清卿得知母亲骨灰寄存在上海县北桥公墓。又幸遇一位善良热心的老工人,在其细心寻找下,于1974年清明前夕,终于找到言慧珠的骨灰。他一把将母亲骨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2005年6月-2006年1月于守愚斋

2006年2月修订

参考书目,篇目

言慧珠《我要演戏》,1957年5月9日《文汇报》。

言慧珠《给亲爱的观众的一封信》,1957年5月28日《文汇报》。

言慧珠《批判陈仁炳》,1957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沈和秦《平剧皇后言慧珠一生》(上、下),1990年6-7月,香港《大成》第一百九十九期、第二百期。

许寅《记一代红伶言慧珠之死》,1988年6月,香港《大成》第一百七十五期。

许寅《且喜言慧珠有后》,1989年4月,香港《大成》第一百八十五期。

黄宗江《戏痴说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刘枋《台湾“梅兰芳”一一顾正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梁谷音《雨丝风片》,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

沈从文:寂寞的教授生涯

汪修荣

在一般人眼里,沈从文始终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存在的,一个因夏志清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沈从文与湘西、《边城》,已经融为一体。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后,沈从文的正式职业却是大学教师。他一边写作,一边渴望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融入知识分子圈子。他先后在五所大学执教,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从一个普通讲师一直升到教授。然而,解放前夕,就在他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时,他却突然从大学校园里消失了,成为一名文物专家,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他是个半途出家的教授,最终又半途离开了校园。对于大学校园来说,他只是个过客。

沈从文走进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关于沈从文如何去的中国公学,有几种说法,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得力于徐志摩的大力推荐。

其实,最早发现沈从文的是郁达夫,第一个评论沈从文的是林宰平,郁达夫、林宰平、陈源对沈从文走上文坛都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对沈从文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徐志摩。徐志摩的提携对沈从文进入主流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徐志摩的大力推荐下,沈从文成为《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的作者,并进入了“新月”圈子。除了写作上的提携,徐志摩在工作上对沈从文的关照也很大。当时即使像沈从文这样的名作家仅靠稿费也是无法维持生活的,所以徐志摩一直有意替沈在大学里谋个教职,当时的大学教师的薪水远远高于作家的稿费收入。虽然在30年代初期,沈从文已经是文坛上一位名作家,但在那个学历森严的社会,以沈从文这样的小学学历在那个时代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当胡适入主中国公学后,机会便来了。徐志摩向好友胡适推荐了沈从文。可以说,如果没有徐志摩力荐,沈从文要进入中国公学是完全不可能的。也许因为这层关系,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山东因飞机失事去世,沈从文只身从青岛大学赶到济南福缘庵徐的停灵处,帮助处理善后事宜,这也算是对徐生前关照自己的一种回报吧。

从有关史料看,沈从文到中国公学的时间为1931年前后。因为徐志摩的关系,沈到中国公学后很受胡适器重和赏识。据沈从文当年好友施蜇存回忆:“他在中国公学任教,为《新月》和《现代评论》写小说,都是胡适的关系。随后,胡适又把从文介绍给了杨振声。当时教育部成立一个教材编审委员会,杨振声负责编审各级学校语文教材,就延聘从文在那里工作。”(《滇云浦雨话从文》)。施、沈二人相识多年,1929年10月,施蜇存在上海松江举行婚礼时,沈从文和冯雪峰、丁玲、胡也频、戴望舒等人都参加了施的婚礼,二人后来在昆明时过从甚密,施蜇存的话当是可信的。

胡适之所以聘任沈从文,一方面自然是看在徐志摩的面子上,另一方面,胡适也希望借此对中国公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番改造,注入新鲜血液。沈从文被中国公学聘为讲师,主要课程是主讲大学一年级的“新文学研究”和“小说习作”。相当于现在的公共语文,这对沈从文来说,倒也算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了。在当时门禁森严的高等学府,以沈的资历,这应该是比较高的待遇了,算是破格录用。如果没有徐志摩的力荐和胡适的胸襟,也许沈从文一辈子都进入不了大学的门槛。从这一点来说,胡适对沈有再造之恩。自称为“乡下人”的小说家沈从文一下子进入了高等学府,从此至少在形式上进入了知识分子的圈子,开始了与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往来。

虽然此前沈从文已经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但当作家与当大学教授完全是两回事,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对胡适的关照,沈从文既感激又惶恐。在给胡适的信中他流露了这样的心态:

昨为从文谋教书事,思之数日,果于学校方面不至弄笑话,从文可试一学期。从文之所以不敢作此事,亦只为空虚无物,恐学生失望,先生亦难为情了。从文意,在功课方面恐将来或只能给学生以趣味,不能给学生以多少知识,故范围较窄,钱也不妨少点,且任何时学校方面感到从文无用时,不要从文也不甚要紧。可教的大致为改卷子与新兴文学各方面之考察,及个人对各作家之感想,关于各教学方法,若能得先生为示一二,亦是实为幸事。事情在学校方面无问题以后,从文想即过吴淞租屋,因此间住了家母病人,极不宜,且贵,眼前两月即感到束手也。

同类推荐
  • 辽宁文化旅游

    辽宁文化旅游

    于锦华的《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域调研背景,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以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遵循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理论、案例和调研分析,对世界文化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经典案例,辽宁历史文化(清文化)与“五古”旅游发展路径,发展中的辽宁民族、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辽宁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发展新动向,辽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思路等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
  •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唐诺读《左传》,一样的唐诺,不一样的历史散文书写。唐诺反复出入《左传》的世界,一次次试图走入子产、赵武、申公巫臣乃至孔子、左丘明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春秋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在其时其地究竟看到、想到了什么,他们某一言行究竟有着何种深远的积淀与思考,从而认出藏在历史缝隙里最好的人最好的事,也让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更为复杂深邃、立体可感的世界。情欲之事、鬼神之说、弭兵之会、小国家的大灵魂、两千多年前的梦、春秋战国的繁花般思维……由此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以文学的视角,围绕八个问题进行叩问和延伸,令人惊叹地将实然历史变成哲学思索的场域,陈旧的千年文本开始荡漾进此时此刻,是为《眼前》。
  •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下)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下)

    一入候门深似海,宫廷是一个既让人感到神秘,又令人不禁神往的地方。本书简述外戚与宦官、皇后与嫔妃、嫡子与庶子等各种势力之间残酷斗争的描述,把宫廷中的残忍、血腥,皇帝的风光、无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他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欧洲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泰始元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王朝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合称南北朝。
热门推荐
  •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谁不愿与一个具有高雅气质、风度翩翩的青年成为挚友呢?所以这样优秀的青年必定会前途光明。而一个脾气古怪、态度粗鲁的青年则会遭人厌恶,因为人们都向往快乐和光明,谁会喜欢冷酷和黑暗呢?一个人如果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却有一身怪习气,那么他在事业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 万劫成道

    万劫成道

    封神量劫期间,青帝竟然被偷袭而入轮回,哪怕一元会都未曾再次觉醒。当他再次轮回到一个叫百兵大陆的小世界时,懵懵懂懂了近百年,在武祖的帮助下恢复了记忆。飞升回洪荒,他竟然发现这个洪荒与他的记忆迥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你上网搜下不就知道了。”“叮,伏羲请求添加您为好友!”……又一个量劫开启,他将历万劫而成道!
  • 国公女

    国公女

    顾长生的重生是自己拿不老不死这根金手指换来的,这一世,她只想做个最平常的侯爵世家小姐,过一世最平常的日子。
  • 情理侦破推理小说:明星悲歌

    情理侦破推理小说:明星悲歌

    “贵妃醉酒”竟成绝唱。在众人千目之中,女明星居然在舞台上被一位无形凶手当众杀害。案犯是谁?
  •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新书《完美神话世界》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书友群:只收学徒以上的书友,群号:65876452喜欢本书的朋友,都可以入群:253282177ps:已经完本三本书《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世间自在仙》。
  • 上神锁妖记

    上神锁妖记

    因盗取天庭九转金丹,犯下天规,被佛祖降旨囚禁于第三十六重天须弥山的影木族妖灵单灵夕凭借十八般武艺,意外得到创世神祇陆压的钟情。本以为这人是天下最大的善人,没料到......他问她:“现下,这里有仙门之人,整好百数。十八地宫射猎令出,你预备如何相救?”她道:“那九十八人,与我何干?”男人说:既如此,今夜子时一到,你且看他们如何成为走肉行尸,在这镇上漂泊晃荡。那一定是场难得一见的好戏……她问他:“你肯出手相救?”他道:“端看心情!”她气结:“先生此刻心情如何?”男人抬手轻抚她小巧耳垂:“马马虎虎!”“哎呀!别动手动脚的……”男人冷声:“心情不好了!”……
  • 大侠狄龙子

    大侠狄龙子

    本书讲述了狄龙子、陶珊儿、袁和尚三小兄妹拜师学成武艺之后,为诛灭异派余孽而奔走,这途中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称奇之事。
  • 机会来自何处

    机会来自何处

    比尔·盖茨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代职场,过去那种听命行事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受到重视,懂得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将备受青睐。在工作中,只要认定那是你要做的事,哪怕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要敢于接受挑战,立刻采取行动,而不必等上司做出交待,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现在对于许多领域的市场来说,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变数、紧张的商业节奏,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上司交待。那些只依靠把上司交待的事情做好的员工,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迟早会被淘汰。
  • 地球穿越时代

    地球穿越时代

    一夜醒来,世界变了,学习的目标变成了去异界战斗。两个不同的灵魂融合在了新的世界,将如何面对未来。杜幽:我没有系统,但我有两个职业。新书《我有一个真理眼》
  •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是《红楼梦》研究的精华之作,收录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著作。红学研究的流派很多,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著者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