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1900000003

第3章

其二

晨风鸣北林a,熠耀b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c,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d,以解长渴饥。

【题解】

这一首是游子日暮怀归的诗。诗中晨风、玄鸟、浮云的远飞都是作者羁旅中所见到的景物。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踟蹰衢路、彷徨难归,因为他的心情不佳,这些景物也就跟着涂染上了一层悲伤的色调。他看到了月光,联想到月光不只是照着他所住的楼,他所思念的故乡也同样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最后两句是说欲得仙树疗治忧愁,和《录别诗》中另一首“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意思相同。

【注释】

a北林:林名。

b熠耀:一作“熠熠”,义同。

c褰裳(qiān cháng)、踟蹰:褰裳是欲行,踟蹰是欲行又止,这样就是下句所说的“彷徨”。

d琼(qióng):美玉。玉树是传说中仙山上的树。

其三

童童a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b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c。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d,行愿去何迟e。

仰视云间星,忽若割长帷f。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g,怆怆h难久怀。

【题解】

本篇是游子自伤的诗。开篇以柳树生长在河水中起兴,借以表现自己生活的苦楚与遭遇的不幸。诗人一个人漂泊在外,举目无亲,就像是孤孤单单生长在河中的柳树。诗人离家千里,连温饱都成了问题。这个时候,他长夜难眠,看着星空,感受着寒风,不觉悲从中来。最后诗人感慨,就是这么艰难的日子,还是这样的快速,盛年已经过去,可是自己一事无成,悲痛不已,难以再言。感情真挚,撼人肺腑。

【注释】

a童童:秃貌。

b连翩:鸟飞貌,在这里用来形容游子的漂泊。

c天汉:银河。湄(méi):水草相交之处,就是岸边。

d瑶光:星名,即北斗杓第七星,又名“摇光”。古人看斗星所指的方位辨别节令。游:言所指方位改变。这句是说时间过得快。

e“行愿”二字疑有误。“去何”:一作“支荷”。

f忽:速貌。长帷:指云。言云的形状如帷幕。浮云飞得很快,且飞且散开,这时云间的星看起来好像正向浮云相反的方向急飞,又像星把云块划开了。

g明世:政治清明的时代。

h怆怆(chuàng):悲伤。

送应氏(二首)

三国魏·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a,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b。

垣墙皆顿擗c,荆棘上参天d。

不见旧耆老e,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f。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g,气结不能言。

【题解】

此诗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应氏指应玚、应璩兄弟。应玚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时年二十岁,被封为平原侯,应玚被任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随其父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当时应玚也在军中。不久,应玚受命为五官中郎将文学,行将北上,曹植设宴送别应氏,写了两首诗。这首写洛阳遭董卓之乱后的残破景象。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形式方面,都代表了曹植前期诗作的水平。它是建安诗歌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反映汉末动乱现实的优秀诗篇之一,其风格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建安文学时所指出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不乏“慷慨”之气,确有“磊落”之才。

【注释】

a北邙(máng):山名,在洛阳东北。阪(bǎn):同“坂”,山坡。

b宫室尽烧焚:初平元年(190),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

c垣(yuán)墙:城墙。顿:塌坏。擗(pǐ):分裂。

d参天:高得快要挨着天了,形容很高。荆棘上参天:说明十分荒凉。洛阳被董卓焚烧在初平元年,距离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二十一年了,而且当时战乱不断,所以会有这般衰败的景象。

e耆(qí):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犹言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f畴(chóu):田亩。田:动词,耕种。

g这句是代应氏设词,不是作者自述,应氏或许曾在洛阳居住。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a,我友之朔方。

亲昵b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c岂独薄?宾饮不尽觞d。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e起高翔。

【题解】

这是《送应氏》的第二首,通过天地与人生的对比,衬托人生短暂,欢聚须臾,再会不知何时,曹植与应氏兄弟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注释】

a嬿婉(yàn wǎn):欢乐。

b亲昵(nì):亲热,友好,诗中泛指好朋友。

c中馈(kuì):酒食。

d觞(shāng):古代的一种酒杯。以上这两句是说:难道是预备的酒食不够吗?不是,是因为在此离别之际,饮一千杯酒都还觉得不够罢了。

e翮(hé):鸟翎(líng)的茎,代指鸟的翅膀。施翮:展翅。

杂诗(六首选一)

三国魏·曹植

其五

仆夫早严驾a,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b?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c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d。

【题解】

这首诗是一首想象中的“送别诗”。虽然不见送行者,但是我们就好像看到了老百姓送子弟兵奔赴前线的场面。这首诗抒发了曹植甘心赴难为国建功的壮志,但又不能实现的苦闷。很可能是和《赠白马王彪》同时期的作品,其时间在黄初四年(223),曹植以鄄(juàn)城王应诏到洛阳。他在《赠白马王彪》诗里说“怨彼东路长”,在本篇说“东路安足由”,“东路”就是从洛阳赴鄄城之路。鄄城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当时魏蜀吴三国并立,所以曹植会有这样的想法。

【注释】

a严驾:装备好车驾。

b何之:之何的倒装,意思是到哪里去。

c淮泗:两水名,是征讨东吴的必经之地。

d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就是《秋自试表》“徒荣其躯而丰其体,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一段话的意思。

赠白马王彪

三国魏·曹植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a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b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c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d,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e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f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f。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g。

h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i,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j,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k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l。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题解】

《赠白马王彪》是一首抒情长诗,也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分七章,前有小序,但是本篇最先载于《魏氏春秋》时没有这篇序,序最先见于《文选》。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223),此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师莫名其妙地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结伴同行,但遭到监国使者(名叫灌均)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这首八十余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

【注释】

a第一章写离开洛阳,渡过洛水,回顾依恋。其时当在七月初。

b第二章写渡过洛水后陆路的险阻。另有版本将本章八句合上章十句为一章。

c第三章写兄弟被迫分别,小人搬弄是非,谗间骨肉。

d衡轭(è):车辕前横木压在牛马颈上的部分。乘舆上有鸾铃,现在代以鸱枭恶鸟之声,比喻小人包围君主。下句“豺狼”也是比喻小人。

e第四章写初秋原野萧条,触景伤心。诗人由愤激而感伤。

f晞(xī):干。人生短暂得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蒸发没了。

g咄唶(duō zé):惊叹声。第五章回顾任城王的暴死,瞻望自己的前途。从离合之悲写到死生之感,从感伤到悲惧交并。

h第六章写诗人强为宽解,并慰勉曹彪。结尾二句说不悲伤是不可能的,表示终究不能宽解。

i同衾帱(chóu):言共用被帐。后汉桓帝时有一个叫姜肱的人,字伯进,与弟仲海、季江友爱,常同被而眠(事见《后汉书·姜肱传》)。这句是用姜肱的典故。

j疢(chèn):热病。《诗经·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k第七章前半部分申说苦辛之怀,变故既不可料,逃避也不可能。后半部分是诀别之辞。

l以上二句就是曹操《善哉行》“痛哉世人,见欺神仙”的意思。曹植曾作《辨道论》骂方士。“松子”,就是赤松子,古仙人名。

【名句】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

三国魏·嵇康

其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a。

左揽繁弱b,右接忘归c。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d中原,顾盼生姿。

【题解】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zhì,今安徽省宿县西)人。爱好老庄学说,攻击周孔名教,修习养性服食等事。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在政治上反对当时权臣即后来篡位的司马懿。年四十岁被司马昭杀害,死前有三千多太学生请愿营救他,并要求以他为师。他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和论文家,存诗五十四首,四言诗比较好,往往给人峻洁雄秀的印象。《赠秀才入军》诗共有十九首,是寄赠给他的哥哥嵇喜的。嵇喜字公穆,曾举秀才,这首诗就是想象嵇喜在军中戎装驰射的生活。

【注释】

a晖:本意是阳光,泛指光辉、光芒。

b繁弱:古代良弓的名字。

c忘归:矢名。

d凌厉:奋行直前貌。

其十四

息徒兰圃a,秣马华山。

流磻b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c。

郢d人逝矣,谁与尽言。

【题解】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在这组诗中最为有名。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本诗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注释】

a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b磻(bō):用生丝做绳子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c筌(quán):捕鱼竹器。《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然达到了,手段就不需要了。

d郢(yǐng):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经有郢人将白土在鼻子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膀似的,叫匠石用斧头将它削去。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就把白土削干净了。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了,因为再也找不到像郢人这样能够和他搭配默契的人了。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死后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论的人了。本篇二句言“游心太玄”的乐趣固然不需要多说,即使说了,也难得知音。

【名句】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挽歌诗(三首选一)

东晋·陶渊明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a。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b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题解】

“挽歌”是古代用于丧葬的歌,相传最初是托引柩车的人所唱。陶渊明有《挽歌诗》三首,第一首写敛,第二首写祭,第三首写葬,都作亡人自叹语气。本篇是第三首。死亡是每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都要面对的严肃问题。古人讲究杀身成仁,西方著名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是诗人暮年想象自己去世后,亲朋好友为他送葬的情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注释】

a嶕峣(jiāo yáo):高貌。

b幽室:指墓穴。

【名句】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邻里相送至方山

南朝宋·谢灵运

祗役a出皇邑,相期憩瓯越b。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c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d。

同类推荐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 十生评论集

    十生评论集

    本作品包含影评、乐评、时评和书评,我希望我所写作的《十生评论》能被视作文化研究的实践。马修国的《西方文论史》介绍“文化研究”的起源、分析“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时指出:“当时英国的精英主义的文化和文学批评传统(以利维斯主义为代表)受到了新通俗文化的冲击,需要一种新的立场来看待过去被精英主义所排斥的通俗文化现象,关注通俗文化中所蕴蓄的力量,分析其复杂的结构与生态。”实际上,利维斯本人在其精英主义立场下却也说过“对文学的严肃兴趣不应只局限在于对‘纸上文字’微小关系的细察,还应包括对人、社会及文明的兴趣”。
热门推荐
  • 我们在一起,等于全世界

    我们在一起,等于全世界

    沈蜜不经意间与少女时代的男神肖逸重逢。一场变故使肖逸从众星捧月的医学院学霸沦为鬼屋工作人员,而家道中落的沈蜜从不可一世的千金小姐变成一名不文的穷人,缠着肖逸请她吃饭。肖逸因当年的一场误会对沈蜜怀恨在心,趁机恶整了她一番,让她吃尽苦头。当误会解开,两人冰释前嫌,肖逸因内疚而对她照顾有加,渐渐地两颗漂泊的心有了依托。肖逸堪称完美男友,总在花式秀恩爱。肖逸为了给沈蜜一个有保障的未来,重考医学院,多年后成为一名男神医生,而沈蜜凭着自己的厨艺开了一家受欢迎的餐厅。爱情使他们变成最好的自己。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惊奇故事会

    惊奇故事会

    意外穿越漫威,李奇会碰上什么事情?蜘蛛侠为何成双入对?X基因能否安全无害用在普通人类身上?举起妙尔尼尔的为何不只是雷神?绿巨人的裤衩到底是什么材料制作?等等等等,一切都在惊奇故事会。又:书名有可能又称之为《俺妹不可能可爱》
  •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人生总是充满了想象,展示着千姿百态。人生是琐碎的,也是深刻的。我们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指导人生的哲理,而寻找的往往就在身边。寓意深远、文辞优美的小故事体现了诸多人生感悟:看似简单,却独到精辟;看似平常,却真切动人……像一杯佳酿,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都别有一番味道。
  • 绝地出壳

    绝地出壳

    一代人的年月!一代人的挣扎!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的流岁!子林一个出生于西部农村的孩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第一梦想,生活在城市。既无社会关系,又无经济基础和依靠的他,付出了好几倍于出生在城市同龄人的努力,完全靠自己双手实现着买房、抚养老人和照顾兄弟姐妹和职位升迁等一个一个的愿望,期间的辛酸和无奈,可想而知。最后,子林得到了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愿望,真正从农村出壳,落地到城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此春为情此情为心

    此春为情此情为心

    这个故事有点甜有点咸十七岁:“我一直陪你”“那可真好”……十八岁:“你真好”“你也是”……十九岁:“谢谢陪伴”“都一样”……二十岁:“我要离开了”“珍重”……二十五岁:“我要回来了”“欢迎”……二十八岁:“我回来了”“你好”……——————————————————————————十七岁的楚青青有一个小秘密是陈霖、十八岁的陈霖有一个小秘密是楚青青。三百六十五天,十二个月,一年……这么短却又这么长,最青涩的爱人原来是回忆里被丢弃的你。三十岁时陈霖对楚青青说“对不起,我迟到了”楚青青噙泪拥进他的怀抱“笨蛋!真的太迟了”!…………本剧小甜不太虐,结局挺美好哦~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妖蛇小新娘

    妖蛇小新娘

    她只是出门散个步,居然也会遭遇危险,但还好,她邂逅了一个极品美男。美男虽然救了她,但他却乘火打劫,不止要求她嫁给他,还要求……拜托,她虽然只是一个小蛇妖,但她不是白素贞,而他呢,也不是许仙,她才不要来那种老套的以身相许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巫女的龙

    巫女的龙

    死后获得意外的重生以及长生不老跟力量,但作为代价就是要到平行世界的东瀛,在那里成为一名巫女进行传播信仰。本书东瀛改叫扶桑,这是一本在非常久远时代开始的故事,注意写的是主角的经历,成长,日常,战斗。这是一个轻松,快乐的故事,单女主,变身,不嫁人,不无敌,不虐主。
  • 雁荡迷情北斗侠

    雁荡迷情北斗侠

    鸭绿江畔,凤凰山古边塞现存《大明护国功德碑》,碑文载:樊公梦斗,字北一。大明永乐九年秋闱,高中武魁。十年,钦点镇远大将军,正二品,镇守辽东。十三年,高句丽葛文礼犯关,公与战之凤凰山青牛背,葛殆,公将逆众万余,礼遇遣返。十五年,高句丽王驱六万众犯关,公与战之东沟、凤城、安东。月余,逆退。公挥军东渡,克义州,逼平壤,迫其臣服,受大明册封。是年,设安东卫,公擢升抚远大元帅,封镇国仁德一等公,节制辽东七镇总兵。公戍边四十载,夷惧其威,感其德。自大明永乐十五年,辽东再无战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