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0800000001

第1章

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是我站在堂屋的木枷椅里学步,见屋外日色如金,绿树间鸟鸣叽叽,满头白发的爷爷正坐在廊檐下低头打瞌睡,而奶奶则坐在堂屋的木纺车前,纺出一个又一个白梭子。

水上漂来的家族

阳光落在木椅上,照着檐下低头打瞌睡的我爷爷。

我爷爷生于民国前夜,即“辛亥革命”之年。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发生于邻省武昌的武装起义对于爷爷的出生并无直接影响,他只是湖南西洞庭七里湖上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子。普通百姓的生命如同蓬勃的野草,低贱卑微,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烽火与战争,饥饿与贫困,这些都没能影响我爷爷在一只小渔船上迅速长大。长大之后的爷爷,依然是在浩然的七里湖上摇荡一只小篷船,以捕鱼为业,艰难度日。后值七里湖洪水泛滥,冲垮堤垸,淹毁良田房屋无数,我爷爷的小渔船失去了可以靠岸的依傍,才携我奶奶逃难来到今天的南江村。

南江是澧水下游一个小乡村,隶属津市。它面俯西洞庭湖泽,背依武陵山余脉,属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典型的丘陵风貌,风物斯和,景色秀丽,且不会被洪水淹没。站在屋后新堰高堤之上远望,可见西北十里有嘉山一脉如黛,延绵数里,横卧于蓝天之下。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便生于嘉山脚下。澧水多姿,绕嘉山依依远流。东南方数里是南湖,阳光下远望,但见湖面波光粼粼,淡泊悠远。旷野里白水明田,时有白鹭翩跹,袅袅飞往南湖。

我爷爷很少同我们讲古,他究竟于哪一年逃乱来到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我不甚了了。只冬夜烤火时听他讲过他年轻时如何分散全村船队,巧妙躲避渔霸的夜袭;在南江时又如何伏在田坎小树下躲避日军的飞机;给人做过长工,也给人打过短工,还逃窜躲避过抓壮丁。到我能记事时,早已天下太平。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是我站在堂屋的木枷椅里学步,见屋外日色如金,绿树间鸟鸣叽叽,满头白发的爷爷正坐在廊檐下低头打瞌睡,而奶奶则坐在堂屋的木纺车前,纺出一个又一个白梭子。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不再涉足家族事务,总是双手拢在袖子里,靠在廊檐下打瞌睡,就像是旧时代里遗留下来的一个老物件,带着那个时代留给他的衰老腐朽的气息和支气管炎的疾病。

童年的我,对于只属于爷爷的那个逝去的时代不感兴趣,对于一切旧的,陈腐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因为那时的我,生命初生,就如同春天枝头新生的嫩叶,正迎着金色的阳光舞蹈。现在,当我想记录下这个家族的真实生活时,也只能记下我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而不能对爷爷的一生加以臆测。但我感激爷爷,是他在南江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为我们扎下了生命的根。

要了解南江村,也许还得先说一说津市城。

津市城距离南江村约三十华里,是整条澧水河上最为繁华的水港码头之一。由津市沿澧水上溯可至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顺流而下则直入洞庭湖,是去常德、长沙、岳阳以及武汉的航运水道。河面上舟船往来如织,澧水流域所产的大米、棉花、油菜、黄豆,都是由此运入洞庭湖,再转运出长江。码头两岸茶楼、酒馆、商铺林立,街上整日人潮如涌,耍猴把戏的、卖狗皮膏药的、摆摊算卦的都在街边见缝插针,嚷嚷不休。而经由此地的客商,则都以能在望江楼临窗的雅座上,要一客热气腾腾的猪肉包子为荣。

南江村的乡民,不当大事,终年不上一次津市城。他们只在这个小乡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市的繁华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搁在远方的梦。有牲畜或土产品需要交换,或是需要采买一点洋货时,他们会步行十里路去到嘉山脚下一个叫新洲的小镇。回来的路上走累了,他们多会在嘉山脚下歇歇脚,晒晒太阳。嘉山顶上有一座小小的姜女庙,我小的时候,父亲母亲曾带我们姊妹到姜女庙前上过香。那庙小小的,简单朴素,让人觉得孟姜女也不过是邻家的寻常女儿。站在庙前大石上朝南江村方向极目远望,则遥远处的河流山冈,田畴湖泊尽收眼底。山川浩渺,浮生若梦,一时便都如同映在明镜里。

澧水流经津市之后,从嘉山脚下绕过,顺流而下,由渡口入洞庭湖。“辛亥革命”的领袖之一蒋翊武先生便出生于渡口,但地方上也并不多流传他的故事,只有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学静静地隐于绿树之间。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也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庄稼一样,一茬茬地出生,又一茬茬地消失,默默无言。大地以始终宁静的胸怀含拥着一切的生与死,仿佛千百年来什么也未曾发生过。我每见艳阳下,芭茅岗上有着红袄的新嫁娘在唢呐队伍的陪伴下缓缓经过,溪水在山冈下缓缓流淌,道旁水田里谷物正无声生长,就觉得大地山川根本没有过去与未来,它永远是那样昭明、宁静,有如创世之初开辟的新世界。

小脚奶奶的菜园子

我奶奶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一九零七年,比我爷爷还年长四岁。奶奶在南江地面上生下我父亲时,已经四十一岁了,因此从我记事起,所见到的奶奶就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耄耋之人了。

奶奶一辈子有姓无名,户口簿上只注“何李氏”。她体格高大健壮,天性痴纯,也不识字,从不知人心尚有算计,也不知三餐之外更有人世。她一生随着爷爷漂泊,唯爷爷之命是从,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年景,无论水上陆上,亦无论有米无米,总要灶头把炊烟升起,想办法弄些吃食来填饱家人的肚子,才是她所知道的唯一职责和目标。得益于此,乱世荒年饿殍遍地,我奶奶也没有饿死过一个孩子。我父亲是独子,他上头有三个亲姐姐并一个义姐(爷爷收养的一个孤女),全都体格健壮。听爷爷说从前饿饭时,树皮草根都吃尽,常见有人逃难经过芭茅岗,饿得浑身浮肿,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又有人饿得受不住,吃观音土(白黏土),吃了不消化,难大便,结果活活胀死。我父亲小时候还常饿饭,提小花篮到野地里剜黄鹌菜,常被人追得四处跑。我出生后,乡下虽仍穷,但不饿饭了,一家人的饮食依然还是奶奶操心,虽常年难见荤腥,然米缸里总有米,奶奶已觉非常满足。

奶奶是清朝遗老,缠足,穿清式大襟短褂。她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在床沿上,伸手到腋下摸索着扣好她藏蓝大襟短褂上那些布盘扣,然后走下榻板,拿一把沉暗的黄木篦子对着镜子篦头发。奶奶的头发已经全白,掉落得稀稀疏疏。她将手心里那可怜的一小束白发在后脑勺上挽一个小小的、与她的头很不相称的发髻后,就蹒跚着一双小脚,走到厨房里去忙碌。奶奶做这一切时,头总是不由自主地一点一点的。她从年轻时便生有这种很奇怪的毛病,别人看着总替她累,她自己却并不知觉。

属于奶奶的私有物品只有床尾一个黑漆木箱子同床头柜上两个青花瓷坛子。黑漆木箱子上有一个明亮的金属搭扣,守护神似的守护着奶奶的箱子,好似那里面封存着奶奶一生的岁月。奶奶并不常开那个箱子,可每当她取开搭扣揭起箱盖时,我都会好奇地往里瞄,想探究一点奶奶的秘密。可每次只见几件藏蓝的旧衣服同几双尖尖鞋的鞋样子。偶尔有某个姑母过年时给她买一包鸡蛋糕,她也收在箱子里,拿出来给我们吃时,鸡蛋糕早压得不成样子。

我常常设想奶奶年轻时会是什么样子。那个在七里湖上摇荡渔船,体格健壮,皮肤白净,被人唤做梅姑的年轻姑娘,是否也同别的姑娘一样,有过一条乌黑的长辫子?爷爷将渔网撒向夕阳涂抹的江面时,站在船艄的奶奶是否也曾迎风哼唱过一些低低的歌谣?可是奶奶也同爷爷一样从不讲古,也不追忆往事,她成天不停点着头,笑眯眯的,永远只着眼于眼前这个小小庭院里的现实生活。

床头柜上的青花瓷坛里塞满的是一个个小布包,那全是先年冬天奶奶收藏的辣椒、茄子、刀豆、娥眉豆、长豆角、四季豆、黄瓜、冬瓜、苦瓜、南瓜、丝瓜等各样蔬菜种子。清明前后,天气转暖,父亲在家里泡谷种,奶奶就取出这些小布包,用微温的水浸湿之后,放在饭后尚有余温的灶台上催芽。

爷爷檐下低头打瞌睡时,正是空气清明,和风如煦的春天。有家燕频频飞返于檐下,又庭前水田旁桃花初绽,柳条新茁,而厨房里,灶台上奶奶纱布包里的辣椒种子、黄瓜种子也都急抢着从纱孔里钻出腿来了!

妹妹小我两岁,她也要跟着我去看奶奶菜园里撒种子。奶奶见我同妹妹赤着脚,嘱咐我们小心别踩新翻的土,说是春天菜土肥,冲气重,会把脚沤烂。我同妹妹可不管那么多,菜园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吸引我们。那新挖开的菜地里常有蚯蚓,身子被挖成两截之后依然能灵敏地钻入泥土。它吃土又屙土,屙一串细细的小土圈。泥土中还有一种肥白的地老虎,又名切根虫,专吃植物的根,奶奶叫我们见到即打死它。那新钻出土的辣椒苗像举着的一双小手,小手上还顶着一片辣椒籽的壳不曾褪下,我见到总想帮它掰下来。又柚子树下有婆婆纳伏地开出许多蓝色小碎花,每一朵小花里似乎都藏着一个秘密的小世界。又有太阳草,可以撕开来预测晴天雨天。这些,都可以让我同妹妹玩上半日。

奶奶裹足,体格高大,三寸金莲很难支持身体平衡。看她走路摇摇晃晃,点头不停的样子,总担心她会跌倒,可她并不曾跌倒过。奶奶热水泡脚时我总会好奇地盯着她那双形状奇特的小脚看,问她裹脚疼不疼。她说疼啊,从小就开始裹,骨头都扭断了,疼得夜里睡觉都哭。我说疼为什么你姆妈还要给你裹呢?她说兴呐。我想奶奶的姆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不明白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兴,不明白为什么兴了就得依。奶奶不说为什么,只是笑。她最羡慕我们姊妹有一双天足,可以到处跑。

奶奶虽然蹒跚着一双小脚,走路也不快,随时要跌倒的样子,可是她除了不下水田干活,做饭喂猪,浇水灌园,成天忙个不停。她在菜园子角落上挖了一方深一米有余的小水池,接天落水,种菜时可以就手舀来浇园。有一回父亲于田间捉了两条寸长的小鲫鱼,做不成菜肴,便将其放养在这个小水池里。我同妹妹想等它们长大之后捉来煮食,可那天池里水快被奶奶舀干了,我同妹妹用棍棒在池里搅了半日,也不见当日那两条小鲫鱼。问奶奶,奶奶说化了。问化成了什么,说不知道。我自然不相信两条鱼能化成别的什么东西。但长大之后读《庄子》,读《本草纲目》,却知自然界确有化生之说。

菜园子用土坯垒了半人高的围墙,围墙上密密繁衍许多扁竹。扁竹又称鸢尾,五月时开蓝色的花,形似蝴蝶,极为冷艳。园角还有一株大栾树,喜鹊爱在上面做窝。每到秋天的时候,栾树上会结一簇簇红灯笼一样的果子,树底下也掉落许多,我同妹妹常捡来玩。当栾树上还只有一些绒毛一样细小的绿芽时,奶奶在栾树下种了一窝娥眉豆,期待不久之后,娥眉豆的藤蔓会缠树而上,缀满一树的娥眉豆荚。园子另一角有一株梨树,正叶绿花繁,那白色的花衬得叶子越发清明好看。可这树上结的梨子粗涩,不好吃,母亲几回思谋要将它伐了,说它遮了阳光令蔬菜不长。我想折一枝梨花下来玩,够不着,唤奶奶过来帮我折。可折时枝条抖动,花瓣纷纷掉落,拿到手上时已经不如生在树上时好看了。

我同妹妹嬉闹着返回院坪,惊扰了檐下打瞌睡的我爷爷。爷爷规矩很多,譬如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言,吃饭得左手掌心托住碗底端好,喝汤不许发出声音。他一见我走路蹦跳,就骂我没个走路的样子,还说要一顿棍棒打死我,我因此不喜欢他。他骂了我,却又要我同妹妹给他挤鼻头上的瞌睡虫。早春暖风如熏,使人恹恹欲睡,但我爷爷以为这是有瞌睡虫在作怪。爷爷鼻头毛孔里果真能挤出许多白色颗粒,状如小虫,我同妹妹也试着挤自己的鼻头,却又没有,因此罕异。此时我父亲母亲正清理屋前水沟,担腐泥败叶至水塘边小竹林内。母亲因使力出汗,满面潮红,她故意大声咳嗽,引我同妹妹向她望时,她便悄悄挤眉递眼色,意思是叫我们不要给爷爷挤鼻头,太脏了。她不满,却不敢公然忤逆公公。我懂得母亲的意思,却并未听她的,也是觉得不能对长辈的命令有所违背。

我同妹妹的脚果然被菜地里的腐气冲坏了,奇痒无比。到夜间奶奶给我们洗脚时,我们的脚趾缝已经被抓破了,奶奶笑眯眯地给我们抹上香油。在奶奶眼里,香油是最好的解毒治病的良药。蚊虫叮咬、长疱长疖都给我们拿香油擦;肚痛、头痛,奶奶也用小瓷勺蘸香油给我们在背上、额上刮痧;有时候她还会叫我们把香油生喝下去,我们也从不反抗,总是乖乖地领受她的安排。

奶奶与爷爷不同,她不给我们立规矩,对任何事也不抱怨,不评判,只一心一意爱护侍弄我们这些孙儿,从不因任何事情责骂我们。在奶奶眼里,成长是没有错误的,她握着我同妹妹的小脚板笑眯眯点着头,欣慰我们如同她所种下的黄瓜豆角一样,见风就长。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之下,我们姊妹也真如小兽般快活,在南江村这片宁静的小天地里自由生长。

同类推荐
  • 当年差点毁路遥

    当年差点毁路遥

    老周:刚才一通题外话,算是开场白,现在言归正传。小王:好。周老师答应接见以后,小王做过一些功课。周老师85年进《当代》,如今已经22年,是《当代》现役编辑中编龄最长资格最老威信最……老周:打住,别让周老师起鸡皮疙瘩。先约法三章,你还是用你们这一代人最擅长的口气说话。玩世不恭,不屑一顾,都行。就别学着世故,别装。因为你内心没那份敬仰,装不像。
  •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是一本种菜生活随笔,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作者将自己种菜的心得体会细细道来,在他眼里,每一棵菜都善解人意,菜园子里暗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一箪食,一瓢饮,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这片“万物有灵”的土地上,在所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劳作带来的踏实感让人心安。
  •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含了一百多篇散文作品。这卷基本上可称为“故土亲情”卷,作家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年少往事、乡土亲情,以及求学当兵的种种人生感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家周大新从一个乡下少年走向成熟作家的命运轨迹。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柴门

    柴门

    本书为散文集。本书以一个酒泉人写酒泉事,有大西北的苍凉往事,如哭灵、打柴、闹社火,也有北方独具一格的乡趣,如抢媳妇、乡骂、酒令,自然也有中国文化侵染下各地均有的农家人、农家事,如二月踏青、端午划船等。作者笔法苍劲,将大半生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诉诸文字,从一个酒泉本土作家的视角展现了酒泉的乡间往事。
热门推荐
  • 万仙至尊

    万仙至尊

    武界,宗门林立,繁星势力遍布,人人皆欲登仙。周天修无上功-法,踏天骄,踩至高,横扫仙域,登临至尊,成为万仙之主!谁挡我路,就灭了谁!
  • 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当我们人类自豪地以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时,突然发现大自然有那么多我们无法解释的事物。为什么动物之问会感应到它们相互的信息?它们除了是一种生命以外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思想?如果我们认为统治着这个世界,它们是不是也认为它们也有着这个能力呢?因为我们现在清醒地知道,我们根本没能力真正控制这个世界,也许我们在它们的眼里同样的可笑。
  • 恐怖第三人

    恐怖第三人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感到无比伤心,悲痛欲绝。如今,已经事隔多年,可是每每想起来,还像从前一样,令人心痛,久久难以忘怀。那天,我觉得身子发冷,直打寒战,心神不宁。你不听我“哪儿都不要去,跟我一块留在家里”的劝告,硬是一个人赴约去了。我跑到阳台,看你上了汽车,用忧伤的目光看你离去。随后,响起了电话。可等我把话筒拿起来,里面又没有声音了,就像最近一些日子出现过的那种情况一样。打来电话的时间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里。电话线的那端一片沉寂,没有一点儿声音。
  • 此情渺渺,终于宠到你

    此情渺渺,终于宠到你

    听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讨厌鬼云渺离婚了,众人:活该,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听说颜美心善的季先生谈恋爱了。众人:羡慕使我丑陋,嫉妒使我面目全非,心碎+祝福,长长久久。听说季先生和云渺求婚被看到了。众人:造谣一生黑!坚决不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失落者传说

    穿越之失落者传说

    穿越到了被遗弃的大陆,追寻最古老的秘密与传说。也许那里荒缪不堪,也许那里生机傲然,但有些充满着生机的星球,确实外表很美丽,很是盈盈动人的使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呢?
  • 花心总裁冷血妻

    花心总裁冷血妻

    因为家族利益,将他们拉到一起。结婚三年,他依旧是大众眼中的黄金单身汉,钻石王老五。他花心,他无情,游走在万花丛中。她逐步成长为大众心中气质与形象极佳的人气主播,。对她来说,这场婚姻只是她摆脱家族的契机,是谁都无所谓。他们不过是有着一张结婚证的陌生人而已,仅此而已。没有爱,就没有恨!片段一绝望的爱,誓死的纠缠。他虐的是她的身体,而她虐的却是他的心。他说:“我死了,也要你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她冷笑:“下地狱的只有你,我可是要上天堂,所以了,我们是不会有交集的。”片段二为难小三不是她的风格,不是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可是这小三要自动找上门来,就不管她的事了。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最自己残忍,她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对自己最好。“你根本就配不上他,守着一个不爱你的丈夫,你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才是彼此心意相通,我们才是最完美的一对。”小三炫耀似地对着她说道,眼里无不有着深深地恨意和得意,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她轻笑着,然后说道:“沈小姐,我是配不上他,可是我是顾太太。他就算爱的是你,你也最多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情人。不过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恨做的事就是成全别人。所以了,不要在我这寻找优越感,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完潇洒的挎着包离开,这年头坐正室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与小三斗。其乐无穷嘛!片段三“他是谁?”他失控的抓着手中的照片,猩红的眸子阴狠的问着她。“能是谁?反正不是你。”她漠然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清明。他捏着手中的照片,面部表情越发的狰狞。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只是他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竟然会这样做!“你想离婚和他在一起,休想!夏彤,只要我没死,你永远都别想。”他将手中的照片撕得粉碎,狠狠的扔在地上。她不怒反笑,连眼睛里都是笑意。“没关系,就算不离婚,你也拦不住我。”她反问,带着一抹莫可言说的志在必得。片段四“你放过我吧,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缠着我呢?”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再呆在他的身边。“放过你,谁来放过我?”就算没有心,人他也要留在身边。“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她一阵冷笑,轻言慢语,看着眼前的人,可眼里好像根本没有他。洗净铅华,繁华落尽,他们能否找回彼此的心?高干文,第一次写高干文,各位多多的支持啊!推荐其他成员的作品:谷主,风谷音鸽【溺宠娇宝贝】娜主,陈小娜【冷王宠妃】【霸王宠妻】
  • 兄弟是手足

    兄弟是手足

    本书共荟萃作者的短篇小说29篇,每一篇都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小说的素材有古有今,小说的人物有情有义,故事涉及面广,现实性强,就像是发生在读者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的故事既引人入胜,又真切感人,感染人,教育人,如《半个世纪的承诺》讲述律师希尔家族几代人赡养一个百岁老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诚信感人;《天意难逃》讲述一对堂兄弟为了金钱而设局相殘,最后都结局悲惨,故事离奇而不失真实;《完美谋杀》的情节之曲折,完全可以与一部悬疑电影大片相媲美。
  • 我的失忆娘子

    我的失忆娘子

    一块砖头拍出来一段穿越,原本以为在这里父母双全是顶好的事情。可是没有想到,娘是每天能哭出瀑布的女人,爹又是个唯利是图的奸商加暴力狂,不仅每天当她是空中飞人甩来甩去,更可恶的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魔鬼......恶念退散,恶念退散......
  • 你是我的天使C

    你是我的天使C

    我们都曾是孩子,在妈妈羽翼下成长。每一个妈妈都曾是柔弱的婴孩,向着阳光恣意生长。每一个女孩都曾是天使,为了护佑她的孩子堕入凡尘。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 阿育王譬喻经

    阿育王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