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9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出发点(5)

第二,“想”和“做”本来就是统一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的,是现实生活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而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即使在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时代,脑力劳动者也不是只从事精神生产,那最多是他的一种工作、一种职业,是他所承担的众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角色,在工作之余他还得过现实的生活,还得“做”许多其他的事情。同样,体力劳动者也得在劳动中用脑子进行思考,否则他就成了一架机器。尤其在现代,物质生产过程中渗透了更多的智能化的因素,而信息生产、科研开发、劳动管理、美术装潢设计等原本属于精神生产的活动都成了物质生产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越来越变得模糊和不易确定了。还有,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合人性的更加优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变得更为迫切和突出了。因此,特别是从价值论、价值运动的角度看,再过分强调、坚执“想”和“做”、“思想”和“行动”的区别,就怕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思路。只有把实践广义地理解为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理解为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才能够拓宽视野,从多方面理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问题。

价值产生于人们日常的每天都在进行的现实生活过程中,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就是一个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享受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平时人们所说的得失、利害、祸福、成败、功过、荣辱、善恶、美丑、是非、好坏,都是对这些价值的具体称谓,人们通常经历的满足不满足、满意不满意、高兴、沮丧、快乐、忧伤、无忧无虑、恐惧不安、自豪、自卑,都是与价值相关联的各种情感体验。

按本来的意义说,价值问题一点都不神秘,因为它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与之打交道的现象,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经常接触、经常碰到、经常体验到的现象。造成价值神秘化的是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及其由此产生的各种异化,神学家们、理论家们、道德家们、艺术家们,各自使用着自己专门的语言,编织着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使本来是每个正常人都能理解的价值问题变成了普通人不敢问津、也难以理解的问题。当然这不仅限于价值问题,在其他问题上也都有同样的情况。马克思说:“通常这些德国人总是只关心把既有的一切无意义的论调变为某种别的胡说八道,就是说,他们假定,所有这些无意义的论调都具有某种需要揭示的特殊意义,其实全部问题只在于从现存的现实关系出发来说明这些理论词句。”[2]而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物、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这些物、人、事就构成了他的“对象”,这些对象与他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但他首先关注的是这些对象是不是对他有利、有用,以及有什么利、有什么用,或者是对他有什么害、有什么不利之处。在语言上他就把前者称为“有用的”、“有利的”、“有好处的”,简单地说是“好的”;把后者则称之为“有害的”、“无用的”、“不利的”,简单地说就是“坏的”。李德顺在《价值论》中就曾指出:“‘好坏’问题可以说是‘价值’问题的最典型、最通俗的形式”,“‘好’‘坏’乃是生活语言中对‘正价值’、‘负价值’的判断和表述”。[3]中国语言中的“价值”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value”,法语的“valeue”,德语的“wert”,这些词都与古代梵文和拉丁文的“掩盖、保护、加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是在该词义派生出来的“尊敬、敬仰、喜爱”的意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们的含义是“起掩护和保护作用的、可珍贵的、可尊敬的、可重视的”。一些事物之所以可珍贵、可重视,其实也就是因为它们对人有好处,是好的。可见在不同的语言中,“价值”这个词具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含义。

现在我们进一步要问的是,“好”表现了“有利”、“有用”,那么有利、有用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所谓有利、有用,按照通常的理解,无非是说某些东西满足了人的需要或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如前所说,需要是由人的肉体生理-心理结构和精神-文化结构规定的,是人的现实存在的一种确证,它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尺度,实际地执行着衡量各种事物与人的关系的标准。人凭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能够大致地知道什么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什么东西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了人的需要”是一种现实的关系和效果,“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可能的关系和效果。生活本身就是连续着的,靠着以前的经验,人就可以推断这种可能的关系和效果的出现。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无论是原始先民的狩猎、捕鱼活动,还是后来的种植和养殖活动,都是以人们意识到这些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是自己需要的对象为前提的。而对劳动工具的选择和制造,对活动方式的选择和安排,也都以获得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为目的、为指归。如果说工具的价值在于其对实现目的的作用,那么目的本身则是为获得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归根结底还是以能否满足需要为尺度的。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中,从先前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意识,即关于哪些对象、哪些行动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意识,借此评估、预测、算计着各种事物、对象对自己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从而指导着自己的价值选择活动。价值通过评价为人们从观念上所把握,通过劳动实践、交往实践、创作实践将这些价值从可能的形态变成现实的形态,又通过消费活动来真正地占有和实现这些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和各种能力,使自己得到了发展。这个过程的不断延续和循环,就是人们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再生产出来的过程,其中各个环节的差别不过是有机系统的内在差异,是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过渡中体现的差异。

人们的生活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活,而是在社会群体中进行的生活,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每个人都从自己出发,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条件,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财富等,彼此之间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人们设立了各种规矩、规范,制定了处理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纠纷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和规范起初就以风俗、习惯的形式存在,主要是一种道德意义的规范,后来才从中分化出法律的规范和制度。这些规范和原则,本身就是人们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需要的产物,它们的价值也就在于满足了维护一定公共秩序的需要。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需要的变化,这些规范和原则有的就变得过时了,没有价值了,被一些更新的规范和原则所代替。无论这些规范和原则后来被罩上了多么神圣的光环,它们的基础和根源、它们变革的根据,都在于人们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除了这些社会性规范外,还有一些技术性规范,包括各种生产的技术性规范、各种艺术活动中的技术性规范、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各种规范,等等,它们本质上是对具体方法和程序的规定,是从这些活动中总结、提炼和积累下来的,也是为着人们更好地进行这些活动而发挥作用的。所有这些社会性规范和技术性规范,在一定场合和范围内,起着价值标准的作用,符合它们的行为正确的、对的、好的、有价值的,违反它们的行为,则是错误的、坏的、无价值或有负价值的。不过,这种标准是一种派生的标准,根本的标准还是人们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亦即是文化的存在物,是在社会生活中受着文化的熏陶和习染而成为人的。儿童只是自然的人,是可能意义的人,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它学习、接受、掌握以往的人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懂是非、明利害、知好歹的过程。这是一个人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文化本身就是人们在为着满足自己需要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为着更好地进行各种活动和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创造的;另一方面,人的需要和能力又是在既有的社会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受着文化的规定和塑造。但无论是从文化的起源上,还是从它“化人”的作用上看,文化的根和本都是人,也都要落实到人,它规范和塑造人的需要,不过是为了使人更像人,过更人性的生活。文化的价值,正如各种规范的价值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它们满足了和能够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说的那句话,环境决定人,人又改造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4]。

综上所述,价值的根本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是指那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状态,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的规定、文化的规定,都是某种派生的东西,也是为了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而起作用的东西。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对象的关系设立各种目的,创造各种价值,也形成对价值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又在实践中印证、修正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实践作为人的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既是一切价值的根源,是价值世界不断扩大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价值观念价值评价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德顺:《价值论》,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同类推荐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系列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的阐述,又有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本书由13篇演讲稿构成,每篇讲演稿都各具特色。
  •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本书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华于一炉,将他们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关的语录精华采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辅以经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论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热门推荐
  • 云天记

    云天记

    云天大陆,广阔无比,一个修真的世界,武风盛行,修炼天地属性。一个个天才成就绝世强者,留名千古,一代代前人仔细摸索和创造,留下各种修炼功法,武技。人类:势力纵横,一代代绝世强者脱颖而出,追求至强武道,守护自己的家园。妖兽:天生体魄强横,天赋异禀,亦有其独特的修炼方法,种族星罗棋布。两族斗争不断,最终双方强者协商约定,至强者不可随意出手,两族才得以休养生息,一片繁荣。殊不知,在这繁荣的外表下,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悄到来。有一少年自大陆一角,靠着努力与天分、怀揣天命,正在成长......
  • 古剑奇谭2:永夜初晗·贰

    古剑奇谭2:永夜初晗·贰

    精擅偃术的开朗少年乐无异,因机缘离家,并因仰慕传说中的偃术大师谢衣而踏上偃术修行之旅,乐无异找到了谢衣并拜其为师。然而一股名为流月城的势力出现,引出了一个个谜团,同时也使众人陷入一次次危机。乐无异等人与谢衣一同寻找名为昭明的上古之剑,途中遇到流月城大祭司沈夜率众来袭,谢衣为救众人身死。乐无异通过谢衣遗留的偃甲“通天之器”,得知谢衣与流月城的关系及流月城的往事。原来沈夜为救即将覆灭的流月城,与砺罂达成合作,此举若成功必将危害人间。为替谢衣报仇,并阻止流月城阴谋,乐无异与伙伴们历尽艰险找到昭明剑心,赶赴至高居九天的流月城,击败沈夜、消灭砺罂,最终阻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 我们也曾颠沛流离

    我们也曾颠沛流离

    时光荏苒,墨色青春里;也许我们经历过创伤,也许我们体味过幸福;但,终究,我们会失去一切;时间是个残酷的东西;不经意之间,我们就那样错过了;我们不曾携手与老,不曾开颜欢笑;但我们,曾一起颠沛流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夜成瘾:总裁强婚霸爱

    一夜成瘾:总裁强婚霸爱

    结婚纪念日老公竟然要杀我……是他救我于危难,宠着我,惯着我,助我手撕渣男和小三。我问:“为什么帮我?”他笑:“怎么说的我有所图谋似的?”“难道你没有?”我笑望着他。“有,我想图谋你。”为争夺财产,渣男和小三无所不用其极,诋毁和羞辱接踵而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主要内容包括:伊人寂寞、生死回眸、晚点、光头、继父、知音、嵌入灵魂深处的弹头、返祖、点燃一个冬天、天才、刺客、陌生的康乃馨、归途、投诉母亲等。
  • 猎人开始

    猎人开始

    寻人启事:白头黑发,老人,眉心处有一个点,年龄:…
  • 长眠不醒

    长眠不醒

    一个古怪的父亲,一对儿古怪的姐妹。菲利普·马洛第一次登场,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老迈而富有的将军请马洛去寻找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女儿却一直阻止马洛采取进一步行动,花痴一样的妹妹甚至头头爬到马洛的床上。诱惑力十足的姐姐则送上双唇。只认识钱的混混儿、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淫秽书籍的同性恋……马洛本来只是找一个不见的人,结果确见了这么多人。他要一个一个和他们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锋的语言和拳头、手枪。
  • 异界魂战天下

    异界魂战天下

    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们,我的书的最新章节已经迁移到腾讯原创文学网站上了,阅读本书最新的章节内容,鼠标猛击访问:http://m.wkkk.net/混沌时期,魂斗大陆只有各种异兽,后来的人类或多或少继承了异兽的血脉,能够引导自身远古血脉的人,被世人称为魂战师,而猎杀异兽,让其灵魂成为自身战斗工具的人,则称为猎魂师。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重生在这个以魂师为最高职业的魂斗大陆,作为炎黄子孙,他引导出来的远古血脉竟然是中华神龙,看他如何在魂斗大陆翻云覆雨。本书群号:91996007,欢迎大家进来吹牛讨论。友情推荐:《星铠武装》,绝对好书。
  • 侯门将女

    侯门将女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回到过去。去改变那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正如,那些一一为我付出生命的人。可以的话,我想要挽回一切,挽回曾经属于我的幸福。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十字木架上,绑着一个头发凌乱,全身是血的人。艰难地抬起头颅,干得裂开皮的嘴巴颤抖地咬着牙。脚下,躺着全家一百八十口无头的尸体,头颅高高被悬挂在城门上。就连那些为了拯救她的人,都被残忍地剥去人皮,剩下血淋淋的骨头丢在一边被狗啃咬。“姐姐,你说天上的星星是可以带走人的心愿吗?”可爱清脆童音在脑海响起。“嗯!是的,所以那不是带走厄运的星星哦~”凌休温柔地用手指轻轻刮着她的鼻子说。“姐姐,看!佩尔自己做了一个星星的荷包,每天挂在身上可以带来好运~”望着前面一个只有八九岁无头尸体腰间佩戴的星星荷包,泪水不停地从眼里流出。“嗷~你真笨,我凌玉然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妹妹,算了,做哥哥的就帮你这一次忙好了,带你去把欺负你的人打回来!”凌玉然举着棍子放在肩膀上一副大义灭亲地说。娘亲总是皱着眉毛,在一旁唠叨地说:“休儿呀,你怎么可以这么的顽皮呢?女孩子家的应该呆在家里刺绣做女红!”“诶!凌休,你难道不知道你这样的好心很让人讨厌。偏偏你这种行为是我最喜欢的……”莫思宇吊儿郎当地说。望着被狗啃咬的骨头,一股揪心的痛就冒出来。曾经,他为了救她,不仅牺牲,死后还落得如此下场。恨!该恨那个男人,自己疯狂的爱上他,没想到却是他手中的棋子,为了皇权!害得自己全家上下死无全尸.上官君侯,我恨你!凌休抬起双眸望着城楼上左拥右抱一副享受的上官君侯,眼底恨意更浓似是感受到凌休眼底恨意,上官君侯双眼微眯,嘴角挑起一抹嗜血笑容“不必等得午时,现在直接可以送她上路天了!”金袍袖子抖了抖,将右手的“斩”字牌子从城楼丢下去。十字木架身后的刽子手,举起大刀,刺眼的阳光照射得发亮。凌休闭上双眼,脑袋一片空白。若有来世!我凌休定要将你上官一族血债血偿。
  • 如果爱,它就在那里

    如果爱,它就在那里

    爱是人这一生都不能放弃的美好,只要你懂了爱,不管是什么形式,它就在那里,你只需静静地等待吧!我知道人一生三种爱莫过于亲人之爱、朋友之爱、伴侣之爱!人的内心深处的爱应该是泛滥的,很多时候我们会问自己什么是爱?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与更多的人分享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女孩是怎么一步一步去怀疑爱、排斥爱,到最后去珍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