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400000010

第10章 学佛就是管住身口意(2)

一个人满脑子佛经,一开口就是佛经,研究了很多经典著作,随时引经据典,这也叫做被染——被佛经所染,住在佛经上了,自性的智慧没有开发出来,满脑子装的都是知识。佛经也是知识。你只要把佛讲的经装进你的脑子里,它就变成了知识。但你要通过佛的知识把你的智慧开发出来,把你的自性打开,这才叫做智慧。我们把《弥陀经》背得很熟,这叫做“知”,连“识”都没有达到,就是极乐世界现前了,你还识别不出来。“知”是一个层次,“识”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问:为什么感觉自己越修行,毛病习气越多呢?

师:为什么过去的祖师讲“走进,走出;无进,无出”?

问:如果相信一位明师,就把自己的身口意,或者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这位明师,应该怎么个交法呢?

师:现在这个时代,“把身口意交给明师”只是一句空话!真的可望不可及了!只有过去的祖师做得到,现在的人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出家人一定要看《米勒日巴传》这本书啊!

问:看是看了,但做不到。

师:最起码看了之后,知道我们和他差距有多远。我们所谓的“学佛”真的是假学佛啊!学佛在某个阶段,在入道之前,在入道之时,在修道的过程中都必须那样。你已经得道了,就恰恰相反了。

问:我认为自己真正受用了,自然会产生强大的信心。刚开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信心的,否则就不是人了。

师:如果说学佛人的心态达不到米勒日巴那样,想悟道是不可能的。这种心态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个明师,针对某一部经典、某一句话也可以,形式很多。也许你不相信万行,但相信万行说的某个道理,你就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道理也可以。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道理,你说:“我不识字,我不相信这个道理,我就相信你这个人。”也可以,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问:师父,有一种菩萨叫“圣者菩萨”,圣者菩萨和圣者有什么区别呢?

师:你是不是在“示现问法”啊?这时候他的见地已经有了,只是欠缺实证功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获得了无师智,但还没有证得无师智的果位。

师:(一人提问,师问其情况,她未闻,仍自顾自地说,故师对大众道)我告诉你们一个检测对方和自己有没有觉照的方法:你在说话,别人也在说话,你还能听到别人说的话。你说话是你的意识功能在往外释放,你耳朵的功能是往里面吸纳的,所以彼此听与说可以互不影响。你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检测自己的智商和灵敏度。即便你达不到,也必须学着这样做:你一边讲,一边听别人讲。绝对不要说:“我说的时候,你不要说话啊;你说的时候,我也不说。”(众笑)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们同时说(众笑)。我能听到你的,你也能听到我的;你说完,我也说完。我们双方都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了,说完,答案已经出来,已经拍板决定了。佛法就是这样,本来就是嘴巴一边讲,耳朵一边听,眼睛一边看,六根可以同时互用的,修学佛法就是这么修的!

问:我每次要去坐车,在没上车之前就会晕得受不了,我就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不会晕车,我不会晕车……”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没办法改善。不是说万法唯心吗?为什么我这样做没有效果呢?

师:你的方法错了,你要这样想:“啊,晕车真是一种享受啊!(师做陶醉、享受状,众哈哈笑)这种享受快快来,快快来,我浑身放松地等待,等待……”好了,你再也等不来了(众笑)

问:保险公司和一些行销公司教员工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声说:“我很健康!我很快乐!”他们也是用这种方法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肯定。

师:佛法是唯心的,但是由于你的心力不够,不能以心转物,想唯心也唯不动,所以你只能唯物了。什么叫“唯物”啊?就是被外界的物所转。

问:晕车的原因是自我暗示我会晕车。现在我知道了,以后倒过来就可以了?

师:你的理论是对的,但你用的方法错了。

问:后来我坐车的时候,放松自己,就不晕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再晕了,还误以为是师父的加持。

问:暗示自己开悟,开不开悟啊?呵呵(自笑,众笑)。

师:一样。只要你的信念很足,信心不断,信息链不断,就能达到。

问: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它说全世界大成功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经常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这样做的人成功率超过其他人。

师:不是因为写下来才成功。首先你树立一个目标、一种信念,在内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由于你有这种强烈的信念,就会感召外界的力量来辅助你。因为心灵的力量就像磁铁一样,你存什么心,就召感什么样的力量。有形有相的力量是被无形无相的力量所主宰和驱使的。

问:修行有感应时,想做到无为,但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可是在无意之中,一个念头,或经过一些事情,感觉那一念就相应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那是因为你曾经有意识地训练过,当达到无意识时,这种力量自然就出现了。所以刚才我讲到佛法分两步,实际上是三步:无进无出,能进能出,无进无出。第一步“无进无出”是凡夫位;第二步“能进能出”是修道位;最后一个“无进无出”是圆满的无进无出,也就是不增不减。凡夫也是不增不减,圣人也是不增不减。圣人的不增不减是圆满以后,做得了主以后的无需增,无需减。凡夫是做不了主之前的不增不减,是智慧不增,恶习不减。

问:第一个也无修,最后一个也无修,中间是有修?

师:对,就是这个意思。就像一个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大智若愚,没智慧的人是弱智大愚,所以假的可以暂时冒充真的。就这么个道理。

问:您不是说过有些东西一次就够了吗?怎么反复还不行呢?

师:对有层次的人来说一次就够了。

问:我记得您说过,如果你的身口意想做一件事,而你又想改变自己的习惯,当下你的心肯定在痛,在燃烧。但如果这次你能熬过去,就当下来说,你就超越了。

师:如果有件事终日困扰着你,你无法超越,你就应该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去尝试这件事,尝试和这件事融为一体。当你忘我地和它融为一体,你一次就超越了。如果你做了很多次,都没有达到和它融为一体的状态,你做再多次也没有用。所谓一次性就够了,是因为你已经完全和它融为一体了,彻底进去了,再走出来才能超越。尽管你做了十次,但从来没有彻底进去过,所以你也无法真正走出来。

问:是不是我顾虑太多了?

师:跟顾虑有关系,跟你的方法也有关系。

问:总的来说还是根性太差了?

师:根性?有几个人能理解根性呢?每个人都把根性理解得非常笼统。什么是根性?就是你的综合素质、综合力量。素质和力量达不到,谈什么根性?根性是个很空洞的东西。

问:如果全心全力地去做,还是做不到,是不是就应该放下了?

师:不存在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像你所说,肯定做得到。你知道你最专注,一心不乱是在什么时候吗?我注意过你很多次,每次都是在你抬着喷水枪的喷头的时候,那时候你绝对是处于一心不乱的状态。你只有在那个时候才真正处于一心不乱的状态。

问:我也感觉到了,本来是很饿的,却感觉力气很大。可是干完活以后全身还是软绵绵的。

师:干完以后好像身体这里也酸,那里也痛,肚子也饿,干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就是进入状态了。你能够通过这件事达到这种状态,要是学会把这种状态转移到其他工作上,你同样也能进入状态。只是你现在没有学会转,一旦学会了转,你在各行各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所以修学佛法还要学会起用,会起用才能真正受用。

问:转到另外一个行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的状态。

师:一切都是由愿力、恒心和意志决定的。为什么不在当下,不在一念之间就转?为什么在这里行,在那里不行?

问:大部分人的智商、智慧是不是都在零上?

问:在零上,那不是木头?

师:不是在零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高智商、大智慧,真的,只是太阳被乌云遮蔽了。

问:可能在这个行业是一百分、九十分,换一个行业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念经肯定念得好,但如果到外面去经商,肯定很麻烦。

师:如果真的把经念活了,会念经了,你行行都行得通。念经的道理和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我还没见谁把经念好了。

同类推荐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心尖宝贝别跑快回来

    心尖宝贝别跑快回来

    那年他千方百计伤害她,逼迫她而那个他缺保护她,守护她,爱上她“你给不了她幸福,那就放开她啊,我来守护啊”“呵,谁让她爱的是我不是你呢”“对不起,我不爱你了”“对不起,收养的债也算还清了”“对不起,不爱了,不爱了”n年后“穆总,谢谢当年不惜之恩,林某感谢不近”
  • 好妈妈是女儿第一位老师

    好妈妈是女儿第一位老师

    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女儿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角色,或者,向女儿提供各种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与女儿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做妈妈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女儿真正需要的。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当我的生活拥有了系统

    当我的生活拥有了系统

    现实生活中的我,活得像个蚂蚁,没有天分和才能,只有心中唯一的坚持,就是这样的我,被生活与工作的各种事情压的狼狈不堪,就连心中的小小的心愿也实现不了。写一封信,致十年后的自己,希望那时的你,能够幸福!--慕凡的日记(这是一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简单的二次元日常生活小说。有一点轻小说的味道。)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千佛杀

    千佛杀

    奚朝元康三年四月,安阳巡抚梁恒突然暴毙而亡,死因不明。皇帝擢安阳辖下通州府府尹徐远松接任巡抚一职。徐远松接任不足一月,也暴毙而亡。死因,也不明。皇帝决定起复已退休的老臣白鹤。白鹤说自己年迈无力,恐有违皇帝的重托,不能履任;但推荐自己十九岁的小孙子白小舟替他去当巡抚。
  • 婚恋心理学

    婚恋心理学

    这是一本备受恋爱、即将结婚以及已经结婚的人关注的书。本书的内容核心是人们婚姻、恋爱背后的各种心理解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向人们呈现那些看似平常却有着深刻心理原因的各种现象的集合。我们不仅向读者揭示了各种婚恋现象,更重要的是给读者提供了了解自我、了解伴侣以及经营婚姻所应有的态度。
  •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两位作者从自己四十年党史、国史研究的成果中挑选了35篇文章集为本书,编为四编:大事论说,文献解读,要人评论,史著品评。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现和活跃于其中的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 The Chessmen of Mars

    The Chessmen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辽西风景

    辽西风景

    照相师傅来了,在给小柱照完了满月照后说,给你们一家三口也照个吧。王艳芬把李宝财推到了屋外,李宝财用手小心翼翼地遮着小柱的脸,他怕上午的阳光照坏了小柱的眼睛。王艳芬挖来一瓢粮食撒在了李宝财的轮椅前后,一些鸡鸭就叫着跑过来了,她还把猫放在了窗台上给它扔了块肉,把狗抱到了李宝财的腿下给它扔了根骨头,这之后她就坐到了李宝财的身边,她左手搂着李宝财,右手抱着小柱对照相师傅说,给我们照吧。照相师傅从镜框里看到了这帧如此美好的人间烟火,就开始啪啪啪地连着摁起快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