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500000002

第2章 身处世间,从容淡然(1)

假如人世是个劳苦的樊笼,那么,个人的良好心态便是挣脱这个牢笼之苦最好的方式。人生于世,就如航海的帆船,可能遇到暴风骤雨的日子,也可能会碰到风平浪静的日子,一路顺风。也许,人生也如一艘船,若是没有负重,反而无法航行。因此,身处世间,我们不妨始终保持从容淡然的心态,笑谈一切,一生泰然,一生自然。

气和情淡,自长自消

梁先生语录:

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于健康。所以说气和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世间,几乎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为此,人们容易为世间种种所伤,譬如爱恨情愁,功名利禄等。殊不知,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动怒,而愤懑,甚至怨恨,以至伤肝伤肺,实为不可取也。相反,若懂得平淡、顺其自然的道理,人生几十年就会少去许多苦与恨。

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总是锱铢必较,为了一点小事就气得全身发抖,手脚冰凉,甚至昏厥。醒来发现自己身心疲惫,犹有痛觉。其实,仔细想想又何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赤条条来的;而死去的时候,不论生前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权利,有多么繁华的人生,都是带不走的。放眼望去,一切终成空。既然如此,活着的时候,何必为了小利而大动干戈,让自己的情绪起起伏伏呢?

况且,人生于世,哪能没有烦恼,又哪能一帆风顺?自古就有人嗟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况身处今朝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的我们?索性把一切都看淡,做一个气和情淡的人吧。

《莫生气歌》里写道: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出门在外少管事,早去早归少惦记……男女老少多注意,莫生气啊莫生气。若非如此,凡事都计较,凡事都能让自己为之而生气,那么人生几十年,都活在生气之中,生活又何谈美好与精彩?相反,可能会活在抑郁与抱怨之中,更为主要的是,自身的情绪始终像一个要爆炸的气球,久而久之,终将伤心,更伤身,而这,不正是我们处世应当规避的吗?

历经无数风雨和动荡的梁先生晚年将“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事实上,这也是梁先生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亦是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先生一生都是一个气和情淡的人,这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也是他能终其一生去思考的缘故。

据梁先生的亲朋好友回忆,他极少生气,待人非常和气,而且相信人人都是好人、好脾气。他时常劝自己身边的人说:“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于健康。所以说气平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

若是梁先生做不到“气和情淡,自长自消”,他又怎么能豁达而淡定地说:“外间有人因误解而诟骂我,是常事,‘名满天下而谤随之’,但当自省,不必计较。”

一生中,梁先生在多数人眼中,始终以“荒谬”的角色生活着。然而,不论是论得失,还是论人际关系,梁先生一生都没有为此而让自己大发脾气过。相反,他总能淡然处之。

比如,有人曾说梁先生想“升官发财”“一贯反动”,但是梁先生没有为此而动怒,也没有为此而大吵大闹,当旁人提及这个事的时候,他淡然地说,“他的人品很高”,自己“不会因为发生一件事而改变对他的认识”。

再如,梁先生和熊十力先生在学术上的见解有所不同,有的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不论是何时,梁先生都不会因此而动怒,更不会为此而动粗,相反,即使被朋友误会,他也不放在心上,淡然地说:“此一时偶而不了然,不成问题之事。”

梁先生常说,“我好像是个乐天派”“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

可以说,这位集释儒为一体的大学问家已将“气和情淡,自消自长”的功夫练就得出神入化了。正因为如此,梁先生才能做到一生泰然自若。

不论是从梁先生的“功力”来看,还是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看,“气和情淡,自长自消”都是让人维持自己内心的平静的最好的方式。身处世间,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又会有各种矛盾甚至是难以调和的冲突,这时候,我们若能如梁先生一样,始终做一个气和情淡之人。于人,我们能避免更多的矛盾,能缓解矛盾;于己,能包容他人,缓解自己的情绪,消融自己的怒气,做一个内心平和,情绪散淡的人。

特别是到了老年,能如梁先生一样坚持做一个“气和情淡”的人,更能看到其中的好处: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境界,还能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试问,若是浮浮沉沉几十年,还是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情绪起伏不定,这样的人生能堪称是有意义的人生吗?而这样的人,长期让自己的心、肝处于“爆炸”状态,能让自己长寿平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遇事、遇人要做到“气和情淡,自长自消”,才能让自己从容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让自己的身心受困于自己的心绪。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鉴梁先生的几点经验吧:

其一,任其自然。对于生死这样的大事,梁先生都能坚持“无我为大,有本无穷”,任其自然的态度。所以于人生中的其他种种,梁先生更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长期如此,气自和,情自淡。

其二,“静坐”。据医学研究表明,静坐可以让人全身放松,身心具宁。梁先生当年摆脱失眠之苦的方式便是“静坐”。久而久之,梁先生发现,这是让人身心得到放松与释然的好方式。

其三,自我按摩。这是梁先生长寿秘诀中“少吃多动,持之以恒”的重要的内容。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我按摩。这是他的长寿之道,亦是他修炼身心的秘诀。人贵气和情淡,爱自己,才能真正坚持做一个从容泰然的人。

其四,做一个快乐的人。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有思必求解。他就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的,而这也正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一生淡然、从容。

如何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

梁先生语录:

人都是要求过一个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果自何而来?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够常常集中,发挥,运用。此意即说,敷衍、懒惰、不做事,空自一天天企待着去挨磨日子,便没法得到一个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在告诉人们不要逾越自己的职权,不要乱管别人的闲事。现实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在其位,谋其政”。

人生于世,我们终将走上社会,有自己的工作。也许,眼下的这份工作是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也许,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或是养家糊口;也许,工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然而不论是哪种情况,要真正让自己“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我们都应当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梁先生指出,“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在各人自求而已。人生几十年,总是需要以某种价值或是意义来支撑的。若要强调工作之于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血与肉的关系。工作是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人的一生,乃至人生的主要意义,大都是由个人的工作体现出来的。若是一个人“在其位”,不能“谋其政”,不能尽心尽力,那就难以出成果,一无所得也是有的。试想,人生一世,几十年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飞行着,最后坠落的时候怎能不追悔莫及?

所以说,我们要赋予工作以生命的意义,才能带着激情去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否则,总在抱怨,总在挑剔,总在假设,这终将是无所得的。相反,若是始终能禀持从容淡然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奋然前行,不断突破自我,便能不断给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熔铸完美的人生。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终“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言一行的事。相反,它需要人们长途跋涉,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人们在保持从容和淡然的心态下去努力,去改变。否则,就难免会沦为急功近利的囚徒。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为了金钱,或是权力,而不惜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最终终结自己的事业,更严重也可能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试问,要是他们能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容淡然地看待功名利禄,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会结出这样的苦果来吗?

那么,身处世间,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这一目标呢?对此,梁先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第一,要有为社会牺牲的精神。人是社会中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因此,个人的人生价值,不能离开社会而谈。诚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生的价值主要在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上。在这样的认识上,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真正有所建树,敷衍了事或是应付是难有所成就的。而真正能尽心尽力的人,最终也能从容淡然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切。也正因为淡然,所以能更有牺牲与付出的精神,否则,难免成为锱铢必较之徒。

第二,看重自己的工作。其中的意义,梁先生也有明确的阐述:“有的人每每看轻自己的工作,觉得粗浅而不足为,这是一个错误。须知虽然是粗浅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个精力来做,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认真,越是淡定,越是从容,越是能“柳暗花明”;越是从容泰然,镇定自如,越能出成绩,而这之于人生,不正能体现其意义来吗?

第三,工作要尽心尽力。一个人之所以心虚,不镇定,不稳重,常常在其未尽心,未尽力。人生于世,要让自己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也少不了对工作尽心尽力。肯为之付出心血,多数情况下,也必不会为之所辜负。如此一来,不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让人防不胜防的打击,都能泰然处之,从容淡定,而不至于手足无措;本着这样的心态,便能达到“风雨欲来,不为所动”的境界,进而更为专注地工作。

梁先生说:“大概任何一件事业或一种学术,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与教训,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这个地方的所得,同在那个地方所得的是一样高深;在这里有所通,在别处也没有什么不通,所谓一通百通。”从梁先生对学术、对问题的态度,我们就能发现他这句话的道理所在:人生于世,对待工作,若是不肯用心,不能尽心尽力,便难以让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会心虚;同样地,不能尽心尽力,从容和淡然也无从谈起。如此一来,要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也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

总而言之,身处世间,我们要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对待工作,必须秉着从容淡然的心态,持以“在其位,谋其政”与“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能如此,方能成就自我,才可做从容淡然的自己。否则,只能虚度此生,一生一世都做欲念的囚徒。

人生不好说目的,顺其自然

梁先生语录:

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经有了我。此时再追问“人生果为何来?”或“我为何来?”已是晚了。倘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一个目的,亦算不得了。

“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这是梁先生对人生目的的看法。大多数人都在设想人生的目的或意义,比如,“我要成为人类文明的使者”“我将为社会创造一万个发明”“我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等。

可以说,将这些称之为梦想或是理想更为妥帖,而将其当做人生的目的,未免自负。然而,不论是远大的理想追求,还是渺小的兴趣爱好,都难以肯定或者绝对地说,它将成为自己的人生目的。

对于人生,梁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看法,他说:“还有一个错误,是把人的生活看成太有意识,以为生活是全受意识的支配,时常是意识去作主宰。”仔细想来,确实,正是因为人们主观性太强,忽略客观现实的存在,往往让自我意识去决定自己的人生目的,这有种“本末倒置”的意味。这就好比说,意识决定意识。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天地之大,唯我独尊。我想成为什么就能成为什么。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能拥有什么样的意义。我想成就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其中的荒谬,从我们自身的经历中,便可见一斑了。

同类推荐
  • 只要敢做你就行

    只要敢做你就行

    本书作者是闻名世界的著名牧师、演讲家和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他是他在世时几任美国总统的顾问,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美国公民最高荣誉。却对企业界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他说:只要敢想你就赢。真是了不起的企业家精神,令我不能不敬...
  • 工作重在责任心

    工作重在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的栋梁,由有责任心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本书从培养个人的责任心出发,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责任心对个人和企业成败的重要影响,以及员工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有责任心。本书主要包括: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承担责任,放弃借口;强化责任心,创造新业绩;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提升责任心的六大修炼;责任成就事业等。
  •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人生在世,谁愿求人?人生在世,谁又能不有求于人?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不可能不遇到求人办事的问题。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想要在事业上谋求发展,怎能不好好学学办事之道!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从人类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伴随而来的各种痛苦也就应运而生。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殚精竭虑,叫苦不迭,挣扎在悲喜之间。每当痛苦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怨声载道、脆弱不堪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就是人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
热门推荐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没有街道的城市

    没有街道的城市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可是他们不能与你相遇,深的浅的,都是。但在这本书里,十九个故事,十九个丰满充沛的人,在农村在都市,善良的,迷惘的,彷徨的,挣扎的,是他们建构了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故事里那些颠扑不破的生活道理,浸入你的生活,让你在其中感受到人生的艰辛以及世俗生命的美好。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倾骨颜,一代妖后

    倾骨颜,一代妖后

    新文开更:http://m.wkkk.net/a/1115455/皇上,臣妾要出嫁!他冷峻,狂野,又学富五车,有着万千世界集于一身的包容和冷漠;初见她时,她是他的徒儿,他教她下棋,教她写字,教她许多人生的哲理,她聪慧,活泼,俏皮却又风华绝代‘遇上她时,一股妖异的风吹遍了全身,只一眼,他便定在她的心里了,宿命般的纠缠,她此生,怎也逃不脱他,可是,她始终不知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亦不知,他为了娶她,费尽了怎样的心血和磨难,一生一世只一双人,他不负她,她亦不负他,与他子孙绵延,生生不息。深宫之中,她的容颜亦是在改变,从清纯无辜到妖异美艳,许是命运的错,又许是前世的劫,他与她,总是波折不断,又或许她心有所遗憾,因为那个已经失掉了的孩子,从此生生世世,与他纠结不断。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原来一直爱着你

    原来一直爱着你

    两年前,闺蜜陷害,她和他成为仇人。但是她相信,误会终究会解开,一次次飞蛾扑火,坠入他爱情的网困兽挣扎。后来她发现,他根本不信她。当车毁人亡,他才发现,爱的越深,恨得越烈。他说:“顾予笙,回来。”她凄惨一笑,转身坠入深渊,“已经回不去。”原来他一直都爱她,却将她伤的遍体鳞伤。原来她一直都在等他,爱,卑微到了尘埃。
  • 重生之食行天下

    重生之食行天下

    身为一名大家闺秀,顾瑶的人生却比常人的更为艰辛。——不仅父母突然离世后被青梅竹马的夫君夺家产、休出门,还经历过被淹死在西湖里的寒冷刺骨。重活一世顾瑶决定踹开渣男护好家人,再用美食为自己闯出一片天。但是那位战神级的将军,来找她好像不止是为了吃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吕啸天创作的《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是“微阅读1+1工程”这套书中的一册,收录了《苏秦纳妾》、《寻找柳蕊》、《司马相如谋爱》、《打捞猫儿眼》、《周朝的一本族谱》、《吕尚秘密制造两个兵符》、《穿超汉朝的一件布衣》、《三十三张狼皮制作的战鼓》、《飞过大明天空的一只苍鹰》、《武林还原无影脚的真相》、《晚清俊才陈启源》、《百孝寺的尚德宴》、《度缘寺的菩提树》、《光福寺的木鱼石》等故事。
  • 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痴情帝王苦情妃

    痴情帝王苦情妃

    楚曦玉身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就那么僵硬的站在大殿外,满面泪水。冰辛的冷气混着浓厚的血腥侵袭着她的呼吸,难闻至极,令她心口一窒。那个原本应该坐着她父皇的皇位上,如今坐着的却是那个她熟悉万分,却又陌生无比的男人。而她的父皇,楚国的皇帝,此刻已是再无声息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