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1800000004

第4章 三代(1)

(夏西历纪元前二二〇五年至前一七六六年

商西历纪元前一七六六年至前一一二二年

周西历纪元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七七一年)

第一节三代之事略

一、夏之事略

A大禹之治绩

a治洪水——古时洪水为患,尧使鲧治之,九年无功。及舜即位,殛鲧,使禹治之,凡十三年(《史记》作十三年,《孟子》作九年,《尧典》不言年数),遂平洪水(《书经·尧典》)。洪水既平,与国民经济中央集权之影响,颇为重大(注一)。

b征三苗——苗民为神州土著,屡与汉族逐鹿中原,黄帝时,几覆诸夏,幸黄帝作指南车(注二),破之于涿鹿(察哈尔涿鹿县),后经少昊、颛顼、尧三世,仍有苗祸。至舜,命禹征之,于是三危既宅,三苗丕敍,而汉族生存之基乃大确定(《吕览·召类篇》及《书经·禹贡》)。

c行夏时——上古民族多用阴历,因月球常见而易计(注三)。夏时,即阴历以建寅(正月)为岁首(商以十一月,周以十二月为岁首)。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五年置二闰。此为禹于历史上最大之贡献,吾国用之,历数千年之久(《大戴礼记·夏小正篇》)。

d家天下——自古元后与群后,地丑德齐,为元后者,不敢或私,选贤与能,公天下。至禹以治水之功,势力之大,乃传位于其子启而家天下,实非出于禅让(注四)。此为中国君统上开一新纪元(上古无传子)(崔述《考信录·补上古考信录》)。

附:近人谓禹之于上古,实如秦之于三代,为古今之一大划界,盖(一)三苗至禹而结局,(二)洪水至禹而平,(三)传子至禹而定;至若称王(以前称君、皇或帝),亦自禹而起(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篇《禹之政教》)。

B王统之绝续

a中绝——启之子太康失德,权臣羿篡位自立,后其相寒浞杀之,并杀夏王相,夏统中绝。

b中兴——当夏王相遇害,其后方娠,奔于有仍,生子少康,后为浇(寒浞之子)所迫,再奔有虞,有虞官之,而邑于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与遗臣有鬲氏,谋光复夏业,举兵灭寒浞,世称为少康中兴(以上参考《史记·夏本纪》)。

C灭亡之原因

a桀王暴虐

1.“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2.“矜过善非,迷惑于末喜,杀谏臣关龙逄。”(《吕氏春秋·功名篇》)

3.“筑倾宫饰瑶台。”(《竹书纪年》)

4.“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新序·刺奢篇》)

5.“率遏众力,率割夏邑。”(《书经·汤誓》)

b国民反叛

1.采取不合作主义——“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书·汤誓篇》)按有众率怠弗协,则当时国民,似有类似罢工同盟之举,表示与政府不合作。

2.私行投敌——“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汤,国中虚。”(《逸周书·殷祝篇》)想当时夏民,反叛桀王,投降敌人者,必定不少。

【注解】

注一孟子曰:“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五谷不登。”当时民生之苦,可想而知。及洪水平,民得耕种,衣食无忧,经济生活,始得安定。且洪水泛滥,土地隔绝,人民各成部落,天下不能统一,大权难以集中,及洪水平定,交通便利,统管各部落,较为易易,始有行中央集权之可能,故禹初会诸侯于涂山(浙江怀远县),执玉帛者万国,再会于会稽(浙江绍兴县),防风氏后至,禹执而戮之。(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义》第五章)

注二马镐《中华古今注》谓黄帝作指南车,但《易·大传》文服牛乘马,在黄帝尧舜氏作之后,则黄帝时尚未有车,盖恐为后人之托称。且《宋书》又谓周公作指南车,尤难断定为谁所造。(《崔东壁集·补上古考信录》)

注三魏源曰:“节气过宫,人所难见,而晦朔弦望,人所易见,故不得不用易见之事,不用日而用月。”(《书古微》卷二)

注四孟子好尊古以教世,故谓禹初荐益继位,及禹死,民不归益,而归启。韩非子则谓:禹死后,传位于益,启之人,相与攻益而立启。然《竹书纪年》谓禹死后,益干启位,启杀益,是则禹之让位,本不可信。曹丕受禅后,语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亦可为古代禅让虚伪之一证。(《孟子·万章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及《竹书纪年》)

备考

(1)夏姒姓,传十七世,四百三十九岁。(此据《竹书纪年》所载,惟《汉书·律历志》为四百三十二年)为商所灭。其世系如下:

(一)禹—(二)启—(三)太康—(四)仲康—(五)相—(六)少康—(七)杼—(八)槐—(九)芒—(一〇)泄—(一一)不降—(一二)扁—(一三)厪—(一四)孔甲—(一五)皋—(一六)发—(一七)癸

(2)《禹贡》内,有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之事。所谓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惟汉贾捐之称:殷武丁周成王疆域,“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北不过朔方,南不过荆蛮。”禹时必不有如此广大之领土。故州之一字,大概如《说文》所谓“水中可居曰州,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禹之九州,亦可作如此解释(《书·禹贡篇》及《汉书·贾捐之传》)。

(3)周时有九鼎,传系禹所铸。惟《左传》只言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未言为禹所铸,又不言其数为九,故鼎似非禹所铸,不过为夏时之遗物而已。

(4)《史记·夏本纪》所列夏之十七王,与后数百年晋人由汲郡魏王冢中发现之《竹书纪年》所记相同,可证夏朝历史已入历史时代。(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义》第六章)

(5)顾颉刚疑禹与夏,无有关系:且谓禹并无其人,乃为虫类。然墨子常运用夏禹二字。(《说苑·疑节篇》引)《左传》说:“微禹,吾其鱼矣。”可证夏禹实相关,且为人而非虫也。(顾颉刚《古史辨》,张荫麟《夏禹史迹辨正》)

二、商之事略

A成汤之放桀——古代天子与诸侯不如后世真有君臣关系,汤桀亦然。(注一)汤自征葛韦、顾昆吾后,即兴师伐夏,放桀于南巢(安徽巢县),故《易·革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天矣哉。”

B国运之盛衰

a太甲复辟,商道一兴。

b太甲四传至雍己,诸侯不至,商道始衰。

c太戊用伊陟为相,侧身修行,远方来朝者,七十六国,商道再兴。

d三传至河亶甲,商道复衰。

e祖乙嗣位,以巫咸为相,诸侯宾服,天下大和,商道三兴。

f五传至阳甲,诸弟子争立,诸侯莫朝,商道三衰。

g盘庚即位,迁都于殷,修德行政,诸侯来朝,商道四兴。

h弟小辛立,商道四衰。

i再传至武丁,甘盘为师,傅说为相,修德行,商道五兴。

j八传至武乙,迁都朝歌,商道遂衰,永不复振。(以上参考《史记·商本纪》)

C民权之伸张

a攻击政府——成汤伐夏,人民以为劳民伤财,颇持异议,佥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此为民权伸张之表示。(《书·汤誓篇》)

b反对迁都——商受黄河水灾,累次迁都,(注二)盘庚时,欲迁于殷(河南偃师县),人民表示反对,不愿迁徙,盘庚无法,乃命民众至王庭,谆谆劝谕,“反迁风潮”,始告平静。(《书·盘庚篇》)

D灭亡之原因

a国民之堕落

1.安逸——商民起自山东,入居中原,因河南土地肥饶,物产丰富,天气和暖,日营骄奢淫乐之生活,遂失抵抗他族之能力。此与满蒙民族入主中国后,同一样情形。

2.群饮——《韩非子》谓纣为长夜之饮,惧以失日,问其左右,一国皆不知,箕子亦辞以醉而不知,可知商民好饮,已成举国若狂之势,民族之堕落如此,国焉得不亡。(以上参考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义》第八章)

b政治之腐败

1.“人民则草窃奸宄。”

2.“卿士则师师非度。”

3.“财政则用又讐。”

4.“刑法则有罪罔获。”

5.“小民罔或畏威,咈其者长,甚至攘窃神祇之牺牲。”(以上《书·微子篇》)

c纣王之暴虐

1.“沉酗于酒。”(《书·微子篇》)

2.“妇言是用。”(《书·牧誓篇》)

3.“弃肆祀弗答,弃王父母弟不迪。”(同上)

4.“作酒池肉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史记·殷本纪》)

5.“重辟刑有炮烙之法。”(同上)

6.“用费中恶来,殷人弗亲。”(同上)

附:桀纣暴虐,相同之点颇多,如桀杀关龙逄,纣杀比干,桀曰:“日亡,吾乃亡矣。”纣曰:“吾生不有命在天”等。惟多为后人诬加,如纣至战国时,加罪数十条,至西汉又加十余条,故荀子曰:“桀纣……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孟子亦曰:“纣之不善,不如是其甚也。”(顾颉刚《古史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

【注解】

注一据下面各说,足证桀与汤,非真有君臣关系。

1.《书·汤誓篇》曰:“率割夏邑。”桀之为恶,仅于夏邑而止。可知其势力,并不及于天下,而夏商之关系,不过如大国与小国而已,非真有君臣之关系。(《崔东壁集·商考信录》)

2.孔甲既衰,诸侯复叛,韦顾、昆吾迭起,夏之在天下,若一大国焉,但一二弱小诸侯,畏其威耳。是以汤之受球受共,伐韦伐顾,安然行之而无疑,桀亦听之而不复怪,足知汤非臣属于桀。(同上)

注二商都累迁如下:

仲丁迁于嚣(河南河阴县),河亶迁于相(河南安阳县),祖乙迁于耿(山西河津县),祖乙又迁于邢(河北邢台县),盘庚迁于殷(河南偃师县),武乙迁于朝歌(河南淇县)。(撄井时太郎《东洋历史集》卷上第九章附表)

备考

(1)商子姓,传二十八王,六百四十四祀,为周所灭,其世系如下:

(一)成汤履—(二)太宗太甲—(三)沃丁—(四)太庚—(五)小甲—(六)雍己—(七)中宗太戍—(八)仲丁—(九)外壬—(一〇)河亶甲—(一一)祖乙—(一二)祖辛—(一三)沃甲—(一四)祖丁—(一五)南庚—(一六)阳甲—(一七)盘庚—(一八)小辛—(一九)小乙—(二〇)高宗武丁—(二一)祖庚—(二二)祖甲—(二三)廪辛—(二四)庚丁—(二五)武乙—(二六)太丁—(二七)帝乙—(二八)帝辛

(2)夏代君位传子,商则传弟,此为古今之创例。(王国维《观堂集林》)

(3)商代史料,有《书经》内《商书》之《盘庚》,《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四篇,是同时代之记载。且前清光绪初年,河南安阳县西五里小屯地中,发现殷墟书契,可证其史事,非常可靠,自非商以前之史事,皆凭后人传说者可比。(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义》第七章)

(4)汤之远祖契封于商,故国号曰商。至盘庚迁于殷,始改国号为殷。(《书·盘庚篇》)

三、周(西周)之事略

A周家谋商

a太王翦商——“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诗·鲁颂》)据此,则周室谋商,已非一日。

b文王并诸侯——文王谋商益急,兼并商之诸侯,如密须,耆邗,崇黎等,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左传·昭公十五年》及《尚书大传》)

c武王伐纣——武王用周公阴谋,(注一)使周公盟膠鬲,召公盟微子,乃率庸、蜀、羌、髣、微卢、彭濮诸西方民族伐纣,商师倒戈,纣自焚而死。(《逸周书·寤儆解》及《吕览》)

B周公执政

a原因——武王崩,成王冲龄践祚,周公乃履天子位,执行朝政。(注二)

b结果——三监(管叔、蔡叔、霍叔)谓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挟武庚(纣之子)作乱,并率淮夷反周,周公东征三年,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徙殷遗民于洛邑,大乱乃平。及成王七年,周公归政。(《书·序》、《左传·定公四年》及《史记·宋微子世家》)

C民众革命——厉王好利,以夷荣公为卿,国人谤王,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山西霍县)。此为我国民众革命史上之新纪录。(《国语·周语》)(按:汤武征诛,为贵族革命,此为平民革命。)

D宣王中兴

a共伯和摄政——厉王出奔于彘十三年,共伯和摄行天子之事,号曰共和。(《史记·周本纪》谓周召二公摄政,号曰共和。)(《竹书纪年》)

b宣王即位——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史记·周本纪》)

c宣王之治绩——宣王修政,法文、武、成康遗风,诸侯复宗周。时四夷抗命,乃令秦仲伐西戎,尹吉甫伐狁,方叔征荆蛮,召虎伐淮夷,且亲率六军伐徐戎,皆告捷,周之威令,远播四方,周朝乃中兴。(《诗·小雅》)

E周室东迁

a犬戎作乱——幽王宠褒姒,举烽火以取其笑后,立为后,其子伯服立为太子,而废太子宜臼,太子奔申,王欲杀之,以求于申,申侯怒,与西夷犬戎攻幽王,王举烽火,而诸侯莫至,遂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史记·周本纪》)

b平王东迁——幽王未死前,申侯、鲁侯立宜臼为平王,及幽王死,郑武公会晋卫之师迎立平王,王迫于戎狄,迁都洛邑,史称为东周,亦即春秋之始。(同上)

【注解】

注一“王告儆,周公旦曰,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逸周书·寤儆解》)足知武王伐纣,实阴谋多端,所以周公有谋泄之叹。

注二据下列各书所说,周公实已即位称王。非仅如世传之摄政而已也。

1.《礼记》谓:周公践天子之位,又朝诸侯于明堂,负斧依南乡而立。

同类推荐
  • 将白

    将白

    新书《无双庶子》已发布,希望各位读者老爷能够移步一观!!…………这是一个穿越回古代做王爷的故事。多年以后,有人想给赵显一身黄袍,有人想给他一顶白帽子。赵显语气诚恳:我生来为启而鸣,奈何王冠将白?本书原名《白王》,只是名字被占了,跟将夜没有关系~书友群号:640355806,欢迎催更~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
  • 天朝神医

    天朝神医

    一粒阿莫西林可抑制呼吸道感染,一片奥美拉唑可治疗胃病,一针麻醉药镇压世间病痛!一个少年携带着医院穿越到天朝,故事就此开始……范坚强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觉得自己当真是气运之子!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他再不努力赚钱,他可能会饿死。……“小姐姐,来,打针了,就一下,不疼哦!”“呸!臭流氓!泥奏开!”
  • 盛金王朝

    盛金王朝

    曾经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很低调,从不告诉别人,不过,已经没有机会了,直到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我,可以接班封建社会,我该答应吗?
  • 穿成美男子

    穿成美男子

    穿了!穿成了张昌宗——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想起唐书写的: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张昌宗摸摸脸,放下铜镜,心头危机感空前高涨!
热门推荐
  •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融通。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具有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公关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解决方法,在事业上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地,也希望本书能为千千万万个读者朋友们解决公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本套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做出了明确划分。在阐述礼仪要点的同时,还详细说明了具体行为动作的细节和禁忌。语言通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体内容主要分个人礼仪和公共礼仪两大部分。个人礼仪方面要求理解礼仪的深层意义和实用价值,重点在于仪容仪表礼仪和谈吐礼仪等的学习。公共礼仪的学习重点是面向社会、与人沟通时的一些礼仪规范,如介绍、自我介绍,握手等。还有一些特殊场合、公共场合的礼仪要求,如演讲、辩论,参观、旅游,迎接外宾等。
  • 权鉴

    权鉴

    权鉴,鉴前世之兴衰,考权谋之得失,撂放枕边,可以参悟歧途迷津,提首案头,可以明理进退规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并旁征博引,总结出历史人物求权的几大途征,既揭示出奸臣贼子的丑陋嘴脸,也展现出忠臣义士的良苦用心。
  • 鼻烟壶案件

    鼻烟壶案件

    窗外的黎明是一片灰白。天光快亮了,太平郎还是一夜未眠,难以入睡的滋味实在不能忍受,从隔壁传来的吵架声断断续续时高时低,那对小夫妻总是吵个没完没了!父母给他租的这间房子,距离新星高中只有一百米,是为了他上学方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而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事与愿违,吵架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五天,太平郎的心里别提有多烦闷,一直等到清晨五点,隔壁的争吵声渐渐停止,安睡了一个小时后,他才起床,冲了一杯牛奶,啃了几块黑面包,正要提起书包去补习英语。忽然听楼下警笛大作,随之门外也变得嘈杂无比。
  • 体育大时代

    体育大时代

    第一世界《灌篮高手》完结,第二世界《排球少年》未完待续,第三世界《幸运四叶草/四叶游戏》开始。马麟得到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进入运动漫画,锻炼自己技能、提高自己潜力的故事。可以当作运动番同人来看~
  • 赤颜

    赤颜

    赤,红色,是鲜血,是革命……进化的革命。我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活着终会明白;我也不知道我将去向何处,但我走过的地方是历史的轨迹。文明的更替,谁会成为历史的尘埃;百族争霸,谁能在尘埃里引吭高歌。我以明灯照亮诸位前行路!
  • 末世重生之无敌召唤

    末世重生之无敌召唤

    蓝天,一个在末世被上天抛弃的“普通人”,却不想意外因自身体香控制变异动物,从此一个自卑的女子重新褪去青涩的外表,雷厉风行的她在短短三年内成为了云省的统治者。当她想要安逸事却惨遭心爱之人背叛,联合自己的亲人将她围困雨林使她身亡。却不料意外启动召唤系统使她重生到了末世的前一天,这一次她不会任人鱼肉,也不会看着弟弟惨死!萌宠?萝莉?她统统都能召唤,这次她不会因图安逸试图麻痹自己,更不会屈居一个小小的云省!从西南到东北她横扫整个Z国,丧尸怎样?凶猛的动物又怎样?她统统不惧,她势必在末世走出一道征途!热血沸腾的决战场面,恐怖灵异的各种丧尸,诙谐幽默的可爱萌宠,能力各异的被唤之人,尽在无敌召唤!
  • 背靠暖阳,顾后方知

    背靠暖阳,顾后方知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顾知漫一直都活在逃避和痛苦之中,五岁那年,她目睹了太多死亡,一直到方铭瀚的出现,她终于决定正视这段过去,可真相的背后,是另一个悲剧,以及让人毛骨悚然的人性和自私……
  • 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不但可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蓝本,使孩子在开始他们的人生之前,就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欢喜、挑战与责任,而且更适合每一个成年人阅读,成年人可以在重复阅读这些故事时提醒自己并纠正自身行为的偏差。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书能给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希望这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每一个阅读《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的人了解智慧对生命的价值,获取前行的动力并因此感到满足。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