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200000023

第23章 葛兰西(5)

但是,即使是实践哲学也是历史矛盾的一种表现,而且确实是这些矛盾的——因为是最自觉的,所以是最完全的——表现;这意味着它是和“必然”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和现在并不存在的、历史上也未曾存在的“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如果证明矛盾行将消失,那也就在暗中证明实践哲学也行将消失或者将被取代。在“自由”王国中,思想和观念不再会从矛盾的领地中、从斗争的必然性中产生出来。而现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却只能提出这种一般的论断,而不能走得更远;他不能逃离现存的矛盾的土地,如果不直接造成一个乌托邦的话,那么,除了泛泛而论之外,他不能断言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

这并不是说,乌托邦不能具有哲学价值,因为它具有政治价值,而每一种政治都暗含着一种哲学,哪怕是无系统的和处在萌芽形式中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最大的乌托邦,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历史上最大的“形而上学”,因为它是以神话的形式调和历史生活中现实矛盾的最宏大的努力。实际上,它断言人类具有同样的“本性”,断言存在着一般的人,它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是上帝的儿子,所以是其他人的兄弟,和其他人相平等,在其他人中间,并像其他人一样是自由的;而且他能够在上帝的镜照下把他自己看成是人性的“自我意识”;但宗教又断言,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在另一个(乌托邦)世界上的事情。这样,平等、博爱、自由的观念就在人们中间激发起来,在人类的那些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平等的,也不把自己看成是其他人的兄弟,不把自己看成是和其他人一样自由的那些阶层中激发起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群众的每一次激进的骚动中,这些要求都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以特殊的形式和特殊的意识形态被提出来。

这里可以插进伊里奇(列宁)所提出的一个意见。在1917年4月提纲[35]论普通学校的那一条中,更确切些说,在这一条的解释性说明(见1918年日内瓦版本)中提到在雅各宾恐怖时期被斩首的化学家和教育家拉瓦锡。拉瓦锡和他那个时代的民众群情一致地提出了普通学校的概念,而不只是一种被当作统治工具来使用的意识形态,并由此引申出具体的人人平等的结论。在拉瓦锡那里,这还是一个乌托邦的要素——这是一个在预先假定的人“本性”的单一性的一切文化思潮中都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的要素;而在伊里奇那里,它却具有一个政治原则的令人信服的理论意义。

如果实践哲学从理论上断言,每一个被相信是永恒的和绝对的“真理”,都具有其实践的根源,都代表一种“暂时的”价值(每一种世界和生活观的历史性)的话,那么,也仍然很难使人民“在实践上”理解到,这样一种解释对于实践哲学自身也是有效的,而这样一种解释又不动摇它对于行动是必需的那些信念。而且,这是每一种历史主义哲学都会遇到的困难;低劣的辩论者(特别是天主教徒)利用这种困难把同一个人身上的“科学家”和“煽动家”对立起来,哲学家和活动家对立起来,并推论说历史主义必然导致道德上的腐化和堕落。这种困难在小人物那里产生许许多多的良心剧,而在大人物那里则产生歌德的“奥林匹亚”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精确审慎地分析和推敲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的命题的原因。

结果是,甚至实践哲学都倾向于变成最坏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就是说,变成永恒的、绝对的真理的教条体系。在《通俗手册》那里,这一点特别真实——《通俗手册》把实践哲学同庸俗唯物主义、同它的必然是永恒的和绝对的“物质”形而上学混淆在一起。

同样值得指出的是,从必然到自由的过渡是通过人类社会,而不是通过自然而发生的(虽然它对我们关于自然的直觉、对科学的意见等等有影响)。可以断言,虽然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中,实践哲学可能消失,但在必然王国期间还是空想的许多唯心主义概念,或至少它们的某些方面,却能在过渡以后变成“真理”。当着社会分成集团的时候,人们一旦谈到“精神”就必然地得出结论说这种精神正是“团体的精神”!当人们像金蒂雷在其论现代主义的书[36]中所做的那样,跟着叔本华说宗教是群众的哲学,而哲学是被选定的人的宗教,即大知识分子的宗教的时候,这个事实就被默认了。但是,在统一发生以后,用这些术语进行谈论就将成为可能。

九、经济学和意识形态

被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假设提出来的这一主张——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每一个波动都可被表达和解释成是结构的直接表现,在理论中应被当作原始的幼稚病来加以驳斥,而在实践中则应以具体的政治和历史著作的作者马克思的真正的证言来加以抨击。从这种观点来看,《拿破仑第三政变记》和关于东方问题的著作特别重要,当然也还包括其他著作(《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法兰西内战》和一些较为短小的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方法论,把分散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的理论论断加以综合,进行说明和解释。

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在其具体研究中采取了真正的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在他的一般著作中不可能有其存在的位置。[37]在这些预防措施中,可以举出下面这些实例:

(1)在任何特定时刻静止地确立(像一个快照影像一样)结构的困难。事实上,在任何既定时刻,政治都是基础中的发展趋向的反映,但这些趋向却并不必定会得到实现。只有在结构的整个发展过程完成之后才能对它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而在发展过程期间,只能进行假设性的研究,并以处理假设为明确条件。

(2)由此可以推论说,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可能是统治阶级的领导者方面计算上的错误。对于这种错误要由历史的发展,通过指导阶级的议会的和政府的“危机”来加以纠正和超越。而机械的历史唯物主义却不允许有错误的可能性。它认为每一个政治行动都是由基础直接决定的,都是基础的一个实在而永恒的(在实现了的意义上)的变化。“错误”的原则是一个复杂的原则:人们所涉及的可能是建立在错误计算的基础上的个人的冲动,也可能是特定的集团或派别在指导集团内部接管领导权的不会成功的尝试。

(3)仅仅记住许多政治行动是由于具有组织特征的内部需要而采取的,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这些行动是和赋予一个党、一个集团、一个社会以融贯一致性的需要相联系的。以天主教会的历史为例,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要为教会内的每一次意识形态斗争到结构中去寻找一个直接的原初解释,那人们真是太疏忽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的虚构小说才得以产生。相反地,这些争论绝大部分都和宗派的和组织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在罗马和拜占庭之间关于圣灵的源出问题的争论中[38],如果为那种认为圣灵只是出自圣父的主张到东欧的基础中去寻找,而为那种认为圣灵既出自圣父也出自圣子的主张到西欧的基础中去寻找依据,那显然是可笑的。两个教会其存在和冲突取决于基础和整个历史,它们提出了双方差别和每一方的内部一致的原则的问题,但却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两个教会中的任何一方的主张在事实上可能正是被另一方所主张的东西。分裂和冲突的原则会完全一样地得到赞同,而构成历史问题的,正是分裂和冲突的这个问题,而不是被这一方或那一方偶然举起的旗帜。

刊载在《劳动问题》杂志上意识形态系列故事的作者(他一定说是臭名昭著的费朗斯·惠斯),在题为《俄国的倾销政策及其历史意义》的滑稽的奇谈怪论中,所谈的正是早期基督教时代的这些争论。他声称,这些争论和那个时代的物质条件联系在一起,而如果我们没有成功地辨认出这种直接的联系,那要么是因为这些事实离我们已很遥远,要么是因为某种其他的智力上的软弱性。这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但在科学上却毫无价值。事实上,每一个现实的历史阶段都在其后继的阶段里留下印迹,这些印迹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证明其存在的最好的档案。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在时间上的统一,通过这种统一,现在包含有整个过去,而过去的“本质”部分则在现在得以实现——而且没有任何代表“本质上”“不可认识的东西”的残余。而遗失的部分,即在历史过程中没有被辩证地承传下来的东西,其本身就没有意义。它是偶然的和偶发的“渣滓”,是编年史记录而不是历史。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肤浅的、可以遗忘的插曲。

十、道德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我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的科学基础要在“社会永远不给自己提出解决它们的条件还没有成熟的任务”[39]这一论断里去寻找。在存在着这些条件的地方,“任务的解决变成‘责任’,而‘意志’则变成‘自由’”[40]。这样,道德就会变成在某种意义上旨在达到某种目的意志的自由所必需的条件,以及证明这些条件的存在的研究。这也不应该是各种目的的等级制问题,而是要达到的目的的层次问题——假定人们要使之“道德化”的东西,并不是为每一个个人所单独持有,而是为由各个个人所组成的整个社会所持有的。

十一、规律性和必然性

实践哲学的创始人是如何得到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概念的呢?我认为,与其把它看成是从自然科学中派生出来的,倒不如说,它是对产生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特别是产生于经济科学从大卫·李嘉图那里获得的形式和方法论的那些概念的研究和斟酌。被决定的市场的概念和事实:就是科学地发现具有特殊决定性的永恒力量历史地产生了,这些力量的作用以某种“自动性”——这种自动性容许对于那些在辨认和科学地证实了这些力量的本质以后接受这些力量的个人创举的未来,有一定量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表现出来。所以,“被决定的市场”就等于“在生产机构的特定结构中社会力量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一定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的上层建筑所保证的(也就是说,使之永存的)。在确定了这些决定性的永恒力量的特性及其自发的自动性(也就是它们对于个人选择和武断的政府干预的相对独立性)之后,科学家就通过假设使这种自动性绝对化;他把单纯的经济事实从这些事实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变动不居的重要性的集合体中分离出来;他确定了原因和结果、前提和结论的关系;这样,他就提出了一定的经济社会的抽象图式(在这个现实而具体的科学建构上面,后来又加上了“人”自身以及“历史的”和发生学的等等新的、更概括的抽象,正是这种抽象被看成是真正的经济科学)。[41]

假定这些就是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的条件,为了能谈论一门新科学或经济科学的一种新概念(这是一回事情),必须证明新的力量关系、新的条件、新的前提已经确立,换句话说,必须证明一个具有新的“自动性”及其现象的新的市场已经“被决定”,这种“自动性”作为某种可以和自然现象的自动性相比的某种“客观”东西表现出来。古典经济学产生了“政治经济批判”,但是,在我看来,这还不是可能产生的一门新的科学,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新概念。政治经济学“批判”[42]从“被决定的市场”的历史特性及其“自动性”概念出发,而纯粹的经济学家则把这些要素看成是“永恒的”和“自然的”;批判则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分析决定市场的力量关系,深入分析它们的矛盾,估计与新的要素的出现和加强相联结的变化的可能性,并提出被批判的这门科学的“暂时性”和“可取代性”;它把这门科学当作生命也当作死亡来研究,在其心脏中找到必定要瓦解它、取代它的要素,而且提出“继承人”,必须明显地表现出生命力(等)的继承者。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武断的”要素,不论是在个人的、财团的还是国家的层次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并且深刻地扰乱了传统的自动性;但是,这个事实本身并不足以证明新的科学问题的概念,因为这些干预是武断的,程度变化不定,而且不可预见。它所能够证明的就是那种认为经济生活变化了,因而存在一种“危机”的论断,但这一点不言自明。另外,它并不声称旧的“自动性”已经消失了;它只是断言自动性以比以前更大的程度在主要的经济现象层次上表现出来,而失去控制的只是个别事实。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本书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原本大学微言(下)

    原本大学微言(下)

    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热门推荐
  • 影后养成记

    影后养成记

    1950年香港,珠宝商庄孝莲大力推进全港娱乐产业,香港影业如火如荼发展迅速。卖烧饼的冯素素无意中卖了庄孝莲几个毒烧饼后,成功引起庄孝莲的注意,成为庄氏影业第一个长约演员……影后,从跑龙套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欢喜冤家之偏偏喜欢你

    欢喜冤家之偏偏喜欢你

    岁月静好,夜色温柔。你还没来,我怎敢老去?生活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个意外相识了,一个逃逃逃,另外一位追追追。终于芳心暗许,两情相悦。沈初见说我这一生只爱一个人。容若说我就是那个被你爱着的人。沈初见说你太自负了。容若说被你宠的。沈初见无语了,一个大男人说出被你宠的,简直是太不要脸了,她绝对要让他知道,她可以宠他,也可以让他…
  • 瞑天录

    瞑天录

    生为灾祸又怎样,我不伤人却被赶尽杀绝生为废物又怎样,我活的照样比你们努力我一生别无所求,只要力量,绝对绝对强大的力量,能将那些渣滓碾压成尘埃的力量!这就够了……
  • 望断时空路

    望断时空路

    天生我才,望断时空路。寻梦未来空余恨,睡狮未醒天道无?尚武民族剑诣天,儿女英雄赴国难。草原初扬威,洛阳首举义,宇宙星空任我行。战天狼,伏华星,手握乾坤取真经。柔情缱绻徒奈何,血缘星空两相隔。历尽百劫总有道,情到浓处,碧空如洗,白云悠悠。《推背图》第48象“辛亥”,谶曰:卯午之开、厥象维离、八牛牵动,雍雍熙熙。颂曰:水火既济人民吉、手执金戈不杀贼、五十年中一将臣、青青草自田间出。据金圣叹批注:“此象疑一朱姓与一苗姓争朝纲,而朱姓有以德服人之化。”众所周知,真相往往会隐没在历史的表象之下。就如辛亥这一象来说,那个朱姓只是一次玩笑的产物,而苗姓则是一个外星民族。
  • 宣验记

    宣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良婚宠:首席前世妻

    不良婚宠:首席前世妻

    苏淼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喜欢帅哥,喜欢调戏帅哥。幻想着有一天能遇到一个美男可以让自己调戏一生。没想到啊没想到,她居然被人卖了。更可气的是还把处女血给弄丢了。么,这人是她前世之爱?能不能别这么悲催,她可不想与一个怪物过一辈子。逃,逃,逃……某男坏笑道:“三水,你这辈子注定是我贺玉璟的女人,不管你逃到哪里,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苏淼绝望的望着天,“神啊,如果生一个小怪物出来,可要怎么破?”
  • 买车简史

    买车简史

    通过对自己的“回顾与研究”发现,大约是过了2000年之后,我才开始逐渐变质的,才开始灵魂有问题的。先前的操守、先前的价值观、先前的理想,包括多年形成的个性,都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纷纷坍塌,开始渐次滑坡的。有人说“三岁看到老”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认为,这一源自民间的论断脱离了人与社会的那种“502胶”似的关系,既不足为凭,也不足以信。岁月之风不仅可以让坚硬的石头风化成柔软的沙子,也可以让灵魂发生质的变化。跳跃向前的岁月有能力把你“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你。多么强有力的岁月呵——坚持一成不变该有多么的难。
  • 耳洞

    耳洞

    晋江人气言情作者笙离代表作!耳洞是感情的缺口,连着心脏的神经,有温柔的脆弱。人们都说,穿过耳洞的女孩子,下一个轮回还能遇上前世的爱。江止水一直都想去打一个耳洞,只在左边的耳朵上,用来祭奠她死去的爱情。她遇见过一个个人,爱她的、她爱的,得到的、得不到的。当那个男人走进她看似平静的生活后,一场爱情游戏的角逐开始。他们之间没有承诺,没有未来。只有爱逢对手的智力游戏,每个人都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竭尽全力。
  • 龙门西施

    龙门西施

    夏家剑谱和白蛇剑到底是被谁抢走了,夏无敌被谁所害,神秘的锦衣卫高手无情剑毕雪峰出现在龙门镇客栈,一场危机正在逼近。
  •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你在为谁读书,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觉得这会是个问题,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妨抽时间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本书作者,一位CEO,鉴于自己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的历程,对国内的青少年如何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成为卓越者所需要的潜能给出了规划和答案,《你在为谁读书: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2006年出版以来,畅销60万册,深受读者好评,这份送给青少年的礼物,使许多读者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也让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