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600000006

第6章 发展伦理学的范式转换与建构(4)

古莱认为,“发展伦理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得发展行动保持人道”[2]。可以看到,在古莱那里,所谓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也就是运用“永恒性”的伦理观念,如人道、平等,对现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问题反思”意义上的伦理学;其所谓的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伦理学,只不过是“新”在用“永恒”的伦理观念反思发展这个新问题上,而不是“新”在对发展问题本身进行了具体深层透视上。

古莱发展伦理学的抽象性,是目前发展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通病。我国目前的发展伦理学研究也基本上停留在较抽象的观念反思与道德批判层面。在一些研究者那里,或者认为,“发展伦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调控、自我校正、自我免疫机制,是保证社会健康的、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必要手段”;或者认为,发展伦理学的目的在于明确、澄清“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其目的在于寻找“人类发展的终极价值”;或者认为,发展伦理将替代生态伦理等范畴,因为发展伦理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拉回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维度,发展伦理这个范畴比生态伦理这个范畴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伦理支撑”;或者认为,发展伦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倡导“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利益”。

自觉克服抽象性是发展伦理学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条件。仅仅停留在对现实问题的道德批判或对未来理想的空泛想象中,而不对现实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问题研究、规律研究,所谓的发展伦理学只能是“浅层”的。当然,面对发展现实,指出问题、揭示问题,重申理想化的道德观、价值观、美好愿望,本身有其意义、存在合理性。但是,如果一种理论、特别是发展理论,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或对问题进行道德批判这个层面,则只能走向相对贫困。目前,发展伦理学研究的相对不繁荣正与其方法论的抽象有密切关系。对发展伦理学而言,方法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根本问题是,应该在什么层面上理解、建构发展伦理学?是仅仅停留在对诸多发展问题进行抽象的道德批判上,还是要导向对发展问题进行具体“发展哲学”反思?

(二)“资本逻辑”与发展伦理的“问题本质”

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发展伦理的本质也就是发展关系,现代性语境下的发展伦理问题,也就是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关系的全面入侵所导致的社会生活全面异化,超越资本逻辑是克服发展伦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内容。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3]。也就是说,一方面,已有发展伦理、发展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现实框架、现实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必然导致既有发展伦理、发展关系的调整与转换。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既有发展伦理环境下,不断突破已有发展伦理关系又不断产生新的发展伦理关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只要有社会,只要有社会发展,就会有发展伦理问题,发展伦理问题具有历史必然性、客观性。但是,对我们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把握具体历史条件下,特别是现代性条件下,发展伦理的具体特殊性、鲜明个性。

在马克思资本哲学视野中、现代性条件下,发展伦理具有“资本特殊性”。如果说,前现代条件下,发展伦理问题的轴心是以低下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性与地缘性直接依赖”。那么,现代性条件下,发展伦理的鲜明个性则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而导致这种伦理个性的深层原因正是“资本的主体化”。所谓“资本的主体化”,也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批判的“物化”、“商品拜物教”,也就是资本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唯一主导、价值轴心,也就是资本逻辑对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侵入和垄断,也就是资本取代中世纪的上帝成为现实世界的“物化”上帝,也就是整个社会成为“资本帝国”。

也就是说,现代性发展伦理的问题本质也就是资本伦理。“资本伦理”也就是以资本为价值主体、生活主宰的社会伦理、社会关系。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多次使用了“资本生活过程”等以“物”为主体的“生活范畴”。马克思以非人的“物”作为生活的主体,正是为了深刻反映、揭示资本片面扩张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全面异化。“资本的主体化”是现代性发展伦理的问题根本所在,正确、辩证、历史地认识资本,也就是正确、辩证、历史地认识现代发展伦理的问题本质。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4]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了辩证的历史评价。在马克思看来,其一,“资本的主体化”带有历史的必然性、进步性,是一个历史事实。其二,“资本的主体化”具有根本的历史缺陷。其三,“资本的主体化”应该被历史性超越。虽然,“资本主体化”是现代性得以快速推动的重要原因,资本的发展对现代人的个性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推进,世界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但是,在深层的问题与矛盾中,资本不是历来就有的,资本逻辑也不会永远占主宰。从资本对人的统治到人对资本的控制,在发挥资本作用的基础上超越资本逻辑,是解决现代性条件下发展伦理问题的必然路径。对中国而言,在应对诸多发展伦理问题的实践中,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在运用资本手段,发挥资本历史作用的同时,又克服、超越“资本的主体化”,避免资本成为全面社会生活的唯一规则、社会价值的唯一中心。

在马克思看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是“资本伦理”得以产生、延续的“生产”基础;不断克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是历史性、阶段性的解决现代性发展伦理问题的必由之路。所谓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也就是在制度理念上漠视、否定劳动的社会性,在制度选择与制度安排上漠视、放弃对社会总生产的自觉调控,而放任私人劳动、劳动私人性的无序化、无限度推进。以资本为主体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是理解、解释、超越现代性发展伦理问题的根本基点。

贝克认为,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根本风险性在于,面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现代社会在整体上却处于个体化、无组织状态,他称之为“集体无意识”意义上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我们生活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背景下。”[5]但是,贝克只是指出了问题,却没有看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认为,产生“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的深层原因,正是资本逻辑控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分裂。其所谓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也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条件下社会生产、社会运行的局部有规则、总体无规则。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当现代工厂中的分工由企业主的权威详细规定的时候,现代社会要进行劳动分配,除了自由竞争之外没有别的规则、别的权威可言”[6]。资本的唯一目的是逐利,资本逻辑的“天然”本质也就是整体运行无规则。资本对社会生活的垄断,资本伦理的制度化——对私人劳动而非社会劳动的制度性确认,必然导致社会整体关系的混乱,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全面紧张,导致发展伦理问题的全面呈现。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于知识生产的过度专业化,在于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分隔、矛盾、不协调。在吉登斯看来,这种处于矛盾状态的不同专业知识,必然导致人们的知识冲突与行动冲突,并进一步引致社会整体的不稳定与风险。应该说,吉登斯对当代社会“知识问题”的揭示还是很准确的。但问题在于,与贝克相同,吉登斯也没有看到,导致不同社会知识间矛盾、冲突的深刻根源正是资本的主体化,正是由资本逻辑主宰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如果说,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生产社会,那么知识社会的最根本问题,也就是知识生产从属于逐利性的资本生产,从属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在资本深层统治下,知识生产的私人性处于自觉状态,而社会性却处于自在状态。克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性对立,是克服知识社会问题性、风险性的必然选择。

(三)深层发展伦理学的“具体”、“系统”建构

从抽象道德批判走向现实规律反思,是发展伦理学深层化的根本基础。在学理上,发展伦理学的真正繁荣离不开对发展伦理学的“具体”、“系统”建构。

第一,所谓“系统建构”,对发展伦理学而言,也就是力求“问题叙事”、“理想叙事”与“规律叙事”的辩证统一。所谓“问题叙事”,也就是直面、揭示当代重大发展问题。所谓“理想叙事”也就是对社会发展理想进行观念性价值建构。所谓“规律叙事”,也就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趋势进行历史性的本质呈现。目前的发展伦理学基本处于以“理想叙事”为主导的“理想叙事”与“问题叙事”的浅层结合状态。建构深层发展伦理学的重要条件是突出、强化发展伦理学的“规律研究”、“规律叙事”意识,以“规律叙事”为主导,实现“问题叙事”、“理想叙事”与“规律叙事”的具体有机整合、辩证历史统一。

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问题叙事”、“理想叙事”与“规律叙事”具体历史辩证统一的典范。一方面,《资本论》中,马克思直面资本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对“资本主体化”、“物化”等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刻揭露。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进行了构想。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资本社会变迁的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马克思指出,其《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在“问题叙事”、“理想叙事”与“规律叙事”的辩证统一中,马克思哲学也就是认识、批判与超越资本逻辑的科学社会理论,马克思资本哲学是建构深层发展伦理学的重要理论支点。

对发展伦理学理论而言,一方面,发展伦理学需要关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生态、环境、社会问题,需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理想展望;另一方面,发展伦理学更需要“走进问题深处”,从探索现代性变迁规律的高度,揭示发展伦理的问题本质及其转换趋势。在“问题叙事”、“理想叙事”与“规律叙事”的有机统一中,发展伦理学的目的与本质也就是揭示现代性、特别是资本现代性的问题本质与发展规律。在发展伦理学与资本的关系中,一方面,资本是导致当代发展伦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资本批判是当代发展伦理学的根本归结点、生长点。发展伦理学研究需要面对“真问题”,而当代社会的根本问题就是资本问题。不管是生态环境问题,还是民族国家问题,在根本上都是资本问题。资本问题是现代性问题的本质。对资本问题的正视无疑将推动发展伦理学的根本“深层化”、真正“哲学化”。

第二,所谓“具体建构”,也就是对“伦理”、“发展伦理”等范畴进行“具体”的实践、关系揭示。

其一,具体理解“伦理”的社会实践本质。在研究发展伦理学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就是无反思地从平等、善恶、自由等“永恒”伦理观念出发,而不是从伦理关系本身、社会存在、社会现实出发。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伦理的含义存在于两个层面。在社会意识这个层面,所谓伦理,也就是善恶、平等、自由等关于人性、社会的理想性观念。在社会存在这个层面,所谓伦理,其本质也就是实践性的社会关系。社会存在意义上的“伦理现实”在决定社会意识层面上的“伦理观念”。实践性的伦理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历史性、过程性,决定了伦理观念的具体性、历史性、过程性。任何伦理观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非永恒的。以正义观为例,在柏拉图那里,正义是等级性的。所谓正义,也就是对命运式社会等级的自觉认同。在哈耶克那里,正义则是平等性的。所谓正义,也就是公正、平等,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决的权利。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仍在使用一些似乎久远、永恒的伦理观,但由于社会存在本身的实践变迁,这种形式上、言语上“永恒”的伦理观,其实在内容可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历史转换。对发展伦理学而言,认识到这一点,是走出抽象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认识论基础。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该书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热门推荐
  • 随身带着蟠桃园

    随身带着蟠桃园

    一场病,让林木森看清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只不过是那悠然自得的田园光景。种种树,养养鹿,生活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 嫡女为谋

    嫡女为谋

    作为现代特种兵的队长,一次执行任务的意外,她一朝穿越成了被心爱之人设计的沐家嫡女沐纤离。初来乍到,居然是出现在被皇后率领众人捉奸在床的现场。她还是当事人之一?!她岂能乖乖坐以待毙?大殿之上,她为证清白,无惧于太子的身份威严,与之雄辩,只为了揪出罪魁祸首果断杀伐。“说我与人私会秽乱宫闱,不好意思,太子殿下你亲眼瞧见了吗?””“说我与你私定终身情书传情?不好意思,本小姐不识字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小骄阳

    我的小骄阳

    友情提醒:不好看,不是爽文,不是宠文。。
  • 再见二少爷

    再见二少爷

    白家长女遭继母陷害,却被陆家小少爷救回一命,隐藏身份考入琛川中学,却遭新的不测……
  • 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

    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

    全世界任何一个渴望成功、幸福和快乐的人,都没有理由不读戴尔?卡耐基的文章。确实,他并没有发现哪怕一个关于宇宙的深奥秘密,但他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成功学理论。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在绝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定能够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必定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控制。”他在帮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开发人类的潜能,从而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快乐上,比这一时代其他所有哲人做的都多。现在,就请阅读这本书吧,你的人生,将从这本书开始改写!
  • 腹黑王爷妖孽妃

    腹黑王爷妖孽妃

    她从21世纪重生乱城异世,成为毒叟之徒乱城之主,本以为人生从此开挂,怎奈一个谎言,被最爱之人推入深渊,含恨离世。再次重生,沦为相府庶女,背负妖孽骂名,前世今生的执念在血液里沸腾燃烧,她誓要断情绝爱,焚尽天下,却再次陷入感情与权欲的漩涡……她从地狱归来,浴血重生,用业火燃尽所有期待。若天下以你为耻,我就用这天下为聘,迎你过门,十里红妆铺就宁王盛千烨深情执手。当深爱的百里暮杨登上皇位,却换来无穷深宫寂寞。倾城的容颜迷失的心,死缠烂打的妖孽颜如邀的感情纯粹而热烈,无论是欧阳匪或是云漾的身份,都注定此生与之纠缠不清。三世重生,看尽繁华。轮回错付只为等待携手白头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吻安,首席老公

    吻安,首席老公

    温晴这辈子心愿有三,睡穆北辰,睡穆北辰,睡穆北辰。可是当这个愿望实现以后,她悔恨自己当初年轻不懂事,却只能抱着自己酸疼的小蛮腰叫苦连连。一群记者围着穆北辰和温晴,“穆先生,请问您最满意穆太太什么?”穆北辰眉毛一挑,不假思索:”出得了厅堂,入得了洞房。“温晴:“……”这本书又叫做《许你一世温情》【宠文1V1,男女主双处,欢迎入坑】
  • 庄周今读

    庄周今读

    故事是在战国中后期广阔的背景下展开的。在那样的社会里,充斥了杀伐、兼并、权谋,无正义可言。庄周始终追求自由、平等,不愿意同流合污,注定他……
  • 女人理财要趁早

    女人理财要趁早

    今天的女性,要甜蜜的爱情,要生存的质量,更要精神上的自由。女人,要怎样经营,才能获得这样高额度的幸福?答案是:趁早理财。理财越早,自由和独立的达成也越早。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却有太多的女性醒悟得太晚,她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依靠,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手里没有存折,没有房产证,一无所有,只有绵绵无期的悔恨。 本书是一本专门写给女性读者的最全面的理财指南。全书分为9个部分, 从个人生活方式的建立、自我提升,到投资理财,用每个女性生活中最常见的案例,将理财的重要性向读者娓娓道来。书中的理财观念新颖独特,内容全面、实用,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女性朋友们查阅、学习并借鉴。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