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700000008

第8章 人生真味,全在内心(1)

很多时候,人生快乐不快乐,能否有所建树,不是客观世界所能决定的,不是他人所能左右的,也不是个人自己的身体说了算的。同样,对生命的深浅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的内心。人们常说,态度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一切等,是强调心在个人人生中的重要性。因此,漫漫人生路上,要品尝真味人生,我们应当如弘一大师那样,管好自己的心。

内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禅宗的第一件著名公案是和莲花有关的。据说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只是闭着眼睛,周围的莲花竟然全开了。

梵天的天王供养佛天花,然后把自己的身体布施成佛的座位,据此,有梵天的天王让佛在他身上现身的说法。大家都等着佛开口讲话,但是这次,佛只是轻轻地捏了一枝花放在手里,一句话不说。大家都莫名其妙,平时听佛讲法听上瘾了,这次佛居然不说话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就在众人都迷惑不解的时候,佛的侍者迦叶静静地微笑了一下。所谓“拈花微笑”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因此,历来佛教和莲花有不解之缘,释迦牟尼被称为“莲花王子”,故而把莲花盛开比作最值得喜悦的事情。

但是像禅宗这样,真的能让现实中的荷开出花来,怕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悟道很深,必然也不会实现。所以说,我们这里的“处处莲花开”的所指与禅宗的是不同的。

所谓“内心清净,处处莲花开”,指的是把一切烦恼放下,把一切俗事看开,这样你的内心将变得明朗、清净,因此你将“得福”,得乐。

佛教里说,“业由心造”,因此人遭受的痛苦根本上来自于他的想法。佛理认为,世界就像梦境和幻影,喜怒哀乐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替,人在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无常”。人生在世,经历的不公平的事情有很多,若心内由此郁积不平之气,必然会影响自己对其他事情的看法,阻碍“善缘”的运行。不如暂时忘记它,多留意好的事情。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对着窗外泪水涟涟,因为她看见楼下一个叔叔正在掩埋死去的小狗。他爸爸把她带到另一个窗户,小女孩立刻转忧为喜,原来,窗外是油菜花盛开的田野。

可见,就算遭遇再悲伤的事情,也要知道,世上还有很多很多让你由衷快乐的事情。因此,与其沉溺在悲伤中,不如换个角度,多看看让自己快乐的事物。

有位智者曾叹息道:“哎!人哪!有时候他非常理智,有时候又好像迷失了大道。童年的时候他不高兴,每天盼着快快成熟;成熟了他又不高兴,总爱回顾童年时代的美好;没有财富的时候,他不顾健康去赢得财富;等到有了钱,却又不得不丢掉财富来换取健康;在他活着的时候,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去,在他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活过!”

智者请求菩萨给他指航。菩萨对他说,在佛教看来,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他给了智者一本厚厚的书,上面写着一行字:“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把无常看做永恒,把微小看做庞大,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因此,诚如菩萨建议智者要知道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样,我们也应当要做希望中的自己。所以,当痛苦来袭的时候,究竟是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林妹妹”,还是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都完全取决于自己。尽管我们无法做一个人人都爱的橘子,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自己喜爱的自己。

要知道,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快乐,只是因为内心不清净,想得太多,把自己看得太重,以为自己的分量无人可取代。殊不知,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静止:花还是在该开的时候开,太阳还是在该升起的时候升起。

因此,人生于世,要品味人生的真味,走出悲痛,获得生活的真乐,就应当给自己的心洗洗澡,做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这样,才能如禅宗一样,让自己的生活处处都有盛开的莲花,美得一抹无邪。

对此,弘一大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绝好的榜样。他出家之后,再不以世事为牵挂,将出家看做“已死”。

后来,大师在庆福寺居住的时候,只要有家信来,他都托人在信后批写“该本人业已他往”,一律原信退回。弟子问他为什么不一封封拆开看看?就算不回信也无妨,何苦要原信退回?大师回答道:“既经出家,便应做已死想;倘为拆阅,见家中有吉庆事,恐萌爱心;有不祥事,易引挂怀。不若退还为得也。”

看似决绝,实则是在为自己的内心洗澡,以便能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最后他真的做到了,自此背着“抛弃妻子”的骂名闭关研律,一心修佛。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佛学上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造诣,才能成为民国佛家的一代大师。所谓“处处莲花开”,在他出家后的生活中,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古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中的妙处,与“内心清净,处处莲花开”是不谋而合的。人生于世,我们当有一颗清净的心,才能闻得扑鼻的花香。否则,只能深陷于痛苦的沼泽中不可自拔,那么这样的人生,必然也无真味可言。

养生,关键在养心

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哲学家多高寿,诗人多早夭。无论是盛世,还是那些艰难的历史时刻都是如此。这种现象和个人的贫富无关,和个人的家庭出身无关。

其实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哲学,诗人也不例外,只是这种哲学天生与“寿命”抵牾。哲学家重在“厚积薄发”、后发制人,因此不容易少年得志,越到后面越是吃香。诗人像是春季的花,短暂而蓬勃;哲学家像是秋季的果实,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成熟,散发馥郁香醇。

由此看来,人的寿命的高低与个人的内心所向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可见,人生于世,提倡养生,除了养身以外,还应当养心。自古以来,人们更为器重的是身体的健康,直到心理学日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注意心理健康,并提倡身心俱全的健康。

试想,若是一个人光有一个健康的身躯,而内心却病入膏肓,他何谈拥有人生至乐呢?所谓“心病”、“病由心生”等,无不强调内心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一个真正能体味到人生真味的人,除了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应当有一颗健康的心。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快不快乐,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内心。内心要是快乐,就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能笑得酣畅;反之,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一种摆设罢了。

在解释李叔同出家的缘由的时候,丰子恺曾把人的意识划分为三个境界,或是“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和人伦的满意,也就是普通人奋斗的归宿;第二层楼是才艺和自我实现,就是所谓知识分子一类人的理想结局;第三层楼是精神和宗教归属的需要,这种人生命的欲望最强。有的人情愿一辈子待在“第一层楼”,有的人终身流连于“第二层楼”,有的人觉得“底下两层楼”都不满意,直奔“第三层楼”而去。

李叔同就是那个直奔“第三层楼”的人。众所周知,李叔同年轻的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说到底,这是由心病而引发的精神疾病。夏丏尊告诉他“断食”可以疗治,建议他不妨试试。他听后,立即前往大慈山虎跑寺“断食”。十七天后,李叔同的病情逐渐好转。但在治病的时候,他发现,佛能让他内心轻松舒畅,能让他从众多悲苦中解脱出来,获得无尽的快乐。因此,他最终打定主意要出家。

可见,使得李叔同出家的,是他“心”之所需。

所以说,养生,关键在养心。养生是为健康,养心是为心的满意。内心为外物所驱的人不会快乐,外物为内心所役使的人才是既健康又快乐的人。

当代社会许多人热衷于酒场宴席,餐餐山珍海味,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疾患,还有许多人为生计劳累奔波,为权位钩心斗角,心力交瘁,最后一查,得了癌症。这实在是让人痛心的事,而自己回想起来,后悔都晚了。因此,生活中,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要求自己做一个内心健康而又快乐的人。

《晚晴集》里摘有《佛遗教经》里的句子:“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欲望少一点,心境就会更加坦然,没有什么忧虑和害怕的了,遇到事情都很圆满,没有多少遗憾和不足。所以,养心的关键,在于清扫内心的欲念。不求“无欲无求”,但求“清心寡欲”,这样一来,我们的内心才有空间盛装美好的事物和让自己获得人生真乐的事物。

除此之外,养心还应当多与自然界接触,要知道,树木、空气、阳光、雨露、和风……它们都是能让人挣脱尘世的樊笼,让人心旷神怡的事物。多和朋友聚聚,多和家人聊聊天,多读读有益身心的读物,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等,悦己悦人,也不失为养心的好方式。

总之,人生中,体味人生真味,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保障,更需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为依托。漫漫人生路上,切不可不知,养生,关键在养心。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晚晴集》里摘有《诸法集要经》里的句子:“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人这一辈子像一瞬的闪电那样短暂,就像乾闼婆城(佛经里讲的一座空虚之城),为什么要对别人生那么久的怨恨呢?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古贤言:“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可见“嗔”的厉害。

“嗔”为佛教中所称“三毒”之一,简而言之就是对“讨厌”的偏执。哪里来的“讨厌”?既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又来源于客观世界。

现实生活中,背离之事在所难免。对此,老年人因为对世事盛衰之道看得多,往往能看得开,而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要看开是不容易的,因而容易责怪这责怪那,甚至怨天尤人。

比如,家境不好的男孩会想,为什么我家没有他家有钱?要是我也有十万八万说不定那个女孩就是我老婆了!于是嫌爸爸怨妈妈,有事没事便对他们大发脾气。而家境较好的男孩会想,为什么我只能考上三流本科还是靠走后门?要是我也能有像(他)那样的成绩说不定班花就是我女朋友了!于是,成天埋怨父母没把自己生聪明点,最后索性沉沦,完全沦为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

这样的“嗔”,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当然,更多的还是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就是由个人内心的想法所造成的。生活中,人们的“嗔”多是这样的来源。显然,带着这样的“嗔”的人,是不会快乐的,所谓“人生真味”,是他们一生遥望的彼岸花。因此,要品味人生真乐,体味人生真味,我们就应当做一个心中无嗔的人。

要知道,“嗔”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心态,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那些说话嘴里带火,擦稍抹边伤害人的人,一看就是被“嗔”毒所害的人。这种人做事最容易不定,最容易偏激,最容易伤人,最容易得罪人,还自以为是。

对待“嗔”,弘一大师比较推崇印光大师的一句话:“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了解大师的人,都清楚他的为人。一生中,他的心中是少有“嗔”的,尤其是出家后,已然达到了无“嗔”的地步。比如,面对权高位重的来访者,他也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而放弃自己修行的原则,他依然是不见的。但是,每当听闻别人因此事责备他的时候,他并不发怒,也不辩驳,只是由他。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师自他出家开始,便不为尘世诸事烦扰,一心修佛。若是心中总有牵挂,充满“嗔”,必然难得修成正果。所以,心中无“嗔”不仅能让自己静心,进而体味人生真味,如与人为善的快乐,还能精心钻研自己所关注的东西,并且最终有所建树。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化解“嗔”毒,让自己做一个心中无嗔,内心干净的人呢?在佛教里,主要有三个方法,即戒,定,慧。

所谓“戒”指的是树立做事的原则,遵戒律,不乱来,不为所欲为。所谓“定”指的是要有根据,有目标。而所谓“慧”指的是要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规律,化为智慧,才会有正确的判断。

而这,也正是大师在修持中所坚持的方法。人生中,要戒“嗔”,我们不妨向大师学习,坚持戒、定和慧这三种方法,剔除心中的“嗔”,做一个内心干净的人,为自己的成功人生培育更多的心灵净土。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走到无“嗔”,而社会上,也总有那么些人“怙恶不悛”。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不“嗔”别人,但是却无法要求别人不“嗔”自己。那么,如果受到别人的“嗔”该怎么办呢?弘一大师对此有言: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辱。

狗咬人,因为狗就是狗;人咬狗,你不觉得这个人太“卑躬屈膝”了吗?不怀好意的人用“嗔”钓你,你若是与之强争,便显得太看得起他了,以“聋”字止谤,实在是最好的选择。唐朝骆宾王有诗云:“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埋怨什么呢?净土在心里,索性不进,不响罢。

同类推荐
  • 有出息 成大器

    有出息 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
  • 高情商沟通学

    高情商沟通学

    《高情商沟通学》共分为十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需要遵循沟通的哪些黄金法则,如何善用对方的心理,让沟通更有效果,怎样说好难说的话,好听的话怎样说更打动人心,拒绝人怎样不露痕迹,实话不代表直说,怎样有技巧地说服别人,学会说让人开心的糊涂话,批评人而不得罪人等内容,向读者朋友们推出高情商沟通的技巧,助读者朋友们在与人沟通时顺风顺水。
  •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礼仪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礼仪

    本书结合销售活动的具体环节,帮助广大销售人员完善自身外在形蠏,提升内在修养,是一本销售人员实用的礼仪指南书籍。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会说话的女人运气好

    会说话的女人运气好

    一个女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如果你不懂得说话之道,你仍旧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口才可以表现出一个女人的睿智和高雅,也可以暴露出她的愚蠢和低俗。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人,必须会说话、有口才。我们融注了诸多口才实例,为你提供了一整套打造超人说话能力的语言守则,教你做一个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女人。它让你学会在关键时刻以出色的表达显示自己的魅力和个性,赢得众人欣赏的眼光。
热门推荐
  • 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曾经的曾经,她爱他如生命。以后的以后,他们见面却如同陌路……是她走的太快,还是他懂的太晚……
  • 高考保卫战

    高考保卫战

    开学第一天,新高三老师们例行要开高考动员会。黄校长往主席台中间一坐,大手左一挥右一挥,讲得激情澎湃,风生水起,台下掌声不断。每到这个时候,会议就到了高潮。高一歌是多年送高三的老教师了,这样的场面也经历了多回,每到这个时候,高一歌内心总是悲欣交集。大老板黄校长口才好,是个很有煽动性的演讲家,他一通激情演讲,仿佛给枯竭的河流注入了新水,像高一歌这样的老教师也难免热血沸腾;说到底,并不是全因为大老板的口才,口才只不过是热身,那激情中许诺的奖金才是标的。大老板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大老板说,就是把我的坐骑卖了,明年的此时,我也一定让老师们的腰包鼓起来。
  • 重生之万界主宰

    重生之万界主宰

    普通人的神通圣器,可以以一敌万。强者的神通圣器,可以移山倒海,逆天转命。范雪离自千年前重生,身挟炼药宗师之威,执掌神通圣器至宝三昧真火,为了千年前的奇冤,强势而出,将一切阻碍斩于剑下!“万界当由我来主宰!”
  • 藏秘诡事之奴奴花卡卡

    藏秘诡事之奴奴花卡卡

    大惊爆!!独家披露藏史数档封存猛料格萨尔王曾密令大将军巴奔达东建造了一个山庄。山庄里,有一幅巨大而诡异的壁画,画中的地方,就是“奴奴花卡卡”……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两个经过乔装打扮的印度人偷偷来到拉萨东北部的卡多寺,携带了一张可以在世界各国银行通兑的巨额支票,只为了借走卡多寺那只诡异的“阎罗王磨盘”。可惜,他们最终却无法再回到印度。也是在这一年,一位伏藏师于意外中得到了一本缺失的经文,这本流失的古卷一直等到三十六年过去,才终于显露出了它留存于世间的目的。
  • 肥胖:不得不说的话

    肥胖:不得不说的话

    肥胖,这是一个多少年来永恒的话题。但关于肥胖的知识,很多人未必了解那么多,只知道肥胖不好看,胖了容易身体有毛病,但至于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影响到个人的哪些方面,却并不一定全都了解。另外,如何客观地看待肥胖,而不是走入减肥或以瘦为美的误区。这些,都是很适合一起唠唠的话题。在本书中,我们就谈谈关于肥胖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肥胖。
  • 至尊宗主系统

    至尊宗主系统

    少年楚傲偶得至尊宗主系统,待看楚傲如何破红尘,得神兵,镇九天,……
  • 斩神之山水剑神

    斩神之山水剑神

    江湖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大漠孤烟,长安酒肆。落日星辰,江河湖海。你为侠客,挥起了手中的剑,喋血黄沙,像风一样潇洒驱驰。
  • 初恋上上签(连载三)

    初恋上上签(连载三)

    他是谁?英文里叫EX,中文里叫那个贱男,古典文学里一般称呼叫其为陈世美,他的父母给他起的记入户口本的名字叫秦颂,不出意外的话,过个几年,他拍拍屁股用海归的身份忽悠个90后的小女友——不对,这年头,连周杰伦的女友都更新换代到3.0版本直接飙到95年的,大势所趋下,过几年他应该和一个胸大无脑貌美如花的95后打上一张不到十块钱的结婚证,年龄的差距用金钱完全可以补全,代沟这种东西,哪怕是有太平洋那么宽广,用钱也足够能砸得平整的像拉过皮的脸一样没有皱纹。然后他再发给我一张结婚通知书,不忘记从我这里搜刮一些礼金钱。
  • 啼笑皆妃之拐个王爷带回家

    啼笑皆妃之拐个王爷带回家

    一朝穿越,竟砸中个美男王爷;一次逃跑,却无意救下霸道阁主;特殊的身份却让女主陷入重重危险;两男相争,女主只问:“谁愿意跟老娘回大陆?美男王爷说:“你是本王的,本王当然跟着爱妃走!”霸道阁主推开王爷答:“本阁主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魂,你看着办?”女主表示有压力,一个拥有李敏镐的大长腿,一个长得宋仲基的国民老公,带谁?只能取其一……
  • 过去现在因果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