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700000011

第11章 哲学遐想(9)

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而不是上帝。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自称包含一切问题现成答案的学说,只能是神学,而不可能是科学。从历史上看,凡是以终极真理体系自诩的学说,就像希图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只能作为思想博物馆的标本陈列于世,而不可能兴盛于世。马克思主义不是这样。马克思一开始就宣布:反对“教条式地预料未来”。所以,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只是提出基本原则,而未提供具体方案。在马克思看来,在将来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什么,完全取决于将来具体的历史环境。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告诫人们:不要以“刻板的正统”来对待他们的理论,即反对以教条式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然而,在1872年,即《共产党宣言》出版还不到30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共产党宣言》的一些观点过时了。按照马克思过去的观点,经济危机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可是到了1873年马克思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意识到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况,形成了新特点。换言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马克思认识到,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也就是这一年,马克思决定停止出版《资本论》第2卷,而且一直到10年后逝世,马克思都没有再提《资本论》第2卷的出版。19世纪末股份制的出现则使恩格斯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已不复存在了,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也会改变性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是以一种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不能根据书本来讨论社会主义,而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正是俄国当时的“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事实”,使列宁意识到必须改变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思路。用列宁本人的话说,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换言之,我们不能用“本本”来框实践,而要用实践来发展“本本”。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找不到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这不能责怪马克思,要责怪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性”的无知。我们只能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它所能做的事,而不能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它做不到的事。马克思主义不仅以批判的精神对待其它社会思潮,而且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不固步自封,自称包含了一切问题的答案。相反,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变化中的实际,及时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创造新的理论。

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不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自己的理论,不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会停止于《共产党宣言》;如果没有列宁、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没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会终止于19世纪;如果没有邓小平的理论创新,没有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很可能成为20世纪的历史遗产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如果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那么,创新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历史已经并正在证明,只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有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典型国家——英国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法国为研究对象,而对于东方落后国家,马克思只是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设想,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回答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马克思语)。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开始探讨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但是,由于列宁逝世过早,所以没有系统解答这一问题。而在这之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成就,也暴露了“缺点和错误”,“走了弯路”。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苏联“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语)。正因为如此,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之际,毛泽东就开始探讨“中国工业化道路”,并告诫全党:要特别注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毛泽东已经开始探讨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提出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毛泽东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理论,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深重的历史灾难。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或者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在邓小平看来,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

的确如此,中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进程,就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形成体系,就看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判断一种思想是否发展了这种理论体系,就看它是否深化了对该研究领域规律的认识。任何一门科学都以发现某种规律为己任,任何一种学说要成为科学,就必须发现和把握某种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达尔文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量子力学之所以发展了物理学,就在于它发现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深化了对物理学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就在于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具体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譬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思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等等。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学术凸现”和“思想淡出”相伴而生。基于这样的背景,一些学者致力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位,呼吁回到学术层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单纯的学术对象来对待。所以,在新世纪伊始,中国马克思学的建构提上了议事日程。

从总体上看,国外马克思学属于文献学和文本学的结合,立足文献考证,从事文本解读。中国马克思学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恐怕都离不开文献学和文本学两个方面的工作。

就文献学而言,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数据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专业研究队伍,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原文辨识专家。相对于中国庞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队伍而言,这实在是不相称的。因此,迅速推动马克思文献学的工作,是极其必要的。只是在这条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有待时间的检验。

就文本学而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至少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稳健地展开并不断向前推进,而且这种解读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为基础的,对于国外马克思文献学的进展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编译局主持的《马列著作编译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等刊物发表了大量国外马克思文献学的译文。这些译文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西方马克思学一度被视作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异端邪说,但它还是开阔了中国学者的眼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尤其是近年来对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和国外马克思学新进展的介绍,将会进一步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不能缺少文献学的基础,对第一手文本原始信息的考证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任何一个严肃的学者都不会否认。问题在于,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发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的因果关系。版本考证的工作是必要的,但它的严谨并不能保障解读的客观性,并不一定能推进思想研究的深入。版本考证属于实证科学,文本解读就很难说是实证科学了,思想阐发则完全有待于解释学方面的努力。随着国外马克思文献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信息可能具备“可证伪性”,从而愈来愈“逼近”马克思本人原初的文本结构,但这并非等同于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客观性。

对此,国外马克思学内部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论”在西方学者中比较盛行,但自80年代以来“一致论”则异军突起。从“对立论”到“一致论”,观点的变化主要不是由于新文献的发现和既有文献的重新编排引起的,而是在思想阐发上发生了分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动辄就是“依据陶伯特的描述”“陶伯特指出”是不足取的。陶伯特就一贯正确、真理在胸、没有失误吗?陶伯特之前的种种版本,不也是西方马克思学家编排的吗?当然,相对于陶伯特,他们算是过时了的马克思学家了。

从国外马克思学的历史看,20世纪20年代,梁赞诺夫主持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工作时期,率先提出了“马克思学”这个概念,强调要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研究马克思的文献与思想,从而建立一门特殊的严密的科学。这种努力得到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重视。联共(布)中央在1929年6月14日的决议中指出,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马克思学的科学研究所”,这是“苏联工人阶级的巨大成就”。

尽管梁赞诺夫1931年被撤销了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职务,但苏联马克思学的研究工作还是延续了下来。在苏联,马克思哲学文献资料的丰富性无可比拟,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献资料都是由苏联率先发表的,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不仅如此,苏联学者在版本与史实考证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有一批优秀的文献研究专家。然而,在苏联,科学的文献学并没有带来客观的文本解读,而是出现了意识形态化的文本解读和思想分析模式,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僵化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问题的出现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文献学和文本学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当是不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钓鱼台花师

    钓鱼台花师

    一个普通的苏州籍花匠,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先后在国家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和中国驻日本、希腊、土耳其、俄罗斯及瑞士等大使馆工作了将近半辈子。他一生不仅见到众多的中共中央高级首长,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留下了许多美好又珍贵的回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能上北京工作,绝对是件令人羡慕的事,何况调令是国家外交部发来的呢!所以,当苏州拙政园年仅二十二岁的花匠尚金生奉命来到苏州交际处(今苏州市外事办),听到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到北京外交部去工作时,他当时竟激动得说不出来话。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解析他们的人间事。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热门推荐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本书精心挑选了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配以精彩独到的哲理点拨,挖掘故事内涵,揭示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更有信心和勇气的去追求梦想……
  •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狩猎者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一个星球的人民濒临着灭绝,但是狩猎者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因为神圣的父神耶和华将会庇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
  •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身为大将军嫡女,却要受姨娘受庶妹欺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必双倍还之,身为现代社会杀手界的头等人物,她楚子乔岂是那么好欺负的!未婚夫被庶妹抢了?是我的就是我的,即使不是我的,也轮不到你!硬是塞给她一个病秧子?没关系,她可以保护他……但是,谁来告诉她,这个腹黑狡诈的男人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的错觉……她不过就是想过安稳的生活,岂料天不从人愿,阴谋诡计接踵而来,连番欺凌不休,既然这天不是她要的天,那便翻了这天又如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神奇的世界

    神奇的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现象,而实际上,这些现象不仅仅限于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在一些人们没有接触到的领域,神奇的现象同样存在。本书从灾难、生活、亲缘、灵异、预言、历史等八个方面向读者结介绍了古今中外各种神奇的现象,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从另一种角度了解神秘的大千世界。
  • 灰色雪人

    灰色雪人

    崔奫1953年生于首尔。西江大学韩国文系及同大学院毕业。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法文学博士。现任西江大学法文系教授。1988年,以在《文学和社会》上刊登的小说《一瓣花叶悄悄落》进入文坛。出版作品集有《你不再是你》《一瓣花叶悄悄落》等。获“东仁文学奖”;以《“哈娜扣”不在》获第18届“李箱文学奖”。另有重要作品《爸爸监视》《你不再是你》《无声无息中一片花叶凋谢了》等。大约有二十年了,那个时期的往事就像一个灯光闪烁的舞台一样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每次回想起那段时光,我的脑海里总是勾勒出一幅青绿色的阴暗图画。
  • 遇见最美的宋词

    遇见最美的宋词

    1、世人只知宋词唯美,却不知词牌本身也是有着或悲凄、或壮烈的故事。本书以词牌为题,收录其下留传千古的佳作,并将背后的故事一一道来,为爱词人提供一个更加立体、动感的阅读视角。2、细腻淡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最适合在悠闲的午后、安静的夜晚细细阅读。抛俗事困扰,带着一颗闲适的心去古人营造的唯美世界里游历一番,不仅是短暂的释放,更是美的穿梭。3、宋词是一朵情花。这本书里,不仅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大情大爱的世界,亲情、友情,男子心中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在这里展露无遗。一个词牌,不仅可以展现哀婉缠绵,同样可以表达万丈豪情。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明人会从中吸取经验,让个人的人生折射出许多人命运的华彩,从而使生命在有限的时间无限延展。快乐成长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暖,就像一颗魔力药丸,让你心中时刻充满欢乐,像一把万能钥匙,为你开启任何艰难的关卡大门。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
  • 冥纸师

    冥纸师

    冥纸,沟通阴阳两界的媒介。而制作冥纸的人,被称为冥纸师。在这阴阳交汇间,有多少阴森诡异,多少离奇凶险……我叫姜明,是一个冥纸师。现在,让我把阴阳之事,讲给你们听…………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