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8300000002

第2章 开窍

一、获得高分的诀窍是什么?

分数高低,首先取决于谁在看你的文章。

因此要认识到:谁看你的文章,他的观点和想法将决定你的文章的命运,也将决定你的命运。

所以,第一点需要考虑的,不是你怎样展示你自己,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而是什么样的人在看你的文章。

第二点,就需要了解那些看你文章的人的基本状况。了解他们的途径,可以通过看书,比如他们自己写的书,他们的机构编写的书,或者与他们相关的机构编写的各种各样的书。这就能了解到他们的具体观点,他们的基本心理。

当然,你不可能完全掌握他们的观点。那么,你就回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他一定认为,他比你高明;他一定认为,他是正确的。

所以你出发的关键,你的起点,就要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建立在阅卷者最基本的心理上,建立在他的心里深藏着的这两条最基本的观念上。

明白了这一点,下一步你需要做的,就是满足他的心理。

因此,获取高分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满足阅卷者的基本心理。

所以你必须记住,你的回答、你的文章的内容、你的基本的观点,总体上要符合他的要求,符合他的期待。

怎么去符合呢?这就要求你稍微下一点工夫,去看看他们写的东西。虽然看不全,你也可以选最主要的看一点,然后就可以推测、联想,知道他们的基本观点、基本需求大概是什么。

这种基本需求,事实上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从一篇文章的规范来讲,教你们作文的老师也不止讲过多次,无非就是那些模式,诸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等等。

那么,满足了他们的这第一个心理,接着就要满足他们的第二个心理——我確刄確燯確納比你高明。

所以,你如果只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文章写得很规范,意思表达得很清楚,符合他们的想象,他们就会想:嗯,这考生看来还是下了不少工夫,了解我们需要他掌握的这些知识,但是也不过如此,我还是比他高明很多。

所以,仅仅满足他们的第一个心理,一般也就能得个80到90分。如何获取最高分?秘诀在哪里呢?

我可以告诉你。我当年在北大中文系,成绩全优。我是新闻专业学生,但就连哲学、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等,成绩都是最好的。秘诀在哪里?

获取高分的秘诀就在于,要稍微破除一下看你文章的这些老师的第二个固有心态,就是总认为:我比你高明,你不过如此。

怎么破除?基本公式如下:

文章内容的百分之八十是老师所需要的,加上百分之二十是老师想不到的,等于高分。

这个秘诀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基本的真理。

因为就算你是一个超人的天才,如果你写的文章内容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看你文章的这些人不能理解的,不能接受的,他们能给你高分吗?显然不能。极而言之,就算他是笨蛋,你是天才,你也得把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搞成笨蛋所需要的东西,不然你这个天才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后,需要给他们一个提醒,就是要显示出:我明白你们想要的,但是我还有一点东西是你们没想到的。那么,看你文章的考官、老师就会很高兴。就好像他们本来期望的一块大蛋糕,让你给加上了几颗他们想不到的红樱桃或者鲜草莓,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一个人才。你的文章既能够符合他们的需求,又有一点点你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大大方方地认为你基础不错,还有点创新,那就给个高分吧!

这就是高分的秘诀。这就是我参加各种考试获取高分的诀窍。

例如:古代汉语作业,要我们把一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文,把它说明白就行。做完作业交了之后,那次上集体大课,古代汉语老师点名:胡小钉站起来!干什么?把你翻译的古诗念念。我怎么翻译的呢?我不但把它翻译成了白话文,我还把它翻译成了一首白话诗。通体押韵,朗朗上口。这就达到了我的目的。第一,老师要求我们翻译成白话文,我完成了,满足了老师的需求。第二,老师没有要求我们翻译成白话诗,因为那是很困难的,基本超出入学不久的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我也做到了,这就让老师高兴了。

从这个例子,就印证了我所讲的那个简单的公式。这也就是你作为一个考生,不管是在面试还是在笔试,都要牢记在心的秘密武器。永远提醒自己,要让老师明白,你是一个符合他们需求的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同时又能在适当的时机,展现一点他们想不到的能力、才华。

二、对待考官的基本方略

面对考官,需要树立两个信念:第一,考官也都是有缺点、有弱点的人,所以,不必把他们奉若神明,搞得自己战战兢兢;第二,要树立化被动为主动的心态,使自己不要总是处于一种被审讯、被检验、被质疑的状态,而要经常性地主动把考官引向自己熟悉的话题。

取胜的关键之一:心态。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貌不惊人的学生,摆正心态是最重要的。一般考生总认为,我是被考查的,接受审查的,接受询问的,接受检验的,面对的都是专家学者、大教授、大领导,各种主任、导演、硕士、博士。所以,几乎所有的考生,先天就有一个被动的心态,一进考场便觉得低了一头,就算不紧张吧,也没有强大的底气。而问题的核心恰恰就在于:你必须要有强大的底气,才能改变命运。

取胜的关键之二,四个字:反客为主!老师问你,你也可以问老师,要打破沉默,展开话题。不必很谦虚很礼貌,要很有自信,把话题引向自己懂的地方。当然此法不可乱用,不能不懂装懂。

对待考官基本的方略有如下四点。

(一)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考官某些弱点的目的,并不是要你针对这些弱点去具体地对付他,而是让你有一种自然的、正常的、放松的心态。因为你不可能迎合每一个考官,或者说迎合考官的最佳方式就是不必迎合每一个人。因为你只要根据我所讲的这些要点,能够正常发挥,那么基本上大多数考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二)答问的基调是:保守中的积极

所谓保守中的积极,就是基调是比较“保守”的,也就是说比较传统的。因为所有考官在年龄上都比你大,许多人至少比你大一轮以上。他们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就是认为年轻的一代容易有轻率、浮躁、虚荣、赶时髦、不稳定等特点。所以,你如果过分地展示这些弱点,那你跟其他大多数考生就没有什么区别,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而如果你表现得略为传统、正规、稳重、严肃,甚至有点保守,反而容易唤起考官的好感。至少使他们感到如果录取你,你将不会是一个校园中的捣蛋鬼,一个“刺儿头”,而可能是一个思想单纯、遵守校规、尊敬师长、循规蹈矩的年轻人。这样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所谓教育的方针、艺术的事业还可以得到正常的传承。然而,你又不能表现得过分古板、呆滞、僵化,如果这样,某些考官,至少一部分考官会不予认同。

所以你还得有一种青春的活力。

所以如何回答考官的提问?除了坦荡而非坦白,健谈而非啰嗦之外,切记一条:有选择地运用事实。这就是说,第一,不要编造不存在的生活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第二,也不必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像犯人一样坦白交代。这就是有选择地运用事实的准则。举例来说:如果考官问到关于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话,就要用到上面的准则,举例说明即可。坦坦荡荡,不必啰嗦,点到为止,不必发挥。既要避免扭扭捏捏、欲言又止,又要避免一览无余、肆无忌惮。

(三)天才的破绽

这主要是讲在影片分析中,特别是在故事编写中取胜的重要秘诀。因为作为一个阅世未深的学生,你不可能运用你的生活经验去征服考官。那么,你主要依靠的武器,就是你的想象力。

所以取得高分的关键是两点:第一,你的充分的想象力,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动作、环境的细节表达出来。第二,你的想象力在表述的过程中,具有令考官想象不到的奇特之处。这种奇特有时候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它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创意,给人新奇的刺激。

例如,在本书第三章“故事”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换牙》。

其中最后一个细节,老呆把自己的牙拔下来给小青安上。这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在特别编织的故事中,在刻画的情境中,又可能是合理的。因为作品中已经描写了他的呆劲,那就有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所以,这样的设计,能够取得两种效果:首先,考官会觉得你有奇特的想象、天才的闪光;然后,又觉得你有点儿幼稚可笑,需要他们来规范深造。所以,即使你在现场考试中无法运用同样的细节,你也可以想办法设计出类似的细节,给考官一种惊讶,一种惊喜,一种刺激,从而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这个道理同我前面所讲的获取高分的秘诀,就是百分之八十左右满足他,百分之二十左右让他想不到,是一脉相承的。

(四)形象设计

影视创作是一种集体行为。作为一个导演,或制片人,或任何影视工作中的组织者,就算不指挥千军万马,至少也得会驾驭或协调一个团队、一个小组。这里面什么人都有,有调皮捣蛋的刺儿头,有骄傲自满的世家子弟,有油头滑脑的老江湖,有死皮赖脸的小混混。总之什么人都有。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女孩儿,能领导他们吗?

当然,人的领导才干不在于个子大小。拿破仑曾有句名言。

有一个高个子军官走过去跟他说:你看,我比你高出一个脑袋。

拿破仑说:“要是我一剑砍掉你的脑袋,那我们俩就一样高了!”

这就是你应有的勇气和胆魄。

切记:跟老师谈话的重要性,胜过其他考试,要细心处理自己的谈吐、应对、仪态。

有统计资料显示,个子高的人,长相漂亮的女孩,他们容易受到青睐与器重。同样的才干,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付出,可能高个子的帅哥或仪态万方的美女,就比相貌平平的小伙子和不那么漂亮的女孩机会要多,收入要高,这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的现象,然而这就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它是一种社会的潜规则,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告诉你。当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激发了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小个子,那些不那么漂亮的女孩,去奋发努力,结果出类拔萃。例如前美国国务卿赖斯,依靠勤奋,博学,精通多国语言和国际政治,居然得以成为美国国务卿。

这就说明,逆境有时候能从反面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创造奇迹。

面试是决定你命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全取决于老师对你的印象。除了长相、个子等先天条件之外,一个考生,尤其是一个女孩,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不但要给主考老师留下好感,还要唤起他的注意,引发他对你的关注。所以,在走进考场之前,需要花相当的心思来考虑自己形象设计的问题。

例如,你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虽然不算美艳,但是端庄,面善,有一定的气质,还有比较修长的身材。那么你只需要朴素、整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就可以了。按照我对你的形象设计,应该就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淑女形象。所以,你基本上不需要设计什么多余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家常衣服就可以,当然着装要整洁一些。也不必浓妆艳抹,就是平时的本来面目就行,顶多化一点淡妆。在面试的时候,你可以不穿蓝色的旧大衣,就穿着里面短短的淡绿色灯芯绒外套即可,显出你比较挺拔的身材,给老师一个清新的、耳目一新的印象。

古语讲: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一个人的仪态显示出修养。站要站直,不要东偏西倒,耸肩叉腰。坐要坐正,不要低头缩脖,含胸,跷二郎腿,更不应抖着腿玩。要记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你的命运。可能因为腰带露出半截,拉链开了个口,可能因为一个小动作、一个细节,老师就把你否定了。曾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一名叫孙大武的企业家到重庆的一个朋友家做客,这个朋友在他进屋的时候递给他一副塑料鞋套,意思就是说穿上这个鞋套就不会把地板弄脏了,因为海尔员工都自带鞋套进顾客家。孙大武认为,他朋友的这个举动严重侮辱了他的人格。

他因为此事取消了一个很大的合作项目。他说:怎么能把我跟海尔的员工相提并论?并且孙大武回公司后召开职工大会,讨论礼貌问题。这再一次说明,有时候真是——细节决定命运。

【附注:本章内容根据对原成都市考生刘畅等人的实际辅导整理而成。】

同类推荐
  •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摄影技术最初应用于纪实,摄影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摄影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摄影的手法也越加多样,在现代社会摄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全书呈现的装饰艺术也是美化了生活,其内容从《欧美各国的装饰艺术》、《美国的装饰艺术》等多国方面的装饰艺术。
  •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热门推荐
  •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中介绍了美洲和其他大洲土著居民的生存智慧,详细教授了野外生存的各种技巧。书中讲述了架住帐篷、野外取火、寻找水源、制造工具、加工食物、利用植物、如何在野外保持好的心态。近200幅图片的生动讲解。
  • 数学:跟着数学成长大

    数学:跟着数学成长大

    我国古代数学发轫于原始公社末期,当时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春秋战国时期,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西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他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然后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 九型人格:发现最好的自己

    九型人格:发现最好的自己

    九型人格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性格分析工具,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浪漫主义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享乐主义者、领导者和调停者九种类型。《九型人格:发现最好的自己》首先利用自测题帮助读者确定自己的人格类型,然后通过“性格初探”、“相处之道”、“职场攻略”和“爱情密钥”四个板块帮助读者通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的地方,发现最好、最真实的自我。《九型人格:发现最好的自己》适合企业管理者、职场白领、学生,以及其他对九型人格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延春堂

    延春堂

    陈志宏的短篇小说《延春堂》讲述的是一个已婚男人的“婚外情”,主人公林志所要面对的是道德的压力和对妻子的愧疚,然而却在冥冥之中,鬼斧神差般的踏向了这条不归路,当他最终下定决心摆脱一切的一切,奔向他的真爱的时候,却发现事情远没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 炮灰重生后想复仇

    炮灰重生后想复仇

    前世,她本是豪门千金,却被雀占鸠巢迫害致死!重生回来,她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只是这个男人,夜枭帝王,冷厉霸道,偏偏盯上了她。她避之不及,从国外逃回国内,可还是被他缠上!某女:“你能离我远点不?我的主业是报仇,对你没兴趣!”某男:“巧了,我的主业是追你,你报仇,我随意!”
  • Forever, Plus One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6

    Forever, Plus One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6

    "Sophie Love's ability to impart magic to her readers is exquisitely wrought in powerfully evocative phrases and descriptions….This is the perfect romance or beach read, with a difference: its enthusiasm and beautiful descriptions offer an unexpecte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not just evolving love, but evolving psyches. It's a delightful recommendation for romance readers looking for a touch more complexity from their romance reads."--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 For Now and Forever)FOREVER, PLUS ONE is book #6 in the bestselling romance series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 which begins with book #1, For Now and Forever—a free download!35 year old Emily Mitchell is still reeling from the surprise news that she is pregnant. Just married, she and Danielle have no time to process the news as they are thrust into doctor appointments, preparing for the baby's arrival—and, in a surprise party, the revelation of their baby's gender.
  • 妖孽夫君:爆宠小狂妃

    妖孽夫君:爆宠小狂妃

    她是现世国家边防部授衔最高的女军官,擅医术懂权谋,一朝闯入异世,上挑王爷,下斗太子,中间还要防个猥琐男!他是东陵国最睿智狠辣的王,传说他曾让一女子三千宠爱集一身,艳羡天下人;那她到底是他心尖上的宠,还是他政坛上的一颗棋?后世,众说纷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士不想下山

    道士不想下山

    清心观小道长叶汐年满18,听从师父之命下山历练。叶汐:“师父,我不想下山。”老道长:“知道你舍不得这里,但是你需要下山磨砺成长。”叶汐:“师父,其实是因为下山这么多台阶好难走,你背我下山好了。”老道长:“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