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5700000014

第14章 小学阅读教学(4)

3.课题扩展法

许多课文的题目本身就点明主要事件,提示了主要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使表达更加全面。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宇航员在太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许多生活的趣事。

4.要素串连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写人、记事的课文,只要把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了,并加以串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争吵》一课,主要内容用要素串连法概括为:“我”和克莱蒂因一点小事吵架,事后,克莱蒂主动请求和好,而“我”因不主动认错受到父亲的批评。

5.句子摘录法

对于以中心句统帅全文的课文,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比较准确、快捷。只要摘录中心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主要内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一自然段就有一个总领全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抓住这个句子,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单是理解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作者通过课文的内容赞扬、批判什么,反映什么,说明、表达什么,也就是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不同的文章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不尽相同,有的比较单一,有的却比较复杂。例如,同样是赞扬人物高尚品质的文章,《小摄影师》一课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一夜的工作》一课则不仅赞扬了周总理“辛勤工作”、“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品质,而且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就复杂一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阅读课文,通过对内容的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主要内容分析法

主要内容分析法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许多课文的中心思想没有直接点明,必须通过对课文人、事、景、物的描述的思考才能领悟出来。因此,概括这类课文的中心思想,就要认真阅读课文,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才能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和时间赛跑》一课主要叙述“我”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了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分析主要内容后概括出中心思想为:本文通过记叙“我”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了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文题分析法

有些文章在题目上直接点明了中心思想。例如,《中国救援队员,真棒!》就是赞扬了中国救援队员对其他国家的人们无私帮助的品质。运用分析文题法来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的是,课题虽然点明中心,但课题往往是课文意思浓缩后的词语或短句,要概括成中心思想,还必须加上自己对内容的领悟,把课题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

3.重点段落概括法

不少课文中有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抓住这些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就能得出课文中心思想。例如,《落花生》的第十三自然段讲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

有些课文的重点段落包含几个自然段,这就要先概括出段落大意,再根据段落大意推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中心句分析法

在一些文章中,有直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中心句,抓住这些中心句,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例如,《詹天佑》开头的“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就是“中心句”。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例如,《落花生》一课的“中心句”出现在第十三自然段:“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点明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

5.抒情、议论分析法

有的课文,作者会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的一段议论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有的文章通过抒情的句子表达出中心思想。例如,《草原》一课的最后一句“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就充分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情谊这样的中心思想。

6.语言分析法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有时候会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出来。例如,《登山》一课就能从列宁说的话“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

五、朗读、默读、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技能的运用中获得真正的阅读能力。朗读、默读、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

(一)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和教育。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朗读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至三学段的朗读目标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三个学段的朗读目标可以看出,“正确、流利、有感情”是目标要求的核心。“正确”,是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音,吐字清楚,发音响亮,读时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流利”,是要求朗读时语气要连贯、通畅,能读出句读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有感情”,是要求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情感传达出来,同时有主体的感情渗透其中。

三个学段的朗读目标看上去十分相似,但仍存在差别。例如,第一学段提“学习用”,是指初步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其间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二学段提“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实践过程;第三学段提“能用”,强调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要求学生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2.朗读的训练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用的有齐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较读、轮流读、竞赛读等。

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优点,如齐读,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中来,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对增强气势、渲染气氛有很好的效果;如个人读,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让每个学生在比较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再如引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适合的朗读形式,学生的朗读才会更有成效。

3.朗读的训练指导

(1)扫除语音障碍。

在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在学生自读后,教师可进行抽查,对容易读错的字、词、句做出纠正和引导,要把集体读和个人读结合起来,让全体同学都能真正把课文读准确。

(2)提供示范,掌握技巧。

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范读或多媒体示范朗读,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并进行模仿,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3)创设情境,引导感悟。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这样在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才能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

(4)要给足“读”的时间。

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从而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默读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阅读方式。由于默读不用出声,所以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进行文本的理解和领悟。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阅读报纸杂志时经常要运用默读的方式,所以抓好默读训练,是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1.默读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至三学段的默读目标是,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对于默读的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起始阶段要求“学习”默读方法。到中年级时要“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是要和朗读区别开来,逐步脱离朗读,这是对默读的基本要求。到了高年段,则对默读的速度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2.默读的训练指导

(1)注意朗读与默读的衔接。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要经历“小声读”和“无声读”两个阶段。“小声读”是朗读向默读过渡的重要阶段,为此,在学习默读的初始阶段可先指导学生“小声读”。读的时候还要提出“边读边想”或“边读边做标记”等要求,为“默读”做铺垫。

(2)教给学生默读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默读方法并逐步提高默读的要求。例如,默读要做到“三不”,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所谓眼到,就是认真用眼看;所谓心到,就是看到哪里,想到哪里,集中注意力思考、分析课文中提出的问题;所谓手到,就是随时动手作批注。在低年级的学生学默读时,绝大部分学生会有嘴动并发出轻声的现象,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读的速度很慢,还不会边读边思考。所以在学生初默读时,可适当放低要求,延长默读时间,教师要做出评价和引导。到了高年级则不但要求学生做到“三不”、“三到”,还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设计问题引导默读。

让学生默读之前,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让学生有目的的读,读有所思、读有所获。例如,教《巨人的花园》一课,就可以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使学生通过默读深思,明白快乐要与他人分享的道理。

(4)保证默读的时间。

在教学时,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默读时间,不要让默读环节流于形式,体现不出默读的作用。一般阅读一篇中年级的课文,需要3~5分钟。如果时间不够,学生没读完或匆忙浏览完,既无法把握文本的内容,“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的习惯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长短以及学生的特点,计算好默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思、批注,默读效果才更明显。

(三)诵读

诵读是在对文本达到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一种眼、口、耳、心并用的智力活动。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要求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味道。诵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品的桥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进眼、出口、闻耳、记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领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1.诵读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具体地提出了诵读的内容和方法。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从上面的目标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从诵读的内容看,第一学段以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为主,因为它们篇幅短小,富有童趣,朗朗上口,很适宜低年级的学生吟诵。第二、第三学段则以优秀诗文作为诵读材料,并且阅读的范围和诵读的难度逐步增加。从诵读的要求看,第一、第二学段侧重引导学生以体验情感、想象情境的方法感受语言、领悟大意;第三学段强调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要求也更趋细化。

2.诵读训练指导

(1)诵读强调一个“熟”字。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对于“读书”有这样一番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读书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文本的意蕴有所体悟和触动,才能读出自己的情感。

同类推荐
  •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主要内容包括赠言寄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世界500强面试指南

    世界500强面试指南

    本书全面解析了世界500强企业面试真题、面试技巧、招聘全程、用人标准、育人方略、工作规范,全方位展现世界500强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的真实记录,从而帮助广大的求职者充分了解用人企业,在面试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面试过程中正确应对,获得好的面试成绩,从而脱颖而出,顺利地取得成功。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倾国记

    倾国记

    他是年轻俊美的君王,冷口冷面。“臣妾是谁?”“朕捡来的。”捡来的,果真如此吗?当跋扈的皇后、心怀鬼胎的宫妃、玩世不恭的异族王子,战功赫赫的皇弟,在她疑云密布的人生中粉墨登场,真相也在有意无意间慢慢靠近。一次刺杀,让她想起所有的前尘往事。我和你,究竟,谁是谁的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近百年前,一群站在旧时代与新时代夹缝之间的“新青年”们,他们在西方科学文明的影响下意气风发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在这片广袤且依旧弥漫着腐朽气息的土地上,扬起了他们的理想之帆,不畏艰难与险阻,冲破重重惊涛骇浪,将新思想、新希望、新气象带到了这片他们所挚爱的热土之上。当百年之后的我们再度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之际,他们的身影依然伟岸,是那个大时代中永远不会消逝的一道道丰碑。
  • 不一样的穿越系统

    不一样的穿越系统

    思维扩散的陈道临一不小心被系统给选中,为了回到地球,不得不穿越位面完成任务。但是位面的画风突然诡异了起来,如来神掌只有一招,而且老乞丐竟然是佛陀的一位化身,火工头陀自废武功创造出来了九阴真经……陈道临感觉到了位面对他深深的恶意……试炼位面:功夫。第一个旅游位面:倚天屠龙记。第一个正式位面:偷星九月天。第二个旅游位面:道士下山。第二个正式位面:魁拔。第三个旅游位面:恶魔法则。第三个正式位面:狐妖小红娘。第四个旅游位面:斗罗一。第四个正式位面:斗罗二。第五个旅游位面:龙族。QQ群57…54…70…31…3
  • 末世之择日成神

    末世之择日成神

    世界战争之后,面对即将崩塌的地球,上帝再次打开了生物进化的枷锁。不只是人类,其他种族进化同样急速恐怖,在这超能力与顶尖科技并存的年代,谁能完成地球的制霸统治,谁能掌握人类最后的命运?是强横了无数年的财团联盟?亦或是盘亘千年的圣教派系?更或是拥有强大异能者的地下军团?还是?那个横空出世的邪神少年!越描越白末世科幻系列第二部,正式开盘,爽到爆炸!
  • 武道小时代

    武道小时代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熟悉的江湖,大侠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大侠吗?
  • 网游之无人能敌

    网游之无人能敌

    我的剑亮的可以刺瞎你们的眼睛。这是王丹阳的口头禅。全能战神,这是在王阳在绝代这款游戏的称呼,曾经最大的公会,炽阳,因为有一个人的存在,而叱咤绝代。但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王阳因为一些原因退出了游戏,离开了公会...甚至连温饱都是问题...当神话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切。我是一名剑客,平常我不喜欢出剑,但是当我拔出剑,亮的可以刺瞎你们的双眼!
  •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她是欧洲黑道之王,统治着暗夜下的西欧。他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的总裁,统治着属于他的商业帝国。当她遇上他,强者相撞,势均力敌。一纸契约,一夜欢愉。最后她却决然离开。三年后,她携天才宝贝强势归来,重新走进他的世界。他发誓,这一次,一定要把她绑在他身边,再也不让她离开“女人!你跑不掉了。”(男强女强,一对一,有兴趣的书友请跳坑啊!)
  •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宇秋叶

    幻宇秋叶

    一个手执符剑的少年在传说中的修真之地进行灵气的修行,在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之后,他与强悍的匪帮较量,在获知了邪恶力量的源头之后,他开始了危险的远行。在不知名的国度他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但更危险的旅程摆在他的面前,荒凉的草苑大漠,力量强大的古老帝国,一个又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使少年有了一翻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和邪恶力量的决战当中少年成就了一个修士的传说。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