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4100000005

第5章 上古帝王及贤相名流(19人)(4)

皋陶,偃姓,名繇,字庭坚(《左传·文公五年》。),上古时期的贤臣,后人把他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据史书记载,皋陶是颛顼的后裔,出生在曲阜少昊之墟。虞舜执政时期,“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足见对他的倚重。后来虞舜举用高阳氏“八恺”,皋陶为“八恺”之一,被任命为士师,主掌刑狱事务。舜对他说:“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史记·五帝本纪》。)。”“五刑”指的是墨、劓、剕、宫、大辟五个刑罚种类,“三就”指的是原野、市朝和闾里三个行刑示众的地点,“五流”指的是施以流放的五个等级,“三居”指的是三个远近不同的流放地点,而所谓“五刑有服”、“五流有度”,就是要求断狱量刑做到公正中立,轻重适度。这里提出了刑罚实施的对象(“蛮夷”、“寇贼”)、刑罚的种类(“五刑”、“五流”)、刑罚等级或方式(“三就”、“三居”)以及刑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服”、“有度”)等内容,说明我国在唐、虞时期法制已经初具雏形。《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成文法,这部法典应由皋陶等人草创。

《左传》中曾载“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之事,韩宣子向叔向请教如何判罪,叔向说道:“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于是韩宣子诛杀邢侯、雍子与叔鱼三人而尸之于市《左传·昭公十四年》。)。由此可见,在最早的《禹刑》中对各种犯罪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界定,如“己恶而掠美”之类的行为界定为“昏”罪,“贪之败官”之类的行为界定为“墨”罪等等。对于各种犯罪行为,《禹刑》也提出了相应的量刑标准,比如犯有“昏、墨、贼、杀”罪行的,应诛杀后尸之于市。皋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执法公正,断狱谨慎,无虐刑,无冤狱,正平天下罪恶,受到世人的称颂,也得到虞舜的信任。《孟子·尽心章句上》载:“桃应(孟子弟子)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这就是说,虞舜已经把断狱行刑事务通通交给皋陶处理了,因此他无需越俎代庖,亲自插手,可见他对皋陶是充分授权,高度信任的。

皋陶是我国历史上司法制度的开创者和实施刑罚的实践者,因此后人将他奉为中国司法之鼻祖。夏禹继位之后,仍然非常倚重皋陶,曾一度想授政于他,后因皋陶先于夏禹去世而未果。皋陶死后,其后人被封于英、六(今安徽六安),以祀其先。春秋时期,楚公子燮灭英《左传》中作“蓼”。与六,鲁国贤大夫臧文仲听说后感叹道:“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左传·文公五年》。)。”

虞舜在位期间,舜和禹、伯夷、皋陶等人曾在一起讨论部落联盟的事情,后人将他们当时谈话的主要内容记录整理出来,形成了《皋陶漠》(《说文》:“漠,议谋也。”)并被收入《尚书》。《史记·夏本纪》中也有相同的内容,估计是相互传抄的。在这份谈话记录中,皋陶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值得关注:

一是“九德”。所谓“九德”,就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意思就是,既宽宏大量又坚栗威严,既性情温和又坚定不移,既小心谨慎又严肃庄重,既处事干练又严谨有序,既虚心纳谏又刚毅果断,既行为耿直又态度温和,既着眼大局又注重细节,既刚正不阿又充实全面,既勇敢顽强又善良道义。皋陶认为,如果天子每天能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氏族首领就会带领族众早晚恭敬努力。如果天子每天庄重恭敬地表现“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感召部落首领勤勉治邦。如果能把已经表现出来的三德和六德合在一起普遍施行,使具备“九德”的人都能得以任用,身居官位,百官臣僚相互效法,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顺从和尊敬天子,那么大家的功业就可以成就了。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思想比较接近,因此可以断定这段文字出自儒家之手。

二是提出了“五典”、“五礼”、“五服”、“五刑”等概念,并且强调说明这些都是由上天规定的,必须认真遵守。“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这里的“五典”和“五礼”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五服”是社会等级制度,“五刑”是刑罚制度,这些都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因此为政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是“天”、“民”相通的观点。“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上天听取意见和观察问题,都是依据民众的态度。上天表彰有德之人,惩罚有罪之人,也是依据民众的意见。上天与民众是上下相同的,所以拥有四方土地的诸侯们一定要善待在大田里劳作的民众。

当然,这些观点未必是由皋陶提出来的,但毕竟是古人对执政理念的理性总结,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羿

《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羿”不是人的姓氏名字,而是古代射师的统称。先秦时期,人们常以职官为氏,如掌管祭祀事务的职官(“祝”)称祝鮀,掌管记录历史的职官(“史”)称史鰌,那么以善射为业者则称羿。

在古代典籍中,共出现了三个“羿”:一个是传说中的羿,一个是神话中的羿,还有一个是历史上的羿。

先说传说中的羿。《说文解字》:“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者;一曰射师。”有人说这个羿是上古时期帝喾的射师,但是关于出处和事迹都语焉不详,因此不值得花功夫去研究。

再说神话中的羿。这个羿出现在唐尧时期,其神话故事估计是根据当时一位部落首领神勇善射的传说演绎而成的,有关记载主要出自(《淮南子》、《山海经》等书:“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淮南子·揽冥训》。)。”“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显然,这个羿是以神的面目出现的,他神勇无比,法力无边,上可弯弓射日,下可擒杀怪兽,是万人崇拜的英雄,因此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在先秦典籍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羿射十日”和“嫦娥奔月”的记载,就连常以奇闻异事说理的《庄子》和善于旁征博引的《韩非子》都没有提及。而《淮南子》成书于西汉,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弟子集体编纂的作品。《山海经》成书大致在战国末至两汉时期,最早的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由此可见,这个唐尧时期的羿是由汉代学者编纂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这恰恰印证了顾颉刚“越是起得后,越是排在前面”的说法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第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最后说说历史上的羿,也就是(《论语》中的羿。这个羿是上古时期东夷族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妘姓,故史称夷羿,以善射著称。“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荀子·儒效》。)。”夏朝太康继立后,夷羿率领族人“自鉏迁于穷石”,他利用夏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动乱,乘机攻入夏都,赶走太康,篡夺夏政,自立为王,故又称后羿,这里的“后”是夏朝“王”的称号。

传说有穷氏是颛顼的后裔,他们最早活动于黄河北岸,即春秋时期的宋、卫之地,因此直到战国时期当地还流传着关于后羿的故事,并形成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俗语。“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庄子是宋人,所以他也熟知后羿的故事:“一雀适羿,羿必得之,或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关于后羿的精准射箭技艺,韩非子举了一个极度夸张的例子:“羿执决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箭靶)。弱子扜弓,慈母入室闭户……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韩非子·说林下》。)。”如果后羿操弓射箭,即便是关系疏远的陌生人也敢为他举着箭靶,因为没有人怀疑他的射技。又说:“射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着,有常仪的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思是说,设置一个固定的箭靶,能够百发百中的只有羿、逄蒙师徒二人了。逄蒙是跟后羿学习射箭的徒弟,《孟子·离娄章句下》中作“逢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孟子·告子章句上》。)。”可见他对学射者的要求是很严的。又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孟子·离娄章句下》。)。’”逢蒙学射于羿,尽得其道后,为了争天下第一的名头,竟然把师傅杀害了,发生这样的悲剧,孟子认为后羿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此外,《楚辞》、《荀子》等书中也有关于后羿善射的记载。尽管先秦典籍多有关于后羿的记载,把他的射箭技艺说得神乎其神,但此时他是以人或王的面目出现的,因此这个羿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人物。

关于后羿的事迹,《左传·襄公四年》中的记载最为详细:“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这里说的是太康失国之事。夏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定后,以启为首的统治集团“淫溢康乐”,“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屈原:《离骚》。)”。“五子”是夏王太康的五个兄弟,他们为了争夺王位发动武装叛乱,叛乱平息后被迫逃往伊洛之间。后羿趁夏朝内乱发动政变,赶走太康,自立为夏王。后羿“代夏政”后,自恃善射,不修民事,终日沉溺于田猎。他弃用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贤臣,把国政全部交由伯明氏之谗子弟寒浞主持。寒浞为人狡诈贪婪,他一方面极尽谄媚之能事,求得后羿的欢心;另一方面又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蒙蔽百姓。后来寒浞与后羿的“家众”勾结(包括学射的逢蒙在内)发动政变,杀死了后羿及其诸子,不仅篡夺了后羿的王位,同时也因袭了后羿的氏族及其妻室。寒浞篡取夏政后,又命其子浇剿灭夏的同姓斟灌、斟寻两族,杀掉了夏后相。后相的妻子逃奔在外,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后来为有虞氏庖正,虞君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并将纶作为他的封地,于是少康“有田一成(方十里),有众一族(五百人)”。不久,少康在夏朝遗臣靡和斟灌、斟寻两族的帮助下,先后剿灭寒浞之子浇和豷,从而结束了后羿和寒浞对夏人的四十多年统治,重新夺回夏朝政权。

有人认为,寒浞之子“浇”就是《论语》中“奡盪舟”的“奡”,因为古汉语中“奡”与“浇”通。羿与奡是同时期人,而尧与稷也是同时期人,两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是合乎情理的。羿与浇,一个善射,一个善荡舟,他们都是依靠武力征服天下的,而尧与稷则是与民躬稼而赢得天下的。尚武者不得其死,施行德政者得其天下。这是南宫适在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他以此就教于孔子,深得孔子的赞许,孔子给予他很高评价——“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7.奡

《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奡,一说是夏朝太康、少康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一说是篡夺夏朝政权的寒浞之子,以善荡舟水战而闻名。《左传·襄公四年》载:“浞(寒浞)因羿室,生浇及豷……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古汉语中“奡”与“浇”通,因此有人认为,寒浞因羿室所生的儿子浇,就是《论语》中“奡盪舟”的奡。

从事状来看,“盪舟”肯定不是齐桓公时的蔡姬“荡舟戏公”,也不是唐尧之子丹朱的“罔水行舟”,而应与后羿“善射”一样,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克敌技能或本领。顾炎武《日知录》:“古人以左右冲杀为盪。陈其锐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这个解释颇为精当。《竹书纪年》载:“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屈原《天问》也说:“覆舟斟寻,何道灭之?”由此看来,浇(奡)擅长于水战,他在与斟寻族的水战中“覆其舟”而大获全胜。

8.汤

同类推荐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热门推荐
  • 英雄无敌之国战

    英雄无敌之国战

    这是一个靠着亡灵魔法起家的神圣牧师,混迹在英雄无敌的世界中的故事!....................................................................新书【九转金莲】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一下
  • 重生豪门:影后娇妻请低调

    重生豪门:影后娇妻请低调

    记者:“顾先生,听说夏小姐是靠美色潜规则你,才上位成功的,是吗?”顾先生摆摆手:“不不不,我才是想上位的那个。”记者:“顾先生,网传你和夏小姐感情不和,已经分手,请问这是真的吗?”顾先生神色一凌,“谁在造谣?”当天晚上,一对秀恩爱狂魔横空出世,鸽子蛋、玫瑰、豪车……闪瞎了众人双眼。众网友咬牙切齿:这两人特么能不能消停点,怎么秀恩爱还带炫富的?记者:“顾先生,听说夏小姐脾气暴躁、爱耍大牌,还有折磨人的倾向。”顾先生:“我老婆温柔贤淑、小鸟依人,我让她往东,她绝不敢往西。”顾总跪在键盘上,温柔的看了老婆一眼,振振有词。众记者:顾总,打脸的感觉,疼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侯府庶女之逍遥公子

    侯府庶女之逍遥公子

    京都俊安候生有九女,前八女要么送进宫中嫁为帝妃,要么配与王孙贵族,又或是嫁入商贾之家。待与这第九女定亲时,只见这九女大手一挥,“这就是尚书府的小公子?府中已有侍妾,不要。”“这就是那什么世家传人?年纪轻轻就有了几个通房?退了。”“这就是那什么王爷?本小姐不嫁皇家子弟,不嫁。”俊安候九小姐三番退了亲,惹得侯爷大义灭亲将其赶出侯府,本以为这侯府九小姐会哭哭啼啼的反省错误,哪知这九小姐笑嘻嘻的连包袱都不拿的走出了侯府。自此,京都再无这九小姐的消息。而在这同时,京都出现了一个俊美潇洒的公子哥,人称逍遥公子。.............ps:网页更新不及时请查看原网址............
  • 由梦说健康

    由梦说健康

    梦见在美丽如画的地方,却有噪音骚扰——这可能是耳鸣的前兆。梦见在刑场上,被刽子手砍脖子的场景——这是我们颈椎善意的提示。梦见怪兽,可能还与某种动物一起吃草——这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警报。梦见足登云彩、扶摇直上,并非是升官的兆头——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兆。梦见在大雾里开车,并且眼看着与迎面而来的车相撞——这可能是眼睛出了问题。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本书分为王充、诸葛亮、穆罕默德等部分。
  • 回到遥远的九十年代

    回到遥远的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最初那几年,我常拿杜尚的话来为自己的平庸生活开脱,“生活是被用来度过的,而不是被用来谈论的”。很讽刺,我广征博引式的自我辩解不就是一种谈论?有次,我还厚脸皮地加一句,“生活不是供我们将来回忆的素材”,蛇足了。很犬儒地说,抛掷光阴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做旁观者,别介入!人们后悔自己做过的事,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的教训还嫌少吗?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还有说服力吗?当时我绝不这么认为,况且苏联刚刚解体,被一个伟大理想裹挟的人们早已失去了悔恨的机会……生活一旦无所期盼无所等待,时间就溢得满地都是。1992年,我十分热衷于看电影,电影院成了我经常出入的场所。
  • 东汉开国风云录

    东汉开国风云录

    本书以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诠释一个波澜壮阔的东汉开国,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列国交锋、逐鹿中原,所用素材皆来自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东观汉记》,虽有演绎色彩,但与史实绝无出入。在众人眼中,东汉既没有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又没有汉武帝虽远必征的豪情壮语,更没有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外戚秉政,皇权疲软颓废,以致天下纷乱,三家鼎立。但在东汉初年,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一个名唤刘秀的年轻男子,作为刘邦后人的没落皇室,从篡汉昏君王莽手中重夺江山,又在绿林、赤眉诸多义军夹缝中历经艰险,最终脱颖而出,重建汉室天下,其创业历程同样精彩绝伦,其云台二十八将同样闪耀历史星空,为后世楷模。
  •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赫访谈录

    布赫访谈录

    本书是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的访谈录,内容涉及农村文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西部大开发、农村小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