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600000008

第8章 发展伦理学的范式转换与建构(6)

第二,没有自觉揭示“现代性本身”的多样性、可选择性本质。所谓现代性的可选择性,也就是现代性条件下主体能力、主体文化的多样性与现代性本身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应该肯定,相对于经济中心主义、效率中心主义,目前的发展伦理学对发展的伦理性的揭示,直接导向对现代性本身多样性的揭示,其研究对我们认识当代社会本身,认识现代性的深层问题与多样本性都具有重要价值。应该看到,目前的发展伦理学虽然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性的多样性,但它毕竟没有对现代性本身的具体多样性、具体可选择性进行直接确认、深层反思。正是这种缺失,使克拉克等发展伦理学代表人物,在批判经济中心主义的同时,在认为发展伦理学应该具有宽容性、交叉性的同时,又认为最理想的现代性路径是美国式民主,从而在实践上导向西方民主制度、西方发展理念一元论。

第三,没有自觉揭示“选择标准本身”的具体性、历史性、可选择性。选择也就运用标准所进行的具体取舍,发展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公正、平等、自由、参与、尊严等伦理标准的坚守。更为重要的是,任何选择都关联或者说依赖于伦理原则。这个伦理原则决定了选择的根本目的和被道德许可的手段。对伦理标准的坚守是发展伦理学成为伦理学的重要形式要件。但问题在于,对伦理标准的坚守是否等于伦理标准本身的抽象化、非反思化。从古莱、克拉克、可思波等学者的论著看,他们并没有对自由、民主、参与、公正等伦理范畴进行历史反思,而是自然地认为这些范畴已经具有不言自明的正确性,只要在发展实践及发展研究中运用这些标准即可。这种对伦理标准本身的非反思状态,是导致发展伦理学在实践运行中具有西方中心论的重要原因。不克服以上“选择困境”,发展伦理学的批判力度会受到制约,其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

(三)发展伦理与自觉的选择论

发展伦理学是一种选择论,但选择论有自在与自觉之分,构建作为“自觉的选择论”的发展伦理学,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深层揭示选择的哲学本质。选择是拥有与放弃的统一,“主体性”与“可能性”的统一,是具体主体在具体多样可能性之中对自身构建及其与外界的关系的具体持有或放弃。构成选择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人的主体性。选择是主体所进行的选择,没有主体性、主体能力也就无所谓选择。在这个意义上,选择区别于命运。命运也就是环境、条件对主体行为路径的唯一性决定,其本质也就是存在于其中的主体对自身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不可选择。二是路径与条件的多样性、可能性。没有情境、语境本身等客观条件的多样性、可能性,同样也没有选择可言。在这个意义上,选择区别于抽象自由,选择总是在既有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现实关系中的选择,其本质是从条件现实对自身未来的有条件的构建。

选择是观念选择、制度选择、行为选择的具体统一,文化选择与历史选择的统一,人本性与情境性的统一,主体利益与主体责任的具体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具体统一,价值性与规律性的具体统一。一方面,作为选择,也就是主体从自身理想出发对关系所进行的现实取舍与未来构建;另一方面,选择的过程总受到各种复杂条件的制约,主体在获得成就的同时,也总会付出成本与代价,且其结果往往是对原有理想的转换甚至放弃。一方面,选择是一个以主体价值为目的的主体行动过程;另一方面,在本质上只有符合规律的选择才能真正现实化。选择本身具有具体性、过程性、复杂性。自觉、全面地理解选择本身,是构建深层发展伦理学的一般本体论基础。

第二,深层揭示现代性的可选择本质。一方面,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规律的强制性。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法制化、全球化等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内容。另一方面,现代性又具有深层多样性、选择性,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的过程性实践,其具体实现方式、发展路径、构建形态都是多样性的、可选择的,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绝对的一元现代性模式。对现代性的本身的多样性、可选择性,诸多学者从不同视野进行了研究。比如,在《比较政治学》中,劳伦斯·迈耶等反思了现代性的制度形态的多样性、可选择性;[11]在《文化人类学》中,哈维兰反思了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基础的多样性、可选择性;[12]在《可选择的现代性》中,芬伯格反思了现代性的技术基础的多样性、可选择性。[13]

我们认为,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发展也就是现代性的推进,也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现代性的精神本质、伦理转换实质,就是从“命运”走向“选择”;从被外在于人的自然、宗教等所决定的被动的“命运”阶段,走向以人的能力为基础的自主的“选择”阶段。也就是说,“可选择性”是现代性的核心特性。明确现代性本身的可选择性,是构建深层发展伦理学的社会存在论基础。发展伦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思、确认现代性的可选择性。

第三,深层揭示伦理标准本身的可选择本质。应该承认,发展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比较关注选择的标准问题。比如,埃吕尔指出,“如果,某些方面发展的结果,是多种选择的不断减少,并最终只剩下一种绝对的强制性的解决办法,那么,这种解决办法往往反映的是支持这种办法的至高权力者的意见,这永远不可能是公正的”[14]。可思波认为,如果人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起因的,并认为这种起因只有不可避免的一个,那么,我们就没有选择。我们就会最终原谅最恶劣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实践中的压迫。但是,这样做就忽视了原则的存在,以及与选择相关的责任;同时,这样也就否定了人们的应有尊严。任何事物都有起因,但我们具备使自己根据多种起因采取行动的能力”[15]。

可思波等学者在对选择原则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基础性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人的实践方式、生存方式、实践政策等是多样性的,具有可选择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认为伦理标准具有至上性,往往从根本上忽视伦理标准本身的历史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忽视伦理学本身的具体有限性,并往往导向对某一种伦理标准的执着。也就是说,他们的“选择意识”缺少深层反思性、“反自身性”。这种缺失,使一些学者在制度伦理上导向西方制度中心论。比如,克拉克一方面认为发展伦理学应该是多学科的,应该具有一种包容精神,但在思考、比较不同国家的政体运行模式时,却又认为,应该以“标准的”制度伦理对发展政策、发展计划等进行“纯正的”价值反思,以清理制度行动中的妥协、折中主义。在克拉克那里,这个标准化的伦理,也就是已经在美国等国家实现并被发展中国家人民向往的分权式民主。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伦理标准本身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并不存在一个抽象、永恒的伦理标准。对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不同主体而言,公正、平等、民主、自由等所谓的绝对价值都现实性地具有不同含义。比如,自由有古典个体自由和现代群体自由之分,平等有分配平等与机会平等、政治平等与文化平等之分,等等。对发展伦理学而言,没有理念、理论层面的可选择性,没有伦理标准本身的可选择性,发展伦理最终将导向绝对主义、一元中心主义。确认伦理标准本身的多样性、可选择性,是构建深层发展伦理学、构建合理发展伦理学“学科生态”的方法论基础。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解脱痛苦。作为叔本华的第1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仅是他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 忏悔录

    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王维诗全集

    王维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世金言

    处世金言

    《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介绍了要想学习经营商业,先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徽商的思想睿智、深刻,可以让我们去深思领悟做人的真谛;徽商的精神令人感佩,每句睿智的言语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徽商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段真实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人生教诲。徽商的言论和故事很多,无不体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可贵品质。徽商的智慧不仅对于现代经商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为人处世也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徽商的智慧:处世金言》主要选择明清时期徽商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智慧言论,略加注译和阐释,并配以相关的故事链接和延伸阅读,以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 倾世绝宠:腹黑四小姐

    倾世绝宠:腹黑四小姐

    一朝穿越,顶级特工变成了废柴四小姐。极品亲戚一堆还被太子未婚夫嫌弃。没关系,神物相随开挂,还怕活不出什么精彩吗?什么?中了魅药?某位无良忠犬妖孽男可怜巴巴的看着她。看她有什么用?这个她也不知道怎么解啊!某男妖孽一笑扑倒吃干啃净之,还咋吧咋吧嘴,他的'解药'很可口。这是一个冷漠迟钝女被扮猪吃老虎的强大男扑倒的故事。本文1对1粉丝群476123639敲门砖任一角色名都可以。
  •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主要包括了上编空山灵雨《空山灵雨》弁言,心有事(开卷底歌声),蝉,蛇,笑,三迁,香,愿,山响,愚妇人,蜜蜂和农人,“小俄罗斯”的兵,爱底痛苦,信仰底哀伤,暗途,你为什么不来,海,梨花,难解决的问题,爱就是刑罚,债,暾将出兮东方,鬼赞,万物之母,春底林野,花香雾气中底梦,茶蘼,七宝池上的乡思,银翎底使命,美底牢狱,补破衣底老妇人,光的死,再会,桥边,头发,疲倦的母亲,处女的恐怖,我想,乡曲底狂言,生,公理战胜,面具,落花生,别话,爱流汐涨,下编俗世微尘,无法投递之邮件,无法投递之邮件(续),危巢坠简等。
  • 佛说犯戒罪报轻报重

    佛说犯戒罪报轻报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南明

    续南明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大明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率舰队出使西洋,曾自豪在《天妃灵应之记》碑如此宣示,此时大明国力如日中天。然时间到了崇祯末年,大厦将倾,帝国将亡,乱世来临的阴影,笼罩每个百姓心头。胡虏横行,流寇肆虐,天灾人祸,饿殍遍野,文明就要毁灭,前方看不到希望。自五胡乱华,蒙元入寇,中华又将步入黑暗无底之深渊。也就在这崇祯十四年秋,一个后世的灵魂,意外来到大明,在淮北那片奄奄一息的饥民中…………老白牛第三本历史大作,敬请期待!已有完本作品《回到明朝做千户》,《明末边军一小兵》。
  • 凤舞江山青宁篇

    凤舞江山青宁篇

    她是杀手界的无冕之王,一朝穿越,成为帝国的废柴太子。女扮男装,横行天下。什么?那一笑倾天下的摄政王想篡位?放马过来好了!等等,皇上下令广招天下美女,要给本太子选妃?靠!赶紧溜啊!神兽在手,重宝不愁,妖孽美男,想抢就抢!这个半路杀出的妖孽美男,本太子就选你为太子妃了!
  • 鲁滨逊漂流记(纯爱·英文馆)

    鲁滨逊漂流记(纯爱·英文馆)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多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作为大清国短命的皇帝,却出生显贵,可是他天生厌学,最终他的皇权被生母慈禧皇太后掌管。19岁的同治帝得病死去,死因有争论。由于生前未建陵,他的生母以权为情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为他在东陵建造了陵寝。建好的同治帝陵寝,规制虽然简单、规模简朴,可建筑质量却丝毫不含糊,号称“铜梁铁柱”;选陵风水繁复,可建陵的过程则是一招一式按照规定严格办理。笔者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通过实地考证和社会调查,结合当今史学研究成果,运用通俗、娴熟的笔触,向您讲述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 我在异界做厨娘

    我在异界做厨娘

    这是一个吃货不小心误入异界,被迫在一家异界的餐厅里打工,并成为一代厨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