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4700000012

第12章 本体论与认识论(9)

其实,正如胡塞尔所举的例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东西(thing),也要靠想象才能成为一个“东西”,例如一颗骰子,单凭知觉所得到的在场者,只是一个无厚度的平面,不能算作是一个“东西”,我们之所以能在知觉到一个平面的同时就认为它是一颗立体的骰子,是一个有厚度的东西,乃是因为我们把未出场的其他方方面面通过想象与知觉中出现的在场者综合为一个“共时性”(“同时”)的整体的结果。如果要把骰子之为骰子的内涵尽量广泛地包括进来,则我们在知觉到骰子当场出场的一个平面时,还同时会想象到赌博、倾家荡产、社会风气、制造骰子的材料象牙、大象……一系列未出场的东西,正是这无穷多隐蔽在出场者背后的东西与出场者之间的复杂关联构成骰子这个“东西”之整体。骰子这个小小的“东西”之整体是如此,世界万物之整体亦然。从存在论上来讲,世界万物无穷无尽,它们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相互关联之网;从认识论上来讲,我们不可能同时知觉到无穷多的万事万物,不可能让万事万物都同时出场,但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当前在场的有限之物出发,通过想象把无穷多未在场的东西甚至实际经验中从未出场的东西(包括实际世界中认为不可能出场或出现的东西)与在场的有限物综合为一体,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让无穷多未出场的万事万物与在场的有限物综合为一体。平常我们说,人不能同时看到万物,不能在看到地球的这一面时同时看到另一面,只有上帝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想象就具有上帝的这种功能。它既能看到此,又能同时想象到彼,把二者综合为“共时性”的整体。所以要把握万物相通的整体,就要靠想象,否则,在场与不在场之间、显现与隐蔽之间、过去与今天之间,就永远只能相互隔绝,我们又如何能由此及彼,达到当前事物与背后隐蔽的东西之间的融合为一呢?

胡塞尔发展了康德的思想,对想象多有论述。海德格尔从康德的“三重综合”和“图式”说中找到启发,更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了想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他批评了关于时间的旧概念的局限性,发展出他自己的“时间性”(temporalitaet),即过去、现在、未来融为“共时性”的整体的理论,客观上为想象空间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根据。按照海德格尔的思想,时间不能仅仅像旧的理解那样不过是诸时间点的系列或诸多“现在”的单纯系列(a pure sequence of nows),根据这种旧的理解,则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的尚未到达,那么,在场者与不在场者彼此分离,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分离,“敞亮”与“隐蔽”分离,如何能形成一个让我们驰骋于其中的想象空间呢?想象空间是由过去的东西在现在中的潜在出场或保存和未来的筹划在现在中的尚未实现的到达而构成的“共时性”的统一体。只有凭这样的想象,才能让“敞亮”与“隐蔽”同时发生,从而让我们玩味无穷。

想象空间之所以可能,在于超越在场的东西,在于时间的三个环节——过去、现在、未来——各自都有超出自身而潜在地进入另一环节的特性。这种超越在场和超出(绽出)自身的特性,不同于旧形而上学的超越。旧形而上学区分和分裂感性的东西与非感性的东西,前者是不真实的,是摹本,后者是真实的,是原型。超越,在旧形而上学看来,就是超越到非感性的东西即时间之外的“常在”中去,“常在”乃是抽象的思维的产物,这种超越“听命于思维”[2],这是一种思维至上主义。我们这里所说的想象不同于思维,凭这种想象所做的超越乃是超越到不在场的、却仍然在时间中的东西中去,而不是超时间的干巴巴的抽象。

注释:

[1] C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Hamburg,B151,1956。

[2] Otto P?ggeler,Heidegger's Path of Thinking,Daniel Magurshak英译本,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p.118。

二、从重思维转向重想象

1.重思维轻想象的传统观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讲到把握世界的方式时,似乎只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最终推崇的只是理性认识,只是思维;至于想象,则根本不谈,即使谈到了,也是把它当作一种低级的认识能力而加以贬斥。

这种哲学观点主要源于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旧形而上学。柏拉图关于“想象”、“信念”、“理智”和“理性”(“知识”)的四分法实可归结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二分法。柏拉图把前两者概括称之为“意见”,后两者概括称之为“心智”;实际上,“意见”就是指感性认识,“心智”就是指理性认识。柏拉图认为前者所讨论的是生成变化,后者所讨论的是存在,[1]后者高于前者,思维高于想象。

我们知道,柏拉图所谓“想象”,是以感性事物的影像为对象,想象是对此种影像的认识能力;他所谓“理性”以概念、理念为对象,是对概念、理念的认识能力。他认为感性事物是想象中的影像的原本,而感性事物又是理性中的概念、理念的影像,感性事物以理念、概念为原本。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的最高任务就是认识理念,亦即从感性中直接出场(在场)的东西(作为理念之影像的感性事物以及感性事物的影像)追溯到它们的“原本”即永恒在场的东西(“理念”);诗人、画家与影像打交道,因而应该被排斥。

自柏拉图以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思维与想象及其关系的理解,基本上都建筑在这样一种“影像—原本”(“image-original”)的公式之上。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崇尚在场和永恒在场的领域,而这样的领域乃是与“影像—原本”的公式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如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一般都贬低想象:直接感性中(或者说知觉、直观中)的事物也好,概念、理念也好,都是在场的东西;想象却总是要飞离在场,这在一心以追求永恒在场者为根本任务的传统形而上学看来,显然是难以容忍的。传统形而上学不屑于与不在场的东西打交道,因而压制想象、怀疑想象(形而上学并不简单排斥想象)就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本性。

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几乎是第一个打破柏拉图关于想象的旧观点的哲学家。但是第一,康德的想象虽然是为了把“纯粹在场”(“永恒在场”、“常在”)与感性直观综合在一起,他最终还是把思维、概念看得高于想象;第二,康德认为在实践理性的领域里,是不掺杂想象中的感性杂质的,康德显然没有脱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那种崇尚思维、概念而轻视想象的窠臼。

2.重想象的现当代转向突破了思维的极限和范围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意味着几千年来受压制的想象得到解放。从此,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普遍性的本质概念的追求,而是聚焦于现实事物间的结合与融通。西方哲学在做了这种转向以后,思维、概念(还有感性直观)因其固执于在场的东西,不再像在旧形而上学那里那样,被奉为至上的东西,而是被视为在把握事物的途程中需要被超越的次要环节;想象则因其飞离在场,不但不像在旧形而上学那里那样难于被容忍,反而成为受尊崇的最高环节。过去人们注重一步一步地摆脱在场者与不在场的具体联系,以达到“纯粹的在场”(pure presence)或“恒常的在场”(constant presence),如数量的概念、各种事实的概括概念,它们都是思维的目标和对象;现在则注重于超越在场者,超越直接感觉的东西,而高扬不在场者,显现不在场者,力图把事物背后的、隐蔽的方面综合到自己的视域之内,即注重在场与不在场的联系。过去人们注重把同类的东西概括在一起,撇开同类事物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具象,找出其中的同一性,划定同类事物的界限;现在则注重不同一性,即不但注重同类事物所包含的无穷多不同的可能的具象,而且注重超出已概括的普遍性的界限之外,达到尚未概括到的可能性,甚至达到实际世界中认为不可能的可能性。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人们多次对各种具象进行感觉观察后运用思维所概括出的普遍性或同一性,它成了“恒常的在场者”,人们据此而推定下次观察中乌鸦黑的现象必将出场,这是思维的逻辑所告诉我们的。但是思维的逻辑果真能保证下次观察中出现的乌鸦必然是黑的吗?不能。推断下次观察到的乌鸦必黑,实无逻辑必然的理由,思维的概括功能的可靠性并非绝对的,而且这种可靠性与事物无限性相比甚至可以说趋近于零。所以严格说来,科学家们凭直观和思维得到的规律,也不过是关于已经观察到的事物的规律。思维总是企图界定某种事物,划定某种事物的界限,但这种界限是不能绝对划定的。我们应该承认思维的局限性,但也正是在思维逻辑走到尽头之际,想象却为我们展开一个全新的视域。想象教人超出概括性和同一性的界限,而让我们飞翔到尚未概括到的可能性。前面说的下一次观察的乌鸦可能不是黑的,乃是我们运用想象的结果,它是一种想象的可能性——一种尚未实际存在过的可能性。但尚未实际存在过的可能性并非不可能,想象的优点也正在于承认过去以为实际上不可能的东西也是可能的。想象扩大和拓展了思维所把握的可能性的范围,达到思维所达不到的可能。思维的极限正是想象的起点。

一般地说,想象并不违反逻辑,例如说下次观察到的乌鸦可能不是黑的,这并不违反逻辑,但它并非逻辑思维之事,可以说,想象是超逻辑的——超理性、超思维的。想象也有不合逻辑的想象。例如德里达就说过,“方形的圆”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它是有意义的。后面还要专门谈这个问题。逻辑思维以及科学规律可以为想象提供一个起点和基础,让人们由此而想象未来,[2]超越在场的东西,包括超越“恒常在场的东西”。科学发现和发明主要靠思维(包括感性直观),但也需要想象。科学家如果死抓住一些实际世界已经存在过的可能性不放,则眼光狭隘,囿于实际存在过的范围,而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突破。科学的进展过程中时常有过去以为是颠扑不破的普遍性原理被超越,不能不说与科学家的想象力,包括幻想,有很大的关系。

思维以把握事物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为己任;想象以把握不同事物间即在场的显现的事物与不在场的隐蔽的事物间的相通性为目标。对后者的追求并不排斥对前者的追求,[3]只是后者超越了前者。我们说想象是超理性、超思维、超逻辑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 柏拉图:《理想国》509D-511E、531D-535A。

[2] 我这里所讲的实际上是休谟的归纳问题。我从在场与不在场、显现与隐蔽、思维与想象的角度来论述他的问题,用“想象”代替了他的“习惯”,但这并不是名词上的不同。动物和人一样有习惯,动物却没有想象。

[3] 我既不同意实在论把普遍性、同一性之类的概念(共相)看成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的旧形而上学观点,也不同意把共相看成仅仅是名称而无指称对象的唯名论观点。我以为概念是一种理想性的设定,它既非实体,也非任意的虚构,科学家可以让它们在某种科学理论体系中起作用,从而使此种理论体系具有说服力和预测未来,所以,对普遍性、同一性的追求,是科学的需要。

三、想象的重要意义

1.想象使人回到现实

西方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总以为生活不过是在我和物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筑思维之桥以达到对事物之本质——“常在”的认识。这种主客关系的传统公式,认为思维至上,感觉、知觉次之,至于想象则不过是感觉、知觉的影像,更为低下,于是把生活弄得脱离感性,枯燥乏味,它根本不懂得生活乃是现实。其实,按照我们上面关于想象的看法,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达到最真实而又最现实、最具体、最生动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境界完全不同于抽象的思维概念的阴影王国,就像主客关系思想之集大成者黑格尔的逻辑概念那样。西方旧传统只重“常在”,而不问在场者背后的“时间境域”(temporal horizon),不能不说与其轻视想象,或者说,不理解想象的深刻含义密切相关。在当今结束旧传统形而上学的国际思潮面前,我以为哲学应该把想象放在思想工作的核心地位。想象为我们拓展一切可能的东西的疆界,它让我们伸展到自身以外,甚至伸展到一切存在的东西以外。

同类推荐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成熟季

    成熟季

    沙玉蓉,女,1963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安徽省淮北市农业委员会公务员。2006年开始在《当代小说》、《安徽文学》、《西南军事文学》、《广州文艺》、《边疆文学》、《西湖》等省级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其中中篇小说《井口那片天》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选刊》选载,并获2007-2008年度安徽文学奖(二等奖)。出版有小说集《河东河西》、《红芋谣》。安徽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妻妹张菊来了。宁羽一边把她往屋里让,一边不自觉地绷紧了脸。
  • 与你漫步听风声

    与你漫步听风声

    【校园甜宠,双洁,1v1,】言绅在遇到阮芷之前,还不觉得自己有多差劲,但是在遇到阮芷之后,发现自己啥啥都比不过这个小家伙!?~?论学习,自己喜欢的小家伙竟然是数学国际竞赛的一等奖!论声音,自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获得配音界的大神级别,竟然被小家伙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拿到了!论家世,小家伙是京市阮家的小公主,而自己是家道中落,从京市搬到海城的言家子孙!活了17年的人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差劲~(众人看着某个集团的总裁:哦,没看出来!要是说你差劲的话,那我们就啥也不是→_→)【改了一下简介,嘻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初恋故事,有欢喜,有逗趣,有矛盾,但,很甜的文!】PS:作者是个小萌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慢慢改进中,不喜勿喷,但是会吸取大家的建议,实在看不下去,那就绕道走吧,你好,我好,大家好!over!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能够实现。但是,有多少人是为了实现理想做好身心准备的呢?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一见倾心:许你一世欢颜

    一见倾心:许你一世欢颜

    (本文甜宠,男追女)莫名其妙的与一个妖孽男人签下了莫名其妙的契约,从此之后两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啊呸怎么可能!姚可默默的看着凑到自己面前一脸灿烂的妖孽男,小脸顿时有些欲哭无泪。姚可(认真相):“我是宅女也是腐女。”妖孽男(勾唇):“没关系,我接受你。”姚可(嘴角微抽):“……我喜欢BL类型的漫画哦!”妖孽男(笑脸如花):“没关系,我喜欢你。”姚可(掀桌怒吼):“我画的漫画里让男男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妖孽男(邪魅一笑):“没关系,我也可以对你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这腹黑妖孽男直接扑倒吃抹干净!
  • 你是我的独家

    你是我的独家

    某日。某男难得清闲,本来好好联络一下感情,却发现严玉溪桌上放了一堆资料,轻佻眉,伸手想要拿起来。严玉溪一伸手拦下,说会弄乱她的资料,这可是她的独家。某男轻哼:“我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新闻!”眼底有着不满。严玉溪马上笑着说:“怎么会呢,你可是独家哦!”
  • 受伤的美国

    受伤的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作者向来关注重大政治事件,为此专程前往美国采访,以纪实文学作家的视角对“9·11”之后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作了生动、翔实又充满细节、花絮的记述,写出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新著。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本书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而且立论公允、客观,相信这本书会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本《受伤的美国》在事发当时记述的是新闻,今日则成为一部充满现场气氛和细节的史书,尤其是“9·11”已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划时代事件,这本书更值得一读。
  • 关东神医

    关东神医

    著名的“关外神医”赵连阁的牌匾被人砸了。这件事在盛京城内引起了轰动,有许多人来到赵连阁的“益仁堂”药铺前瞧热闹。砸牌匾者是盛京守军的一位将领,人称大刀段彪。这是一个阳光不错的早晨,段彪率领着十余名兵土,他们皆骑马而来。当行至“益仁堂”药铺门前时,段彪一勒马,手中的马刀直奔门框上的牌匾而去,只轻轻一挑一拨,刻有“关外神医”四个大字的木制牌匾便轰然落地。段彪高声嚷道,赵连阁你充什么神医,你不配,锦州的吴先生才应该称关外神医。段彪吼罢,率随从马踏牌匾扬长而去。
  • 重生萌妻:刚好遇见你

    重生萌妻:刚好遇见你

    【重生宠文,1V1男女主】五年的感情却抵不上一套房子,渣男一家连同小三使计陷害,最终害的她家破人亡。重生后,她只想虐虐渣男、整整小三。却不料遇见只手遮天的豪门总裁,一言不合就要把她娶回家!“我不想嫁入豪门!”“我不想再过勾心斗角的生活了!”他说,“从现在开始,你只有三个选择:第一,嫁给我!第二,我娶你!第三,上述选择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