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6100000015

第15章 实验设计(2)

一、倒返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倒返实验设计,也称ABA设计。其设计思想是把实验分成A1、B和A2三个阶段。A1阶段对实验对象的问题行为做自然观测,以这些观测资料(转换为数据)为基准并绘出基准线;B阶段引入实验处理措施,观测实验对象的问题行为在实验条件下的变化,并绘出行为变化曲线;A2阶段停止实施实验措施,观测停止后实验对象的问题行为变化。这样,从B与A1和A2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到实验的效果。当然,这种ABA设计还可以演变为ABABA或ABCA等更为复杂的形式。

二、倒返实验设计的不同模式

ABA是倒返设计的典型模式,倒返实验设计是A—B设计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或要求的不同,倒返实验设计的模式可以缩短步骤,亦可增加步骤,使之变成不同模式。

(一)A─B设计

传统的个案研究设计中,有些研究者只关心被改变者的行为状况,即只观察被改变者的行为基线,例如,只对被改变者的行为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却没有进一步采取教育措施,所以只能称为“A设计”。反之,有些研究者则只注意引入教学措施时,被改变者的行为反应,未能注意其原来基础,这种设计称为“B设计”。但是,行为改变实验方法中使用的最简单的设计类型至少应包括两个阶段,即基线阶段和行为处理阶段。A─B设计就是这种最简单的设计类型。使用A─B设计的模式,行为训练者可以对目标行为的基线阶段和处理阶段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行为是否在治疗前后按照预期的方式改变了。即,A─B设计可比较个案在基线阶段(A)与处理阶段(B)的情况,观测目标行为的改变程度。

A─B设计由于只包含了两个阶段,设计步骤也相对较简单。在运用A─B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所改变的目标行为下操作性定义,即定义目标行为;其次通过3~5天的连续观察与记录,收集基线资料(即A);然后通过对基线资料的分析,确定处理策略或辅导措施,为进入实验处理阶段做准备;最后进行目标行为处理(即B),同时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目标行为在处理阶段的变化情况。

例如,一位新老师陷入课堂管理的困境,而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这位新教师解决这一难题。这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了为期4周、每周两次的观测,采用的是一份教师表现观察记录表,比如,《有效研究的主要课堂观察表(COKER)》,这段时间属于基线阶段(A)。在这4周期间,新教师的课堂表现非常稳定。8次观测所得的资料组成了基线资料。实验处理(B)是两位教师半个小时的磋商,其间经验丰富的老师分析了新教师的课堂表现并尽量指导新教师的行为向改善课堂管理的方向转变。这种磋商进行了9次,第一次是在实验处理条件B下的第一次观测之前,随后每进行一次观测后紧接着进行一次磋商。就像条件A一样,条件B也实施4个星期,而且8次B条件下的观测都在与A条件相同的情况(同样的班级、同样长的时间、一天的同一时间等)下进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处理。

A-B设计能清楚地比较行为处理前后目标行为的变化情况,但并不能证明行为处理前后的相互关系,因为对目标行为只实施了一次处理,还不能检验其他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情况。

(二)A─B─A设计

A—B—A设计是A—B设计的展开,它是紧接着实验处理阶段又引入了一段时间的基线条件。此类设计因为实验处理在后期被取消,又可称为取消设计或删除设计。除了从基线条件到实验处理条件再回到基线条件这一变化,实验设计的其他特征(如持续时间的长短、观测的次数)都保持不变。与A—B设计相比,额外增加了基线条件的时间,实验结果模式得以扩展,因而实验的内部效度有所提高。A—B—A设计中,时间是个常量,也就是说,每一基线阶段或实验处理阶段,所观测的次数都相同。

例如,有一学生的课堂行为极具消极性,表现为在课堂上连续而有破坏性地插嘴。他的一位教师对其引起的破坏性情况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记录。这种行为持续了3个星期基本不变,这段时间可作为基线条件。在接下来的3个星期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每周两次的个别咨询,这些咨询作为实验处理,每周一和每周四各进行半小时。3个星期以后,这种咨询暂时停止。随后的3个星期,实验条件恢复到原来的基线条件,教师继续收集有关因变量的资料(整个星期中该学生造成破坏性情况的次数)。这3个星期的基线条件与前一个基线条件相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班级、观察老师所教学科等都保持相同。

在行为改变技术中,为了了解某种方法对治疗某种行为的有效性,或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常采用这种模式。例如,改变一些不易很快就消除的坏习惯(如咬指甲、上课聊天等行为)。

一方面,A-B-A设计的局限在于容易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假设,无法确定实验效果。仍然易受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些目标行为经实验处理学成之后,就不会回复到基准线的水平,不易验证自变量的影响,如好习惯、技能(学自行车)。如果行为回到基线水平,还需恢复到行为处理阶段,这就是另一种设计方案,即A-B-A-B设计,也叫A1-B1-A2-B2设计。

(三)A-B-A-B(或称A1-B1-A2-B2)设计

A-B-A-B(或称A1-B1-A2-B2)设计又是在A—B—A设计基础上的扩展。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一段实验处理期,有了连续的观测值,而且基线条件和实验处理经历了两次循环,因此可以说,A—B—A—B设计与A—B和A—B—A设计相比,提高了内在效度。A1代表第一个基线阶段(即基线期)内——就是说在没有行为实验处理的情况下——问题行为的出现率,经过系统的几次观察后可绘出曲线,从曲线上可以看出未经行为处理前问题行为出现的平均水平。B1代表实验处理(或矫正)阶段(即处理期)。将实验处理阶段的曲线和基线阶段的曲线进行比较,观察其上升或下降情况,可判断实验处理是否有效。A2是第二个基线阶段(也叫还原期)——即在实验处理显出效果后,把实验处理取消,使程序回到没有实验处理的自然情况。B2是第二次引进实验处理时的行为变化情况(也叫再处理期)。这一设计由于相当于重复了第一次的过程,因此也叫倒返实验设计。以上文中那位教师矫正学生插嘴行为的实验为例,教师继续对那位学生实行为期3周、每周两次的咨询,就形成了A—B—A—B设计。

A-B-A-B设计模式是较典型、最常用的一种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法,可充分证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经过第二次行为处理措施后,又能恢复到B1阶段水平,则可进一步证明自变量可直接影响因变量(问题行为)。如果在基线状态A1后,引入实验处理B1,行为发生率出现变化,不同于基线阶段,则可认为B1的处理条件有可能影响到被试行为的改变,但不能确保两者的因果关系。因为B1曲线的改变很难排除其他因素的介入,很可能是其他因素与实验处理的同时介入共同影响了行为。例如,一个人没戴眼镜时测得的标准视力为4.5。如果戴上眼镜后,视力增加到5.0,摘下眼镜,视力又回到4.5,则可以推测此人的视力增加是戴眼镜的缘故。如果摘下眼镜后其视力还保持5.0,那么其视力的增加可能不是戴眼镜造成的,必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有可能是被试已背下了视力表上的各缺口方向所致。由此可见,仅有A—B的实验设计是不够完善的,必须撤除实验处理,恢复到基线A状态,也就是再引入A2,成为A1—B1—A2设计。倘若经过这一步骤,被试的问题行为又确实返回到基线阶段(A1)的水平,则实验者有根据说:所介入的处理条件(或矫正方案)确实影响了问题行为的改变。倘若再度引入处理条件B之后[(A—B—A—B)设计],被试行为再度发生变化,即可证明处理条件对问题行为的改变确有绝对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A—B—A—B设计成为典型的倒返实验模式,能有效地证明自变量(外来条件)与因变量(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

(四)多重处理设计

倒返实验设计很有弹性,可根据效果随时改进。如果B阶段处理无效,可另行设计其他策略(C,D等),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现举例介绍一种A—B—C—D—A设计模式。

研究者想利用A—B—C—D—A设计模式探讨不同策略对小学生迟到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前后共改换了三种策略:B代表罚站,C代表奖赏冰棒,D代表委托保管教室钥匙。由于方法不断改换,终于发现保管钥匙的策略可以改变被试的迟到行为。在这里,迟到的儿童为了完成教师及全班同学所托付的重任(早上打开教室的门),必须比其他同学早到校。这样,往常的迟到行为自然而然就不再发生了。

有些行为依靠单独的策略不一定就能改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行为改变者必须兼用两种以上的策略。例如,要研究哪种因素能影响儿童在家中看书的时间长短,先采用社会赞扬(B),效果不显著,改用赞扬(B)和代币制强化(C)相结合(BC)的方式,则其实验顺序为A—B—BC—B设计,这样可比较B和BC的效果。当然也可改用其他方式,按照实验目的及试验效果灵活运用。

三、有效运用倒返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行为改变技术中,倒返设计是一种基本的、较常用的单一个案实验法。为了达到最佳运用效果,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定义目标行为。实验者必须先对目标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例如,要矫正儿童上课时擅自离位的不良行为,就要定义怎样才算是擅自离位。

第二,建立稳定的基线。必须在记录到的目标行为频率上下波动渐趋平稳一段时间后,算出频率的平均数,以此为基础。一般基线阶段至少要连续观察3天。

第三,把握好实验处理阶段的时机。待问题行为的基线资料趋于稳定后,方可引入自变量B,即进入实验处理阶段。

第四,注意问题行为的继续收集。继续收集在处理阶段和此后各阶段的问题行为资料,每个阶段都要待情况比较稳定后,才可转入下一阶段。

第五,依据特定实验情境确定倒返实验设计过程的具体阶段。一方面,倒返实验模式应根据要求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灵活设计,使之符合或接近所确定的目标行为的相应要求。另一方面,有些行为(如好习惯、技能或知识等)在经实验处理、提高效果后,尽管到基线阶段(A2)时已不再采用实验处理或矫治方式,也不会返回到引入实验处理前的基线水平了,即A2的行为发生不会再回到A1的水平。要改变这些不能返回基线水平的行为,就不能运用倒返实验设计。例如,为训练一个儿童的刷牙习惯,运用了A—B—A—B实验设计,在B1阶段,儿童的刷牙习惯已逐渐形成,因而在撤除矫治措施,进入A2阶段时,曲线不会回复到原来没有矫治过的A1时的水平。

第六,应用倒返实验也应从伦理或教育的角度把握其可行性。如儿童的自伤行为经治疗后,怎么能忍心观看其自伤行为再度发生?因此当然不能撤除其治疗教师在教导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后,也不会盼望其不良行为再度出现。所以应用倒返实验设计时,必须谨慎考虑所治疗行为的性质。

四、倒返实验设计的效果评估

判定倒返实验设计对行为改变的效果,必须对程序记载的材料、尤其是图表进行正确的评估。

(一)对基线阶段的评估

对于基线的评估是程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入行为处理阶段前,首先应考虑基线是否保持在稳定状态,因此,可选择基线④。基线④较平稳,并且可以显示出治疗前水平和治疗后的明显差别。其他四条曲线都不符合这个条件。

此外,还要考虑基线应该多长。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科学实践意义来看,有时基线数据波动较大,应延长测试时间,直至基线数据趋于稳定,这就要求较长的基线。然而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在治疗一些有自我虐待行为的儿童时,延长基线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

(二)对行为改变效果的评估

行为改变效果的大小,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评定,也可根据对图表的观察判断。其评定标准,主要是比较基线和行为处理两阶段内数据或曲线的差距。评判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从科学角度考虑

①实验中重复的次数越多,行为改变的效果越好;②基线和治疗阶段重叠越少,效果越好;③引入行为处理后的行为改变曲线与基线比较,上升或下降越快,行为改变的效果越大;④行为改变过程和反应的测量越精确,就会发现现存材料和可接受的行为理论越一致。

2.从实验目的角度考虑

行为改变效果好坏还要根据被改变者和亲友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及具体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而不只是根据行为改变在实验上的结果来评估。因此,如有必要,行为改变者应该要求被改变者的亲友配合实施上述实验,当上述标准适用于观察一个人的数据时,我们就能判断行为的矫正是否产生了显著疗效。

同类推荐
  • 老舍经典

    老舍经典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篇目50篇,涵盖作者自述、散文以及小说,作为新版部编教材的补充,有利于青少年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名家名篇,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舍的作品多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用亲切的口头语言传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阅读中华国粹)

    形态各异的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它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花开花落中篇小说

    花开花落中篇小说

    有时候,人世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远远超出了你的正常思维,也超出了你的日常想象。那天下午,是整个冬天难得的好天气,圆圆的太阳紧紧贴在天上,让人感到一种愉快中的恐慌,总担心会有什么事情就在身边发生。黄超与一帮朋友在繁华的街道旁的一家茶社喝茶,突然手机响起,里边传来急促的声音:黄主任,你快过来,有人看见你爹啦!紧接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从手机那边清晰传来。等黄超和几个朋友赶过去的时候,二梁山下已没什么人了。黄超的眼皮一直在跳,心绪不安,他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 黄大仙儿

    黄大仙儿

    东北的黄大仙儿也就是黄皮子成精,一部讲述东北出马仙的恐怖故事,原汁原味的东北故事。最接地气的东北灵异故事。
  • 宠妻如命:墨少,轻轻吻

    宠妻如命:墨少,轻轻吻

    她目睹了他最肮脏的黑色交易,为了活命笨拙生涩的将第一次给了他,可曾想这男人吃干抹净后第一个字竟然是杀?夏芷若黑人问号脸,连包袱都没收拾好就连夜跑路,可当现实版的98k瞄准在她的脑袋时,夏芷若吓的腿都软了。“做我的情人。”男人轻启薄唇,嗓音倨傲不可一世。为了活命,她又忍。可曾想到这男人的战斗力这么强的?!“不要……不要……停”夏芷若意乱情迷的连连求饶,只看就要翻到地上。男人霸道狂傲的气息卷席过来,将她捞起:“不要?还是不要停?”
  •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飞出地球的战车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飞出地球的战车

    现在,航空航天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航空航天文化也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文化、教育、娱乐和体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了。通过科普宣传,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已经非常迫切了。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航空航天事业未来的走向。
  • 跟踪者

    跟踪者

    在大街上看到张瑾的那一刻,王林决定跟踪,因为张瑾太漂亮,他妄想通过跟踪得到美女,甚至钱财,可是没想到跟踪的结果越来越出乎意料,本市开始频频发生失踪案,王林的乡下未婚妻王二丫失踪,直至最后,在坟墓里看到......
  • 宝贝,爱永不迟

    宝贝,爱永不迟

    她在孤寂阴冷的千年古墓睡了整整一千年,直到他的出现,才带来了一室光华。一眼,便是一世。但是,此间的深情,却远远敌不过世人眼中的禁忌!他温柔优秀,无数女人趋之若鹜,她只能守着他,驱赶着一切的竞争者。只因为,他是她的爸爸!最爱的人,最深的眷恋,即使隔着种族的界限,她亦无惧无悔。热情的追逐,不可逃离的禁忌,她早已把他当成唯一!他不在乎她不是人类,却在乎她是他的养女!她追,他便逃,她的一片痴心,全都让他躲开。一场车祸,她用自己的爱情交换了他的生命。
  • 农女要翻天:捡个将军来种田

    农女要翻天:捡个将军来种田

    一睁眼成了没爹疼的小农女,一家人被恶毒爷奶赶出家门,慕春咬咬牙,带着受尽欺负的包子娘亲与弟弟妹妹撸起袖管发家致富,过上了斗爷奶,打极品,斗白莲的日常打脸的富裕生活。只是这个傻子夫君是怎么回事?不仅成了镇国将军,还要生一窝小包子。
  • Tea-table Talk

    Tea-table Tal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福晋 《全本》

    第一福晋 《全本》

    他是名满京城的三王爷,是残忍嗜血的三王爷,而他要娶她却是因为她张的像他深爱的一名女子,她站在他面前平静的说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在他心中有一席之地,她这样的话,能撼动冷血的三王爷吗?这个皇位的准继承人面对京城第一美女加才女的她,又是怎样的矛盾?在三王爷登基做皇帝之后,面对后宫烟云,她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邪恶,又是怎样走向心灵的回归。从福晋到皇后,从身份的变化到心理的变化,让爱更成熟~~~~德侦和展玉颜之间的爱情请关注<疯狂庄主俏丫鬟>http://m.wkkk.net/a/62348/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