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8600000014

第14章 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10)

全社会的思想激进,正是社会主义能在中国风行的土壤。东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萧纯锦描述当时的情景说:言论“愈激烈愈足以耸观听,而愈不近人情,则愈见其为独到者。今日国内之谈社会主义者,即大率类此”。[35]若去掉其情绪化的部分,萧氏的观察大体是可靠的。那时各思想政治派别均对资本主义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而倾向于某种社会主义的态度(当然其出发点不一样,用的标签不一样,具体的措施也不一样)。梁启超在1927年特别指出:“你们别以为我反对共产,便是赞成资本主义。我反对资本主义比共产党还利害。我所论断现代的经济病态和共产同一的‘脉论’,但我确信这个病非共产那剂药所能医的。”[36]此语最能反映彼时各派思想的异同,这样的语境大概正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曾颇得知识青年拥戴的一个思想基点。

具有吊诡意味的是,北京政府虽有趋新的实际行动,在一般人眼中仍是旧的代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方面能够以弱胜强,在很大程度上即靠其比北洋军阀更“新”的形象所造成的“无形战力”,思想与社会的趋新大势已直接影响到政治军事的成败。[37]但新总是相对于旧的,一旦旧被破除,新也就不成其为新。这样,既存的偶像转眼已旧,不得不让位于更新者。掌权之后的国民党不久即由新转旧,30年代后期许多中国知识青年向往的地方是延安。“革命圣地延安”这个流行语,提示着奔向延安的知识青年确有“朝圣”的心态。

那时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的推崇实不让于中国其他任何政治势力,毛泽东在1940年谈到共产党人多年来奋斗的目标说:“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38]而延安与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大区别正在于新旧,至少一些外国人如此想。斯诺夫人(Helen F.Snow,即Nym Wales)即于1937年前往延安寻找一个能解决中国问题也更“新”的政治势力,她果然求仁得仁,在那里如愿发现了“新的思想和新的人民”(a new mind and a new people),与有着“古旧政权”(ancient regime)的国民党适成鲜明对照。[39]

北伐后期国民党“清党”杀人时,英美派的《现代评论》已在担心那样的杀人有可能“失去一般青年的同情”,更可能“驱人表同情于共产党”。[40]后来的时势,恰是朝着英美派所担心的方向发展。在边缘知识分子对政治运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近代中国,“失去一般青年的同情”恐怕不能不说是国民党由兴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表同情于共产党”的激进知识青年当然也不欣赏落伍的胡适,早年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很感兴趣”的张岱年先生,就是在接受辩证唯物论之后,看出胡适在30年代初的文章已在“针对马克思主义”,乃视其为“时代的落伍者”,从而放弃了对胡适的追随。[41]合数事而共观之,斯诺夫人在胡适承认青年人多数不站在他那一边后的第二年前往延安寻求新的象征,多少透露出几许时代转折的消息。

原刊《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1999年12月)、61辑(2000年3月)

注释

[1]A.H.Mateer,Hand Book of New Terms (Shanghai,1917),p.80.

[2]转引自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2辑,427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刘鼒和:《勖报》,《甲寅》,1卷6号(1915年6月10日),18页。

[4]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页。

[5]壮游(金天翮):《国民新灵魂》,《江苏》(1903),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卷一下,575页。

[6]章开沅:《论1903年江浙知识界的新觉醒》,见氏著:《辛亥前后史事论丛》,181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严复语转引自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见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册,11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修订版。

[8]本段与下段,参见胡适日记,1921年6月30日。

[9]John Deweys Report to Drysdate,Dec.1,1920,U.S.Department of State,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Relating to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1910—1929,National Achives Microfilm Publications,No.329,893.00B/8.

[10]陈百年(大齐):《新旧与是非》,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4月14、16日,均2版。

[11]参见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242~243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Cf.Wu Mi,“Old and New in China,”The Chinese StudentsMonthly,16:3(Jan.1921),p.203.

[13]分别转引自校史编委会:《华西医科大学校史》,4~5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王立新:《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3期,32页。

[14]转引自史静寰:《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教育活动的专业化》,30~31页。

[15]参见杨天宏:《基督教与近代中国》,71~75页。

[16]参见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87~88页。

[17]胡适日记,1911年4月21日;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载《东方杂志》,17卷23号(1920年10月),107页。

[18]胡适日记,1917年3月8日;张奚若致胡适,1917年12月28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8页;黄炎培语转自《独秀文存》,下册,93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

[19]傅斯年语载《新潮》,1卷1期(1919年1月1日),129页;陈独秀语载《每周评论》第8号之《随感录》;《时事新报》社论转自《新青年》,7卷6期(1920年5月),11页。

[20]北大民意测量转引自陈福霖(F.Gilbert Chan),Nationalism in East Asia (New York,1981),pp.21—22;吴宓语见其1927年1月在清华的演讲Confucianism,China and the World Today,p.2.

[2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58~13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22]周作人:《谈虎集·外行的按语》,见《周作人全集》,第1册,284页,台北,蓝灯文化事业公司,1992。

[23]罗素:《中国问题》,176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4]本段及以下三段,参见罗志田:《胡适与社会主义的合离》,26~40页,各引文出处已省略。

[25]罗素:《中国问题》,7页;胡适日记,1921年6月14日。

[26]胡适致陈独秀(稿),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119~120页;胡适:《这一周》(1922年7月),《胡适文存二集》,卷三,167~169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27]胡适:《国际的中国》,《胡适文存二集》,卷三,128页。

[28]关于邓中夏,参见朱文华:《胡适评传》,204~205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9]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即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版《胡适文选》的“自序”。

[30]张奚若致胡适残信,无日期,《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516~517页;钱玄同致胡适,1919年2月,《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25页;胡适致周作人,《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297页。

[31]汤尔和致胡适,1929年9月29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545页。

[32]参见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73页。

[33]《银行周报》,11卷39号(1924年10月7日),33页。

[34]周作人:《谈虎集·外行的按语》,285~286页。

[35]萧纯锦:《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载《学衡》,1卷1期(1922年1月),1页(文页)。

[36]梁启超给子女的信,1927年5月5日,见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1130~113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37]参见罗志田:《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载《新史学》,5卷1期(1994年3月),87~129页。

[38]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见《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24页。

[39]Cf.Kenneth E.Shewmaker,Americans and Chinese Communists,1927—1945(Ithaca,NY,1971),p.338.

[40]英子:《不要杀了》,载《现代评论》,5卷128期(1927年5月21日),463~464页。

[41]张岱年:《论胡适》,见耿云志主编:《胡适研究丛刊》,第1辑,21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同类推荐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两种颇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入手分析了日本社会的等级、习俗、教育等,力图透析日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黒狡妖王

    重生之黒狡妖王

    曾经的灾祸妖王,昔日的巅峰强者,渡劫失败且遭仇敌算计而死。所幸以人体重生。既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一世的遗憾不能再重演,这一世,那怕是天资再废,也要飞升成仙,斩尽仇敌!从头再来,重回巅峰!
  • 双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

    双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读本。
  • 御剑倾城

    御剑倾城

    凝血赑屭,紫血宝剑。武林至宝,百年一见。江湖上流传数十年的几句,原本被人们渐已淡忘。江湖永远不寂寞,酒馆茶肆中的刀客侠士们,总不乏斗酒取乐的谈资、天南地北的传说。可万没想到,仅数月之间,那柄被披上神秘面纱的紫血宝剑,又被人们口口相传。三四十年前,紫血宝剑的主人,武林中赞誉者称其为紫血剑君澹台映月,以一柄紫血宝剑独步,鲜有敌手;蔑骂者称其为紫血剑魔,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澹台映月去世后,此剑一直在峨眉派掌门人慧逸师太手中。这件事江湖上人尽皆知,时光荏苒,无人再提……
  •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本书立足爱、自由和责任三个关键词,不仅分析了奥古斯丁爱的哲学的确立和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分析了贯穿中世纪的意志主义的奠基和流变,而且分析了中世纪道德观对后世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效应,尤其是对马丁?路德、康德和约纳斯的责任思想和普遍伦理的深远影响。此外,本书试图阐明中世纪这一前现代的哲学形态与后现代思想的内在精神的契合。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五家宗旨纂要

    五家宗旨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落地有声:大学生就业之旅

    落地有声:大学生就业之旅

    本书以几位大学毕业生在软件企业实习的经历为背景,以大学生的视角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面对学习与工作、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详细讲述了他们在现代软件企业中学习先进管理软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如何做到理性认识自我,让梦想点亮现实,让现实承载梦想的过程。本书内容贴近真实生活,人物个性明朗鲜活,故事生动有趣,知识丰富易懂,清晰展示了大学生的实习经历和求职思路,希望对读者的职业和人生规划有所帮助。
  •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哪些途径?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精神病人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吗?“父债子还”这句话对吗?借钱不还怎么办?由赌博引起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纳税是怎么回事?农民要交哪些税?我们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他欠的债我要还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分为基本权利、守望家园、外出务工三篇,对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