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4100000008

第8章 上古帝王及贤相名流(19人)(7)

关于伊尹放逐太甲,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因此其真实性不应怀疑。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个事件的性质,是“放”还是“篡”?历史上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伊尹放逐太甲是“篡”,即伊尹通过武力手段篡夺了太甲王位,放逐太甲,自立为王。伊尹篡位后实行了三年统治,因为得不到商朝奴隶主贵族的支持,太甲趁机从桐宫逃出来,潜回国都,杀掉伊尹,恢复了王位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另一种说法认为,伊尹放逐太甲是“放”,即伊尹并未篡夺王位,仍然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摄政,他把太甲囚禁在桐宫,是对他进行惩戒教育,希望他能够幡然悔悟,继承商汤开创的宏大事业。《左传》中说:“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虽然囚禁太甲三年,但仍然坚持以臣事君之礼,太甲也没有怨恨伊尹。伊尹自己则说:“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孟子·尽心章句上》。)”。对于太甲,先“放”后“反”都是得到殷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的。《史记·殷本纪》:“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迺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伊尹把太甲囚禁在桐宫,太甲自怨自艾,闭门思过,处仁迁义,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又把他接回亳邑,重新恢复了他的王位。为了勉励太甲遵从先王之志,修德勤政,伊尹还专门作《太甲》三篇,以作警示。他告诫太甲要实行德政,天下才会得到治理,否则就会天下大乱。战国时期的公孙丑曾对伊尹放太甲一事提出质疑:“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后来解释道:“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孟子·尽心章句上》。)。”在孟子看来,“放”与“篡”的重要区别在于有无“伊尹之志”,至于什么是“伊尹之志”则语焉不详,他大概也是“为圣人讳言”吧。

伊尹还政于太甲以后,太甲继承商汤的事业,修德勤政,宽厚待民,进一步巩固了商朝的统治,后世尊其为“太宗”。从太甲到太戌七代,是商朝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与伊尹辅政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

10.高宗(商王武丁)

《论语·宪问》:“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高宗,即商王武丁,商代第二十三代王,帝盘庚之侄,帝小乙之子,高宗是后人祭祀他的庙号。武丁在位五十多年《尚书·无逸》:“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是商代的名王,他执政期间,对外开拓疆域,对内革新政治,使商王朝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在做太子时,曾遵父命长期在外服役,生活在“小人”中间,因此比较了解民间之疾苦和稼穑之艰辛《尚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他即位后,因“谅阴”而三年不言。按照孔子的解说,“谅阴”是君王死后,继位者三年不问政事,守孝服丧,而《国语》、《史记》等书中则解说为“默以思道《国语·楚语上》:“白公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或“以观国风《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三年谅阴结束后,武丁亲政,他从版筑匠人中擢升圣人傅说为相,又任用甘盘、祖己等一批贤臣,励精图治,大力改革政治,“不敢荒宁,嘉靖殷邦《尚书·无逸》。)”,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实现“殷国大治(《史记·殷本纪》。)”。

武丁在位期间,对周边部族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进一步扩大了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和影响。武丁用兵的重点主要是西北的方、土方、方和鬼方等游牧部族。这些散居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游牧部族经常南下掠夺人畜财物,一度逼近殷西的太行山东南地区,严重威胁到殷都的安全。武丁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征讨,每次征发兵力多达三千至五千人,战争规模都比较大。经过多年征讨,终于征服了方、土方和鬼方等部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易·既济》九三。)”。此外,武丁还曾发兵南征荆楚,“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诗经·商颂·殷武》。)”。通过南征,商王朝的统治势力一直延伸至江南部分地区。武丁大规模对外用兵,有效地巩固了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商朝与周边各族的联系。

在商代历史上,武丁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他执政时期,使商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达到鼎盛。

11.纣

《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就像人们把天下所有的善事都归集到圣贤身上一样,人们把天下所有的恶事也推到了暴君头上,让他们背负千年积毁,永难翻案——这是中国史学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子贡是历史上第一个对此提出质疑的人,他说:“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商纣并不像历史传说中的那样万恶不赦,他只是因为亡国而承受了天下所有的罪过和骂名。孟子则说:“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武丁是商朝后期的有为之君,他实现了“殷道复兴”。商纣在位时期仍然能保持武丁时期的先民遗风和仁惠政教,其统治才得以维持五十余年。荀子也说:“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荀子·非相》。)。”桀纣之恶,这样的概念已经在人们心里固化了,只要说到恶,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拿他们出来进行比较(“稽”),也不辨别真伪曲直。此后,宋代的罗泌、清代的顾炎武等人对“纣之不仁”也提出质疑,但千年积毁已成,这些声音终不入流。

到了现当代,许多学者从“疑古”开始,摆脱历史包袱,重新评价商纣,令人振聋发聩。其中顾颉刚和郭沫若的观点最为新颖有力。顾颉刚经过仔细考证,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中把后人历数“纣恶七十事”的累积形成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尚书》中列纣之恶有六事,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又增加一事,东晋时又增加十三事,共计七十事,商纣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此后就无以复加了。由此可见,纣之恶事绝大多数是后人开的“虚帐”,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不破不立,如果顾颉刚所做的工作是“破”,那么郭沫若的研究成果就是“立”。郭沫若结合新发现的殷墟卜辞研究,在《驳〈说儒〉》一文中说:“我们可以用纯正的历史家的观点来说句‘持平’的话:像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的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翦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要伟大。”又说:“帝乙、帝幸(商纣)父子两代在尽力经营东南的时候,周人图谋不轨打起了别人的后路来,殷人是失败了,但他们把在中原所培植起来的文化让周人在某种的控制之下继承下去,而自己却又把本文化带到了东南。殷人被周人压迫,退路是向帝乙、帝幸两代所经略出来的东南走。在今天江苏西北部的宋国,长江流域的徐楚,都是殷的遗民或其同盟民族所垦辟出的殖民地,而其滥觞即在殷末的东南经营。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得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殷纣王的郭沫若(《青铜时代·驳说儒》。)。”商朝自盘庚迁殷以后,不断向四方用兵,疆域大大拓展,特别是帝乙、帝幸父子大举向东南地区扩张,持续多年主动或被动地大规模对东夷用兵,俘虏了“亿兆夷人”,使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文化逐渐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的东南部地区,这样的历史功绩被湮没数千年,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文人、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只是还原了商纣的本来面目和历史功绩,那么作为一代政治、军事大家的毛泽东则以其独特的政治视野对商纣做出了高度评价:“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商纣王是很有本事的人》。)。”

纣,商朝的最后一代君王,亦称商纣或殷纣王,名幸,字受或受德,庙主之号为帝幸,帝乙之嫡子。据史书记载,商纣身材壮硕,面容姣好,天资聪颖,闻见敏捷。成年后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抚梁易柱之力,因此荀子说他是“天下之杰”,“百人之敌”。

商朝末年,由于统治者连年四方用兵,破坏了社会生产,加重了民众负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已经开始出现衰败迹象。“帝甲(即祖甲)乱之,七世而殒(《国语·周语下》。)”。这就是说,从帝甲到帝幸(纣)七世,商王朝就是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中趋于败亡的。商纣继位之初,仍然能维持前朝的“故家遗俗,流风善政”,重视发展社会生产,社会比较稳定,国力也比较强盛。由于商朝与周边诸侯邦国不断发生各种纷争,商纣决定以武力来解决诸侯邦国的威胁,他先在殷西太行山区的黎(今山西黎城县东南)集中大量兵力,准备向西北发动大规模进攻,平息西北地区土方、鬼方、羌方等邦国叛乱。但由于东南地区力量空虚,东夷各族趁机发动叛乱,他只好转移兵力,全力进攻东夷各部。商朝与东夷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战争的规模也很大,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中有不少“征人方”或“王来征人方”的记载,“人方”即东夷或淮夷,是东南淮水流域的一个强大方国。经过长年征战,商纣终于平定了东夷各部,俘获了大批的夷人,但商朝征伐东夷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商纣征服东南,同时也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传播到东南地区,推动了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他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商纣平定东夷叛乱后,日渐滋生骄横情绪,“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史记·殷本纪》。)”。在生活上,他嗜酒淫乱,奢靡之极,后人对此多有诟病,极尽想象来描述他荒淫无道的生活。他把从战争中捕获的大批夷人俘虏投入到建造宫室、台榭、陂池、林苑等工程中。为了维持建造宫殿等工程的巨大开支,他加重税赋,强征暴敛,激起了民众的反抗,统治集团内部也发生严重分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许多臣服于商朝的小邦国因不堪重负而纷纷叛离。

在商纣全力以赴经营东南之时,长期居住在渭北平原一带的周族迅速崛起,并不断向东部扩张。周文王时,周人已经渡过渭水,占据渭南地区,并在沣水之畔建立了丰邑。周族原本是商朝统治下的一个西部方国,历史悠久,国力强盛,对强大的商朝政权一直存有觊觎之心,周文王在位期间就开始秘密谋划和实施“翦商”大计。商纣对于周人是心存戒备的,他曾借故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之久。周武王继位后,商朝因大举用兵东南而国力空虚,诸侯方国纷纷叛离,归附于周。经过多年的精心谋划,周武王会合天下诸侯,打着“恭行天罚”的旗号兴师伐商。商纣仓促出兵应战,两军会战于距商都朝歌七十里的郊外牧野。此时商纣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把从东夷捕获来的大批夷人奴隶武装起来,凑成十七万人(一说七十万)组成的大军开赴战场。两军交战,大批夷人奴隶临阵倒戈起义,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自焚而亡,维持了近六百年统治的商王朝至此灭亡。

关于商纣的过错和罪恶,经顾颉刚梳理,有七十事之多。但是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许多罪名根本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完全是后人臆想杜撰出来的,比如“燔生人”、“铸金柱”、“剖比干妻以视胎”等等,所以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商纣的过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磨难是柏杨一生的主基调:周碧瑟为柏杨执笔写回忆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停下笔来,看着柏杨叹息:您的灾难怎么没完没了!求真,是柏杨文章的大方向:杂文在柏杨的各种文体中成就最高,这里有深刻的剖析、幽默的谈吐、犀利的文风。求真,让他的文章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令浊者惧,使清者快。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香君笔

    香君笔

    观霞峰上霞延万里,妆点人心,夜晚无霞,那是她在为世人作画。梦芸儿第一次和他见面,她把场面弄得很尴尬,紧接着第二次见面,是偷东西被逮了个正着……
  • 巫神鬼之恋Ⅱ:北岸之云

    巫神鬼之恋Ⅱ:北岸之云

    【喜欢本书或者小伊其他作品的朋友们,可以在百度落木伊人吧查看到读者群号码,欢迎大家加入啊!】一条当归河将北云大陆划为生死两界,神魔两岸。南岸光明,北岸黑暗。你问我哪一岸是天堂,哪一岸是地狱。我笑着回答:有你的那一岸,就算是地狱,也是我的天堂。碧落黄泉,生死不离。她本是神,她本是魔,毫无关联的两个女子因一次童年邂逅命运从此改变。神入魔道,魔渡众生,当她们的命运再度交集,北云大陆将会迎来怎样一场地覆天翻?白世卿(男):今生虎啸只为龙腾,哪管他神魔之别,纵用白虎之血,换你青白之意。修寂引(男):鬼族公子绝风华,翻手为云覆手雨。痴情却似无情,宁负天下不负卿。任青瓷(女):我用八千年岁月换君惊鸿一瞥,此生为你而来,跋山涉水,我心磐石。殷皎月(女):命是尊贵之神,身是颠沛之卑,你说我是冷月傲梅,我为你成魔不悔。步南萧(男):天生神力的释梦者,偶然陷进你编织的梦境,泥足深陷,愿长睡不醒。
  • Samantha at Saratoga

    Samantha at Saratog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分开恋爱

    分开恋爱

    你说,你在洛杉矶,我却在北京。我说,隔着整个太平洋,我还是会想你。你说,你的白天便是我的黑夜。我说,爱会弭平时差,点燃黑夜你说,我们牵手时未及温暖。我说,我们分开后开始热恋。曹心怡是个25岁的北京女孩,一次咖啡馆的偶遇,“老头”走进了她的心。他们相爱了,一切都很美好。只是,这段恋情始于一个错误的时间——曹心怡远赴洛杉矶的前夕。留美期间,她遇到了与男友异地恋九年的李易童,和刚刚加入异地恋队伍的程宣。从此,三个女孩开始了与感情,生活,事业,友情的战争。分开恋爱,不管距离有多远,她们也会全力走下去……
  • 重梦似故人

    重梦似故人

    前世和相爱之人一同死去的顾蓁蓁重生了!在最好的年华,肯定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只是追夫之路太过艰难,渣男三番四次阻扰,大将军莫名其妙的示好。这让周思彦觉得,她撩完就跑实属正常,还是把她看牢,留在身边比较安心。
  • 穿越之无良女医

    穿越之无良女医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穿越高材生,就要砸的死皇后,治得了瘟疫。耍得了皇子,盗得了女尸!但是,她一个无辜小透明怎么那么多人想让她死?她又不是皇帝!好不容易榜上一个救命皇子,长相惨绝人寰不说,居然还是过气的?等等……丑皇子脸上还有一层人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Skin Game

    The Skin Ga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萝卜的诸天行纪

    萝卜的诸天行纪

    被“兄弟”坑了一把的“萝卜精”发飙了。为查找真相、讨回公道。征战诸天,只为变强。然而天外有天,上层位面为何如此?事情的真相为何这般?既然如此,那我就来重改规则~
  • 罪臣公主

    罪臣公主

    她一朝苏醒,如初展宣纸,记忆全无。他说,他是她的夫,她便信了,从此与他幽灵谷底时光共度,冷暖共尝,他便成了她人生的全部记忆。他说“你既是我的女人,我定护你一世安好,此生不负,”那日天空飞雪,她手握墨画,孤身迎风立,泪眼融雪,他说:“等我回来。”三年一度的选秀,她被强行抬入深宫,风雨中再次看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她不顾全身湿透,在雨中拼命奔跑着迎上去堵住了他的去路。他蹙眉淡漠的看着眼前狼狈不已的女人她泪眼斑斓唤道“夫君”他却不屑的转头对着下人冷冷道:“初次入宫竟如此不循规蹈矩口无遮拦,拉去刑法阁长长记性!”她如晴天霹雳,他竟将她给忘了!并非穿越文,各位宝贝入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