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0900000004

第4章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配角(3)

我不太主张那些新手妈妈们捧着“菜谱”式的教子书,把别的妈妈对孩子的经验和方法,直接拿过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这些东西不是“广谱消炎药”,只要症状相同,谁用都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心灵、有着内在充足的成长动力、有着他自身生命密码的活生生的独特生命,没有一概而论的方法可以用到不同的孩子身上,只能借鉴,不好硬搬。我更倾向于女性在做妈妈之前,就要经过“上岗培训”,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成熟、性情稳定、不焦虑、有耐心的女性。多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专著,了解并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认识并了解一个母亲应该具备的品格和素质,为迎接孩子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上岗证”不像我们在职业上的培训,没有机构考核,没有人监督,是用爱用心自觉的行为,而孩子是我们的“考核人”。

我身边也有很多的职业女性,她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抉择力很强,使她们在生孩子之前就对“妈妈”这个角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用心“训练”自己做母亲的基本素养,所以基本能够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面对那个新生命。

当年我也是看了很多的教育和心理学专著,内化成自己做母亲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素质,它们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了解并懂得孩子的世界,所以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心中有数,面对出现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和疏导。我觉得这就是“随机教育”。那些方法不是我从别人那里照搬来的,而是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面对自己的孩子随时采取的,随机应变的,它来自于母亲的内心,是悟出来的。

在《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中,我可能更多地和读者分享了一些让我受益的理念,而忽略了具体技巧性的案例。说实话,《和儿子一起成长》的策划人和编辑约稿这本书时,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二十多年过去之后,自己在事业的路上也是马不停蹄地往前走着,很多具体的细节也已经忘记了、删除了,记忆库让位给自己忙碌的事业了,所以书中难免有遗憾。

生命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个性特点,每一个好方法都是父母在这样的观念中,从自己孩子的身上发现最适合他的办法。人不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多元的,所以社会才是五彩纷呈的。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家庭文化塑造着孩子的品行,更多、更直接有效的家庭教育,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示范、家庭文化的熏陶,那些教子过程中的小技巧,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用有限的时间去了解儿童成长的秘密,那我建议你不妨去读一读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和《有吸收力的心灵》,不过得用心去体悟其中的精髓,才能化为自己养育孩子的养分。

祝你做个快乐的好妈妈。

父母的权威不在于严肃的面孔

作为父亲,要对孩子进行“优质陪伴”。建立自己权威的最好途径就是懂得尊重他人。

儿子3岁了,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排斥爸爸,什么事情总要单独跟妈妈一起,不让爸爸参与,这正常吗?孩子的爸爸常出差,尽管他每次回家也是竭力取悦宝宝,但宝宝对他还是比较疏远。父亲怎样才能在孩子教育中“不缺席”?请问父亲怎样才能在孩子面前建立起权威?

父亲给孩子的“优质陪伴”

孩子在0~3岁的时候,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女性适合哺育的身体特征和细腻温柔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妈妈在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比父亲更重要。母爱给孩子成长提供着最原始的生理满足、安全满足和爱的满足。所以在这个阶段,一般孩子和父亲的关系都是比较疏远的,甚至他还想独占妈妈呢。

3岁以后,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他开始追逐父亲,是因为他喜欢父亲可能带给他的那个更加丰富的世界。直到5岁之后,父亲的爱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剥离和母亲的黏连,以便使孩子可以更独立地成长。一般来说,母亲总是太细腻、太放不开手。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更大作用,就是别让那种强大的、自然的母爱,把孩子的独立能力吞噬掉。

如果父亲不能朝夕相伴就是“缺席”的话,那现在有多少父亲能做到在孩子的成长中不“缺席”呢?解决方法是两方面的,一是作为父亲,要对孩子进行“优质陪伴”。所谓“优质陪伴”就是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能否利用有限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把父爱传达给孩子。

长期驻外不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亲,一定要经常通过电话或者电脑和孩子交谈,让孩子感觉到父亲的关注。父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保持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益。

即便是不驻外地的父亲,这里面也有个“角色转换”的问题。有的父亲担负着工作重任,回到家庭和孩子在一起时,仍然不能轻松地呈现自己生活中父亲的角色,一边和孩子玩着一边手机不停,孩子好不容易和父亲在一起,这时他会怕工作把爸爸拖走,心里就容易有不安定感和分离焦虑;还有的父亲虽然也和孩子一起玩,但“角色僵化”,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不是那个能够懂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或者肆意嬉戏的父亲,传递给孩子的仍然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教师、政府公务员的语言或者是面部表情……我认为,一个男人不管他的社会角色是什么,回到家庭,在孩子面前,他就是那个很生活化的、能够给孩子温情和安全的普通父亲。就像数学大师陈省身,虽然是几代数学家的偶像,被认为影响了数学和物理学的走向,可是,对于他的一子一女来说,陈省身永远是那个热爱全世界的美食、喜欢奶酪“越臭越好”、在餐馆里点菜比别人更为拿手的父亲。

父亲以平等心尊重孩子

至于父亲的权威在哪里?3岁之前亲情的建立当然重要,但对于一个男孩的父亲来说任重而道远。

一般来说,孩子在5岁以后会更喜欢和爸爸玩,因为妈妈有很多规则:吃饭啦,洗脚啦,睡觉啦……总要他这样那样,而爸爸不会轻易打搅他的玩兴。爸爸在这个时期和孩子的关系就是陪玩儿,也不要教育孩子,等到孩子跟爸爸成了铁哥们似的朋友,爸爸的教育才会有效而不遭逆反。

我的丈夫在家里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有时甚至很孩子气,所以,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更像一个好朋友那样与儿子相处。他带儿子游玩,无论近郊远郊;骑着自行车转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体育、历史、社会、政治,甚至对异性的看法,他和儿子无话不谈……只要有时间有可能,他都尽量让儿子多了解男性世界——那个儿子迟早都要成为其中一员的世界。

我们传统观念上父母的权威就是孩子永远得听老子的话,父母永远是正确的。我一直说我们做父母的又不是真理之父、真理之母,凭什么得让孩子永远听我们的?

建立自己权威的最好途径就是懂得尊重他人。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要承认孩子自己身上的内在能量,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孩子成长的配角,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父母的权威,反而更能赢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我们一旦能够说服自己从“教育”的主角位置上退下来,甘当孩子成长的配角,那我们对孩子的爱将会更有价值。

“适当帮助”“适当给予”,父母的权威不在于严肃的面孔,不在于权位的高低,也不在于钱财的多寡,而在于能够以平等心尊重孩子的尊严和成长需求,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而不是全权代替,真正的权威和尊严也就由此而生。

尊重老人但坚持原则

随着孩子的“肉体胚胎”同时成长的“精神胚胎”,却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尊重。

女儿一岁半,太任性,什么事情不依她就哭,还蹦着高地哭闹。她会故意把肉松撒一地,不让撒就哭。很多时候她想要的东西,晚拿给她一秒她也急。只要她无理地哭,我就不哄不管,她自己哭几声就不哭了。可是我们自己没住房,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听不得孩子哭,我们又不能当孩子的面和老人说什么,私下说了老人也不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请问孩子这样是不是问题很大?

尊重老人但坚持自己的原则

从你的描述中,我觉得你是个懂得面对孩子无理哭闹怎样解决的妈妈,现在面临的是怎样和老人统一态度的问题。

一般来说,三代同堂有利于孩子在感受亲情的融洽中,建立起健康的和人相处的模式。所以,在你的教育方法和老人不一致时,你不当面和老人冲突是对的。这不光避免和老人造成矛盾和不愉快,也避免你在孩子面前示范一种不良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如果让孩子感觉到了因为她,你和老人发生争吵,会让她幼小的心理产生矛盾,造成困惑。因为,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她不明白是非对错。父母之间,包括和老人之间,如果因为她而发生争执,对她不良行为的矫正反而会增加更大的难度。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有利也有弊。和老人同住,使孩子获得身边更多的人际关系的感受,但不同教育观也会引发成人之间的矛盾,这时孩子父母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很重要。如果你们确实只能和老人住在一起,建议你耐心地和老人谈谈,也可以和老人一起参加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课,不求改变老人的观念,只求他能理解你的管教方式。至于你不在时他还是由着小孙女,你也不要过于焦虑,只要你做妈妈的自己能坚持你的原则,对问题的解决也是有益的。

允许孩子情绪能量的发泄

孩子发脾气、抗争、犟嘴的表面之下,掩盖着一个活力被压抑的儿童。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的阻碍越少,他哭的时候也会越少;抚养者如果对孩子的哭不耐烦,恐吓或者惯着他,他就会胆怯或者倔强,也就很难保持一个健康自然的状态。爱哭和爱笑的孩子一般都是情绪很饱满的孩子,情绪饱满的人,生命的能量也就充沛。你的一岁半的女儿能蹦着高哭闹,说明这个小人儿身上有很充足的一种能量,千万不要压抑、训斥、打骂。她发泄的时候,只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就让她彻底发泄。你可以微笑地看着她,说“你在这里哭吧,哭够了我再来”,你去做自己的事情。先让她用这种她最熟悉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完。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别生气,也别对她瞪眼睛,更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你看这个孩子,真是没办法,都是让她爷爷惯的”。

对孩子的啼哭要能够忍耐,不要一哭就哄,就满足他。如果孩子本身没受到束缚,也没病没痛的,却动不动哭个不停,这样的哭一般是因为习惯或者执拗的脾气。那么纠正和防止这个习惯的方法,就是耐住心烦,任他怎么哭也不理他,或者在不让他察觉到的情况下用一个好看或者吸引人的东西去分他的心。注意,大人不理他的态度要比他哭的倔强更坚定,这样他以哭为“要挟”的目的达不到,也就慢慢不来这套了。

先处理完情绪,再处理问题。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如果要进行教育,也不要讲是非对错的大道理空道理,对不到3岁的孩子讲道理有点困难,因为他还没有形成对外部事物的理性认知,而更多的是循着自身内在的感觉去做事,属无意识状态。不要说“宝宝刚才哭闹,这是坏行为”,这样会强化他的不良记忆。相反,这时父母只说明什么行为是好行为,宝宝要做这样的好孩子,正面引导,会有好的效果。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抚养者尽可能地在这张白纸上涂抹美好,孩子的思维就往正向和美好发展。可以说:“你跟妈妈说刚才为什么要撒肉松?说给妈妈听听?”引导孩子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情绪能量充足的孩子,可以多带她进行一些户外活动,等到3岁以后,可以多让她参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等群体活动,把她高昂的能量引向正面的宣泄。试试看,这样她的脾气会不会平和一些。

小贴士|孩子任性哭闹背后有原因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好像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吃饱、睡好就不哭不闹了。慢慢地,他的需求越来越多,既要吃饱睡足,还要爸爸妈妈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关注他,倾听他……那时他的哭声很有效,一哭就把妈妈召唤来了。但随着他的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也就不这么耐心和柔情了。可是,随着孩子的“肉体胚胎”同时成长的“精神胚胎”,却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他这个小人儿才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信和快乐。如果爸爸妈妈不懂他的这种需求,他要用的最好用的“武器”就是他在生命之初无意识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哭。

同类推荐
  • 孕期营养一点通

    孕期营养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营养知识、营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给每一位孕妈妈以贴心、细心的呵护,并呵护腹中宝宝健康成长。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父母,请这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父母,请这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本书在揭示大多数孩子在情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的同时,更给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建议,帮助父母找到提高孩子情商的良方,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是父母一直在追寻的课题,但也是父母无形中会忽视的问题。孩子的一言一行,生活修养,到头来都是“教养”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教养”,也许这本书,能让你找到答案。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热门推荐
  • 汾州杏花传天涯

    汾州杏花传天涯

    杏花村位于汾阳城区东北面15公里处,“村”前是国道,“村”后不远就是高速公路,距省会太原90公里,东与平遥古城为邻,南与介休绵山毗连。环境优雅,四通八达。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深远,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汾酒和竹叶青两个国家名酒的企业。如果说天地不老,那么汾州杏花村与人间佳酿则已凝成一种新的永恒。如果说生命之树常青,那么杏花村与老白汾则永远是世人的美好憧憬。据说我国现有19个地方名叫“杏花村”,其中以6个“杏花村”比较有名。
  • 重回初三

    重回初三

    林美重新回到了初三。她的体重变成了45kg!!她的暑假作业还没有写!!!再来一遍,清华北大!
  •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自己开辟新航道

    为自己开辟新航道

    本书收录了马登先生思想的精华部分,希望可以给年轻人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当你面临新的困境,希望人生有所改变时,请拿起本书,并且耐心地读下去。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很多人生的疑惑、不解,此时都已经豁然开朗。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以往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换更迭,人们安身立命的人生箴言是不会改变的,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呈现出新的意义而已。所以,在浮躁而忙碌的生活中,不妨给自己留下沉思和独处的空间。轻轻的打开本书,让经历过人生光荣与梦想的马登先生,以自己事业和人生的经验,告诉你接下来的人生将会面临什么,而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们。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嗜血霸爱:爵少你老婆又跑了

    嗜血霸爱:爵少你老婆又跑了

    她是个单纯稚嫩的中学生,母亲病危,她求助无门,受尽冷眼,被迫卖身救母;他是称霸一方的嗜血总裁,美如妖孽,却冷如冰窟。他将她带回了家。卖身而来,本应为婢为奴。可是,为什么她从此只能住豪宅、穿世界品牌的衣服?为什么她一人用餐也得是五菜一汤?为什么她出门就是豪车,还有保镖护送?反常则妖。她很惶恐。“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为什么?我要你做我的妹妹,当然要享有我的一切!”他语气冰冷,却理所当然。不是说做妹妹的吗?可他为什么要禁止她的行为,控制她的一切,还生生地将才十八岁的她变成了他的小老婆!……
  • 大时代的梦

    大时代的梦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梦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心中的那束光,这一路上要经历多少次蜕变与离别。花谢又花开,失散又重逢。无论艳阳暴雨,终将使我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那些残缺的终究圆满,那些到达圆满的终于活成一个谜……本小说包含艺术描写,穿插了唐卡、电子商务、买房难、整形医生、儒商、人工智能、留守儿童、元宵花灯、寿山石、乡村支教、军营生活、新农村、传统民居土楼、网红、飞花令、炒股、高铁、老茶树、布袋木偶、川剧变脸、田园综合体、非洲援助、盼台湾回归、空竹等内容。不局限于世俗的生活,日日都是好日。有了艺术和梦想,现实也可以很丰满。每个人都有权利仰望星空,不随意妥协,造自己的中国梦!
  • 巫师真界

    巫师真界

    原本一心痴迷于骑士的少年,在爷爷的坑蒙拐骗之下,误打误撞加入了一个巫师学院。好不容易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从此想成为一名巫师。可谁知却碰上个不鸟自己的导师,根本没有心情教他。“靠!那还怎么玩,老子不干了。”少年懊恼道。这是一个属于巫师的世界,一起来领略巫师的神奇与伟大。
  • 首席错婚

    首席错婚

    四年前,她在大火里抛弃他而去,四年后,他浴火重生归来强势来到她的身边,发誓要狠狠折磨她,报复她当年把他抛弃下。"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对他的靠近既欢喜,又害怕这是他的复仇。"我想,蹂躏你!"他的回答模糊不清,一如他的真心。她却还是忍不住靠近了,然而另外一个女人的介入让她终于明白,这只是他的报复,可是她想抽身却已经来不及,哥哥被害,她被迫背井离乡的屈辱,让她无法就这么释怀......
  • 恰随风雨入江月

    恰随风雨入江月

    那年风雨迷离,也迷离了她的眼,从此人生再无四季变换。他突然来到了她的世界。是祖辈的承诺,亦或是所谓的怜悯?她,是麻醉科最优秀的医生,外表温婉,内心却固于冰霜。他,是心外科最年轻的教授,人皆惊艳于他的才华,却也止步于他的冷漠疏离。他惊艳了时光,她温柔了岁月,最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